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的定義並沒有一致的概念。

被稱為「Web3之父」的Gavin Wood在2014年用一句話將Web3定義為:Less trust, more truth(少一點信任,多一點真實)。

從2014到2025年,經過十年多的歷程,在2025年3月杭州的線下活動中,Gavin Wood帶著他的Polkadot升級專案JAM(Join-Accumulate Machine)開啟巡迴演講,表示「我們正在構建的,不僅僅是一種新的區塊鏈架構,而是整個Web3 運算區塊範式的變革。

Web3雖然沒有嚴格的定義,但下列特徵是Web3的核心。

Web3 是去中心化的:大部分的網路不是由中心化實體控制和擁有的,而是由建構者和使用者分配所有權,並形成DAO的治理協作模式。

Web3 是無需許可的:每個人都有參與Web3 的平等權限,沒有人被排除在外。

Web3 是具有原生支付功能的:它使用加密貨幣進行線上消費和匯款,而不是依賴傳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過時的基礎設施。

Web3 是去信任的:它透過智慧合約、加密技術、激勵措施和經濟機制運轉,而不是依賴受信任的第三方(如銀行、房屋中介等)。

Web3是可擁有的:可擁有被視為Web3區別於Web1和Web2的特別之處,可擁有體現了使用者的資料所有權,並隨之形成NFT的大規模應用。

Web3帶來了什麼

Web3允許現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以更有效或更有價值的方式進行重新制定,並使以前不可能實現的全新想法成為可能。

數位所有權

區塊鏈技術帶來了數位所有權,這是技術演進的一大步,隨著它改變我們所有人的交流方式,它將產生更廣泛的影響。當然,這種演進還只是展望,我們正處於瓦解現有模式的初級階段。

數位商品化

NFT在近幾年的爆火被看作是和BTC一樣的發明和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的數位化程度越來越高,數位所有權可以看作是「可擁有的網路」的體現。

這些新工具將透過提供所有權效用,以稀缺性(就像現實世界中完美的時尚和生活方式)驅動FOMO,將數位世界和現實世界合併為“phygital”,或一種稱之為元宇宙的數實融合的場景應用。

更高的用戶參與度

Web3透過代幣所有權為消費者提供選擇權。它還以社區為中心,許多項目在數位論壇中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這些所有權和社區元素將傳統的「消費者模式」轉變為貢獻者或共同創造者模式。

品牌吸引消費者並為選擇加入、參與和共同創造的忠誠者創造價值,都意味著品牌/專案方和受眾的用戶更深度的結合在一起。

更大的願景

Web3、VR/AR和人工智慧的融合,Z世代和Alpha世代在這樣的環境和影響下長大,這意味著我們在未來10年見證的技術變化可能比過去100年的還要多。

部分產業專家認為我們正處於Web2.0-2.5之間的過渡階段也是合理的。期望立即實現Web3可能不切實際。但技術進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網路的每次迭代通常需要10-15年的時間才能成熟。

隨著基礎設施、應用層的完善,AI的驅動,未來,我們或許將會看到更多使用者體驗友善的Web3產品,為大規模運用、無縫銜接Web3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