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總經理肖風博士在由智次方·物聯網智庫聯合摯物AIoT產業研究院舉辦的第四屆「摯物·AloT產業領袖高峰會」上的演講內容。大會上舉辦了《產業元宇宙》新書發布儀式,肖風博士曾為本書寫過推薦序——“產業元宇宙的十大關係”,本次分享的內容是對產業元宇宙十大關係的延伸或更細部分的解讀。下文依活動速記整理,略有不影響原意的刪改。

在產業元宇宙裡,如何將物理的製造業、硬體、設備等進行“液化”,即如何將它們變得無形、數位化、虛擬化,是需要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

01

產品定義軟體化

在產業元宇宙裡,「軟體重新定義一切」將變得更全面、更細緻、更深入。

有一本書叫《未來是濕的》,「濕的」在英文詞彙裡表示的是像水一樣的、軟乎乎的、無形的。反過來,工業革命是硬邦邦、冷冰冰、有稜有角的,有強大的物理架構。在元宇宙裡,不但軟體開始重新定義一切,而且一切都變得軟體化了,未來整個世界都是“濕的”,都是軟體來構成的,即使是物理形狀的設備、產品,它裡面也是由軟體驅動的、由程式碼構造的。這是元宇宙裡「液化現象」的第一個特點,產品定義完全軟體化。

02

設計生產虛擬化

產業元宇宙的第二個特點是設計生產完全虛擬化,舉個例子,BMW汽車利用Omniverse這套數位化設計模擬測試到產線佈局的平台,完全虛擬化地設計產品,虛擬化地做3D仿真,最後虛擬化地做整個製程和展線佈局的平台,最後再來物理空間佈局一條寶馬新汽車的生產線。

設計生產虛擬化使得更新迭代、設計週期可能從一年、兩年迅速縮短為一個月、一周,你可以不斷地迭代你的設計,這樣新車設計期間的固定成本會下降很多,不同版本的新車推出時間也會快很多。以前需要手工在實體空間做出一套汽車模具來,現在不需要了。以前需要不斷地做樣車,不斷地測試發現問題,從概念車的推出到真正的定型生產,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其次,概念車和真實生產的車有差距,現在這一切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完成,這意味著生產週期更短了,迭代的速度更快了。

03

製造與運行可程式化

硬體的製造、設備的製造都需要較大的規模才能消化固定成本,不上到一定的批量、數量,固定成本就沒辦法攤銷,所以很難做到個人化定義。實現可程式化以後就能做到大規模個人化定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依據自己的個人化需求定制,這並不會增加更多的固定成本。使得設備和硬體製造也能像網路軟體一樣,隨時、隨地、隨需、隨身攜帶。

04

產業鏈條協議化

什麼是協議化?互聯網和區塊鏈都是由一層一層的協定建構起來的。以網際網路為例,最底層是IP協定,之上是TCP協定、UDP協定、HTTP協定、SMTP協定。任何一個國家的互聯網公司在開發互聯網產品應用時,依據的協議是全球統一的,大家用同樣的IP協議,用同樣的HTTP協議來構建自己的網站,用同樣的SMTP協議來構建自己的郵箱系統,在全球統一的協議之上大家才能互相溝通。

在產業元宇宙時代,產業鏈之間的合作、供應鏈之間的合作、上下游之間的合作逐漸由公司製走向了協議化,大家依據一套統一的協議開源自己的代碼、開放自己的合作來驅動整個生態,而不再是靠公司製的方式或者其它的方式來構建合作的鏈條。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產業元宇宙將像互聯網和區塊鏈一樣,由協議來驅動整個產業鏈條的合作和協作。

05

產品價值無形化

在目前的硬體、設備、製造業的流程中,軟體價值會逐漸超過產品的硬體價值,以電動車為例,一輛車的軟體價值在1萬-3萬美元之間,逐漸超過了硬體的價值,服務業的價值也逐漸超過了生產價值,服務業的收入也超過了生產環節的收入。

06

金融服務內嵌化

互聯網的協議,IP協議、TCP協議、UDP協議、HTTP協議、SMTP協議等都是開源的、免費的、無需許可的,任何一個開發互聯網應用的人都可以免費去使用這些協議開發自己的互聯網應用。

但另一方面,因為開源免費,又使得這些協定層沒有辦法捕捉價值,只能透過應用層來捕捉價值,所以網路的許多商業模式可能出現羊毛出在豬身上由狗來買單的情況。即,基本服務免費,因為應用程式本來就建立在免費的、開源的協議之上,使用這些協議不需要錢,所以能做到這些協議上的基礎服務免費,而透過增值服務、外加服務、外接服務來捕獲價值。

產業元宇宙有點類似區塊鏈。產業元宇宙建構在Web3和區塊鏈之上,價值捕獲是在場景之內,價值輕結算在整個過程中內嵌化了,不再外接一個金融系統,而是金融系統、價值捕獲都在協議當中。

所以產業元宇宙將來一定是Tokenization的,一定有一個Token來協助你驅動整個商業活動,確保它能夠順利持續進行,並且在過程中、在場景中捕獲價值,就像區塊鏈協議一樣。

區塊鏈協議和互聯網協議最大的不同是區塊鏈協議自帶金融系統、自帶價值結算協議,它既是賬戶系統,同時也是輕結算系統,使用這個協議就要為這個協議付費,但是使用HTTP協議不需要為HTTP協議付費。這是產業元宇宙裡非常大的不同,它的價值捕獲和價值結算內嵌在裡面,而不是外掛的。

現在傳統的金融體係都是外掛的,要離開商業場景透過金融體系、金融帳做價值結算,尋求金融服務。

07

生產服務一體化

在以前的模式中,製造業、硬體、設備,買賣完成後雙方之間的關係就結束了,如果要升級消費,就要買下一代產品,這一代產品已經和生產廠家沒有關係了。但現在不一樣,例如電動車,越來越網路化,越來越依賴軟體驅動,每一次軟體升級、程式碼更新都會收取費用。電動車的生產廠家賣掉一輛車後生產服務的流程並沒有結束,每個月都在透過OTA收取費用、捕捉新的價值。

二是現在產業元宇宙裡的產品幾乎完全是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的模式,這意味著可以在產品的全生命週期裡捕獲價值,收取一定的費用,包括服務費用、軟體更新費用和軟體升級費用,因此生產和服務是一體化的,不會有製造業工廠賣掉產品後就不接觸客戶、不了解客戶的情況。企業會知道誰在使用自己的產品並持續地為客戶提供服務,在客戶身上捕獲價值。

08

硬體設備節點化

在沒有網路、沒有產業元宇宙的時期,每一個硬體都是獨立的,但是因為有了產業元宇宙,這些硬體設備被聯網了,成為網路上的節點,因此這台硬​​體設備的價值就不僅僅是它在被客戶購買之後產生的使用價值,還有它在聯網之後產生的網路價值。

凱文·凱利在十幾二十年前觀察到了“傳真機效應”,用它來理解元宇宙裡硬體設備的節點化非常貼切。

所謂「傳真機效應」就是你早上花了2000塊人民幣買了一台傳真機,你享受了這台硬體設備的使用價值,可以發送傳真。但你也透過購買這台傳真機加入了傳真機網絡,這個網絡有1000萬台傳真機,你可以向另外1000萬台傳真機發送傳真,這是網絡價值,對你來說這2000塊有使用這一台傳真機的價值,同時你加入這個傳真機網絡以後享受的可能是100億塊、1000億的網絡價值。當你早上買了一台傳真機之後,下午又有另外10000人買了傳真機,新加入這個傳真機網絡的10000個人對你是有價值貢獻的,因為你有了更多的發傳真的可能性,你可以向下午買了傳真機的人發傳真,他們的加入對你有很大的價值,你的加入對他們也有價值,這就是“傳真效應”。

用這個效應來描述硬體設備節點化的價值非常貼切,這價值也是產業元宇宙帶來的。你買的硬體不只是只有硬體的使用價值,更有網路效應和網路價值,產業元宇宙也會產生這樣的網路效應和價值。

09

製造業“液化”

硬體「液化」、設備「液化」將最終在經濟法則和商業規律上帶來新的東西,它有可能使得製造業、設備、硬體具備軟體、互聯網這樣的經濟規律。

網路軟體的經濟規律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但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一套軟體開發出來以後,一個人使用和一百萬個人使用的邊際成本相同。製造業沒辦法實現邊際成本為零,但能實現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效應遞增的過程。

一輛電動車製造環節的邊際成本不能遞減,但它裡面的軟體可以做到邊際成本遞減,如自動駕駛從L2升級到L4,這個邊際成本是遞減的。只要硬體、設備裡的無形價值(如軟體系統)越高,就越具有網路軟體產業所具備的邊際成本遞減甚至邊際成本為零、邊際收益遞增的過程。

這就是產業元宇宙的「液化現象」。 2014年,IBM曾發布過關於物聯網的白皮書《設備民主》,講的是物聯網設備網絡化之後,尤其在區塊鏈上運行之後,它可以自組網,變成分佈式自組織的網絡,因此叫做“設備民主”,它可以自己做很多決策。白皮書裡描述設備連網之後就會出現「液化」現象,我借用了這個詞,在這裡向《設備民主》白皮書致意。

謝謝大家,我的分享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