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ncy,PANews
5月14日,MEME市場上演了一場引人注目的對決,名為Glonk的MEME幣同時在Pump.fun與Letsbonk.fun兩大Launchpad平台上線。儘管同一IP在不同平台發行代幣的現象並不新鮮,但此次事件的特別之處在於,兩家平台的創始人親自下場,為各自的Glonk版本站台造勢。
這場流量爭奪戰不僅迅速點燃了市場熱情,也揭示了MEME發行平台之間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整個生態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Glonk攪動平台大戰,創辦人親自下場助陣
今日凌晨,一枚源自英國荒誕幽默文化的MEME幣$Glonk突然引發市場熱潮。其原型為英國著名喜劇演員Ricky Gervais創作的圖文書系列《Flanimals》中的虛構角色Glonk,一隻綠色爬行動物,以其「悲傷卻搞笑」的矛盾氣質贏得了大量讀者共鳴,被戲稱為情緒穩定的廢柴。 Glonk也被賦予了「躺平」、「虛無主義」的次文化標籤,契合了當下年輕族群對擺爛心態,使其具有極強的迷因傳播潛力。
同時,Ricky Gervais作為一位擁有千萬級粉絲的英國喜劇界重量級人物,這種名人效應為$Glonk提供了天然的關注度和傳播基礎。
Pump.fun共同創辦人Alon和Letsbonk.fun創辦人Tom
Glonk最初在Letsbonk.fun平台首發,並迅速累積人氣,隨後Pump.fun也推出競品版本,平台間的較量迅速升溫。而雙方創辦人親自下場發文號召支持自家平台的Glonk,更將競爭推向高潮,演變為Solana生態中的一次高熱度平台對抗戰。社區也將這場爭奪視為對Pump.fun的“反抗旗幟”,也進一步激發了Glonk的話題性和社區參與度。
更戲劇性的是,Solana生態計畫Raydium也公然發聲,力挺Letsbonk.fun平台。要知道,Raydium與Pump.fun曾是盟友,後者一度為其貢獻近半交易量和平台收入,並且Raydium本身也在推進自家的代幣發行平台LaunchLab,如今突然倒戈,無疑讓這場競爭更具火藥味。還有一個小插曲是,前幾日Pump.Fun官方X帳號也拉黑了Letsbonk.Fun創辦人和Raydium開發者,現已解除。
根據GMGN數據,截至發稿,Letsbonk.fun版本的Glonk市值最高突破1800萬美元,現已回落至約370萬美元,24小時交易額超過8630萬美元,暫居上風;而Pump.fun版$Glonk市值從最高1500萬美元迅速跌至目前約150萬美元,約150萬美元。市場用真金白銀已對這場對決投出了態度。
可以說,這場圍繞Glonk的較量,是一次對社區情緒的放大器,也是一場關於話語權的重新博弈。
Pump.fun統治力正遭挑戰,新勢力加速崛起
Launchpad平台的角色已從單一的代幣發行工具演變為流量入口和品牌競爭的戰場。近期,隨著Letsbonk.fun、Believe和LaunchLab等新興平台迅速躥紅,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除了龍頭Pump.fun市場份額被削弱外,包括不久前大火的Boop.fun也逐漸熄火,市場討論度驟降。
儘管Pump.fun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但其統治力正被逐步削弱。從畢業率來看,以5月13日的Dune數據為例,Pump.fun當天共發射代幣19,523個,畢業率僅0.7%;相較之下,LaunchLab發射8,218個代幣,畢業率為1.22%;Letsbonk.fun發射7,287個代幣,畢業率高達1.7%。這表明,用戶對新興平台的興趣和認可度正在提升。
從每日代幣部署的市場份額來看,Pump.fun的份額已從長期維持的95%以上,下降至5月13日的57.5%;而同期的Letsbonk.fun達17.9%,Believe為12.9%,LaunchLab也達到了5%,顯示市場格局正在快速分化。
更值得關注的是,近期爆紅的多個MEME代幣,如$LAUNCHCOIN、$GOONC、$DUPE、$Hosico、$USELESS、$IKUN等,主要誕生於Letsbonk.fun和Believe。特別是Believe生態代幣普漲,平台幣LAUNCHCOIN一度突破2.8億美元。相較之下,Pump.fun同期計畫表現平淡,缺乏新的爆點。
這些變化顯示,Launchpad市場正在快速多元化,競品們正逐步蠶食Pump.fun的領先優勢。面對競爭壓力,Pump.fun近期嘗試透過引入創作者收入分享機制來增強平台吸引力,將交易手續費的50%返還給代幣創作者。然而,此措施在社群內引發爭議,被認為可能加劇開發者Rug風險,且剩餘50%的營收仍留在平台手中,未能真正惠及用戶。而競品平台也在激勵機制上加碼,例如Letsbonk.fun於5月13日宣布,將向接下來一週內表現優秀的項目提供總計1.5萬USDC的獎勵,進一步提昇平台吸引力。
綜合來看,Launchpad市場正進入一個更多元、競爭更激烈的新階段。平台之間的比拼,已不僅限於誰能發幣,更關乎流量獲取、品牌塑造與用戶體驗的全面競爭,這也是成為新一輪「爆款製造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