近日,Dune與Slice Analytics共同發布了DePIN的最新研究報告,圍繞著Solana上多個核心DePIN專案的發展現狀、市場表現與鏈上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
部分數據讓人看好DePIN的發展前景,例如(截至2025年4月)全球DePIN項目的總鏈上市值(不包括獨立項目L1/鏈)已達71億美元,其中Solana上的DePIN項目總市值為32.5億美元。以每個項目的平均市值計算,Solana以1.913億美元再次領先,Cardano(9,760萬美元)、Cosmos(9,320萬美元)、Sora(8,010萬美元)和EVM(4,060萬美元)緊隨其後。
在DePIN領域中,計算和無線類別合計佔據了93.4%的市場份額,是平均市值最高的類別。
但DePIN作為鏈上與鏈下結合的項目, DePIN仍然是較難追蹤鏈上活動的加密領域之一,因為它依賴於鏈下硬體和第三方集成,數據和流程的不透明,是目前DePIN遇到的挑戰。
一、計算和無線網路類別佔據DePIN 93.4% 的市場份額,揭示了哪些行業訊號?
1.強基礎設施屬性決定需求剛性
運算(如GPU、CPU、邊緣運算等)和無線(蜂窩、WiFi 網路、LoRa 網路等)賽道能夠佔據DePIN 93.4%的市場份額,顯示未來互聯網時代生成一張圖片、渲染一個模型所應用到的運算運作和網路連接是不可或缺底座,可看作是Web3 與AI、物聯網渲染一個模型所應用到的運算運作和網路連接是不可或缺底座,可以看作是Web3 與AI、物聯網渲染一個模型所應用到的運算運作和網路連接是不可或缺底座,可以看作是Web3 與AI、物聯網渲染一個模型所應用到的運算運作和網路連線是不可或缺底座,可以看作是Web3 與AI、物聯網渲染一個模型所應用的核心基礎設施層。它們提供的不是“可選服務”,而是所有去中心化應用運作的“底座”。尤其在AI 驅動的時代,訓練和推理的算力需求爆炸性增長,讓計算類DePIN 變成「供給短缺」的核心賽道。
2.先發優勢與規模網路效應
無線類別如Helium專案經過多年部署,已經形成較廣泛的社群節點和基礎覆蓋;計算類項目如PowerVerse則抓住了Web3 與AI 的融合趨勢,迅速擴展。它們的先發優勢和規模網絡效應來自網絡和計算是互聯網不可或缺的屬性,支持性的屬性決定了無論上述領域是否去中心化都必須為市場、行業和用戶需要。
去中心化加速了這個被採用的過程,對專案發展而言,在網路效應主導的DePIN 模式中,部署密度和早期市場滲透率直接決定了其後續成長空間。
3.市場定價趨於實用性導向
計算和網路這兩個類別能夠佔據DePIN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和它們的「可計量」性質有關:計算資源可以透過GPU 價格、訓練任務掛單直接估值,無線服務可以按網路流量、覆蓋範圍計費。市場傾向於給予這些實用型網路更高估值,因為它們具備現實收入(如鏈上費用、API 呼叫、算力租賃等),而非單純敘事。
📌產業訊號總結:
●從敘事走向真實市場契合(Product-Market Fit)
●去中心化基礎建設賽道正向真實收入演進
● Web3 與AI/物聯網基礎層融合正在成型,資源型DePIN(運算力、頻寬)成為首選落地路徑
二、如何理解「計算網路為AI 工作負載提供高市值實用型代幣」?
AI 模型訓練與推理高度依賴高效能GPU,而Web2 巨頭如AWS、Google Cloud 並不能滿足所有開發者的需求(價格高、資源集中)。去中心化運算網路透過將閒置GPU 算力市場化,讓開發者以更低成本取得AI 所需資源。這項讓GPU市場化的操作本質是讓資源市場化,
DePIN 專案中的代幣可以看作是資源存取的「支付憑證」。它們不只是發揮治理代幣的作用,還是綁定「GPU 小時數」、「任務算力份額」的實際資源交換媒介,因此容易形成清晰的估值基礎。隨著AI 使用量的增加(如AI 生成圖像、影片、程式碼等),這些代幣的實用需求自然增長,形成了「收入支撐下的估值」。
📌 簡而言之:
DePIN計算類代幣是「高頻使用+ 成本節約+ 網路規模外部性」三重驅動下的資源通證化模型,市值背後是真實AI 工作負載的轉換需求,而非空轉炒作。
三、DePIN 的價值:鏈上資料驗證產品市場契合度(PMF)
報告指出,部分DePIN計畫已創造近600 萬美元的鏈上收入,這對一個相對早期賽道而言,是極具說服力的數據。這一事實表明了DePIN是真正帶來價值並讓人付費的去中心化領域。相對meme項目,DePIN鏈上收入是PMF的可驗證指標,比TVL、社群熱度等更具長期價值。真實的收入價值也進一步決定了代幣的價值和估值錨點,這對DePIN專案方建構更健康的代幣經濟模型提供了真實的市場價值。
📌結論:DePIN 的真正價值在於,它將現實世界中的基礎設施與加密經濟連接起來,相對meme項目,價值流動具有真實應用支撐、可驗證性和收入模型。
四、DePIN 計算領域透明度挑戰及建議
計算類DePIN 專案依賴大量鏈下資源(GPU、節點)和鏈下執行邏輯,而鏈上僅記錄支付、任務結果等有限資料。這導致其透明度遠低於純鏈上金融類項目(如DEX)。
例如在去中心化雲算力系統當中,當使用者將算力上鏈鑄造成NFT進行流通時,前期的設備即時負載、溫度、規格、使用資料等參數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便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項目方可將不同算力節點依其穩定性、可靠性等分級,並將分級結果寫入NFT 元數據,使需求方更直觀了解算力品質。在NFT 鑄造時,增加對算力使用場景的標註選項,如適用於AI 模型訓練、視訊渲染等,方便需求方篩選。
一旦算力設備的鏈下資料不夠公開透明,務必影響去中心化雲端算力的發展和運作。但目前也有一些可以採用的方式。
1.引入「證明機制」提高可驗證性
a.類似零知識證明(ZKP)、可信任執行環境(TEE)或「工作完成證明」(Proof-of-Compute)來證明鏈下計算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b.例如io.net 和PowerVerse 可以提供鏈下任務執行摘要上鍊、對任務執行結果進行雜湊驗證。
2.標準化鏈上指標
制定統一的鏈上指標,方便分析師、投資人與使用者建立共識。如:
i.活躍算力供應量(GPU小時數/日)
ii.鏈上接單成功率
iii.使用者計算任務完成時間分佈
iv.代幣單位價格vs 實際算力比值
3.開放API 與追蹤儀錶板(Dashboard)
類似Dune 或Slice Analytics 提供的儀錶板,應由計算類DePIN 官方維護一套可信任資料介面和公共查詢服務,讓社群能夠視覺化地理解網路運作情況。
4.建立第三方審計機制
a.聯合專業Web3 資料服務商,將鏈上結算與鏈下算力調度進行週期性資料核驗;
b.可探索使用去中心化預言機(如Pyth、Chainlink)將鏈下資料餵給鏈上。
📌核心目標:以鏈上證明邏輯包裝鏈下執行,縮小數據可信差距,提升透明度與可信度,為整個DePIN 生態建立可信估值與增長預期。
結語
目前DePIN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相關的共識、規範仍在建立當中。但作為區塊鏈應用的新邊疆,DePIN的價值潛力仍舊是巨大的,本質上DePIN將鏈上價值與現實世界可市場化的價值進行結合,這是對純鏈上價值的進一步膨脹。
和PowerBeats一起,保持對DePIN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