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4日,萬向區塊鏈實驗室、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和巴比特聯合發起的2020中新區塊鏈領袖論壇在中國和新加坡同步直播。本次論壇邀請了中新區塊鏈產業優秀專家、學者、企業家,解讀產業熱門問題、分享最新資訊,建構了兩國區塊鏈產業溝通交流的橋樑。

本次論壇上,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總經理蕭風博士發表了題為「何謂區塊鏈的應用價值」的主題演講,全文內容如下:

萬向區塊鏈肖風最新演講:何謂區塊鏈的應用價值?

各位來賓,大家好!非常高興2020年中新區塊鏈領袖論壇能夠在今天成功舉辦。身為主辦單位之一,我代表萬向區塊鏈歡迎各位來賓的到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區塊鏈的應用價值到底在哪裡?

進入2020年,區塊鏈的應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是,怎麼使用區塊鏈呢?怎麼樣最大化區塊鏈的價值?成為了最近討論的熱門話題。要認清區塊鏈的應用價值,最好把它放在歷史長河中與其它技術進行比較。因此,我們先回顧過去一百年基礎技術的發展歷程。

在十九世紀末期,愛迪生、尼古拉·特斯拉、馬可尼等偉大的發明家發明了電力、電報、電話、無線通訊。這些新技術的發明都集中出現在美國。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能夠奠定全球經濟霸主的地位,與它引領了通訊技術、電氣化技術的發明、創造和創新,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這些通訊技術、電氣化技術,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CT技術」。通訊技術,包括電力、電話、電報、無線通訊和一直延續到今天的行動通訊(如5G)等。

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基礎科技的新一輪革命再次發生。這次科技革命被叫做資訊科技革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IT技術逐漸發展,它包括電腦、作業系統、軟體工具、網際網路、物聯網等。

進入本世紀初期,基礎技術第三次迭代。我們把此輪新科技的創新稱為「數位科技」的創新。數位科技的創新所包含的,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如區塊鏈、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密碼學加密演算法、基因工程等。我個人把這些歸集為數位化科技。

萬向區塊鏈肖風最新演講:何謂區塊鏈的應用價值?

在過去的一百年中,基礎技術經歷過三次迭代創新。隨著基礎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產業結構也經歷了三次非常大的升級改造。

十九世紀末期,隨著「CT技術」的發展,在美國帶領之下,全球進入了電氣化時代。許多著名企業都誕生在那個時期,像是GE、IBM,還有先前很著名的AT&T。進入到上個世紀,在資訊科技革命的基礎之上,產業結構進行了第二次升級。這段時期,誕生了一群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明星企業,如IBM、Microsoft以及Intel。

到本世紀初,隨著基礎技術由資訊科技向數位科技迭代,又有一些明星企業誕生,像是Google、Tesla等。當然,還有一家在資訊科技時代就已經成為了明星企業的——微軟。

這是百年以來基礎技術的發明與創造所帶來的產業結構的升級變化。在產業結構躍升的過程當中,企業經歷了怎樣一個起起落落的發展過程呢?

我們在前面三個階段裡,選出四家具代表性的企業。

第一家公司是GE。 GE的市值已經從最輝煌時候的6000多億降到了現在的幾百億美元。仔細看就會發現,GE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核心業務基礎一直未能成功升級。它始終停留在了電氣化時代。

迫於華爾街的壓力,傑克·韋爾奇接任CEO之後採取了哪些策略?第一,採取精細化管理。用6 Sigma等精細化管理來榨取邊際效率。第二,走產業金融的道路。當傑克·韋爾奇離開CEO這個職位時,GE一半以上的利潤來自於金融業務,而不是原來的核心產業。 2008年的金融危機徹底地暴露了它基礎結構上的問題,核心業務基礎沒有能夠成功升級到資訊技術,是GE經營出現困局的核心問題。

第二家公司是IBM。有這樣一本書,叫《誰說大像不能跳舞》。這本書描述的就是作為一個在十九世紀就誕生的企業,是如何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成功地從以電氣化為技術基礎的核心業務,升級到以資訊化為基礎的業務。這頭「大象」學會了跳舞,意味著它的升級成功了。在資訊化時代,IBM非常成功地重續了它的光輝。

第三家企業是Microsoft。微軟是典型的資訊科技時代的明星企業。進入本世紀之後,微軟也出現了經營上的困局。比爾蓋茲此時急流勇退。對數位科技和新時代非常了解的新微軟管理階層,成功地帶領企業走向了輝煌,順利升級到了數位化時代。微軟的市值也從最低點的3000億美元,變成了現在的13000億美元。

而我們剛剛談到的IBM,在過去的近十多年時間內,企業經營沒有太多亮點,業績也非常不好,市值同樣跌得很厲害。但就在今年(2020年),IBM同樣更新了管理階層,去年也花了很大的代價收購了一家開源軟體公司。 (這或許意味著)IBM也下定決心,開始了在數位時代的轉型。

很難想像,在數位時代,你會把一些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包裝成一個硬體賣給自己的客戶。大家都用雲端、用API的方式來提供演算法的服務。但IBM曾經將它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做成了一台機器,叫做Watson。用硬體的方式來銷售自己的演算法能力,這是資訊時代的產物。數位時代,企業需要提供雲端服務。再好的演算法能力,應該用API的方式讓別人調用,而不是再造一個擺在房子裡面的機器,透過機器來提供服務。這是非常典型的資訊時代的做法。 IBM把這種做法帶到了數位時代,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它在過去十年中經營不善非常重要的思想上的原因。

第四家企業是Tesla。特斯拉是數位時代誕生的新生物種,就像資訊科技時代誕生的微軟一樣。截止到今天(2020.07.04),特斯拉的市值已經超過了2,000億美元,超過了五、六家傳統汽車企業總市值之和。

根據過去一百年基礎技術、產業結構、商業機構的變遷,我們初步得出一個結論:

任何技術、任何產業、任何企業的變化,都必須牢牢盯著基礎技術的變遷與迭代發展。你必須在基礎技術的基礎上,來升級和迭代你的產業、商業、產品。

話題回到區塊鏈技術和區塊鏈應用。區塊鏈是數位經濟的核心基礎技術。如何使用區塊鏈來升級我們的產業結構?或迭代我們的商業模式?

萬向區塊鏈肖風最新演講:何謂區塊鏈的應用價值?

有兩條「道路」。

第一條「道路」就是重構或創新。

這裡有兩個非常典型的代表。

一個是特斯拉,它重構了汽車。它用一整套的數位化技術把工業革命最典型、最輝煌的成果——汽車產業徹底地重建了。汽車一直存在,但造車的方式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汽車有30000個零件,而電動車只需要3000多個零件。電動車的物理構造看起來很簡單,最有價值的是軟體,例如它的自動駕駛系統。這是一個很典型的重構傳統的案例。工業革命、工業經濟當中許多偉大的成果都需要重構。

另外一個是以太坊。它完全是一種創新,它發揮出區塊鏈作為數位化技術的最大價值。

第二條「道路」是延續或改良。

延續舊有的產業,或對舊的產業、舊的結構進行改良。這種改良也有很多案例。例如用區塊鏈做存證、做溯源,這是對傳統產業的邊際效應的改進、改良,但它不是一場革命。也有人用區塊鏈來做供應鏈管理,它也是一種改良。對於傳統事物的改良會提高邊際效果,但是它不會帶來顛覆式的、價值爆炸性的成長。

所以,區塊鏈作為一個基礎技術,要真正走向應用,發揮出應用方面的最大價值,必須來一場各種技術的整合創新。

使用區塊鏈進行存證、進行追溯,基本上使用的是區塊鏈內部的分散式資料庫;如果再加上建構一個更去中心化的商業組織,那麼就使用到了P2P網路;如果在這個商業業務中使用到了去中介的那些可程式性,那麼就用到了智慧合約;如果在商業流程中涉及資料隱私計算,那麼就用了一些密碼學。最後,如果你在創新的商業當中也使用了經濟模型和激勵模型,那你在裡面就用到了數位貨幣和其他很多技術。

區塊鏈是數位經濟非常核心的基礎技術。如果要將它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你就需要整合創新,而不是只盯著它的某一個特點,在某一個特點上做事情。

除了在區塊鏈技術領域裡做整合創新外,真正建構新的數位經濟、新的商業模式,你還需要把許多其他的數位化技術整合在一起。只有眾多新技術的集成,才可能在創新的數位經濟領域中獲得非常多新的、有價值的商業模式。例如,互聯網和物聯網使你能夠很低成本地收集到海量數據,數據多了就產生了價值;雲端運算可以讓你很方便地、低成本地去儲存、計算這些海量數據;數據如果是發生在區塊鏈上的,(大家)不需要第三方的信任機構就可以很低成本地去信任這些海量數據;

數位經濟就在這些數位技術的整合創新中誕生。

最後,我們回歸主題——區塊鏈應用的最大價值在哪裡?不在存證,不在供應鏈金融,而是在重組或創新生產關係。要重組和創新生產關係,就需要集合智慧合約、隱私運算、人工智慧等技術。

從平台的角度來看商業,可以歸納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工業革命下的典型模式,或者說是電氣化時代最典型的模式,也就是單邊平台。生產一個產品,透過單向的銷售管道來面對客戶,希望盡可能標準化,盡可能將一個產品賣給更多客戶。單邊平台時期追求的是規模經濟。

第二種是雙邊平台。它是資訊時代的產物。 Uber、滴滴,就是最典型的雙邊平台。雙邊平台能為商業帶來網路效應。

第三種是多邊平台。進入數位時代,在一系列數位科技的加持下,我們從「雙邊平台」的商業走向「多邊平台」。參與者非常廣泛,他們彼此之間可能沒有任何一種關係,但大家像建造一個生態體系那樣共同參與到當中來。

多邊平台最後能達成的商業效果是一個生態。所以,從規模效應疊加到網路效應,最後疊加變成生態效應。真正的生態效應才是能夠生生不息、延綿不絕的,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商業業態。這需要多邊平台才能夠達成,而區塊鏈就是讓各利益相關者能夠非常平滑、非常低成本地達成合作從而創造出生態效應的一個重組或重構生產關係的工具。這,才是區塊鏈應用當中價值最大的地方。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