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任以來,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動盪,黃金逼空式上漲,美股、美債、美元三殺,比特幣在經歷一波恐慌下跌後再次站上9萬美元,表現出其堅韌的一面。

StarEx交易所分析師認為關稅引爆債市脆弱性,比特幣站上新高不是巧合,絕非單靠ETF流動性的堆砌,更不是投機狂熱的又一次短暫爆發。真正的驅動力,源自於更深層、更系統性的風險重估過程——債券市場的脆弱性,正在暴露,而這個過程正好由美國新一輪的關稅政策點燃。

這一切從川普提出恢復關稅政策開始。他重新點燃了「美國製造」的保護主義敘事,宣稱要透過大幅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進口稅,重建國內製造業競爭力。這場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潮迅速激化市場對未來通膨的擔憂。和2018年不同,這次的宏觀背景是──美國債務早已失控,財政赤字年年破表,聯準會的升息空間已被高槓桿壓縮殆盡。

當關稅這個通膨催化劑被丟進市場的時候,反應迅速發生在債券市場。投資人開始重新審視美國國債的風險特徵。一個直觀的指標就是MOVE指數(衡量美債市場波動性的指標)飆升到了2023年銀行業危機以來的高點。國債,作為全球最大的“無風險資產”,其背後真正的信仰基礎,其實是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之間的微妙平衡。一旦財政不可持續,而貨幣政策又不得不兜底,所謂「無風險」就變成一句空話。

MOVE指數的劇烈波動,其實就是一封市場發出的匿名恐嚇信:再不改變路徑,連美債都要開始被折價處理。一級交易商在拍賣中開始要求更高的收益率,市場對長期債的需求變得極為脆弱。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財政部必須恢復所謂的「國債回購計畫」——Bessent政策,作為對市場恐慌的回應。它試圖透過短期回購機制,穩定長期利率,減少長期債的拋售壓力,但說穿了,這和變相印鈔沒有本質區別。

問題是,這種政策只能緩解流動性,卻無法修復信心。當一個市場的錨被質疑時,所有的價格都會開始漂移。而此時此刻,全球資本開始尋找一個新的「錨」──一個不依賴主權、不依賴信用評等、不依賴央行操作的錨。這個錨,就是黃金和比特幣。

StarEx交易所分析師認為比特幣之所以在此刻重新站上高點,不是因為投資者突然變得“貪婪”,而是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連美債都開始動搖,那還有什麼資產是真正安全的?

市場早就不是2010年代那個「央媽撐腰」的市場了。現在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時代」。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抗審查、稀缺性,這些過去被視為「敘事泡沫」的特性,現在變成了現實對沖工具。尤其是在美國ETF產品打通管道之後,比特幣已經可以以更高效率納入傳統資產配置體系,不再是加密圈的「自嗨」。它開始具備一種真正的系統性對沖功能。

當國債變得像高收益公司債一樣波動,當財政赤字成為默認設定,而不是意外事件,比特幣就不再是“另類資產”,而是一種“主流的異端”。這正是我們在2025年看到的局面。

比特幣之所以能創下新高,並不是因為世界更安全了,而是因為世界的風險更真實了。它不是繁榮的象徵,而是不信任的定價工具。每一次債券市場的波動、每一次財政政策的妥協、每一次貿易戰的升溫,都是比特幣上漲的燃料。

這就是今天的現實:一個政策失衡的世界,一個信任稀缺的世界,一個債務貨幣化的世界——正是比特幣最大的牛市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