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許倩律師
據網易清流工作室報道,涉及新加坡最大洗錢案被捕的王水明已在黑山被捕或將引渡回中國。王水明的合夥人蘇偉毅被證實是香港加密貨幣平台騙局AAX 的主腦,2024 年7 月蘇偉毅被香港警方逮捕。
AAX平台事件
Atom Asset (AAX) 是香港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曾擁有超過200 萬用戶。 2022 年11 月13 日,就在加密貨幣交易所FTX 申請破產後兩天,AAX 也因交易對手風險暴露而停止提款並清除了所有社交管道。最初,AAX 將凍結歸因於針對涉嫌惡意攻擊的安全措施。
2022年11月15日,AAX交易所發布聲明表示其平台需要進行維護,除暫停提現外,將對衍生性商品進行自動清算。此後,AAX停止了平台運作和社群媒體的更新。有反洗錢分析平台對AAX交易所錢包的鏈上活動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所有的25100枚ETH已被轉移,將部分ETH兌換為USDT ,然後透過Cross Bridge跨鏈橋將資金轉移到不同的區塊鏈上,據一些媒體報道該交易所創始人持有用戶資金和交易所錢包訪問權限的私鑰。
*圖片來自Beosin KYT反洗錢平台
這次王水明被捕似乎是涉及新加坡最大洗錢案,那麼為什麼加密貨幣頻頻成為「洗錢」工具呢?
加密貨幣為何成為洗錢工具?
之所以加密貨幣被利用成為洗錢工具,與其技術(去中心化、匿名性)、鏈上工具(混幣器、跨鏈橋)及價值(可與法幣兌換、購買力)等是分不開的。
(一)去中心化、匿名性等技術特性為洗錢提供便利
加密貨幣通常不依賴中央銀行或政府機構的管理,而是透過分散式網路維護交易記錄。這種去中心化的特性排除了第三方,尤其是政府機構的介入,使得加密貨幣交易流通更加便利、靈活。但這也削弱了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為洗錢活動提供了便利。
儘管鏈上交易公開可查,但加密貨幣流轉透過錢包位址完成,無需綁定真實身分。若透過非KYC管道取得加密貨幣(如場外交易、冷錢包轉贈等),則難以追蹤加密貨幣的持有人。這種匿名性特徵使得交易雙方的身份難以追踪,為洗錢者提供了天然的隱藏條件。
(二)一些鏈上工具幫助隱藏資金來源和流向
混幣器(如Tornado Cash、Blender.io等)將用戶資金混合後重新分配,切斷資金來源。跨鏈橋(如Axelar)將資產轉移至不同區塊鏈進行資產轉移和交換,例如從一個監管較鬆散的區塊鏈網路轉移到另一個網路再利用隱私協議(如Aztec)隱藏交易細節,形成多重匿名屏障,從而逃避監管和執法部門的追蹤。這些工具使得洗錢更容易被掩蓋。
(三)加密貨幣有與法定貨幣兌換的能力
一些國家和地區承認加密貨幣作為合法支付工具,目前全球對其的監管尚未形成統一標準。這使得加密貨幣可以跨國界自由交易,無需第三方機構的批准。這使得加密貨幣可以隨意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跨國套現),避開外匯管制和匯率風險。加密貨幣具有與法定貨幣兌換能力,這使得加密貨幣可以輕鬆兌換成法定貨幣,從而實現資金的洗白和合法化。
加密貨幣因其獨特的技術特性和運作機製而容易被洗錢者利用。為了防範及打擊犯罪活動,需要提高使用者風險意識、強化技術辨識及防範能力、加強國際合作與監管力度等措施。
洗錢、幫信、掩隱罪的差別
在加密貨幣交易中,若行為人提供錢包地址協助轉帳時,如何區分幫信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若透過違法所得的加密貨幣購買不動產,是否構成洗錢罪?此類行為因同時涉及多個罪名構成要件,往往引發以下爭議:行為發生在犯罪鏈的哪個階段(既遂前/後)?上游犯罪的認知程度如何(概括明知/具體明知)?資金性質是否屬於特定上游犯罪所得(如洗錢罪的七類限定)?從我國刑法體系來看,三罪均屬於對犯罪所得的處理行為,我們可以從以下維度來區分:
加密貨幣服務方如何防範涉嫌洗錢的法律風險
(一)嚴格履行顧客身分識別(KYC)、反洗錢(AML)義務
實名制要求,對客戶進行有效身分驗證,包括但不限於身分證件、聯絡資訊、交易用途等資訊的核驗。禁止匿名帳戶,限制隱私幣交易。針對高風險客戶(如大額交易、跨國交易)實施強化盡職調查,留存完整紀錄。
(二)交易監測與報告
建立即時交易監控系統,例如整合鏈上資料(區塊瀏覽器API)、鏈下資料(使用者KYC資訊)、第三方風險資料庫(如Chainalysis、Elliptic)等資訊;部署異常偵測等多維度風險模型(如頻繁分割轉帳等異常交易等);分級預核工作
(三)加強內部合規管理、外部合作交流
建立合規制度,制定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明確職務職責與操作流程。設立獨立合規部門,確保風險管理措施有效執行並加強內部監督。定期對員工進行反洗錢法規培訓,提升並強化員工反洗錢意識。
積極遵守及配合監理機關、執法機關的反洗錢要求,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協助資料調取、帳戶限制等。
結語
通常加密貨幣洗錢可能透過混幣服務、虛假交易、分層轉帳、OTC場外交易、偽造身分等。洗錢會破壞金融秩序,助長犯罪活動如詐騙、貪污等,不僅損害用戶利益,影響加密貨幣產業聲譽,還可能涉及國家安全問題。無論是單一用戶,或是加密貨幣服務商均需要提高風險意識,履行KYC和AML義務,監控可疑交易,與監管合作,透過技術手段、工具等維護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