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課:熊市價差策略-用有限虧損博弈溫和下跌行情
作者:張無忌wepoets
核心邏輯:用空間換確定性
熊市價差策略的本質是透過權利金來對沖鎖定風險邊界。當投資人預期標的資產將溫和下跌,但不願承擔單邊賣出選擇權的無限風險時,可同時買入高行權價選擇權與賣出低行使價選擇權,形成「下有保底、上封虧損」的收益結構。
這種策略如同「有減速傘的跳傘」——既能捕捉下跌收益,也避免自由落體式虧損。
以美股為例:若英偉達股價現為800美元,投資人認為財報後可能跌至750美元,但跌破700美元機率較低。此時可買入行使價750美元的賣權(權利金32美元),同時賣出行使價700美元的看跌選擇權(權利金18美元),淨成本14美元。
若到期股價跌至730美元,高行使價選擇權獲利20美元(750-730),低行使價選擇權無價值,淨收益6美元(20-14);若股價反彈至820美元,僅損失14美元權利金。這種「跌能賺錢、漲不爆倉」的特性,使其成為震盪下行市場的防守反擊工具。
建造方法:三階風險防火牆
第一步:定位市場情緒與波動率
選擇隱含波動率(IV)處於中高位的資產。美股宜關注財報季後的科技股回調,加密市場可捕捉比特幣減半後的獲利了結行情。
例如以太坊現價2000美元,若預期後一個月內跌1700美元,但1500美元有強力支撐,可圍繞該區間設計策略。
第二步:設計行權價緩衝帶
高行權價通常貼近現價(平值或輕度虛值),低行使價依預期跌幅設定。美股個股價差設為現價5-8%,比特幣等波動率超100%的資產可擴至15-20%。
例如Coinbase股價120美元,買進行使價115美元的看跌期權,賣出行使價100美元的看跌期權,價差12.5%既覆蓋預期跌幅,又預留安全墊。
第三步:計算成本與損益平衡點
淨成本=買入選擇權金-賣出選擇權權利金。損益平衡點=高行權價-淨成本。
以比特幣選擇權為例:買入行使價62,000美元的賣權(權金3,800美元),賣出行使價5,8,000美元的賣權(權利金2,200美元),淨成本為1,600美元。損益平衡點為62000-1600=60400美元,幣價需跌破該點位才能獲利。
進階技巧:讓策略適應市場脈搏
波動率套利:在IV高位時優先使用看跌期權建構價差。例如納斯達克100指數選擇權IV突破30%時,賣權權利金溢價明顯,以賣出低行使價選擇權對沖成本更有效率。
期限策略:美股短期事件(如CPI數據發布)適用週合約,比特幣季度合約更適合捕捉宏觀趨勢。
多資產對沖:在價差組合中加入反向標的形成對沖。例如持有ARKK基金多頭的同時,買入標普500熊市看跌價差組合,以科技成長股與大盤指數的負相關性平衡風險。
總之,熊市價差不是下跌放大器,而是風險控制器。真正的風控大師,從不在暴跌時貪婪加碼,只在反彈時冷靜收割。
下期預告
明天我們一起來了解《比率價差策略》
課後作業
1.實戰推演:假設以太坊現價2000美元,買入行使價1800美元的看跌期權(權利金180美元),賣出行使價1500美元的看跌期權(權利金90美元)。請計算:• 淨成本與損益平衡點• 幣價跌至1900美元時的收益率• 最大潛在收益金額
2.市場觀察:在Deribit平台選取比特幣下月選擇權,對比行使價偏離現價8%與12%的價差組合成本差異,結合30日歷史波動率判斷哪一種價差較具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