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ooMs ,Steak Studio共同創辦人

編譯:Tim,PANews

DeFi發展停滯了,RWA正讓加密產業保持活力。

過去一年中,RWA領域成長了驚人的695%,而DeFi則基本上停滯,僅成長了3.4%。

根據RWA.xyz的數據,目前有10個生態系統的代幣化資產規模超過5,000萬美元,這清楚地表明機構採用率正在持續成長。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生態系統,透過比較它們的RWA垂直領域與更廣泛的DeFi活動和流動性,分析RWA領域在哪些鏈發展勢頭強勁,以及哪些土壤最有利於其蓬勃發展。

我們將依照每條鏈的RWA總鎖倉價值從高到低進行排序。

1、以太坊

以代幣化資產總量排名,以太坊L1以59.8億美元的規模位居首位,佔據了RWA市場總份額的56.8%。

此外,儘管我們不會在此詳細探討,但值得強調的是,穩定幣總市值中的54.8%由以太坊L1持有,其次是Tron,佔29.9%,而Solana,佔5.5%的市場份額。

TVL

  • DeFi TVL —— 466億美元
  • 橋接TVL —— 3,492億美元
  • RWA TVL —— 59億美元

關鍵比率

RWA TVL / DeFi TVL—12.7%

透過這個比率,我們正在分析該鏈的DeFi 活動中有多少是由RWA組成的。

RWA TVL / 橋接TVL—1.69%

此比率有助於我們了解鏈上橋接的總流動性中實際流入RWA的比例。

低比率意味著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和閒置資本,這些資金可以投向RWA賽道。另一方面,高比率表示該鏈能有效捕捉價值並將其引導至RWA中,從而證明其在RWA領域的價值轉換效率更高。

你也可以將此視為RWA應用的資本效率。

就以太坊而言,顯然有大量資金等待啟動。

DeFi TVL / 橋接TVL—13.3%

沿用相同的邏輯分析框架,我們可以將上述指標應用於DeFi領域,並觀察到相較於RWA,橋接至DeFi生態的流動性中有更大比例被協議層主動調用。這最終表明,相較於RWA賽道,DeFi生態系統內資本具有更高的可組合性,且資金使用效率更優,形成了更俱生產力的資本網絡。

儘管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但當我們比較自2022年市場低谷以來DeFi和RWA在以太坊上的發展軌跡時,其成長趨勢已清晰可見。

2022年11月21日至2025年4月21日:

  • DeFi TVL成長了100.5%
  • RWA TVL成長了486.2%

生態系中的機構

目前,17支機構基金中有8支部署在以太坊上,其中7支由Securitize管理,另外1支則由Superstate管理。

此外,兩個最大的黃金支持的代幣:PAXG和XAUT,也在以太坊上發行。

儘管以太坊的技術飽受批評,但仍最受機構青睞,且這一趨勢似乎短期內不會放緩。

以太坊上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 高流動性:使得你的資產極具需求潛力
  • 可組合性:依托充滿活力的DeFi生態系統,可增加推出新產品與功能的機會。
  • 可靠性與安全:經過考驗的L1網絡,始終保持零安全事故及運行故障記錄,並由規模超500億美元的資本儲備提供底層保障。

2、zkSync

在RWA總價值排名中排名第二的zkSync,其相關指標在2月下旬實現了10倍增長,這主要得益於私人信貸協議Tradable的推出。該協議目前管理的活躍貸款規模已突破20億美元。

TVL

  • DeFi TVL:5630萬美元
  • 橋接TVL:4.728億美元
  • RWA TVL:22億美元

關鍵比率

RWA TVL/DeFi TVL—3928.6%

這一比率顯著偏高,顯示與鏈上存在的RWA規模相比,DeFi生態系統發展相對不足,儘管其中大部分資產來自單一協議。

RWA TVL/ 橋接TVL—465.3%

這一比率也處於較高水平,可能存在兩種解讀:要么表明鏈上流動性不足,要么說明當前RWA產品已充分滿足當前市場需求,增長空間所剩無幾。

DeFi TVL / 橋接TVL—11.9%

觀察這個比率,可以看出它與以太坊非常相似。

不過要注意的是,來自Tradable的20億美元總價值顯著虛增了這些指標,可能無法準確反映zkSync的真實狀況。

如果從計算中排除Tradable的20億美元,zkSync的RWA總價值約為1.91億美元。由此可得:

  • RWA TVL/DeFi TVL—241%
  • RWA TVL/橋接TVL—40%

這些調整後的比率表明,RWA領域相較於DeFi發展更為成熟,且有相當大一部分"活躍"流動性正在流向現實世界資產領域。

在ZKSYNC 上實現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 能夠啟動自己的彈性ZK鏈
  • ZK鏈間的互通性
  • ZKSync的技術堆疊堪稱產業頂尖,而機構自主啟動零知識證明驅動鏈的能力仍被嚴重低估。

我們或許將看到這樣一個未來:兩家銀行各自經營自己的ZK鏈,同時能夠在彼此之間共享數據和資金,並在這種轉移過程中對交易金額嚴格保密。

由ZK技術實現的隱私保護正受到德意志銀行、Sygnum和瑞銀集團等機構的積極探索。

就算不久後有更多機構加入這一生態系統,也不足為奇。

3、Stellar

在RWA TVL排名中排名第三的Stellar,憑藉其對低成本跨境支付和資產發行賽道的深耕,已與多家企業、傳統金融機構及政府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

TVL

  • DeFi TVL—$48.6M
  • RWA TVL—$476.4M

關鍵比率

RWA TVL/DeFi TVL—980.3%

這個巨大的比例說明了一切:Stellar上的代幣化資產規模幾乎是其DeFi生態系統的10倍。

Stellar區塊鏈上的代幣化資產主要由BENJI主導,這個是Franklin Templeton發行的專注於美國國債的鏈上基金。該基金佔據恆星鏈上RWA TVL的98%。

另外要注意的是,WisdomTree Funds在Stellar區塊鏈上推出了黃金支持代幣WTGOLD,但該代幣目前市值僅為100萬美元,市場關注度仍然較低。

在Stellar上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該區塊鏈平台以支援許可型DeFi或"半私有"市場而聞名,這項特性受到傳統金融機構的高度重視。

同時,它還擁有與Money Gram、Circle、Velo等知名企業合作的豐富成功案例。

整體而言,Stellar較少關注DeFi的可組合性,而更著重於搭建機構已熟悉的外匯匯款通道及基礎設施。

4、Aptos

在過去6個月中,Aptos一直是TVL成長最快的區塊鏈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成長源自於RWA,其TVL飆升了50%。

TVL

  • DeFi TVL—$1.1B
  • 橋接TVL—$654.3M
  • RWA TVL—$331.8M

關鍵比率

  • RWA TVL/DeFi TVL—30.2%
  • RWA TVL/橋接TVL—50.7%
  • DeFi TVL/橋接TVL—168.1%

代幣化資產在某條TVL達10億美元的區塊鏈上佔據了近30%的DeFi活動,這一事實表明RWA生態系統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當我們觀察在Aptos上建構的傳統金融參與者的數量時,這一點就更加明顯了。以下是其RWA TVL的情況:

  • PACT的活躍貸款規模—2.19億美元
  • 貝萊德發行的BUIDL基金—5,300萬美元
  • FranklinTempleton發行的BENJI—2,200萬美元
  • Libre Capital的三個鏈上基金—​​2000萬美元
  • Securitize發行的ACRED−1000萬美元
  • Ondo發行的USDY—700萬美元

值得補充的是,Aptos是BUIDL基金的第二大底層鏈(僅次於以太坊)。

Aptos 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1)Aptos用的程式語言是Move,而不是Solididity。

這使得它在金融應用中極為安全,因為這類應用絕對不容許出現重入攻擊漏洞或溢位錯誤等漏洞。

2)儘管我盡量不去過多關注技術細節,但Aptos在2024年8月創下單日處理3.26億筆交易的記錄,全程未出現系統故障、交易延遲或Gas費用激增的情況。

我相信,這兩個原因正是區塊鏈對傳統金融工程師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5、Algorand

TVL

  • DeFi TVL - $41.9M
  • RWA TVL - $328.7M

關鍵比率

RWA TVL / DeFi TVL - 784.5%

我認為Algorand的定位與Stellar頗為相似。這條區塊鏈並未在DeFi領域傾注過多精力,而是將戰略重心放在與企業和政府機構的合作上,例如攜手國際足總、義大利央行、聯合國等組織展開了一系列合作項目。

目前,其RWA總價值的100%來自Exodus平台的代幣化股份。

有趣的是,Securitize再次成為負責該產品發行和後台處理的基礎設施合作夥伴。

Algorand平台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1)在Algorand上進行代幣化的主要優勢之一,在於其與歐洲各國政府及中央銀行建立的緊密合作關係。

2)同時,Algorand採用了其原生通證化標準-Algorand標準資產(ASAs),這個協議顯著簡化了開發者發行通證化產品的技術流程。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歐洲金融科技公司ZTLment,該公司從以太坊遷移到了Algorand。在ETHDenver大會上,他們解釋了Algorand的內建功能(如原子交易和多簽審批機制)如何幫助其大幅降低了對客製化開發的需求。

6、Solana

令人驚訝的是,Solana在鏈上RWA TVL排名中排名第六。

TVL

  • DeFi TVL—$7.4B
  • 橋接TVL—$26.2B
  • RWA TVL—$301.3M

關鍵比率

  • RWA TVL/DeFi TVL—4.1%
  • RWA TVL/橋接TVL—1.2%
  • DeFi TVL/橋接TVL—28.2%

如預期,與目前討論過的大多數公鏈相比,Solana展現出更成熟的DeFi生態系統,這種發展優勢直接反映在其前兩項指標的比率較低上。

考慮到以太坊和Aptos這兩個已經被提及的、TVL超過10億美元的區塊鏈,Solana的RWA生態系統相對於其網路規模而言顯得不夠發達。

更深入地說,RWA TVL的分佈情況如下:

  • 由Ondo發行的USDY—1.73億美元
  • 由Ondo發行的OUSG—7900萬美元
  • 由Apollo Global發行的ACRED—2500萬美元
  • 由貝萊德發行的BUIDL基金- 2000萬美元
  • Libre Capital 資金規模- 約400萬美元

在Solana上實現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1)作為以太坊之後最具活力的DeFi生態系統,Solana 為那些尋求探索代幣化資產新應用場景的機構提供了高度的可組合性。

2)與Aptos類似,Solana也具備高交易速度和低成本的優勢,因而非常適合高頻交易。

此外,Solana的開發者社群和生態系統措施(例如涵蓋多個地區的Superteam)正在快速發展,為開發者提供的資源和支援也持續增加。

7、Polygon

TVL

  • DeFi TVL—$784.5M
  • 橋接TVL—$4.9B
  • RWA TVL—$277.5M

關鍵比率

  • RWA TVL/DeFi TVL—35.4%
  • RWA TVL/橋接TVL—5.7%
  • DeFi TVL/橋接TVL—16.0%

Polygon的突出之處在於,與其DeFi生態相比,其RWA生態發展相對成熟,但由於存在尚未釋放的流動性,該生態仍具備更大的成長空間。

在Polygon的案例中,RWA TVL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於國債,而此次不再是僅限美國國債。

  • 1.1億美元(佔總價值的40%)來自Spiko發行的歐洲國庫券EUTBL。
  • 另有1700萬美元來自Spiko的代幣化美國國庫券。

此鏈的RWA生態系的另一半由以下部分構成:

  • 6500萬美元平均分配給BENJI和BUIDL基金
  • 1500萬美元來自Hamilton Lane的兩個基金
  • 剩餘的6700萬美元來自巴西加密貨幣交易所Mercado Bitcoin的活躍貸款業務

Polygon上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1)Polygon是許多機構探索公鏈現實世界資產的第一站。

Polygon是最早建置在以太坊之上的網路之一,它在繼承以太坊高安全性的同時,提供了更快速、更有效率的基礎設施。這種雙重優勢使其成為眾多機構在公共鏈上探索代幣化RWA的首選方案。

2)Polygon的零知識證明數位身分系統。

Polygon推出了Polygon ID,這是一套允許用戶驗證身分而無需透露個人資料的數位身分基礎架構。

正如我在先前關於代幣化證券的文章中所討論的,建立數位身分基礎設施對於希望實現資產代幣化的傳統金融企業和機構至關重要。

3)Polygon的CDK用於客製化zk Rollup開發。

Polygon的CDK允許開發人員建立自己的zk Rollup鏈,並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客製化配置。對於傳統金融機構而言,這可以包括啟用特定的隱私功能或強制KYC驗證。

8、Arbitrum

TVL

  • DeFi TVL—$2.2B
  • Bridged TVL —$10.8B
  • RWA TVL—$164.8M

關鍵比率

  • RWA TVL / DeFi TVL—7.5%
  • RWA TVL / Bridged TVL - 1.5%
  • DeFi TVL / Bridged TVL - 20.4%

Spiko的部分產品已在Arbitrum鏈上開放,其2,500萬美元資金幾乎均分投資於歐洲和美國國庫券。

1.37億美元,約佔RWA TVL的83%,來自前文提及的機構發行的美國短期國債,其餘約300萬美元的資產則源自Dinari平台發行的代幣化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總額不算高,但Arbitrum是少數能夠在生態系統內展現出代幣化股票實際應用價值的區塊鏈之一。

在Arbitrum上實現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1) 蓬勃發展的DeFi生態系統

Arbitrum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成熟且廣泛的DeFi生態系。對於資產代幣化專案而言,這透過利用網路上已有的龐大協議和流動性資源,為各類整合應用和創新用例開闢了廣闊空間。

2)Orbit Stack

與其他生態系統類似,Arbitrum 讓開發者啟動自己的L3鏈,並基於自身需求進行鏈級配置。

3)專注於RWA領域的支援措施

Arbitrum的一大優勢在於其公開承諾支持鏈上RWA領域的發展。

2024年6月,基金會作為DAO國庫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向六個產品投資了2,700萬美元。兩個月前又追加了1,550萬美元投資,這些投資始終以擴大其生態系統內的RWA規模為戰略目標。

9、Avalanche

TVL

  • DeFi TVL—$1.3B
  • 橋接TVL—$5.8B
  • RWA TVL—$162.9M

關鍵比率

  • RWA TVL/DeFi TVL—12.5%
  • RWA TVL/橋接TVL—2.8%
  • DeFi TVL/橋接TVL—22.4%

從比例來看,Avalanche既不偏向DeFi,也不著重於RWA。

然而,Avalanche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生態系統中機構參與的多樣性,這比迄今為止提到的其他區塊鏈更為廣泛。

我們再次看到諸如Securitize、貝萊德集團和Franklin Templeton等機構的身影,同時也發現了特有的RWA協議,例如:

  • OpenTrade—3,100萬美元投資於美國及全球債券
  • Re—1200萬美元配置於保險產品
  • Republic—2,100萬美元佈局創投組合

Avalanche也是貝萊德BUIDL基金的第三大區塊鏈平台,僅次於以太坊和Aptos,其市佔率幾乎與Aptos持平。

在Avalanche上實現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1)子網

與其他生態系統類似,在Avalanche中,開發者能夠創建自己的鏈(具體而言是第一層區塊鏈),因此可以:

  • 選擇驗證者
  • 設定合規要求(KYC、權限存取控制)
  • 自訂虛擬機器邏輯或採用EVM相容方案

例如,雪崩協議的Evergreen子網因專為機構定製而聞名,其"在保留公共網絡開發優勢的同時,實現了以往僅在企業級解決方案中才可能具備的特定功能"。

2)Avalanche協議經常被納入機構的研發和試點計畫。

多家主要金融機構已選擇Avalanche作為其代幣化概念驗證的一部分。例如:

  • 摩根大通和Apollo Global透過Onyx Digital Assets與Partior平台,利用Avalanche的測試網基礎設施進行了代幣化試點。
  • 花旗集團在其可程式金融研究報告中重點介紹了Avalanche區塊鏈。

定期參與高規格的研發活動能夠提升此鏈的聲譽,並有利於吸引更多高水準的機構加入。

3)支持措施和專注真實世界資產的投資基金

與Arbitrum一樣,Avalanche是該名單中唯一一個公開宣布了RWA專案計畫的生態系統。

在2023年第四季度,Avalanche推出了Avalanche Vista基金,規模達5,000萬美元,旨在加速RWA的採用。該基金專注於購買在Avalanche鏈上鑄造的代幣化資產,透過為鏈上RWA注入初始流動性來推動生態發展。

10、Base

最後,以RWA TVL計算,Base是過去18 個月中TVL和鏈上活動量成長最為迅猛的網路。

TVL

  • DeFi TVL—$2.9B
  • 橋接TVL—$12.1B
  • RWA TVL—$51.9M

關鍵比率

  • RWA TVL/DeFi TVL—1.8%
  • RWA TVL/橋接TVL—0.43%
  • DeFi TVL/橋接TVL—23.9%

數據顯示,鏈上DeFi活動高度活躍,而RWA的成長仍處於早期階段。

Base鏈的RWA TVL主要來自Franklin Templeton旗下的美國公債基金BENJI,該基金規模達4,600萬美元。

剩餘的約600萬美元由Centrifuge管理,同樣以美國國債的形式持有。

有趣的是,Dinari的股票在Base鏈上也有供應,但與Arbitrum鏈相比交易活躍度極低。

在Base上實現資產代幣化的優勢

1)Coinbase生態系優勢

雖然Base獨立經營,但它受益於與Coinbase產品矩陣的深度整合。開發者可以充分利用Coinbase Wallet錢包服務、原生USDC支援以及Prime Custody託管方案等資源,從而顯著改善用戶體驗、獲得機構級託管服務並優化市場進入策略的支援。

2)良好的DeFi可組合性

如上所述,儘管RWA領域仍處於發展初期,但Base上的發行者可以依托成熟的DeFi生態系統,探索其資產的用例,包括與Coinbase自身的潛在整合。

例如,設想Coinbase Wallet支援比特幣借貸的場景。

3)OP生態的成員

儘管這是一個長期願景,但Base是OP超級鏈的核心成員,其目標是發展為一個可互通的第二層網路。隨著這個願景逐步實現,Base上的代幣化資產和用戶將能夠與其他OP鏈進行交互,從而為機構搭建自身鏈創造極具吸引力的生態前景。

結語

總而言之,我認為諸如Avalanche的子網路、Arbitrum Orbit、zkSync彈性鍊和Polygon CDK等可設定環境非常關鍵。

機構希望在保持對自身環境的控制權的同時,不犧牲公共網路的優勢。而能夠在維持與DeFi協議可組合性的同時"隔離"部分鏈上生態的能力,正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核心賣點。

另一個關鍵要素是數位身分基礎設施。無論是採用Polygon的DID方案,或是其他新興標準,機構都需要穩健的身份解決方案來滿足KYC、AML(反洗錢)和合規要求,同時保護用戶隱私。

如果要對評估一個生態系統及其在資產代幣化方面的適宜性時需考慮的關鍵因素進行排序,我的排名如下:

1.監理合規

2.可配置環境

3.可擴展性與成本

4.DeFi 可組合性

5.經過驗證的安全性

儘管所有這些要素都必不可少,但對於機構參與者而言,滿足監管要求並提供安全、可自訂的環境是必須堅守的底線。

同樣重要的是需謹記,儘管其他要素並非本文論述重點,卻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比如:

  • 整合預言機網絡
  • 合作夥伴託管機構
  • 原生穩定幣支持
  • 可用的代幣化基礎設施
  • 跨鏈互通性

最後,我也不會低估ETF的作用。像Avalanche和Solana這樣已公開提交ETF申請的公鏈,可能會因這些申請帶來的合法性提升和市場關注度增加而受益,從而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和合作夥伴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