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鏈上AI Agent似乎有回暖跡象。 MCP、A2A、UnifAI等協議標準正在互補串聯成為全新Multi-AI Agent交互基礎設施,把AI Agent從純資訊資訊推送服務升級為執行應用工具服務層級。問題來了,這會是第二波AI Agent鏈上之春的開端嗎?

1)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由Anthropic推出的開放標準協議,本質是打通AI模型與外部工具的"神經系統",解決了Agent與外部工具的互通性問題。谷歌DeepMind都表達了對其的支持,使MCP迅速成為業界認可的協議標準。

MCP的技術價值在於將函數呼叫標準化,讓不同LLM能夠用統一語言與外部工具交互,相當於Web3 AI世界的"HTTP協議",但其在遠程安全通信環節仍有短板( @SlowMist_Team @evilcos 有過多篇安全報告分析),尤其是涉及資產的交互行為密集後;

2)A2A(Agent-to-Agent Protocol):Google主導的Agent間通訊協議,類似"Agent社交網路"的協定框架。相對於MCP關注AI工具連接,A2A更聚焦Agent之間的通訊互動。透過Agent Card機制解決能力發現問題,實現跨平台、多模態的Agent協作,並獲得Atlassian、Salesforce等50多家企業支援。

從功能上看,A2A更像是AI世界的"社交協議",讓不同小型AI可以透過統一方式協同工作。我個人感覺,協議除外,Google來"攢局"給AI Agent背書的意義更大。

3)UnifAI:定位為Agent協作網絡,試圖整合MCP和A2A的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跨平台Agent協作解決方案。其佈局類似於一個"中間層",希望透過統一服務發現機制讓Agent生態更有效率。不過相較於其他幾個協議,UnifAI的市場影響力和生態建設仍顯不足,未來可能會向某個細分場景聚焦。

@darkresearchai :是一種基於Solana區塊鏈的MCP伺服器應用實現,透過TEE可信任執行環境提供安全保障,讓AI Agent能夠直接與Solana區塊鏈進行交互,例如:查詢帳戶餘額、發行代幣等操作。

該協議最大亮點在於將AI Agent賦能DeFi的路徑選擇,解決了鏈上操作的可信執行問題。其對應Ticker $DARK 最近在悄悄逆勢上漲,但本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謹慎態度,在此不做推薦。但DARK基於MCP的應用層落地拓展確實開啟了一種新方向。

問題來了,鏈上AI Agent可藉助這些標準化協議,產生哪些拓展方向與機會?

1)去中心化執行應用能力:Dark基於TEE的設計,解決了一個核心問題-如何讓AI模型可信地執行鏈上操作。這為AI Agent在DeFi領域的落地提供了技術支撐,意味著未來可能出現更多自主執行交易、代幣發行、LP管理等DeFi操作的AI Agent。

比起過去那些純粹概念炒作的Agent模型,這種有實用價值的Agent生態才是真正的價值。 (不過,Dark目前github也只有有限的12個Action,只能算好的開始,距離完全脫離概念階段到大規模應用落地還有距離)

2)多Agent協同區塊鏈網路:A2A和UnifAI對多Agent協作場景的探索,為鏈上Agent生態帶來了全新的網路效應可能性。試想一個由多種專業Agent組成的去中心化網絡,可能會突破單一LLM的能力邊界,形成一個自主協作的去中心化市場,這恰好與區塊鏈分散式網絡特性完美契合。

以上。

無論如何,AI Agent賽道正在擺脫"MEME化"困境,鏈上AI的發展路徑可能是先解決跨平台標準問題(MCP、A2A),再衍生應用層創新(如Dark在DeFi領域的嘗試)。

而去中心化的Agent生態將形成全新的分層拓展架構:底層是TEE等基礎安全保障、中間層是MCP/A2A等協定標準,上層則是具體垂直場景應用。 (這對曾經純web3 AI 鏈上標準協議或許是一次利空?瑟瑟發抖。。)

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在經歷第一波AI Agent鏈上大起大落之後,要關注的不再是誰能炒作出最大的市值泡沫,而是誰能真正解決Web3與AI結合過程中的安全、可信、協作等核心痛點。至於如何避免掉進另一個泡沫陷阱,我個人覺得就觀察專案進度是否能緊貼web2的AI技術創新就好了。

總結一下:

1.AI Agent會基於web2 AI標準協定(MCP、A2A等)有新一波應用層延展炒作機會;

2.AI Agent不再滿足於單體訊息類別推送服務,多AI Agent互動協作的執行工具服務(DeFAI、GameFAI等)會是新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