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ana Levin,Variant 投資合夥人

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就像VC 會對投資項目進行盡職調查一樣,創辦人也應該對潛在投資者進行盡職調查。

VC 的首要任務是增加公司成功的幾率。 VC 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實現這一目標,而確定每位投資者能夠如何有效地支持自己的新創公司,則應該是創辦人盡職調查的核心。如果站在創辦人的立場上,我會依照以下條件篩選VC。

首先,VC 是否真的能提升專案成功幾率?

投資者除了提供純粹的資金之外,還能提供其他價值嗎?

我認為是可以的。透過與創辦人的交流,以下是VC 能夠真正提供幫助的一些最常被提到的方式。

品牌:獲得「第一梯隊」 創投機構的支持,通常(至少在短期內)會提升公司的品牌。這在招募人才方面提供了直接幫助。品牌光環效應在招募最初的10 名員工時作用稍小,但在公司達到A 輪融資階段或之後,它對吸引人才至關重要。鑑於早期招募的員工對公司發展軌跡和文化有著巨大影響,創辦人的理想做法是從自己的人脈網絡中吸引這些人才。

強大的品牌意味著該機構或合夥人廣為人知、備受尊敬,並被視為專案成功的重要因素。成功就是最好的品牌。

知識與洞察力:投資人是否有可以藉鏡的經驗,從而能為創業者提供有用的建議?他們是否特別擅長辨識影響市場或業務的因素?

這裡實際上包含兩點:其一,VC 可能從其投資組合中成功的公司(或他們自己作為創始人的類似經歷)中積累的相關經驗;其二,他們能夠對更廣泛的市場動態,以及這些動態在未來6 到12 個月內可能對公司產生的影響,提供清晰的認識。

人脈網絡:有時VC 可以幫助創辦人(或其他職能部門負責人)接觸到適合的人。 「合適的人」 可能包括其他有相關經驗的主管或潛在客戶。創辦人仍然需要靠自己爭取業務,很少有客戶是因為VC 的影響力而獲得的。但投資人肯定可以幫助創業者至少打開一些想要進入的大門。

推廣管道:有些VC 擁有受眾群體,因此,成為「KOL」 是他們提供的價值的一部分。如今這一點很明顯:許多VC 正試圖透過播客、時事通訊、X 帳號等建立自己的推廣管道。有時,這些管道確實可以成為為新創公司提升知名度和引流的有效手段。

你收到了投資邀約,接下來該怎麼做?

首先,恭喜你!有機會從一系列有競爭力的投資邀約中進行選擇,這既是一種成就,也是一種特權。花點時間享受過程。

你很可能已經對想要合作的對像有了一些直覺判斷。盡職調查過程往往能揭示一些情況,例如人們提出的問題類型、他們在整個過程中分享的見解、他們跟進的回應速度,以及是否感覺在文化上相契合等等。

是時候驗證這種直覺了。以下是我將遵循的流程,無先後順序:

對投資者進行背景調查:這些調查應該涵蓋VC 投資組合中成功的公司,以及那些瀕臨或已經倒閉的公司。了解投資人在成功和壓力情況下分別是怎樣的合作夥伴,這一點很重要。理想情況下,這些參考對象就是與你潛在合作的投資人也有合作的公司。

檢視衝突風險:該機構是否有投資相互競爭公司的歷史?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投資了任何理論上可能與你的公司競爭的公司?

考慮合夥人在該機構的任期:通常,你選擇的既是一個機構,也是一個個人合作夥伴。我鼓勵更多創辦人詢問潛在合作夥伴的抱負和未來計劃。一個相關的思考實驗是問問自己:如果這個合作夥伴明天離開,你對這家機構還會感興趣嗎?

確定該機構是否與你的公司所處階段相符:一個基金是否持續投資與你的公司處於相同階段的企業,這會影響其資源的有用性、你的公司在資源分配中被優先考慮的程度,以及投資者能提供的建議的相關性。一個10 億美元規模的基金提供500 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這筆投資只佔其總分配額的0.5%。坦白說,如果一個基金向後期公司投入5000 萬到1 億美元,那麼前一個公司獲得機構在內部的關注和幫助就變得更困難了。

了解該機構對退出的看法: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在目前IPO 越來越少見的時代,了解投資人對收購或出售二級股權的看法,能為你避免日後的許多麻煩。同樣,在加密貨幣領域,了解投資者對出售代幣的看法,對於代幣設計和推出策略來說是一個有用的參考因素。

選擇合作夥伴往往是一條「單行道」。挑選合適的VC 永遠不能「成就」 一家公司,但它可以提高公司成功的幾率,並且至少能讓創辦人的日子好過一點。多花幾天時間對潛在投資者進行盡職調查,長期來看可能會帶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