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為何滯漲? 10大真相揭秘

但現實是:ETH自2021年高點以來對BTC貶值超過80%。

面對這種表現,市場充斥著對ETH的唱衰、質疑甚至「FUD」(恐慌、不確定和懷疑)。

但真正理性的做法,是搞清楚ETH為何表現不佳。以下是導致ETH價格短期承壓的十大原因:

以太幣為何滯漲? 10大真相揭秘

1. Dencun 升級:技術進步,價值外溢

Dencun(EIP-4844)引入了“blobs”,大大降低了L2鏈的資料成本。

L2的交易費用下降了98%,用戶體驗提升顯著,但也帶來了副作用:

主網手續費減少, ETH銷毀數量下降

L2吸收更多價值,而非以太坊主鏈

結果就是,「超音波貨幣」敘事削弱,ETH價格承壓。

以太幣為何滯漲? 10大真相揭秘

2. ETF 效應落空

BTC現貨ETF吸金超400億美元, ETH ETF僅2億美元流入。

其中一個原因是Grayscale提前持有300萬ETH,當這些資產可轉換為ETF份額時,釋放了巨大的賣壓。

以太幣為何滯漲? 10大真相揭秘

3. 情緒崩塌+ 巨鯨離場

許多鯨魚在ETH走弱後退出了持倉,並開始在社群媒體上「FUD」以太坊。

這是典型的心理行為:賣出→ 看跌→ 市場下跌→ 自我驗證。

以太幣為何滯漲? 10大真相揭秘

4. 以太坊基金會的“賣幣爭議”

每次基金會賣出少量ETH(通常只有數百枚),市場就會引發猜測:Vitalik是不是沒信心了?是不是要見頂了?

儘管這些銷售是常規操作,但卻加劇了市場情緒的波動。

5. Vitalik 的個人形象

當投資人虧損時,看到Vitalik在公共場合跳舞、搞怪,情緒會被進一步放大。

不管是否公平,身為專案代言人,Vitalik的形像有時會影響公眾信心。

6. 中心化的質押結構

儘管以太坊已有超100萬個驗證者,但前10名持幣地址控制了超過80%的質押ETH。

此外,僅28%的ETH被質押,反映出一般用戶參與門檻仍高。

以太幣為何滯漲? 10大真相揭秘

7. PECTRA升級(EIP-7691):進一步降費,減少銷毀

此升級將Blobs數量從3個提升至6個,進一步降低L2費用。

效率提升,但也意味著更少的ETH被銷毀,對價格形成抑制。

以太幣為何滯漲? 10大真相揭秘

8. EIP-7762:穩定Gas費,抑制價格彈性

即將上線的EIP-7762將防止高峰期L2手續費飆升,提升使用者體驗。

但問題是:低手續費= 低銷毀= 短期內不利於ETH幣價表現。

以太幣為何滯漲? 10大真相揭秘

9. 敘事轉型與方向感缺失

以太坊正在從DeFi生態的“主舞台”,轉型為“結算層+安全層”。

雖然技術路線清晰,但社區內部對未來定位存在分歧,使得ETH的中長期願景略顯模糊。

10. L2 的崛起分流價值

Base、 Arbitrum Optimism等L2逐漸吸收主鏈生態資源。

過去一年,L2總計收入1.4億美元,Base一家貢獻8,000萬人。

以太坊主動賦能L2,短期犧牲主鏈價值,換取整體擴展性。

以太幣為何滯漲? 10大真相揭秘

總結:

以太坊的技術發展從未停止,生態建設也不斷前進。

但短期來看,這些升級和轉型大多對使用者有利,卻對ETH價格不友善:

手續費下降→ 銷毀減少

L2價值提升→ 主鏈收入轉移

ETF效應疲軟→ 投資人預期落空

然而,長期來看, ETH仍是基本面最強的加密資產之一。如果未來的價值捕獲機制與生態使用掛鉤,ETH價格有望強勢反彈。

📌 短期陣痛,長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