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減碳、綠色經濟的發展概念下,結合新興科技的大力發展趨勢,能源是否可再生、能源排放是否趨近於零,會是未來持續受到大眾關注的熱門議題。
DeCloud,即去中心化雲端算力,是DePIN領域的其中之一。 DeCloud的概念是指將分散式的閒置算力資源透過區塊鏈、智慧合約、通證經濟、隱私運算、智算超算、AI技術整合一個去中心化雲端算力的生態系統。目前,PowerVerse是該領域正在佈局節點的項目之一。
透過DeCloud,市場對算力的效能和需求將進一步獲得滿足,更為重要的是,能源的消耗和排放將進一步降低。
1.整合和啟動閒置算力資源、提升整體資源利用率
DeCloud整合了閒置的算力資源,在這個背景下算力資源和能源的浪費問題得以解決,進一步提升整體算力資源的利用率。根據Flexera的報告,2022年企業購買雲端的有效使用率只有68%,代表有32%的雲端資源被浪費。另一方面Gartner預計2022年雲端支出將達到近5,000億美元,這意味著粗略估計有1,600億美元的雲端支出被浪費。如果能將32%的算力資源充分利用,綠色低碳的目的將進一步達成。
2.算力節點就近調度、最佳化能效
DeCloud 正是透過分散式的算力節點網路供應算力資源,透過AI智慧調度機制,DeCloud可以將運算任務分發至能耗較低、能效更高或使用再生能源的節點執行。例如白天將任務調度至太陽能充足的節點,夜間優先選擇風能地區,優先分配任務給位於寒冷地區、冷卻成本更低的節點——這不僅降低了整體耗電量,還減少了因冷卻等附屬系統帶來的間接碳排放。
3.激勵綠色節點參與,推動再生能源使用
像是PowerVerse可以透過平台的激勵機制鼓勵使用綠色能源的節點加入,而這適用所有的去中心化雲端算力專案。例如平台可以激勵使用風電/光伏等再生能源的算力節點,並對此「綠色節點」提供更高的權重和更高的收益激勵,形成「用綠電,獲得更高收益」的正向循環,推動更多算力節點業者轉向綠色能源供電,逐步取代傳統高碳能源。
4.降低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對電網的集中壓力
傳統Web2 雲端運算依賴的是集中式資料中心,而這些設施的能源消耗龐大,且常常造成局部電網負擔,迫使電力公司增加尖峰負載、啟用高排放備用電源。 DeCloud 則分散部署於全球各地節點,不僅減輕了電網尖峰壓力,也減少了碳密集型能源的「救場」機會。
5.激勵硬體長期使用,延緩電子廢棄物產生
DeCloud 平台可以鼓勵算力節點使用舊伺服器、礦機、PC等設備重新參與網路運算,對使用舊設備的節點進行政策的傾斜和經濟的扶持使得碳排放降低和電子垃圾的減少。在經濟效益的邏輯下,會有更多的算力提供者使用更新的、更好地設備提供算力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而這會帶來更多的碳排放。
平台透過合理的經濟傾斜政策可以讓無需消耗更多能源的算力節點也能獲得相對理想的效益,這種場景或許有機會發生。如此,長期使用舊設備有效延長了硬體生命週期,降低了製造與報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和電子垃圾。相較之下,傳統雲端廠商往往傾向於頻繁更新資料中心硬件,以追求最高效能與穩定性。
6.推動「碳透明」與「碳責任」機制建設
隨著智慧合約和鏈上記錄機制的引入,DeCloud 網路可以記錄每一筆運算任務的能源使用、來源與碳排放。通有效的機制建設,DeCloud平台未來有望實現每筆算力交易附帶“碳賬單”,用戶或企業可自由選擇“綠色算力”,建立基於碳足蹟的智能合約懲獎機制。如此,Web3時代的「碳透明運算網路」便得以形成。能源消耗巨大的算力節點可能需要繳納更多的“碳支付”,使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算力節點可能獲得更多的“綠色收入”,這種機制將會鼓勵更多的算力節點使用可再生能源,更多用戶也可能會選擇“綠色算力”節點,從而正向構建了一個綠色的算力網絡。
結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表示,低碳營運資料中心已成為緩解AI龐大能耗需求的必然選擇。一方面,資料中心低碳營運是我國數位經濟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資料生產的低碳化也是保障我國數位化競爭力的重要面向。資料中心的低碳運營,核心在於降低能耗、綠電可及和負載調節能力。
DeCloud 正是「更綠色」的DePIN基礎設施之一。它透過去中心化、智慧調度、綠色激勵與碳責任機制,為低碳未來提供了創新的技術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