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是任何去中心化網路的基礎。它塑造了社區如何發展、如何為創新提供資金、如何應對挑戰以及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立信任。隨著Web3 的不斷發展,決定這些生態系統如何做出決策的治理模式也不斷發展。
在最近的一集的【The Decentralized Mic】中, Polkadot 匯集了來自整個生態系統的三位主要聲音,就區塊鏈治理進行了對話。這次討論匯集了Galaxy 的Christine Kim、NEAR 基金會的Lane Rettig 和Web3 基金會的Bill Laboon,比較了以太坊、NEAR 和Polkadot 的治理方式。該小組由Parity Technologies的Joyce Siqueira 主持。
演講者代表了不同的生態系統,也帶來了不同的經驗。自2018 年以來,Christine 一直在報導以太坊的治理,最初是作為記者,現在是一名研究人員。 Lane 之前在以太坊基金會擔任核心開發人員,之後將重點轉移到治理設計,現在在NEAR 基金會領導研究。 Bill 擁有電腦科學和政治理論的背景,在Web3 基金會監督教育和治理計劃,該基金會支持Polkadot 和Kusama 的發展。
他們共同為塑造當今區塊鏈治理的權衡、價值觀和不斷發展的理念提供了細緻的觀點。

治理在不同生態系中有何不同
每個網路都採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受其架構、社群文化和長期目標的影響。
以太坊:透過鏈下協調公開參與
以太坊幾乎完全依賴鏈下治理。決策是透過每兩週一次的開發人員電話會議、GitHub 討論、Discord 論壇和其他開放的協調管道做出的。沒有鏈上投票機制,影響力是透過持續貢獻而不是代幣所有權獲得的。
Christine 解釋說,雖然這種模式對任何人都是透明和開放的,但它也可能很難遵循。由於沒有關於決策方式或原因的集中記錄,社群成員通常需要搜尋直播、通話記錄和GitHub 線程,以了解關鍵提案背後的背景。
缺乏結構可能是一種優勢。根據小組的說法,以太坊的非正式模式使其難以博弈。但是,如果貢獻者想要跟進或參與,這也給他們帶來了保持高度參與的負擔。
Polkadot:完全鏈上、透明
和可執行的治理
Polkadot 將鏈上的所有內容正式化。透過OpenGov ,提案將作為可執行程式碼提交,投票將記錄在鏈上,如果通過,變更將自動生效。 Bill 指出,這種方法消除了歧義,並清楚地記錄了提議的內容、人們如何投票以及結果如何。
儘管如此,鏈上治理也有其自身的挑戰。選民必須評估技術上複雜的提案,程式碼中的錯誤偶爾會導致重新運行。 Bill 強調,雖然鏈上流程是非黑即白的,但鏈下通訊仍然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程式碼緊急情況下,需要快速協調以將問題付諸表決。
NEAR:透過範圍委託投票
迭代到簡單性
NEAR 的治理模式介於Polkadot 和以太坊之間。該協議之前曾嘗試透過NEAR Digital Collective, 萊恩說,這最終被證明很難有效實施。此後,NEAR 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名為House of Stake 的新計劃,該計劃引入了委託代幣投票,重點是簡單性和明確的決策範圍。
Lane 分享說,NEAR 的治理演變反映了更廣泛的行業趨勢:需要在接受實驗的同時向其他生態系統學習。他強調,目前階段還為時過早,只有一小群代表和一種以研究為主的方法,最終將轉向更積極的治理。
提高參與度並解決冷漠問題
參與仍然是所有治理系統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在以太坊中,Christine 表示,當提議的變更直接影響利害關係人(例如質押提供者或客戶團隊)時,參與度往往會飆升。但她也承認,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決策何時發生或它們可能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她指出,這帶來了溝通挑戰。雖然治理對任何人開放,但保持資訊靈通需要付出努力,而大部分負擔都落在了像她這樣為更廣泛的社區總結和解釋流程的人身上。
Polkadot 透過以下計劃解決參與問題The Decentralized Mic,它將財務決策委託給受信任的社區成員。 Bill 解釋說,Web3 基金會故意棄權參加大多數公投,這些措施有助於維持決策的分散和代表性。
Lane 認為AI 可以幫助減少參與障礙。在NEAR,正在開發治理工具來總結提案、協助起草,並最終充當用戶可以選擇加入的自主代表。
他說,目標之一是減少治理的重複性、官僚主義方面。 Christine 和Bill 同意這個想法,他們一致認為AI 有可能讓使用者更容易理解複雜的技術變化並保持參與。
不斷發展的模型和簡單的案例
三位發言者都強調,治理是持續的過程。系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而過度的複雜性通常會使參與變得更加困難。
Polkadot:透過OpenGov 和
基於軌道的投票減少摩擦
在Polkadot,從最初的Governance v1 到OpenGov 的轉變是有意簡化的。早期的模式包括一個委員會和技術委員會,對財務決策和提案時間表有特殊權力。借助OpenGov,決策現在遵循“一DOT,一票”原則,並且提案軌道按目的明確定義。
Bill 解釋說,唯一的例外是Polkadot 技術獎學金,它可以將某個軌道上的公投列入白名單,以便更快通過。除此之外,一切都由代幣持有者直接決定。他說,這種簡化對於鼓勵更廣泛的參與和避免內部人員捕獲至關重要。
NEAR:使用輕量級治理基礎進行重建
在NEAR,新的治理模式有意限制了代表的數量並縮小了決策範圍。 Lane 表示,過去建構複雜制衡系統的嘗試並沒有很好地在鏈上轉化。這次,重點是從小處著手,專注於資金和經濟決策等特定領域,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建構。
以太坊:靈活且具解釋性,
但有時不明確
以太坊的鏈下模型也改變了。 Christine 觀察到,雖然開發人員曾經迴避社會和經濟問題,但客戶團隊現在更參與這些對話。儘管如此,如果沒有正式的結構,一些提案可能會懸而未決數月,隨著時間的推移,決策通常會被重新審視或逆轉。
她指出,以太坊的治理並不總是一個明確的是或否的過程。決策是透過討論、社群回饋和粗略的共識模型形成的,有時會留下解釋的空間。
展望未來:AI、問責制和實驗
小組成員最後對治理的未來提出了思考,特別是人工智慧在支持去中心化決策方面的作用。
Lane 分享說,NEAR 正在探索一種分階段的方法。第一階段包括幫助人類參與者瀏覽提案的AI 工具。第二個涉及自主權有限的AI 代表。第三個更具實驗性的階段設想了一個代理人來監督協議治理——儘管這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想法。
Christine 認為 AI 在以太坊中扮演支持角色。她說,它可以幫助總結開發人員調用、生成文檔,並減少保持治理可訪問性所涉及的手動工作。
Bill 補充說,Polkadot 已經在使用AI 產生人類可讀的公投摘要。他說,Polkadot 和Kusama 上進行了數千次公投,選民需要工具來幫助他們了解情況。
三位小組成員都強調,沒有完美的治理模式。比爾指出了政治理論,引用了阿羅不可能定理,這表明沒有投票系統可以同時滿足所有公平性標準。他說,重點應該是穩定改進,而不是追求完美。
Christine 對此表示贊同,並補充說,治理與區塊鏈網路的價值和永續性密切相關。隨著生態系的發展,管理生態系的系統也必須不斷發展。
親自嘗試
了解治理的最好方法是參與其中。 Bill 鼓勵聽眾探討全民公投。 Lane 分享了他最近如何透過參與不同的協議和嘗試委託投票來重新參與治理。 Christine 強調,要讓公共區塊鏈蓬勃發展並保持永續性,強而有力的治理至關重要。
三位演講者都呼籲觀眾探索已經發生的事情,試試這些工具,並保持好奇心。無論是透過投票、加入電話會議,還是僅僅透過觀察,都有比以往更多的機會來塑造去中心化系統的未來。
原文連結:https://polkadot.com/blog/governance-compared-polkadot-ethereum-near-expert-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