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嘉碘

最近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這股妖風在內地社群媒體裡刮得邪乎。從區塊鏈圈到金融圈,從自媒體到投資群,彷彿一夕之間,RWA 成了財富自由的代名詞。各種「RWA 計畫方」「全案服務商」「帶教老師」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個個信誓旦旦,告訴你RWA 是下一個風口,錯過就得後悔一輩子。然而,這個圈子越熱鬧,越顯得烏煙瘴氣,割韭菜的、炒空氣的、賣焦慮的,魚龍混雜。我實在忍不住想潑盆冷水──這圈現在就是一鍋煮沸的屎湯子,表面飄著幾片韭菜葉子,底下全是鐮刀在咕嘟咕嘟冒泡。

今天咱們不聊技術細節,就扒開這層皇帝的新衣,說說RWA 圈裡最紮心的10 個真相。繫好安全帶,咱們直接開車。

真相1:RWA 是融資工具,不是造富神話

很多人一聽到RWA,就腦補出一夜致富的畫面,以為隨便把什麼資產往區塊鏈上一扔,就能變成金光閃閃的「財富密碼」。醒醒吧! RWA 的核心是把現實世界的資產透過區塊鏈技術token 化(代幣化),變成可交易的數位資產。說穿了,它就是一種融資工具,幫企業把資產盤活,或是讓投資人有更多選擇。它不是彩票,更不是印鈔機。

你以為買了RWA 代幣就等於買了「未來百倍幣」?別做夢了。 RWA 的收益模型跟傳統金融產品沒啥兩樣,靠的是底層資產的現金流量或增值潛力。那些動不動就喊「投RWA,財富自由」的,十有八九是想割你的韭菜。 RWA 能幫企業解決融資問題,但跟你我一般人暴富的幻想,八竿子打不著。

真相2:正兒八經的合規RWA,中國大陸用戶基本上買不了

如果你以為RWA 是「人人都能參與的盛宴」,那我得給你潑第一盆冷水:真正合規的RWA 產品,比如香港、新加坡發的那些,中國內地用戶基本沒戲。為什麼?因為合規的RWA 產品得遵守嚴格的金融監管,發行方必須確保投資者的身份、資金來源合法,還要符合當地的證券法、反洗錢法等規定。

香港的RWA 產品,面向的是合格投資者(professional investors),得有幾百萬港幣的資產證明,還得通過嚴格的KYC(了解你的客戶)和AML(反洗錢)審核。你一個內地普通散戶,連帳戶都開不了,更別提買了。那些在微信群、抖音上吆喝「人人可投RWA」的,壓根兒不是合規產品,多半是空氣幣或資金盤,專門盯著你的錢包下手。

真相3:所有告訴你「投資RWA 代幣能賺錢」的,都是準備割你的鐮刀

內地RWA 圈最噁心的一點,就是滿地跑的「空氣幣」和「資金盤」。現在最魔幻的是:一群連ABS 和REITs 都分不清的人,開始教人玩RWA 了。他們的話術出奇一致:「傳統資產上鍊後流動性爆炸」「RWA 代幣能24 小時全球交易」「持有即享資產增值」…聽著是不是很耳熟?這和當年ICO(首次代幣發行)時「區塊鏈顛覆一切」的口號一模一樣。這些項目打著RWA 的旗號,告訴你投個幾千塊買他們的「RWA 代幣」,就能坐等百倍回報。兄弟,大娘,哪有這麼好的事兒?這些所謂的RWA 代幣,壓根兒沒有底層資產支撐,連白皮書都是抄來的,純屬空手套白狼。

更離譜的是,有些項目還搞多級經銷、拉人頭返傭,跟傳銷沒啥區別。你投了錢,短期內可能看著「收益」挺高,但那不過是前面的韭菜餵後面的韭菜,資金盤一崩,你的本金連個泡都不會冒。別信那些「RWA 是區塊鏈的未來」「錯過RWA 就錯過財富」的鬼話,真正的RWA 是嚴肅的金融產品,不是讓你賭身家的賭場。

真相4:企業做RWA,找券商、律師、會計師,別找「中間商」

想做RWA 的企業,也得擦亮眼睛。現在RWA 圈有個奇葩現象:一群自稱「RWA 全案服務商」的中間商,比券商、會計師、律師加起來還活躍。現在內地冒出好多「RWA 全案服務商」「帶教老師」,吹得天花亂墜,說能幫你把資產上鍊、發行代幣,還能全球賣。呵呵,這些人多半就是中間商,幹的活兒無非是拉皮條,賺你一筆諮詢費。

正兒八經做RWA,跟做ABS(資產支持證券)或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差不多,你得找專業的券商、律師、會計師組成的鐵三角。他們會幫你設計交易結構、跑監管審核、做盡調和估值。中間商能幹啥?他們連合規的流程都搞不清楚,頂多給你畫個大餅,再收你一筆「服務費」。企業想做RWA,別被這些「帶教老師」忽悠,找可靠的金融機構才是正道。

真相5:不是萬物皆可RWA,鏈下賣不動的資產,上鍊也白搭

RWA 圈有個經典話術:「傳統資產流動性差?上鍊啊!上鍊後全球交易!」好像隨便什麼資產往區塊鏈上一扔,就能變成香餑餑。兄弟,現實點!鏈下賣不動的資產,憑啥上鍊就能賣出去? RWA 的本質是資產證券化,核心是底層資產的品質和收益模型。如果你的資產本身就是個爛攤子,例如一堆沒人要的庫存、一棟租不出去的辦公室,上了鍊還是沒人買。資產流動性差,本質是資產品質差,和不在鏈上沒半毛錢關係。

香港的投資人可不是傻子,人家是聰明錢,他們投RWA 看的是現金流、風險敞口、退出機制。你那「年化20%」的收益模型,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是扯淡。 RWA 不是魔法,鏈上鍊下,資產的邏輯沒變。那些鼓吹「萬物皆可RWA」的,不過是想讓你花錢試錯,他們好從中漁利。

真相6:不是非得去海南設主體,資料合規沒那麼玄乎

內地RWA 圈還有個「玄學」操作:好多專案方說,想做RWA,必須去海南設個主體,才能搞定資料出境合規。拜託,哪有這麼誇張?資料出境確實得合規,但《資料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等國家層級法規早就定好流程了,不是所有資料出境都要審批,跨國傳輸敏感資料才需要備案或安全評估。資料出境的合規要求要看具體的資料類型、出境場景等多面向因素,並不是所有情況都得去海南。

更何況,海南的特殊政策主要是針對自貿港的離岸業務,並不是RWA 的唯一出路。企業做RWA,核心是把合規流程跑通,例如找律師整理資料合規方案、跟監理溝通備案。別聽那些「必須去海南」「海南是RWA 天堂」的忽悠,合規的路子從來都是透明的,哪需要這麼多彎道?

真相7:香港的RWA 產品基本上沒二級市場,全球交易?想太多了!

RWA 圈子還有個常見的「神話」:RWA 代幣可以全球交易,流動性無敵。事實是啥?香港SFC 對二級交易格外謹慎,目前香港發行的RWA 產品,至今只開放了極有限的跨機構交易。螞蟻鏈的充電樁RWA、巡鷹集團的換電櫃RWA,本質上還是私募產品,散戶連交易介面都摸不到。為什麼?因為RWA 本質上是證券化資產,受嚴格的金融監管,交易得符合證券法、交易所規則。

你以為買了RWA 代幣,就能跟炒比特幣似的全球24 小時交易?想太多了!香港的RWA 產品,交易對象通常是機構投資者或合格投資者,散戶根本插不上手。那些吹「RWA 全球流通」的項目,多半是拿「區塊鏈」當噱頭,實際上就是個封閉的資金池。流動性?不存在的。

真相8:RWA 賽道不是一般人的財富密碼,別被焦慮行銷忽悠

RWA 圈最煩人的一點,就是滿螢幕的焦慮行銷。什麼「RWA 是區塊鏈的未來」「錯過RWA 就錯過財富」「普通人也能靠RWA 翻身」,聽多了真讓人犯噁心。兄弟,RWA 是嚴肅的金融賽道,玩的是資產證券化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跟一般人賺錢的機會有啥關係?

真正能從RWA 賽道賺錢的,要嘛是專業的金融機構,要嘛是懂資產運作的玩家。普通散戶?最多也就是買點合規的RWA 產品,拿個固定收益,跟買債券沒啥區別。那些鼓吹「RWA 能讓你一夜致富」的,不過是想讓你掏錢買他們的「課程」或「代幣」。別被焦慮綁架,RWA 不是你的救命稻草。

真相9:合規和監管是RWA 的靈魂,沒合規的RWA 就是空頭支票

RWA 最大的價值,在於合規和受監管。沒有這兩樣,RWA 跟空氣幣有啥差別?合規的RWA 產品,必須有明確的底層資產、透明的交易結構,還得接受金融監管機構的審查。香港的RWA 之所以可靠,就是因為有SFC(香港證監會)的嚴格監管,投資者的權益有保障。

反觀內地那些「RWA 計畫」,有多少是真合規的?大部分連白皮書都沒有,資產在哪裡、收益怎麼來,全憑一張嘴。你投了錢,專案方跑路了,你找誰哭去? RWA 的靈魂是合規和監管,沒這兩樣的「RWA」,就是毫無保障的空頭支票。

真相10:RWA 發行成本不低,可能比傳統融資還高

最後一點,很多人以為RWA 是「低成本融資神器」,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RWA 發行涉及資產評估、法律盡調、交易結構設計、區塊鏈開發、監管報批,哪一步不要錢?算下來,RWA 的發行成本可能比傳統貸款、股權融資還高。

尤其是中小企業,想發RWA 還得面對高昂的前期投入,例如律師費、審計費、技術開發費。香港的RWA 項目,動輒幾百萬港幣的成本,內地企業能負擔的沒幾個。所以,別聽那些「RWA 是中小企業救星」的鬼話,融資方式得看企業自身狀況,RWA 並不是萬靈藥。

結語:清醒點,RWA 不是你的救命稻草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否定RWA 的價值——資產代幣化確實是未來趨勢,它讓資產證券化更有效率、更透明,確實是區塊鏈和金融結合的一個方向。但問題在於:現在這個圈子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太把韭菜當傻子。割韭菜的空氣幣、賣焦慮的營銷號碼、漫天要價的中間商,把一個嚴肅的金融賽道搞得烏七八糟。

一般人想參與RWA,最多買點合規的RWA 產品,拿個穩健收益,別指望一夜致富。企業想做RWA,找專業機構,跑合規流程,別被「全案服務商」坑了錢。 RWA 不是神話,更不是賭場,認清這10 個真相,別讓自己的錢包成了別人的韭菜地。

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你還要往RWA 的火坑裡跳——那麻煩你跳之前,先把錢包密鑰告訴我,我替你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