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3 月24 日,在全球虛擬資產市場的反覆拉扯下,BTC 再次突破87,000,緩解了加密市場一定的恐懼情緒——根據CoinMarketCap 數據,市場情緒為31,相較於昨日提升了4 分。

全球放鬆BTC挖礦監管的背景下,現在還能參與挖礦嗎?

同時,一則挖礦相關的新聞,相信在市場上濺起了一些小水花:

據Public Pool 與Umbrel 稱,北京時間3 月23 日08:30,一位個人礦工使用自託管的Umbrel 節點與Bitaxe 礦機,透過Public Pool 協議成功挖出首個比特幣區塊(888989),區塊獎勵為3.15188086 BTC。

相信對許多穩健型Web3 投資者而言,早年參與挖礦是大家獲利的最佳途徑之一。只不過礙於國內關於虛擬貨幣挖礦的整頓,這些年來偃旗息鼓。

而隨著全球性監管政策的變化,以及BTC 價格的一再高漲,出海參與挖礦,或許能成為大家的下一個「機會」?

那麼,在當下,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還能否進入海外BTC 礦業,收益與風險又將如何權衡?

Portal Labs 為你一一解答。

近期挖礦政策盤點

首先,需要提醒大家,在國內挖礦一定是不行的。

出海雖然可行,但要看具體地域的監管政策,比如說近2 個月內,一些出海挖礦國家和地區就釋放訊號:

美國:監管變暖,地方政府紛紛表態支持

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終於明確表示,PoW 挖礦不屬於證券行為,大大減輕了挖礦企業合規壓力。同時,肯塔基州、猶他州陸續通過保護挖礦權利的法案,明確了個人和企業進行挖礦、自託管和節點運作的合法性。當然,也別忽略了部分州仍在能源監管和環保政策上保持謹慎態度。

白俄羅斯:總統親自推動,鼓勵利用過剩電力挖礦

2025 年3 月,白俄羅斯總統親自指示能源部門推動加密挖礦產業發展,並特別強調充分利用過剩電力資源。目前,莫吉廖夫地區已經獲得政府批准,開始積極籌建大型礦場。這種高層次的政治支持無疑為挖礦產業帶來了正面訊​​號。

巴基斯坦:態度大轉彎,從禁止到初步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先前對加密挖礦持強烈禁止態度。但2023 年開始態度轉變,2025 年正式將挖礦列入能源資源利用方案之中。儘管法律框架仍處於初級探索階段,但這種積極轉向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些想像空間。

俄羅斯、哈薩克:能源大國持續發力

俄羅斯2024 年已發布多項法案,積極推動境內合法礦場的營運發展,進一步增強了本國挖礦產業競爭力。而哈薩克也在維持嚴格電力監管的同時,鼓勵大型礦場合規化、規模化經營。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能源政策限制

加拿大雖然一直都對BTC 挖礦持有開放態度,但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近期透過法院明確支持當地電力公司對礦場用電的限制。能源供應壓力成為當地礦業擴張的重要限制因素,對於計劃投資加拿大礦業的投資者而言,這是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

目前挖礦監理趨勢呈現「兩極化」:

一類以美國、白俄羅斯為代表,挖礦政策綁定能源產業發展與數位經濟戰略,將挖礦納入能源調度體系;

另一類如加拿大局部地區,則出於碳排放與能源負荷考量收緊政策。投資者佈局需重點關注該地區能源政策是否與礦業經濟掛鉤,防止未來政策反覆。

但不管怎麼說,近期全球範圍內的監管風向明顯轉向積極,反映出主流市場對BTC 挖礦重新給予認可。

這種變化的核心驅動因素包括BTC 價格上漲帶來的經濟效益,礦業在能源轉型中的潛在作用,以及各國爭相佈局Web3 產業背後的戰略考量。

例如,在2 月的一份報告中顯示,美國比特幣礦業已或直接或間接創造了超過31,000 個工作崗位,挖礦活動每年為美國貢獻超過41 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並透過作為電網負載平衡資源,有效支持了當地能源基礎設施的穩定運作。

BTC 全球礦業現狀

在符合監理政策之餘,投資人還需要了解的是:在這個時間點參與,投資報酬率怎麼樣?總不能砸下去幾萬幾十萬,連個響都聽不到吧?

而對投資人來說,參與挖礦無非三條路徑:礦池託管、組成礦池或個人礦工。那,目前這兩個路徑的資料怎麼樣呢?

礦池託管數據

2025 年2 月,全球比特幣網路總算力超過810 EH/s,其中前五大礦池的出塊量和產出數據如下:

全球放鬆BTC挖礦監管的背景下,現在還能參與挖礦嗎?

這些礦池控制了全球約88%-90% 算力,其中Foundry USA 和AntPool 均在多地自建礦場,託管服務規模大。

在礦池託管模式下,投資者無需親自管理設備,只需支付託管費用和礦池手續費,即可按貢獻算力比例穩定獲取收益。目前頭部礦池提供的託管服務,年化收益在18%-30% 之間波動,且礦池規模化、合規化程度高,適合高淨值投資者低風險入場。

機構礦場數據

高淨值投資者若不考慮託管,還可直接投資或合作大型礦場。我們來看五家典型礦企2025 年2 月實際數據:

全球放鬆BTC挖礦監管的背景下,現在還能參與挖礦嗎?

其中Marathon 和Riot 完全自建礦場運營,Bitdeer、嘉楠和BitFuFu 亦有部分自建、部分託管業務,回報率相對穩健。

目前頭部礦池呈現「自營礦場+ 全球託管」雙重佈局趨勢,算力集中度自2023 年以來已提升超10%。礦池壟斷格局趨穩的環境下,散戶拼力難度加劇。

因此,高淨值投資者如單純依賴散戶拼接算力,收益波動性與手續費成本偏高,更建議直接對接礦池託管或機構礦場股權合作,既可降低營運風險,又可受益於礦池規模紅利。

個人礦工數據

儘管大型礦池主導了整體市場,但個人礦工仍活躍。

尤其透過以下兩種模式:

一種是開頭我們提到的個人礦工,使用的是自己搭建礦機和節點,再透過Public Pool 協議,成功挖出塊;

另一種則是Solo 礦工。根據Mempool 公開統計,2025 年2 月平均每天全網Solo 礦工出塊數量約1-2 塊區塊,出塊佔比不足0.7%,成功機率極低,但仍有收益可能。

不過,2025 年3 月24 日,比特幣挖礦難度上調1.43% 至112.15T,接近歷史高點,且比特幣價格維持在76,500 至85,000 美元區間波動,這意味著個人礦工的競爭環境仍然激烈。

目前,主流礦機價格已降至每太赫(TH)約16 美元,較2022 年大幅下降。性能方面,主流機種如:

Antminer S21 XP Hyd.:473 TH/s,功耗5676 W,能源效率比12 J/TH

WhatsMiner M63S+:424 TH/s,功耗7208 W,能源效率比17 J/TH

Avalon A1566:185 TH/s,功耗3420 W,能源效率比18.5 J/TH

假設個人礦工使用的正是Antminer S21 XP Hyd.,電費為0.05 USD/kWh,BTC 均價為87,000 USDT。那麼,根據市場公開數據顯示,開採一枚比特幣的平均成本約為24,119 美元的情況下,個人礦工的每日淨收益可能在7.8-10 USDT,其靜態回本週期約12-16 個月。

然而,電力成本往往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同時,個人礦工面臨的問題不止於成本,例如區塊獎勵的減半、設備折舊,這些都會影響實際收益。另外,在未來3 年內,隨著BTC 減半週期推進與海外合規壓力增強,個人礦工面臨的收益波動與成本壓力或將持續放大。

因此,還是建議個人投資者量力而行,優先考慮礦池託管或節點合夥制,降低維運風險。

結語

總的來看,目前BTC 礦業正處於「高幣價- 政策友善- 減半臨近」多因素交匯期,該時期為礦業帶來了一定的獲利空間。

專案方與投資者若能趁此窗口期完成算力與合規佈局,或預期在未來週期中佔優勢。但無論選擇礦池託管、自建或個人礦工模式,投資者或需要結合自身的資金實力、風險承受能力和營運資源,做出合理規劃。

在此,Portal Labs 建議投資者專注於監管友好、能源穩定、電力成本優勢顯著的地區進行礦業佈局,並優先選擇具備良好信用記錄與穩定營運能力的礦池或礦場託管服務商合作,以確保收益的可持續性與合規性。

同時,投資人仍需警惕:幣價波動、政策調整、設備折舊、維運成本等多重風險因素,合理規劃資產配置,做好風險對沖與靈活應變。

* 提示:投資有風險,請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參與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