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eilin,PANews
作為加密衍生性商品交易領域的先驅之一,成立已有11年的BitMEX 憑藉其激進的市場策略與技術創新迅速崛起,一度躍升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衍生性商品平台之一。然而,隨著全球監管環境日益嚴格,以及衍生性商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BitMEX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相較於BitMEX聯合創辦人Arthur Hayes以高調風格和敏銳市場洞察力聞名,BitMEX的CEO Stephan Lutz並非BitMEX最初創立者,同時他的早期履歷鮮有加密領域的直接印跡。 2021年加入BitMEX任CFO後,Stephan在2022年公司的監管危機中從Hayes手中接下CEO的崗位,帶領團隊穿越牛熊,在平台發展、用戶教育、產品創新與安全防線等多方面全面推進,旨在持續打造一個更加中立、透明、安全的衍生品交易平台。
近日,PANews專訪Stephan,他回顧了自己從德意志交易所走向BitMEX的心路歷程,並深入解析了BitMEX 2025年的產品規劃與策略重點。同時,從永續合約篩選機製到高槓桿交易中的用戶教育,從AI驅動的交易分析到跟單交易與多資產保證金等功能迭代,Stephan分享了他對加密衍生品市場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另外,Stephan也表達了對亞洲市場的堅定承諾,認為未來衍生性商品的成長,將建立在更普惠、更聰明、更透明的基礎上。
從德交所到BitMEX:連結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
在Stephan的履歷中,2021年加入BitMEX前,人們並不會看到他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經驗。但正如他所言,這段關係遠比表面看起來更深厚。早在2010年左右,他就開始關注分散式帳本技術。 「那時我在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工作,當時我們在評估這項技術是否能取代已有的證券交易和結算基礎設施。答案是否定的:它的性能還不夠,吞吐量也不夠高。所以我暫時擱置了。」他回憶道。
儘管如此,Stephan在隨後幾年參與多國央行的金融穩定諮詢計畫——包括馬來西亞、印尼及中東地區的央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在東南亞,除日本、新加坡等成熟市場外,許多國家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無法連接銀行系統。
「這些人仍然是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他們那時已經普遍使用智慧型手機,我當時就想,這裡面是不是有機會?這不就是加密貨幣的用武之地嗎?後來我也開始買入和少量交易,但主要還是出於對項目和技術本身的研究熱情。”
2020年,Stephan迎來了人生轉捩點。當BitMEX向他發出加入邀請時,他形容那一刻「就像中了大獎」:「終於可以把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變成我的職業了。」他在2021年初以首席財務官(CFO)身份加入BitMEX,經歷了2021年牛市的高速增長。 2022年,BitMEX遭遇美國監管機構指控,面對公司創辦人的信任,Stephan選擇在市場最動盪的時刻挺身而出,接任CEO,並與團隊一同面對FTX崩盤帶來的寒冬。他在訪談中坦言,這項決定並非出於對「頭銜」的追求,而是出於對團隊、使命和產業的責任感。
逆轉「上幣即巔峰」魔咒,揭秘BitMEX合約上幣策略
在不少交易平台「上幣即巔峰」的現實中,新幣種在首日後迅速下跌早已不再罕見。然而,根據BitMEX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衍生品報告《Top CEX的永續合約上幣:頂點訊號? 》顯示,BitMEX在該季度合約上線的表現亮眼:58.33%的永續合約代幣的BitMEX上市在第1天後升值,實現的回報為,平均收益62.55%。此外,只有41.7%的BitMEX上市交易在第一天達到歷史最高價,顯示出可持續的價格走勢。
談到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和上線項目的標準,Stephan表示,“我們在新代幣上線為永續合約時,會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而不是將市面上的所有項目都上線。我們會從早期階段就開始評估,關注以下幾個特徵:第一是市場興趣,這個代幣是否是我們的用戶真正有興趣交易的不只是有人關注。否存在真正的市場交易興趣?
此外,Stephan也透露,BitMEX也會評估流動性和價格的可靠性。 “我們必須能夠獲取可靠的價格數據源,通常會評估價格數據來源於哪些交易所,這些交易所是否正規合法,是否會操縱價格等,盡可能降低市場操縱的風險,將風險最小化。”
正是源自於如此全方位的考量,BitMEX在「上幣即巔峰」趨勢中保持著充足的「後勁」。
Q2規劃重點:提升流動性,上線跟單交易及多元資產保證金功能
在重點介紹BitMEX第二季度(Q2)工作重點時,Stephan表示,BitMEX將繼續提升山寨幣和新上線代幣的流動性,併計劃推出跟單交易(copy trading)功能,讓用戶能夠複製成功交易者的操作行為。
“如果你看山寨幣和新上線的代幣,BitMEX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流動性。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我們的流動性至少在這些品類中翻了一倍。”
Stephan表示,第二個將在Q2上線跟單交易功能。 「這是我們去年推出的交易機器人(trading bots)的自然延續。交易機器人可以幫助用戶自動化自己的策略。而跟單交易則不同,它是讓你可以複製那些成功交易者的操作行為。我們平台上有不少市場上表現最強的交易員和'鯨魚',如果你希望'參與他們的節奏」,例如跟隨他們入場和離開交易。
Stephan補充道,第三點佈局是收集用戶回饋、回應並優化用戶體驗。 「隨著新一代用戶進入加密市場,我們要保留核心功能的同時,提高可用性和易理解性,為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整個Q2都會圍繞這一主題。最後,我們正在完善多資產保證金功能(multi-asset margining),這意味著你可以使用更多種類的資產作為保證金。這個功能將在Q2陸續上線。」
11年零駭客攻擊紀錄,堅守三大核心原則
在交易所競爭日益激烈的加密市場,BitMEX維持成立11年以來零駭客攻擊紀錄。 Stephan對此表示,BitMEX始終堅持三個核心原則:中立、透明與安全。他介紹,平台自創立之初起,就秉承「忠於加密貨幣精神」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真正公平、公正的點對點衍生性商品交易平台。 BitMEX沒有自己的做市商、不與用戶對賭,資產價格發現機制,包括資金費率,都是完全中立的。
同時BitMEX堅持透明,每週發布兩次資產證明和負債證明,使用者可以自行透過開源軟體檢查自己的餘額是否保持不變。 BitMEX公開發布了所有的基礎設施文件。
另外,BitMEX堅守安全線,或者說更確切地說是資產安全而不是技術安全。至今仍為用戶資產使用業界領先的冷錢包託管系統。 「我們完全隔離資產,所以用戶資產不會與公司相關的任何東西混合在一起。BitMEX從創立之初就自建了100%冷錢包託管系統,使用多重簽名(Multisig),甚至不是MPC(多方計算)的標準方案。
高槓桿≠高風險,目標是幫助個別交易者更成熟
BitMEX以高達100 倍槓桿的永續合約聞名。但市場劇烈波動時,高槓桿交易常導致用戶爆倉,尤其對缺乏經驗的交易者而言。 BitMEX 是否有相關計劃可以幫助用戶更好地管理這種風險?對此,Stephan也給了他的答案。
「首先,其實我們在某些特定的合約中甚至提供最高250倍的槓桿,不過不是對所有人開放。第一點,我們認為應該由交易者自己決定使用多少槓桿。事實上,100 倍槓桿本身並不是導致爆倉的原因,這其實是一個教育層面的問題,我們始終在平台文檔中提醒用戶,並在平台文檔上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指南」。
Stephan表示,BitMEX一直在強調,用戶要設定停損和限價單,這樣在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時不會“清倉歸零”,而是能提前退出市場。用戶應該設定自己的買點、停損位等。只要你有這些基礎的操作,你就不會輕易被爆倉。 BitMEX的目標是幫助個別交易者成長為更成熟的交易者。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交易中一方被爆倉,作為贏家的一方也可能遇到問題,因為BitMEX 是一個點對點的平台,不是中間的結算對手方,也不會替一方買單。 「這正是BitMEX設立保險基金的原因——而且我們擁有整個行業絕對規模最大的保險基金。從保險基金規模與未平倉合約的比例來看,我們甚至也是領先的。」Stephan在採訪中補充道。
AI投資工具仍有待成熟,將在適當時機推出相關產品
在此次訪談中,Stephan也談到了眼下流行的AI趨勢。他認為,現在關於所謂「AI 驅動的投資決策」的討論大多都是炒作詞彙,並沒有真正帶來什麼實質的幫助。本質上,這只是繼「交易機器人」和「跟單交易」之後的下一個階段。
「這是未來必然會出現的路徑,是一種自然演進。我們也會在合適的時候推出這類產品。但我認為,現在還沒有成熟。或許再過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後,會有成熟的方案,」Stephan在採訪中透露。
Stephan進一步表示,BitMEX將在未來12到18個月使用AI 在使用者介面(UI)層進行顯著應用。 「如果你看看像ChatGPT、DeepSeek 這些大語言模型的基礎,它們的本質其實並不是在提供'知識',而是提供'翻譯能力',是廣義的意思——你現在打開一個網頁交易平台,不管是交易所,都會看到圖表、下單面板、新聞流、哪家交易工具、各種KPI 指標…你需要自己去理解和操作門門檻,但」它始終是一個不難,但」
他表示,「未來透過AI Agent 是完全可以做到進一步自動化的,它可以把你的語音轉化為結構化的交易指令,透過API 接入交易所。甚至它可以被編程為從10家交易所中找到最優價格來執行。我們有更開放的介面(API),交易所本身對接更靈活,而傳統金融公司不太可能開放得這麼徹底。」
Stephan表示,此外BitMEX還有另一個發展方向,計劃在第三季推出一項新功能:AI 驅動的交易行為分析報告。這個功能是由AI 分析交易行為,並定期給予建議。例如,AI 會告訴用戶:你上個季度頻繁在消息發布之後才做出交易,表示你反應太慢/太早,應更有紀律性。你的時機很好,但風控不夠,要不是太激進,就是太保守,錯過了收益最大化的機會。
持續深耕亞洲市場,教育和風控將助推衍生性商品市場擴展
目前,BitMEX主要服務東南亞和東亞市場,公司長期堅持「不接入美國用戶」的政策,並對亞洲市場保持積極投入。
Stephan介紹說,“今年BitMEX美國已經獲得了赦免,這涉及的是比較久遠的歷史時期,比如2016到2018年之間的事情。對此我們非常感激,但這並不會改變我們當前的戰略方向。”
他表示,目前的趨勢是,在美國,加密產業越來越受到傳統金融機構(TradFi)的主導和影響。相較之下,亞洲市場將繼續保持更高的創新性,更多地以散戶和個人用戶為中心,BitMEX會繼續深耕亞洲市場,對亞洲市場的承諾是真誠而堅定的。
同時,關於加密衍生性商品市場的進一步擴展,Stephan認為重點還是在於BitMEX已經在做的教育部分,雖然已有基礎,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一個方向是打造更容易存取的風險管理工具。面向未來,他希望實現的是真正能讓用戶自由表達交易意圖的AI 助手,避免「指令翻譯錯誤」。
最後,他表示這個自然的路徑是,讓更多人先進入加密現貨交易市場,然後再過渡到衍生性商品。許多用戶在接觸現貨市場之後,通常會開始使用永續合約。這個趨勢在不遠的將來會變得更加明顯。他解釋說,這一輪牛市其實並不是新用戶大規模湧入驅動的,更多是已有用戶交易量增加,還有一部分機構開始涉足。所以我認為下一輪的爆發點不會是三年之後,而是更近的一次:它將由兩個因素共同驅動:AI 降低交易門檻以及更多人因為信任和易用性而願意嘗試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