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天的市場展望裡我提到了一句:「美股上鍊是我比較看好的年度敘事」。

今天就展開聊聊我的想法。

重新關注到這一敘事領域是因為@BackedFi 。之前市場上也出現過也有這些東西,只不過因為監管的問題最後不了了之。在Trump 上台後,監管政策的一系列變化,美股上鏈這件事又變得可行了起來。

看好美股上鍊這個敘事的核心原因只有一點

加密市場的炒作無非是故事和模式。像AI、AI Agent 和RWA 就是故事,DeFi、GameFi、礦機就是(Ponzi)模式。故事講的是注意力mindshare,也就是講一些能吸引市場買盤的故事。這其中Web2 Attention 的故事最多,像是AI 元宇宙。模式就不多贅述,基本上就是Ponzi 盤子。本質上都是前浪割後浪。

美股上鍊是前者。我私以為這是可以讓一個市場心甘情願買單的故事— — 這也是我看好這個敘事的原因,並且這個敘事在發展過程中必定會整合DeFi 和RWA,為這些老敘事帶來新增量。

在Mint Ventures @xuxiaopengmint的《WEB3 MINT TO BE》專欄中,民道老師提到,美股上鍊的好處可以總結為以下四點:

1.金融效率提升:傳統金融清算系統低效,而區塊鏈可大幅提升資金結算速度,降低成本,且全天候交易。

2.用戶「賦能」新用途:代幣化股票不只是股權憑證,還可具備使用功能(如抵扣手續費、參與質押、兌換服務等)。

3.突破屬地監理限制:代幣化股票可流通至全球,為美股提供更大資金池。

4.增強與DeFi 的整合:股票代幣作為新的可交易資產,天然適配DeFi 的基礎設施(DEX、借貸協議等)。

當然,當這個敘事做大之後,免不了會引來監管。走到終局,也就兩個字,「合規」。目前的核心問題也是監管的不確定性。

其他都無關終局。

目前來看,除了監管,對於Crypto 而言,沒有任何阻礙,包括DEX、抵押借貸、跨鍊等基礎設施,基本上都能找到現成的。

例如@injective ,現在支援美股指數、英偉達、麥當勞和特斯拉的期貨交易。交易的發生地點在其鏈上交易所Helix 上(Injective 不是真正的美股上鍊,但支持美股相關ticker 的期貨交易)。

它這產品的核心架構是iAssets。在交易端,使用者和使用者、使用者和做市商之間互為對手盤,並使用訂單簿來撮合交易。在DeFi 端,得益於iAssets 可編程的屬性,它可用於借貸抵押、收益策略、槓桿頭寸、結構化產品、再抵押等等場景。

說穿了,iAssets 就是把靜態的RWA 資產變成了動態的可用於DeFi 的資產。

就目前而言,Injective 還不需要太考慮監管的事情,但它確實在做美股上鏈這個敘事的佈局。未來這部分的佈局可能會成為$INJ的成長點。

而Backed 是在Base 上,背靠Coinbase 這棵大樹(Coinbase Ventures 投資),它真的在把美股資產上鍊。比方說,在這個月,Backed 在Base 上推出了代幣化Coinbase 股票wbCOIN。它直接使用了Aerodrome 作為wbCOIN 的流動性兌換場所。它發行的資產都是由現實資產1:1完全抵押的。

它所面臨的監管風險就會更高一些(它利用歐洲的MiFID II 框架和瑞士DLT 法規來實現無需許可的代幣化股票,至少在歐洲它是合規的)。

我對其的態度是,能參與就參與一下(做LP),一是趁現在還不捲,二是為了未來的空投,或許在美國監管明確後,其原生協議代幣上Coinbase 也不是不可能。但這屬於「虛無縹緲的預測」,所以投入資金也不能太多,可以小額做做多號。

美股上鍊敘事拆解

美股上鍊敘事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