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支付願景、聊PayFi敘事時,殊不知以穩定幣為核心的加密支付,已經悄悄推進到應用程式落地的階段。
Coingate 2024加密支付報告也指出,CoinGate當年處理了1,677,288筆加密支付,其中35.5%以穩定幣形式完成。
同時,傳統支付巨頭,如Stripe、Paypal、Visa、萬事達(Mastercard)等,也紛紛進駐。
然而,儘管目前加密支付已經能夠實現現實生活中的支付功能,但Mass Adoption依然還停留在「最後一公里」。
根據eMarketer預測,從2024年到2026年,美國加密支付用戶人數雖然會快速成長82%,但在支付佔比上,也只會成長20%左右,達美國用戶的39.1%。另外,報告也預測,2026年全球僅2.6%的用戶會使用加密支付。
CoinGate的數據同樣映證了這一點——21%的美國訂單使用加密貨幣支付,德國為6-6.5%,英國為5.2-5.7%,尼日利亞、烏克蘭等新興市場均不超多1%。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原因?
生態地圖:加密支付產業鏈的拼圖現狀
想像一下,當你在國外街頭便利商店購買飲料時,只需打開手機錢包,掃碼使用加密貨幣完成支付——無需銀行卡、無需繁瑣綁定,結算即時完成。
這就是加密支付真正實現Mass Adoption時,應有的日常場景,也是當前整個產業努力追求的目標。
要實現如此無縫、便利的加密支付體驗,背後其實需要一整套複雜且協同的基礎設施支援。從資產發行、支付中轉、用戶入口到商家終端,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
資產發行
在支付領域,雖然理論上可以使用任何加密資產進行轉賬,但實際應用中,出於價格波動性、支付結算穩定性等考量,BTC 和穩定幣成為最常用的支付媒介,其中穩定幣在交易筆數和金額佔比上呈現出明顯的主導地位。
目前,Circle(USDC)、Tether(USDT)和PayPal(PYUSD)是主要的穩定幣發行商。其中,USDC和USDT已廣泛流通在多個區塊鏈網路上,成為主流支付方式。尤其是USDT,根據CoinGate的報告,其交易量佔比達97.2%,USDC則位居第二。
目前穩定幣發行商正積極拓展與支付網關、跨國結算平台以及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管道。
例如,Circle自2023年起與Visa展開合作,將USDC整合進Visa跨境結算網絡,涵蓋了約190個國家,從而有效降低了傳統外匯交易中的摩擦成本;PayPal也在2024年推出PYUSD,並逐步將其整合至Venmo和X(原幣Twitter)平台,拓展穩定在社交支付場景中的應用。
支付中轉
支付中轉環節承擔著鏈上資產流動與鏈下消費體系連結的關鍵任務。
原生加密支付中轉,如Binance Pay、Coinbase Commerce、AlchemyPay,專注於鏈上資產與現實法幣體系的橋接,承擔資產兌換、交易撮合與支付清算等關鍵職能。
同時,傳統支付巨頭也加速向加密支付領域拓展。
2025年2月,Stripe以11億美元收購穩定幣基礎設施平台Bridge,標誌著其正式佈局鏈上結算領域;Visa則選擇與Circle合作,在其跨境結算網絡中支持USDC清算,並逐步拓展至Solana等高性能公鏈。
用戶入口
在加密支付的發展早期,用戶主要透過加密金融卡、U卡等作為支付入口,將鏈上資產轉換為法幣帳戶餘額,再接入傳統VISA或Mastercard清算體系,實現消費支付。這種模式雖然拓寬了資產使用場景,但仍依賴傳統金融基礎設施,未能真正實現鏈上資產的原生流通。
隨著錢包應用的功能不斷演進,鏈上錢包逐漸成為加密支付新的用戶入口。 MetaMask、Trust Wallet、Bitget Wallet等主流錢包,不僅承擔著用戶資產管理與交易簽名的職能,還透過整合鏈上支付API或第三方支付網關接口,使用戶能夠透過掃碼等方式直接發起支付請求,使用穩定幣等鏈上資產完成消費,繞過傳統法幣帳戶體系。
商家終端
商家終端涵蓋零售、電商、旅遊、旅館等產業,是加密支付在現實世界實現Mass Adoption的最終應用場景,也是產業鏈完成閉環的核心驅動力。
傳統上,由於技術壁壘、波動性風險和合規不確定性等因素,商家對直接接收加密資產持謹慎態度。近年來,隨著穩定幣普及、支付網關技術成熟以及結算週期縮短,商家接入加密支付的動機開始逐步上升。根據NFT Evening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接受加密支付的商家數量達到12,834家,較2023年增加了50%。其中,歐洲以5,677家商家領先,巴西則以1,292家位居國家榜首。
同時,部分區域市場,如東南亞、拉丁美洲等行動支付普及率較高的新興經濟體,成為加密支付應用的先行區。 PayPal、AlchemyPay、Binance Pay等平台透過與當地商家網路合作,推動加密支付在實際消費場景中的落地,逐步打破了傳統支付體系的路徑依賴。
最後一公里的癥結:為什麼卡在消費端?
在穩定幣結算體係不斷改進、錢包功能持續進化的今天,為何加密支付依然還未深入日常消費場景?
從技術和產品上看,當前用戶已可以使用加密貨幣快速結算,但在現實消費端,滯後的用戶體驗,構成了難以逾越的「最後一公里」。
整合成本高
目前,加密支付在商家端的最大阻力之一,來自於「錢包與商家系統的割裂」。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結構,商家在接取加密支付時往往需針對不同皮夾、不同鏈環境進行重複開發,顯著拉高整合難度與成本。
根據德勤的一項調查指出,89%的受訪企業表示,數位貨幣與現有財務基礎設施整合的複雜性是主要挑戰之一。對此,區塊鏈支付網關Paydify策略負責人Pakning Luk在Money20/20高峰會提出,透過打通所有錢包與區塊鏈、支援穩定幣即時結算、零手續費,讓全球商家和用戶輕鬆收付加密貨幣。
結算週期長
儘管鏈上支付理論上支援秒級清算,但在實際商業環境中,結算流程仍大量依賴傳統支付基礎設施。
以Stripe為例,在提供鏈上支付功能的同時,商家通常需等待2~3個工作天才能完成資金到帳。這種延遲對流動性要求較高的零售、跨境商貿企業而言,構成了較大的現金流管理障礙。
生態孤島
使用者端的阻力來自於,加密支付生態在多鏈環境下呈現日益嚴重的片段化趨勢。
用戶在進行鏈上支付時,往往需要手動切換鍊網或錢包插件,增加操作複雜度,影響支付流暢性。同時,一些大型支付平台出於平台鎖倉策略,將商家深度綁定在自身生態體系內,限制了其切換其他支付網路的彈性,加劇了「生態孤島」現象。
以Binance Pay為例,其支付路徑主要局限在Binance生態系統內,對非Binance錢包用戶支援有限,難以實現與其他主流錢包(如MetaMask、Bitget Wallet等)或非BSC公鏈的互通,進一步抬高了鏈上支付的流動性壁壘。
波動性高
即使商家成功接取了加密支付,價格波動帶來的資產價值不穩定問題,仍是限制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
比起法幣支付系統中穩定可預測的結算金額,鏈上支付過程中,尤其是使用比特幣、以太坊等高波動性資產時,商家存在較大匯率損失風險。
即使是以穩定幣為主的加密支付模式,也並非完全無風險。例如在極端行情下,部分錨定穩定幣(如USDT、USDC)也曾出現短暫脫錨現象,引發商家顧慮。
此外,目前多數加密支付方案未能做到支付即鎖價(即支付發起瞬間鎖定結算匯率),使得支付過程中鏈上確認時間產生的價格滑點,進一步放大了商戶的風險敞口。
從整合複雜到價格波動,加密支付的現實挑戰不是技術本身,而是鏈與人之間仍未真正打通的通道結構。
加密支付展望
當我們回望過去數年加密支付的發展,會發現它始終缺少的不是技術,而是一次真正的「可用性躍遷」——從鏈上帳戶到商家終端,從錢包操作到日常習慣。
而當前,這一躍遷的前提已然走向成熟:
- 穩定幣監管逐步落地,Circle、Tether等發行方在歐美、亞洲多地積極推動產業合規標準;
- 全球支付介面標準化正在推進,例如東南亞多國正推動國家級QR支付互通標準;
- 跨鏈互通性協議(如Cosmos IBC、LayerZero)也在打破生態割裂,建構通用資產流通網絡。
基礎設施的拼圖正在補齊,加密支付的Mass Adoption也近在眼前。
此時,真正決定加密支付能否邁過這「最後一公里」的,並非協議之優、功能之多,而是其能否為商家與用戶提供「無需理解區塊鏈」的使用體驗。
當鏈下商家無需整合多個錢包SDK、用戶不必切換鍊網絡或承擔滑點成本,當加密資產不再只是投資標的,而成為餐廳掃碼、App訂閱、跨境結算中的“日常貨幣”,加密支付,才算真正落地。
這,要求的不僅是技術開放性,更是對「場景適配」「商家信任」與「使用者流暢度」的深度理解與持續優化。
只有打通這“最後一公里”,我們才能真正迎來加密支付的規模時代。
Mass Adoption,不只在鏈上,更在於街頭巷尾的那一次掃碼支付。
相關資料
數據全面解析穩定幣千億成長背後的資金流向,山寨幣沒漲,錢去哪了?
Coinbase + Glassnode: Charting Crypto Q2 2025
CoinGate Crypto Payments Report 2024: The Year of Stablecoins
Cryptocurrency payment usage will jump from a low base in the next few years, as more owners convert to payers
Study: 88% of Businesses Reported Higher Revenue after Accepting Crypto Payment
Digital currency payments and merchant adoption survey
Payment settlement explained: How it works and how long it takes
區塊鏈支付網關Paydify 在Money20/20 探討區塊鏈支付的未來:標準化、相容性與商家整合為關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