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tti,ChainCatcher

編輯:TB,ChainCatcher

Onchain交易平台Glider正悄悄崛起。

近日,Glider完成由a16z CSX領投的400萬美元融資,Coinbase Ventures、Uniswap Ventures和GSR等投資機構參投,強大的融資陣容吸引著加密社區的目光,引發了業內對鏈上資產管理(onchain asset management)賽道的廣泛關注,攀升Glider熱度持續。

鏈上資管痛點

就傳統金融資管機構而言,Bitwise、灰階(Grayscale)等通常採用託管模式,使用者資產由機構集中管理。在Glider看來,傳統資管機構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專業的管理服務,卻也犧牲了使用者對資產的自主掌控權。

Glider聯合創辦人Brian Huang曾表示,Glider的與眾不同在於不會像傳統金融一樣託管用戶的資產,而這將透過區塊鏈技術來實現。

但即便在鏈上,投資組合管理也面臨許多挑戰:

技術複雜性門檻高:在多鏈生態下,Gas代幣的異構性、跨鏈橋接的延遲風險以及再平衡策略的即時性要求,使得手動操作在應對市場波動時困難重重。

基礎設施碎片化嚴重:DeFi協議之間缺乏標準化接口,用戶需要在AMM、借貸協議、期權平台之間頻繁切換。

收益與風險不對稱:散戶投資者在策略複製過程中,往往陷入「策略公開即失效」的困境,而專業機構則憑藉量化模型構建起優勢,而這種資訊差導致少數人掌握著大部分的鏈上收益。

而針對上述問題,基於自動化執行層與使用者控制權的平衡,Glider提出了一套新構想。

意圖驅動的模組化系統

Glider聯合創辦人John Johnson表示,創立Glider是出於對長期以來困擾加密貨幣投資組合的碎片化基礎設施感到沮喪,而Glider的誕生就是為了徹底消除這種摩擦,實現跨網路的精準、自動化執行。

其核心思路是建構鏈上資管的“中間件”,將策略制定、執行、風控等環節解耦為可程式模組。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配置參數,也可以選擇平台提供的智慧模板。

Glider的產品核心,是一種意圖驅動(intent-driven)的模組化架構。使用者只需設定投資目標和策略意圖,底層的鏈抽象技術將自動完成跨鏈操作、資產調整和交易執行,降低了人工操作負擔。

Glider的技術堆疊採用模組化設計,具體特性如下:

投資組合構建

使用者可使用直覺的資產配置工具或精選模板,自訂投資策略。

自動化執行

Glider會在不同鏈上尋找流動性並管理再平衡,以觸發交易,當市場條件改變時,系統能自動執行預設的策略。

非託管集成

用戶無需新助記詞,即可連接任何現有錢包(如MetaMask、Rainbow、Safe、WalletConnect等)。

整合借貸

Glider透過AAVE等可信的DeFi借貸協議自動借貸,優化收益。用戶在不轉移資產所有權的情況下,利用資產進行借貸操作,取得額外的收益機會。

協作投資

用戶可分享策略並加以客製化,持續優化投資組合。

整合回測

使用者可在Glider介面上使用歷史資料測試策略,並與BTC、ETH及其他基準進行效能對比,透過回測功能,事先了解策略的表現。

團隊背景

從目前揭露的創始團隊資訊來看,團隊成員主要是Brian Huang和John Johnson。

而身為共同創辦人,Brian Huang和John Johnson的履歷也很亮眼,分別曾在Anchorage Digital、XTX Markets、0x和Matcha等知名機構任職。團隊其他成員也來自Coinbase、MetaMask、0x、Cega和PoolTogether等產業名企。

Brian Huang擁有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博士學位,曾擔任Anchorage Digital首席架構師,主導開發的跨鏈託管系統支援20餘條公鏈。

John Johnson作為0x協議的早期核心開發者,主導Matcha聚合交易引擎的重構項目,該項目曾創下單日12億美元交易量的行業紀錄。

結語

目前,Glider仍在技術測試中,產品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上線。

據官網顯示,產品現採用邀請制,waitlist正在開放中。

a16z、CoinBase領投的鏈上資管新貴Glider:以意圖驅動架構解決託管與效益難題

另根據Glider builder@marcos_0x展示,目前Glider更多功能開發進行中,目前,Glider 能展示用戶投資組合的當前價值以及資金淨流量(netflow)(可理解投資表現的一個關鍵視覺化線索)。

a16z、CoinBase領投的鏈上資管新貴Glider:以意圖驅動架構解決託管與效益難題

此外,根據其官方披露,未來計劃透過向用戶收取基於其管理資產規模一定比例的管理費來獲利。

在加密貨幣產業從「金融實驗」向「價值網絡」演進的過程中,真正的去中心化不應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而應透過技術創新實現複雜性的內化。

聯創John Johnson曾表示:“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精準調整投資組合,實現自動化,並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範圍內,隨心所欲地進行投資操作。”

或許,只有當鏈上資管能夠像傳統金融的ETF一樣簡單易用時,DeFi才有望從極客玩具轉變為主流金融基礎設施。

Glider正在鏈上資管領域做出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