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muel|OKG Research
在川普宣誓就任美國第60 任總統兩天后,他於2025 年1 月23 日簽署了《STRENGTHENING AMERICAN LEADERSHIP IN DIGITAL FINANCIAL TECHNOLOGY》行政命令。這項政策被視為美國對加密資產創新和經濟自由的強力支持,標誌著數位金融科技領域的政策調整。特別是文件中明確提到維護數位資產自託管權的重要性,顯示出美國在Web3 和加密經濟領域的領導決心。
同時,川普家族在他上台前夕推出的memecoin 也成為了市場的爆點。其中,$TRUMP 率先在Solana 鏈上發行,它不僅是一次普通的加密貨幣發行,更是一場圍繞個人影響力轉化為資本的“實驗”,定義了全新的鏈上玩法。這一代幣透過將身分、社群與市場需求結合,迅速掀起了一場現象級熱潮。
有趣的是,鏈上數據顯示,近一半購買川普家族memecoin的錢包地址為新開的錢包。此外,這次銷售不僅支持加密貨幣交易對,還允許用戶透過銀行卡直接購買,大幅降低了參與門檻。對於許多先前未涉足鏈上交易的新用戶而言,這提供了進入加密領域以理解成本更低的機會。
但這次熱潮是否真正為加密市場注入了新的流動性,仍值得商榷。從市場表現來看,在短時間內,幾乎所有其他鏈上項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相比之下,Solana 因為強勁的交易需求逆勢而上,其價格突破歷史新高。同時,鏈上活躍錢包數在1 月19 日達到近一個月的高峰。這種極化現象顯示市場流動性在面對單一熱點時的脆弱性,也暴露了鏈上生態的一些深層問題。
這場memecoin 熱潮,既是Web3 生態的一次機會,更是一場“壓力測試”,揭示了當前鏈上存在的三大核心矛盾:流動性壁壘、生態割裂,以及用戶行為與市場結構之間的衝突。
在這種背景下,Web3 能否從“泡沫狂歡”走向“可持續價值創造”,不僅取決於技術與協議的進化,更關乎如何重構用戶參與的規則和生態的內在邏輯。這場變革的答案,將決定Web3 的未來走向。
鏈上流動性:從熱潮到危機
川普發幣事件不僅點燃了市場,也揭示了鏈上生態流動性體系的脆弱性。短期內資金大量湧入推動鏈上錢包活躍度和交易量激增,但隨之而來的「局部過熱」現象暴露了鏈上結構性問題。
1.流動性集中與市場脆弱性
鏈上流動性缺乏分散機制,當$TRUMP 等現象級機會出現時,資金迅速集中於熱門資產,導致其他項目因資金流出而大幅下跌,短期內市場定價機制幾乎失效。
2. CEX 的“控制效應”
儘管DEX 已成為鏈上交易的重要工具,但中心化交易所(CEX)仍然控制著主要的流動性樞紐。 CEX 的營運策略和流動性分配模式,對鏈上生態有著深遠影響。例如,在川普發幣期間,用戶對Solana 資產的需求激增,但受限於資產在CEX 和鏈上之間的轉移效率,部分用戶在資金調配上面臨一定挑戰。這種對中心化基礎設施的依賴,目前鏈上市場仍較大程度依賴CEX 的流動性。
3.跨生態流動性孤島
EVM 與Solana 等非EVM 生態間的隔閡進一步放大了熱點集中效應。儘管一些跨鏈協議正在改善這個問題,但當前跨鏈體驗仍然碎片化,用戶操作成本較高。
未來展望
鏈上需要更豐富的資產承載形式和多元化管道。自託管錢包及其衍生功能將成為流動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交易、跨鍊和理財等應用提供支持,讓鏈上錢包從安全工具升級為Web3 生態的核心樞紐。
從“託管恐懼”到“自託管革命”
中心化託管的信任危機正在重新塑造使用者行為。 FTX 崩盤等事件引發了對CEX 模式的深刻產業反思。自託管錢包已不再只是資深玩家的選擇,而是更多用戶的「必備工具」。然而,這一趨勢背後仍有挑戰。使用者對私鑰管理的複雜性心存恐懼,而皮夾操作介面仍顯繁瑣。
但同時,也能看到越來越多機構開始尋求CEX+自託管錢包組合而產生的中間地帶增量,聚合交易所流動性和整合自託管錢包來實現同時管理個人Web3資產已成為一種無法抗拒行業大勢。日前,OKX 總裁Hong Fang 在接受Coindesk 的訪問時表示,目前OKX平台自託管錢包中持有的資產總額近500億美元,已超過其中心化交易所的資產總額308億美元。這項轉變不僅是使用者行為的變化,更是市場需求驅動下的產業革新。
在$TRUMP熱潮中,鏈上錢包的優勢尤為突出。數據顯示,許多X 平台用戶分享了他們透過OKX Web3 Wallet 快速參與這場memecoin 「PVP」大戰的心得。透過一個應用程式實現交易所資產至鏈上的兌換,以及跨生態間的鏈上資產管理、交易和兌換,不僅讓營運體驗更加順暢,也顯著降低了技術門檻。類似OKX Web3 Wallet 這樣的工具,正成為使用者鏈上活動的重要入口。
除了對資產自主的需求外,市場熱點也在推動使用者行為的改變。 2024 年開始的Solana 上meme 熱潮,為使用者提供了更簡單的參與路徑和高回報機會。這種「收益導向型」的趨勢,正在吸引更多「Risk Taker」型投資人主動上鍊。與傳統Web3 用戶更注重長期價值不同,這些新用戶更重視鏈上交易的即時性與回報率。 meme 熱潮讓鏈上專案不再顯得高門檻,反而變得觸手可及,進一步加速了鏈上經濟的普及。
這種轉變不僅是短期現象,更是鏈上生態邁向主流化的關鍵驅動力。使用者從“託管恐懼”走向“自託管革命”,顯示出資產主權意識的覺醒,同時也反映了市場正在尋找更有效率、更便捷的資產管理模式。在CEX 和鏈上自託管工具的共同推動下,Web3 的未來正在建立一個更去中心化、更具活力的經濟體系。
AI互動:從工具到參與者
鏈上大規模採用的另一個核心驅動力是AI 的引進。與過去簡單的「輔助工具」角色相比,AI 現在正在成為鏈上生態的主動參與者,重新定義使用者體驗和協議功能。它不僅幫助使用者完成複雜的交易操作,更可能在未來主導去中心化治理。
1.降低用戶門檻
AI 正在透過大語言模型和自然語言交互,為一般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操作便利性。例如,使用者只需發出一條簡單的指令,AI 即可自動完成複雜的跨鏈資產轉移或LP 參數設定。這種簡化不僅降低了技術門檻,也為更多用戶打開了鏈上世界的大門。
2.動態優化與自主性
AI 的能力不僅停留在輔助層面,它還展現出了高度自主性。例如,在流動性池管理中,AI 可以根據市場波動動態調整資金部署,從而最大化收益。此外,AI 的即時收益預測和風險預警功能,也讓用戶更能從容地應對市場變化。
3.協定層的更新
AI 的引入不僅改變了用戶的操作方式,還為協議本身注入了更多靈活性。例如,AI 可以透過對鏈上數據的深度分析,動態調整DeFi 協議的參數,從而提高協議的適應性和穩定性。未來,我們或許會看到完全由AI 驅動的去中心化協議,它們將成為鏈上經濟的新動力引擎。
從割裂到整合
儘管目前鏈上採用仍面臨流動性割裂、自託管教育不足等問題,但趨勢已不可逆轉。跨鏈技術的不斷成熟,AI 工具的日益普及,以及使用者對資產主權的日漸重視,都在推動鏈上經濟邁向全面整合。
教育與工具:讓自架變得人人可用
未來,使用者需要的不僅是工具,更是知識。透過教育與工具化的結合,讓每個使用者都能輕鬆管理鏈上資產,是實現大規模採用的關鍵。
跨鏈技術:打破生態隔閡
透過錢包內建聚合鏈上功能,用戶將能夠無縫地在不同生態之間轉移資產,全鏈流動性將變得更加順暢。
AI :解鎖鏈上潛力
AI 將不再只是工具,而是鏈上生態的核心組成部分。從使用者互動到協議設計,AI 將深度參與鏈上經濟的每一個環節。
在這個網路變革的時代,鏈上不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應用類型和場景進一步延展的主戰場。 Web3 時代,不會是中心化的回歸,而是鏈上應用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