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来了,BTC跌了,你还信数字黄金避险那一套吗?

20天前,Portal Labs写了篇文章《CZ:超越Web3 99%玩家很简单,跑赢最后1%很难!》,彼时CZ的HODL主义还备受称赞。

然而,短短数日,川普的关税大棒,似乎轻易击碎了大家对于HODL主义的信仰。

2025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发布关税政策,剑指全球,重塑对美贸易格局。

为什么说“再次”?

早在2017-2020第一任期内,特朗普政府就基于“美国优先”贸易保护主义思路,实施过一系列关税政策。彼时,道指当即立跌500。

时间回到2025年,特朗普第二任期,再次延续并升级其关税政策,且本次波及范围和强度更大,对全球金融市场冲击尤甚——美三大指数全线大跌,从4月2日到8日,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超2,300点,道指下跌近4,600点,标普500指数则跌破5,000。

关税来了,BTC跌了,你还信数字黄金避险那一套吗?

而在加密市场,以BTC为代表的加密资产也应声下跌,BTC更是在6月7日晚间跌至74,500 USDT的低点。据SoSoValue数据显示,关税政策生效后的24小时内,加密市场全线飘红,主流加密资产普遍下跌3%-10%,总市值更是直接蒸发约3,000亿美金。尽管当前有所起色,但依然元气大伤。

不过4月10日,随着特朗普宣布“对75个正在沟通的国家,暂缓90天关税”的消息,无论是传统金融市场,还是加密市场开始纷纷回暖,BTC价格也重返80,000 USDT水平线。根据Bitget Wallet趋势显示,整个加密市场80.41%的代币处于上涨阶段。

然而,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近期市场情绪一直处于极度恐惧。尤其是近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的发言,导致部分分析认为其此番行动有老鼠仓的嫌疑。另外,市场上还有部分人对“在极端情况下,微策略被迫出售BTC导致死亡螺旋”可能的担忧。

此前,BTC一直被冠以数字黄金的称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可以如同黄金一样,起到紧急避险的作用。然而,无论是在本次关税事件,还是近半年来,很显然BTC并没有完美承担该角色。

关税来了,BTC跌了,你还信数字黄金避险那一套吗?

以上是TradingView中BTC与黄金现货的价格走势图,前者为4月份以来的走势,虽然受整体环境的影响,BTC和黄金同期涨跌,但BTC相较于黄金,展现出了更高的波动性;而后者,则为近半年的走势对比。可以发现,黄金走势持续上涨,BTC价格却恰恰相反。

实际上,如果将BTC与美三大指数进行走势叠加,会发现四者的联动性正在显著增强。

关税来了,BTC跌了,你还信数字黄金避险那一套吗?

此外,据CoinDesk报道,受地缘政治与关税不确定性影响,代币化黄金资产近日表现强劲,市值已逼近20亿美元,成为加密市场避险热点。CEX.IO报告显示,自1月20日特朗普就职以来,Paxos Gold(PAXG)与Tether Gold(XAUT)交易量分别增长900%与300%。

所以,我们究竟在投什么?

作为避险资产,BTC原本应该像黄金一样,能够逆势上涨(虽然黄金有一定波动,但整体走势稳健上涨)。然而,事实则显示,其在宏观风险面前,并未展现出“避险资产”的独立性,反而与高风险资产的走势更为接近。

4月8日香港加密金融论坛中,香港大学林晨教授就曾表示,自BTC现货ETF上线以来,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配置,BTC越来越像一个“被纳入全球资金配置体系的高Beta资产”,其价格波动受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宏观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日益显著。

这意味着,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BTC并未完全承担“避险工具”的角色,反而被视为宏观环境的风险敞口——在利率高企、美元强势、金融系统动荡的环境下,BTC并不天然具有“逆周期”优势,更多是一种高弹性的投机标的。

如果BTC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避险作用,甚至在系统性风险面前表现得和科技股一样敏感——那么它到底是数字黄金,还是另一个挂着信仰标签的高波动资产?这不是对BTC的否定,而是对整个加密资产“定价逻辑”的一次再思考。

不过,好消息是“震荡有周期,市场依然向前”。

因为,类似的关税闹剧,在美国历史上已经上演不止一次,其最终结果,往往是推动全球贸易机制走向更加成熟与理性。比如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当属1930年,胡佛总统签署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上千种商品关税提升至历史高位,试图以保护主义手段挽救本土经济,却反而导致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失业率飙升,全球贸易量萎缩近三分之二。三年后,罗斯福政府不得不以《互惠关税法》纠偏,开启美国长期的自由贸易战略。

回到此次事件,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这轮超强关税政策,虽然声势更猛、覆盖更广,但在短期市场反应极度剧烈后,迅速“踩刹车”。这本身就释放出了信号:更像是一次谈判筹码,而非实质性冲突。

实际上,特朗普非常擅长在“制造风险”与“控制风险”之间游走。同时,他也并不避讳用金融市场做政治工具。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美国财政部与CBO数据,2025年到期的美债规模超过9万亿美元,财政赤字问题迫在眉睫,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窗口期也已不多。

此时的关税行动,或许更可能是为美国带来“新一轮资本回流”的手段:一边以征税名义提升美元需求,另一边在制造市场不确定性的同时压低资产价格、推高避险资产吸引力,从而为美债市场打开资金入口。

当然,Portal Labs也同样认为,基于其在宣布豁免前的种种操作,通过政治来谋取经济好处,也是特朗普司空见惯的操作。

那么,加密玩家还能坚持长期主义吗?

无论从政策还是从市场来看,很显然长期主义已然不是单纯的BTC HODL。特朗普频繁的转换关税政策,使得市场避险情绪极大。贸易战和关税战结束之前,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将长期持续,市场的波动也将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7日BNB Chain社区活动上,当被问及是否还应该坚持“HODL”时,CZ指出,有些真的是有基本面、有实际应用的,你可以长期拿着。同时,他认为BTC现在是储备资产,长期看持有会增值,但除此之外,一些基本面比较好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跑赢BTC。而这些,则需要更高的认知去了解与发现。

回头看,加密市场真正经历住时间考验的,从来不是短期价格优势,而是那些在每一次叙事破灭后依然存在、依然被使用的结构性资产与链上应用网络。无论是公链、DePIN、AI这类基础设施,还是钱包、跨链桥等去中心化应用,它们才是支撑这个行业继续前进的底层土壤。

当“Beta属性”遮蔽了比特币本身的初衷,此时我们更需要的不是新的情绪安慰剂,而是重新建立对链上真实价值的判断力。

长期主义,从来不是对币价的执念,而是对结构演进的理解与参与。就像我国一直坚持的,对加密技术应用开放,对代币金融属性保守。真正值得我们投资的,也从来不是价格图表上的一根K线,而是那些用代码和机制构建起新秩序的Web3项目。

所以,与其焦虑行情,不如去了解那些还在迭代协议、推动落地、真正试图用区块链解决现实问题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