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公共安全部印製了《公安機關資金分析鑑定工作程序規定(試行) 》(以下簡稱「《規定》」),旨在規範公安機關在辦理經濟犯罪、洗錢、貪污賄賂等案件中的資金分析鑑定工作。這項規定的出台,標誌著我國在打擊金融犯罪、提升偵查取證能力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本文將介紹《規定》的主要內容,分析其推出的背景和意義,探討其對未來刑事案件辦理及刑事律師辯護工作的影響,並作簡要總結。
一、《規定》的主要內容
《規定》共分為十章四十七條,包括鑑定的委託、受理與實施、資金分析鑑定的範圍與內容、工作程序、鑑定文書的格式與內容、監督管理及附則等,主要涵蓋以下幾個面向:
(一)明確資金分析鑑定的定義
資金分析鑑定是指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對涉案資金流向、交易記錄、帳戶資訊等進行專業分析,以查明資金性質、來源、去向及關聯性,為案件偵辦提供證據支持。
(二)規範資金分析鑑定的適用範圍
《規定》適用於經濟犯罪、洗錢、職務犯罪、金融詐騙等涉及資金流轉的案件,強調對電子支付、虛擬貨幣等新型交易方式的監管。
(三)細化資金分析鑑定的程序要求
1.啟動程序:由辦案單位提出申請,經批准後由專業機構或人員實施。
2.分析方法:包括資金流向追蹤、交易對手分析、異常交易識別等。
3.鑑定意見的形成:要求鑑定報告客觀、準確,並附有相關數據支撐。
4.強化鑑定意見的法律效力資金分析鑑定意見可作為證據使用,但需符合《刑事訴訟法》關於鑑定意見的審查標準,確保其合法性、真實性和關聯性。
5.加強監督與管理規定公安機關內部監督機制,以防止濫用資金分析鑑定權,確保程序公正。
二、《規定》所推出的背景與意義
(一)出台背景
第一是金融犯罪手段日益複雜化。隨著電子支付、虛擬貨幣、跨境資金流動等新型交易方式的普及,犯罪者的資金隱匿手段更加隱蔽,傳統偵查手段難以有效應對。
第二是原有規定滯後,缺乏統一標準。此前,公安機關在資金分析鑑定方面缺乏全國性規範,各地操作標準不一,影響司法公正和辦案效率。
第三是國家加強反洗錢、反貪腐。近年來,我國持續推動反貪腐、反洗錢工作,資金分析鑑定是重要技術手段,亟需制度保障。
(二)重要意義
首先,提升公安機關偵查能力。 《規定》為公安機關提供了明確的資金分析鑑定指引,有助於提高打擊金融犯罪的精準度。
其次,規範執法行為,保障司法公正。透過統一程序標準,減少執法隨意性,避免因程序瑕疵導致證據無效。
最後,適應新型犯罪趨勢。針對虛擬貨幣、跨國資金流動等新型犯罪手段,提供有效的法律與技術支援。
三、《規定》對未來刑事案件辦理及律師辯護的影響
(一)對刑事案件辦理的影響
對司法機關,尤其是公安司法機關來說,《規定》的推出有三個面向的正面意義:
首先,提高證據質量,增強指控力道。資金分析鑑定意見作為專業證據,能夠更清楚地呈現資金流向,幫助司法機關認定犯罪事實,特別是在洗錢、貪污賄賂等案件中作用顯著。
其次,加快案件偵辦效率。標準化的資金分析程序可以減少重複調查,縮短辦案週期,並提高司法效率。
最後,可能擴大偵查範圍。由於資金分析可追溯多層交易,可能涉及更多關聯人員,案件調查可能從單一犯罪延伸到團體犯罪。
(二)對刑事律師辯護工作的影響
對於刑事辯護律師來說,《規定》的推出既有正面的影響,又有一些不那麼正面的影響(比如說有些刑辯律師又要掉頭髮了)。由於《規定》著重在為偵查及刑事指控方的工作提供指導,對於辯護律師來說客觀上確實會多出一個刑事證據出來,但是該「資金分析鑑定意見」的證明力究竟如何,是否還像之前的「司法鑑定意見」「價格評估報告」等表面為意見,實質訴訟可直接作為證據的刑事訴訟現狀?至少目前作者能想到的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作為刑辯同行們去關注、了解的:
第一,刑辯律師需加強對資金分析鑑定的審查。比如說:鑑定機構是否具備資質?分析方法是否科學?數據是否完整?鑑定意見是否與案件事實有關聯性?
第二,挑戰鑑定意見的證據效力。律師可依據《刑事訴訟法》關於鑑定意見的排除規則,質疑資金分析鑑定的合法性,如程序違法、資料來源不可靠等。
第三,需掌握金融、會計知識。律師需提升對資金流向、電子支付、虛擬貨幣等領域的認知,以便有效質證。
第四,可能影響認罪策略。若經費分析鑑定證據確鑿,犯罪嫌疑人可能更傾向於認罪以換取從寬處理,律師需結合證據狀況制定辯護策略。
四、總結
整體而言,《規定》的出台,是我國刑事司法領域的進步,有助於提升公安機關打擊金融犯罪的能力,並規範執法行為。同時,該規定也對刑事律師的辯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律師需加強對資金分析鑑定的審查,提升專業能力以應對新的挑戰。未來,隨著該規定的實施,經濟犯罪案件的偵辦將更加有效率、精準,但也需要在司法實務中不斷優化,確保程序公正與實體正義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