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X的朋友們第六期|對話麥總:一場硬核Meme掘金課- Degen玩家的實戰錦囊

嘉賓寄語:

每位加密投資人都要經歷的過程: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還是山

一開始炒幣只會關注敘事,會扒聰明錢和莊錢包之後格外去關注莊的操作,最後當你知道這一切的遊戲規則後,你又回到了第一天,去格外關注敘事、資金熱點、投資人們的共識。

這個過程都得靠自己去悟,極度痛苦但最後會豁然開朗,加油!

麥總(@Michael_Liu93)是一位從傳統金融跨界到Web3 的資深投資人。 2016 年畢業後,他先後在加拿大投行兩年,並在從事併購業務。 2017-2018 年接觸區塊鏈後,逐漸從傳統VC 視角轉向加密貨幣交易。目前他正在經營一個專注比特幣二級市場的基金,同時也是Meme 幣賽道的知名KOL,憑藉對市場的深度洞察和優質的內容分享,在短短半年內積累了超過6 萬Twitter 粉絲。

OKX 特別邀請他作為2025 年《OKX 的朋友們》系列專題首期嘉賓,分享了他對Meme 賽道的深度思考以及對新手的建議。透過傳統金融和加密貨幣雙重視角的分析,為我們展現了更立體的市場圖景。

《OKX 的朋友們》系列是OKX 特別策劃的專題欄目,由OKX 官方社區大使Mercy(@Mercy_okx)主持,旨在挖掘不同背景的KOL 的從業故事、行業見解和經驗教訓,供新手用戶學習和參考。

從傳統金融到Web3的進階之路

Mercy_okx(@Mercy_okx):能跟大家分享下您的Web3入行經驗嗎?

憨厚的麥總(@Michael_Liu93):我是2016 年畢業後進入金融業,先在加拿大投行工作兩年,後來做併購。最早接觸區塊鏈是一次比較偶然的機會。當時我在研究企業服務領域時,參加了瑞士信貸投研團隊的電話會議,他們討論了區塊鏈技術。我其實在大學時就聽過比特幣,但那時候對加密貨幣持比較懷疑的態度。直到2017-2018 年接觸到以太坊和區塊鏈在企服領域的應用後,才開始對這個領域感興趣,也開始投資一些早期的公鏈專案。不過那時我還是以傳統VC 的視角在看區塊鏈,到2020-2021 年才正式從傳統領域轉向加密貨幣,現在主要在經營一個比特幣二級市場基金。

Mercy_okx:從最初做VC到專注Meme幣交易,這個轉變過程的邏輯是什麼?

憨厚的麥總:我是一個比較喜歡追逐新機會的人,哪裡有造富效應就去哪裡。現在市場機會很明顯在二級,要嘛買比特幣吃Beta 收益,要嘛在鏈上參與。不過剛進入鏈上交易時也經歷了一段不適應期。我發現很多私訊我的朋友都反映鏈上交易很難上手,一進來就虧錢。其實我自己剛開始也虧了半年,天天被別人"割"。這是因為即使在二級市場有穩定獲利能力,來到鏈上也要重新被市場教育。所以我建議大家要坦然接受這個過程,因為這是必要的學費。

之前VC 的經驗對我現在是很有幫助的。本質上都是金融市場,都是人性的博弈,市場做市和散戶出貨的許多邏輯都是相通的。

Meme幣市場深度洞察

Mercy_okx:你是如何開始做個人IP的?短時間內從幾千漲到6萬多粉絲,你覺得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憨厚的麥總:我覺得運氣比較好,幾波熱點都踩得很好。首先,我很早就意識到在Meme這個賽道,個人IP和聲音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Meme本質就是一個傳播遊戲,如果你是超級傳播體或資訊中心,就可以跟其他資訊中心更近。在所有金融市場中,資訊差永遠是最有價值的。

我最初做號時是想往Meme方向發展。一開始主要分享一些我擅長的二級市場經驗,例如寫二級做市商是如何操作的,包括當時一些散戶在追TON上面的Dog、hamster,這些項目,我分析了他們背後的做市和收割手法。這些內容引發了不少共鳴,帳號從幾百個關注漲到了幾千。

後來我開始寫一些在Meme上的經驗分享。再後來Solana快速爆發,這波行情我也抓住了。雖然抓得比較晚,像慧姐她們早就在Solana上玩了,但我還是抓到了一些不錯的機會,比如最早的$ai16z、$ban,再到現在的AI概念,我覺得也是抓對了。我個人比較擅長找熱錢所在的地方,因為我的交易風格就是跟著熱錢去交易。

Mercy_okx:你如何看待目前Meme幣市場的發展態勢?特別是AI概念的興起帶來了哪些改變?

憨厚的麥總:這輪鏈上的紅利是不可阻擋的,它本質上是在吸取二級市場的流動性。為什麼鏈上的流動性會被DEX吸走?這背後其實是一個商業模式的轉變。

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原來的模式是這樣的──我有個造車的想法,先找VC融資,然後上交易所把車賣給二級市場的用戶。二級市場的散戶其實就是消費者,他們用USDT換了專案代幣。在市場流動性好的時候,如果專案方生產的是"保時捷",二級市場的消費者買了可能還會增值。但當市場流動性不好,造車的人又特別多,一開始定價又很高時,在二級市場買進的人就會變成被套牢的消費者而不是投資人。

而現在的模式變成了──我有個想法,先從市場融資,然後一步一步把產品做出來。因為散戶有了很早期的參與機會,例如在專案只有藍圖階段就可以投資,等產品做出來後獲得回報。這其實是在搶VC原來吃的蛋糕。就像原來專案方要一輪輪融資:天使輪、A輪、B輪,現在變成了直接Fair Launch,產品好不好、市場認不認可,都直接反映在價格裡。

AI概念的興起帶來了很大變化,吸引了大量機構資金進場,ai16z、Swarms的估值,如果沒有機構資金是達不到這個規模的。而且AI專案改變了鏈上的商業模式,它們是真的有產品展示的。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進場-最早期可能是P小將認為50萬市值可以投資,後面隨著團隊亮相、產品成型,會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這給了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買入邏輯,是機構投資人非常喜歡的模式。

Mercy_okx:與傳統的一級、二級市場相比,Meme幣市場有什麼獨特之處?

憨厚的麥總:最大的特色就是"買進去常常容易歸零"。 Meme的玩法會非常多樣化。在二級市場,本質上是跟莊家鬥智的單人遊戲。但Meme幣比較像MORPG,大家各顯神通。

例如身為P小將,可能每天盯著盤面去抓內盤機會。如果你擅長分析籌碼,可能會去抓早期的強莊盤。還可以去做builder,例如我最近建議群組裡一個不擅長玩AI的朋友,讓他去跟Hackathon的團隊聊,看誰準備發幣,提前建立關係,等他們發完幣收完籌碼後可能會給你一些早期機會。

關鍵是要去發掘適合自己的賺錢角度。就像二級市場一樣,有人玩現貨,有人玩合約,現貨裡面又分波段和持有。每個人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Mercy_okx:在評估一個Meme幣專案的潛力時,你認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什麼?

憨厚的麥總:我覺得AI潮流的到來其實讓Meme幣的評估邏輯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之前的Meme時代,專案方和做市商都是隱藏的,如果你不認識開發者或一級做市商,很難判斷一個專案是流水盤、強莊盤還是陰謀盤。那時候只能從鏈上地址分析一些線索,例如看某個專案方之前做過的盤子能做到多高。

而到了AI這波,評估變得更接近VC的方法論了。因為大多是知名團隊,你可以做真正的盡調──直接聯絡社群成員、研究團隊背景,這些資訊都寫在他們的個人簡介裡。

在專案評估時,我主要看三個面向:

1.敘事潛力:產品是否符合當前市場熱點;

2.團隊實力:不僅要看他們在AI領域的專業能力,更要看他們在Web3的營運能力,包括控盤、行銷和社群運作;

3.市場空間:例如某個AI框架已經做到20億估值,如果又出現一個技術背景相當強的新團隊做類似方向,這就是一個市場複製的機會。

這其實跟傳統VC投資早期專案的邏輯很像。就像真格基金以"投人"著稱,在專案早期可能除了創辦人之外沒什麼好看的。但不管在哪個階段參與,最核心的都是看人,因為一個專案能做多大,不僅取決於產品本身,更取決於團隊能否製造市場情緒、運作專案、持續交付。特別是在AI賽道,我們需要找到既懂產品又懂Web3玩法的團隊,這樣的專案才最有可能成功。

Mercy_okx:AI相關的代幣現在有許多細分賽道,包括運算能力、基礎設施、純Meme、Agent技術框架、Launchpad平台等等。在評估不同類型的專案時,你是如何權衡產品邏輯、敘事和市場情緒的?不同分類是否有不同的評估標準?

憨厚的麥總:我用一個框架類項目的例子來說明。這輪所謂的框架項目,你可以理解為對標公鏈,而上面會有各類應用,例如TradeFi或遊戲等。為什麼市場如此追捧$Virtual 和$ai16z?因為它們在做底層框架,市場給了它們類似公鏈的估價。

在AI應用賽道,我們認為除了框架之外最有價值的是TradeFi+AI的方向,原因有兩點:

1.流動性切入點:在加密貨幣市場,最重要的是找到流動性在哪裡。 TradeFi是最容易切到流動性的應用賽道,如果能取得交易的抽成,這個產品就非常值錢。

2.用戶互動頻率:在加密貨幣領域,用戶最常進行的活動就是交易。所以交互頻率最高的AI應用很可能也是TradeFi+AI方向。

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例如Stoic、Berg等項目,其市值在兩週內從2-300萬美元迅速上漲至數千萬。這是因為市場會複製成功的邏輯。

相較之下,那些純粹概念、純粹說故事或純Meme的項目,除了個案外,市場認可度並不高。因為AI賽道已經進入4.0階段,不再是簡單發個概念就能圈錢,市場更關注產品落地狀況和可行的商業模式。

至於像$swarms 這樣的基礎建設項目能達到很高估值,是因為它類似公鏈,可以捕捉生態內的所有交易流動性。這也是為什麼$Virtual 的價格應該比$ai16z 更高,因為它不僅提供技術框架,還切到了實際的流動性。未來$ai16z 很可能也會往流動性方向發展,因為在Web3中,真正的護城河不僅是技術,還包括流動性的佔有。

這和Web2的AI競爭有所不同。 Web2的AI更像軍備競賽,比拼資金實力和硬體儲備,而在Web3,流動性成為了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

Mercy_okx:不同公鏈上的Meme幣生態有何特色?

憨厚的麥總:對散戶和專案方來說都各有特色。先說Solana,它的節奏特別快,散戶可能睡一覺就歸零了,專案方也可能睡一覺就沒了。在Solana上要維持一個5-10M市值的盤子靠自然流量是很難的,它給專案方的容錯空間非常少。

BSC上rug盤特別多,startup也多,但如果碰到好的開發者和團隊,空間會比較大。不過因為自然流量少,基本上要靠自己拉盤,所以能在BSC上跑出來的項目,背後一般都有很強的金主支持。

Base的特色在於官方與專案方聯繫緊密,扶持力度較大。例如Jess(Base生態負責人)常會幫專案方打call。而且Base上的技術團隊很多,在做一些不錯的產品。作為散戶在Base上比較好的一點是,項目數量相對較少,因此選擇的壓力較小,而且可以重點關注有官方背書的項目,相對會穩妥一些。

新人入場指南

Mercy_okx:對於剛進入市場的新手,你建議如何合理配置資金,建構永續的投資體系?

憨厚的麥總:首要建議是不要在二級買VC幣。如果不懂交易,建議配置比特幣當囤幣者,Solana、以太幣這些主流幣也要適當配置。想炒Meme的話,建議買二級市場中已經驗證過的藍籌Meme幣,例如Doge、Pepe這類。

關於資金配置,我建議想要參與鏈上交易的新手只拿總資金的10%來參與。例如有10萬,就拿1萬在鏈上博弈,每個幣種可能就投入一、兩百美元開始嘗試。千萬不要梭哈。最好的方式是先當觀察者,等你在這個市場能持續產生收益了,再逐步擴大資金規模。

在沒找到穩定獲利方法之前,建議不要去追求內盤的收益。我看過很多朋友在內盤瘋狂"抄底",但往往會被收割。建議從5-10M市值的專案開始觀察,每次可投入0.05-0.1 ETH 嘗試。等你發現自己在Meme上整體是賺錢的,再去擴大部位。這不是一個賭博的遊戲,如果當成賭博來玩一定會輸得很慘。

Mercy_okx:如何建構資訊獲取管道?

憨厚的麥總:最重要的是不要注意矩陣號。去關注業界少數幾個大的、不會坑人的KOL。要特別注意關注KOL的首次推薦(Call),而非後續的推薦,因為市場變化太快,後面的call賠率可能已經不一樣了。

另外要找一群你信任的、能力互補的夥伴一起交流。在這個市場裡,團隊合作往往比單打獨鬥更容易成功。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優勢,互相補充可以走得更遠。

對OKX的建議與展望

Mercy_okx:您對OKX的整體印像如何?

憨厚的麥總:OKX的團隊都很前沿,和社區的互動非常密切。包括產品團隊、KOL營運的這些同事,都非常貼近市場。在鏈上工具和錢包方面也做得比較好,從一開始就提供免費服務,顯示了很好的戰略眼光。面對這波鏈上行情的轉型也做得很快,在所有交易所中算是看得很遠。對於問題的反應速度我暫無法評估,因為尚未遇到相關情況。不過從整體來看,OKX在服務使用者方面的態度非常認真。

本文僅供參考。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OKX立場。本文無意提供(i) 投資建議或投資推薦; (ii) 購買、出售或持有數位資產的要約或招攬; (iii)財務、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我們不保證該等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數位資產(包括穩定幣和NFTs)涉及高風險,可能會大幅波動。您應該根據您的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位資產是否適合您。有關您的具體情況,請諮詢您的法律/稅務/投資專業人士。請您自行負責了解並遵守當地有關適用的法律和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