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式策略不是賭徒的狂歡,而是精密計算後的風險定價。真正的波動率交易者,既要敢於在平靜時播種,也要懂得在風暴中收割。今天咱們主要講講買進跨式策略,而賣出跨式策略的邏輯和買進是相反的,搞清了買進跨式的邏輯,舉一反三自然就會明白賣出跨式如何做。
核心邏輯:波動是利潤的土壤
跨式與寬跨式策略的本質是做多波動率,透過同時買入認購與認沽選擇權,將方向性風險轉化為對波動幅度的押注。
這種策略不預判漲跌,只賭價格會劇烈偏離當前點位,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石,無論漣漪向左還是向右擴散,只要水波夠大就能獲利。
以美股為例:若蘋果即將發布財報,市場對業績分歧巨大,股價現報200美元。投資人可同時買入行使價200美元、到期日1週的平值認購及認沽選擇權,權利金分別為8美元及7美元。
若財報後股價暴漲至230美元,認購期權獲利30美元,認沽期權歸零,淨利15美元(30-15);若暴跌至170美元,認沽期權盈利30美元,認購期權歸零,淨利同樣15美元。核心在於波動幅度必須涵蓋雙份權利金成本,此時損益平衡點為215美元(200+15)或185美元(200-15)。
策略建構:精確測量波動空間
跨式與寬跨式的核心差異在於行使價的選擇。跨式策略採用相同行權價的平值合約,對價格變動較敏感;寬跨式則選擇不同行權價的虛值合約,降低成本但要求更大波動。
跨式策略適合短期事件(如財報、聯準會議息)。例如特斯拉股價現處180美元,買入行使價180美元的平值認購(權利金10美元)及認沽(權利金9美元),總成本19美元。股價需突破199美元或跌破161美元才能獲利,適用於預期「驚天逆轉」的行情。
寬跨式策略更適合高波動資產的長週期佈局。如比特幣現價6萬美元,買入行使價6.5萬美元的虛值認購(權利金3000美元)和5.5萬美元的虛值認沽(權利金2500美元),總成本5500美元。幣價需突破7.05萬美元(6.5萬+0.55萬)或跌破4.95萬美元(5.5萬-0.55萬)方能獲利,適合押注減半週期、地緣衝突等宏觀變數。
時間與波動率的雙重博弈
策略成敗取決於兩股力量:隱含波動率(IV)的升降與時間價值的損失。高IV環境如同乾柴,輕微的價格波動就能點燃利潤,但權利金成本也更高;低IV時期建倉成本低,但需要更劇烈的波動才能觸發盈利。
以比特幣選擇權為例:2024年減半前一個月,IV處於歷史低點40%,買入寬跨式組合成本僅佔本金3%。減半後因礦工拋壓,幣價從7萬美元暴跌至5.8萬美元,IV飆升至80%,認沽選擇權獲利覆蓋雙倍權利金,總收益達120%。反之,若在IV高位(如90%)入場,即使價格波動10%,也可能因IV回落導致選擇權貶值而虧損。
時間維度則是隱形殺手。跨式策略持有時間越長,時間價值損耗越嚴重。建議將到期日設定在事件發生後1-2週,避免「看對波動卻輸給時間」。例如買進美股選擇權時,選擇財報公佈後3天到期的合約,既能規避前期IV溢價,又降低時間損耗。
風險控制:避開三大陷阱
陷阱一:波動不足若價格在窄幅震盪,時間價值損耗將吞噬本金。 2024年Google股價在140-150美元橫盤一個月,跨式策略持有者損失全部權利金。解決方案:事件驅動型交易需設定明確時間窗口,避免「持久戰」。
陷阱二:波動率崩塌重大事件落地後IV往往驟降。例如蘋果財報公佈後,選擇權IV從60%跌至30%,即使股價波動5%,權利金貶值也可能導致虧損。對策:在IV高點分批減倉,鎖定部分利潤。
陷阱三:流動性危機加密貨幣選擇權市場深度不足,價差可能高達20%。若在Deribit平台買入比特幣虛值選擇權,急跌時可能無法及時平倉。風控原則:優先選擇成交量超過1000BTC的合約,避免「紙面獲利」。
下期預告:日曆價差策略
課後作業
1.波動計算:選取特斯拉股票目前價格,計算建構跨式策略(平值認購+平值認沽)的權利金總成本及損益平衡點。若財報公佈後股價波動需達到多少百分比才能獲利?
2.實戰觀察:在Deribit平台上尋找比特幣選擇權,比較行使價偏離現價5%與10%的寬跨式組合成本差異,分析哪一種性價比較高。
(幣友們大家好,歡迎關注冰火島社區#期權每天學一點# 系列課程。我將帶大家一起了解期權知識,交流實戰策略。歡迎留言互動,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