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起伏的關稅摩擦一周後,市場終於在周末有了一些喘息機會,但這種喘息能持續多久,尚不可斷論,因為關稅問題是一種事件性的突發情況,導致的是資金的避險和情緒的短暫坍塌,所以波動性也會非常大。

不過一旦市場確認了關稅帶來的基本面改變和避險情緒的釋放,整個金融市場便能從中找到新的平衡,這也是為什麼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在上週五以收漲結束了一周的波動,這點我們從標普500 的波動率指數變化就可看出一二。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聯準會,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可以看到,上週VIX 指數創下了近期新高,過去幾年能與之「媲美」的除了去年日本央行加息的極端事件插針,再就是2020 年疫情引起的金融動盪,這也是為什麼市場在過去一周會出現如此大波動的原因,畢竟歷史罕見。

那麼,當這種巨大波動暫告段落後,影響Crypto 市場走勢的又要回到老生常談的「通膨」和「降息」上來,因為只有降息才能迎來「水漫金山」,也才能為以BTC 為首的風險資產帶來增長的希望。

我們透過比較過去10 年全球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BTC 的走勢,就可以分析出這種相關性,下圖可以直接觀看到,BTC 過去10 年的巨大漲幅正是建立在全球M2 暴增基礎上,且這種相關性走勢遠超其他金融數據。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聯準會,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這也是為什麼每當老美要公佈和通膨或降息相關數據時,BTC 總是會有所波動,因為它最終影響到的是能否有新的資金進入Crypto 領域。

但目前Crypto 市場似乎大部分人都只把目光集中到了聯準會的降息路徑上,而忽略了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PBOC 資產規模,也就是央行資產規模,它反映的是當前我國貨幣的流動性情況。

當大家都在關注西海岸的金融市場時,恰恰忽視了我們自己的金融流動性,實際上它與BTC 的漲跌幅同樣息息相關,畢竟我們可是泱泱大國,數一數二。

下圖是BTC 過去3 個週期漲幅與PBOC 資產規模成長的變化圖,可以看到這種相關性波動幾乎貫穿了每一次BTC 的大漲,也剛好和每4 年一次的周期相對應。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聯準會,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PBOC 的流動性在2020-2021 年的Crypto 牛市、2022 年的熊市、2022 年-2023 年初從週期低點的複蘇、2023 年第四季度(BTC ETF 獲批之前)的飆升以及2024 年的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的回調。

同樣在2024 年美國大選前幾個月,PBOC 的流動性再次轉為正值,剛好帶來了一波「選舉牛」。

不過在下圖我們又可以看到,POBC 的規模在2024 年9 月後開始回落,並於2024 年底觸底回升,目前漲至了過去一年的高點。而從數據相關性來看,PBOC 流動性的變化通常先於BTC 和Crypto 市場大幅波動。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聯準會,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有趣的是,在2017 年的BTC 多頭市場中,聯準會並不是「放水」的那一方,反而全年升息了3 次,且存在量化緊縮,但以BTC 為首的風險資產在2017 年表現依然非常樂觀,因為PBOC 規模在那一年創下新高。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聯準會,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甚至從標普500 的漲幅來說,也與PBOC 的流動性有一定相關性。從歷史資料來看,PBOC 總資產規模與標普500 的年度相關性係數約為0.32(基於2015-2024 年資料)。

當然某種意義上,也是因為PBOC 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與聯準會議息會議的時間窗口有重疊期,所以相關性會在短期內被放大。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除了要密切注意老美的放水情況,同樣需要留意國內的金融數據變化。而在一周前新聞已經放出來了:「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餘地,隨時可以出台」,我們要做的便是跟踪這一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從資產規模來看,截止2025 年1 月,我國存款總額為42.3 兆美元,而老美的存款總額約為17.93 兆美元,不得不說,從存款規模上看,我們存在更多的金融可能性,如果流動性改善,或許會迎來某種變化。

當然,另一個需要探討的點在於,資金的流動性如果有了,是否能流入加密市場,畢竟還存在某些限制,但香港已經給出了答案,從政策鬆緊情況和便捷些看,已不同於幾年前。

最後,借用雷布斯的一句話來結束本週評述,「風來了豬都會飛」,乘勢而上好過逆水行舟,我們要做的除了等待,就是在風起時敢於拾級而上,迎風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