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話李話外
以太坊從去年12 月的4,100 美元附近一路跌跌不休到今年3 月的1,700 附近,短短的三個多月時間,作為山寨之王的以太坊跌幅就達到了59% 左右,在這個過程中,讓很多原本看好以太坊的人漸漸失去了耐心、變得越來越失望和悲觀……
但隨著昨天(3月19日)ETH 重新反彈到了2,000 美元的位置,似乎又重新讓一些人看到了希望,不少被套的伙伴看著2,000 美元的以太坊,眼裡充滿了渴望和激動,互相奔走相告。
1.ETH 要重新硬起來了?
至於ETH 這次是不是真的能硬起來,這我不知道。因為目前ETH 整體還處於下行趨勢,先關注幾個面向:
第一是技術層面,我們先看它本月(3月)能不能收到2,200 附近的位置,如果能成功收回並穩住2,200 這個位置,那麼也許我們下一步才有機會看到更高,否則就繼續該幹嘛幹嘛吧。另外,據說渣打銀行的分析師已經下調了該行對2025 年ETH 價格的目標預期,從原來的10,000 美元下調至了4,000 美元。
第二是訊息層面,例如Pectra 升級進度、ETF 加入質押的審批進度、機構採用率情況(例如WLFI 的持續囤積買入、RWA應用方面的機會)、以太坊基金會及Vitalik 個人帶來的一些正面或負面影響、等等。
第三是資料層面,例如ETF 資金的流入/流出情況、Ethereum 鏈上的活躍度、非交易所頂級地址持有供應量變化情況、等等。
而至於本次市場上漲的原因,這裡我們就不馬後炮了,目前網路上已經有人總結了不少理由,比如宏觀方面的原因主要就是今天凌晨(北京時間3月20日)美聯儲釋放的信號,即本次利率不變(符合預期)、但將放緩QT(Quantitative Tightening、即本次利率不變(符合預期)、但將放緩QT(Quantitative Tightening、即做一個做緊縮)速度是一個積極的市場做緊縮信號。
這個事情大白話來說就是,聯準會利率維持在4.25%-4.50% 不變這個事情早就被市場消化了,但縮表的事情是超出原有預期的,這也重新點燃了市場的一些信心,給了市場上漲的一些動力或理由。
那麼,現在以太幣可以繼續逢低買嗎?
目前ETH 的價格相當於2023 年10 月份的水平,因此,很多人也許會告訴你,現在是逢低買入的好時機,因為以太坊從4,100 美元的高點已經跌了60%,但你自己要再想好一件事情,假如(這裡僅是假設)ETH 從-60% 再下降-60% 再下降-60% 你能接受嗎?如果你能接受或承受這個可能的風險,那麼你現在隨時可以買。
既然是逢低買入,那麼這個所謂的「低」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你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很多人因為錨定了4,100 美元的價格,因此他們會認為目前2,000 美元的以太坊是低價的,但如果你錨定的是2022 年最低800 美元的以太坊,那麼結論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逢高賣出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如果你錨定的是以太坊遲早能夠達到10,000 美元,那麼現在你拿著2,000 美元的以太坊、或者被套的3,000 美元成本的以太坊,那又有什麼值得悲觀的呢?
所以,此類的問題(我現在要不要買、我現在要不要賣)你直接去問別人,其實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如果你不能找到自己的錨、你無法嚴格控制好自己的倉位(倉位管理+風險管理),那麼一切的提問都可能將是徒勞的,別人也給不了你需要的答案或結果。
反正就我自己而言,我始終認為,身為一般人的我們,在一個領域裡面做投資,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策略或方法論,例如:
- 即便是我長期看好比特幣,一直本著幣本位的策略,但我依然會選擇在牛市的時候進行必要的獲利了結(即分批賣出一部分倉位),以此來盡可能優化資本效率、增加自己的長期BTC 儲備。
- 雖然從技術角度或市場角度,在交易操作上,我完全有機會可以透過增加槓桿的方式快速提高自己的收益,但我依然選擇了現貨(只囤幣)這一種最慢的方式。
- 相較於每天用1 小時以上的時間盯盤,我更願意每周用10 分鐘簡單看一下盤面,然後把剩餘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更喜歡做的事情上面,而不是讓自己精疲力竭地進行頻繁交易或陷入交易中。
- 永遠讓自己留在這個領域,永遠讓自己有繼續待在牌桌上的籌碼,比你一次性把籌碼留在牌桌上賭大小更容易成功,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夠更大概率地拿到結果。
- 不要讓自己陷入極端的倖存者偏差,我們總是容易聽到一夜致富的人,但很少聽到成千上萬試圖做同樣的事情而破產的人。
- 其實,在投資這件事情上面,大多數的人都會高估他們在一年內能取得的成就,而低估了他們十年內能可以取得的成就。如果你也能夠合理地客製化一個十年計劃,並堅持分階段去執行,那麼我相信,你肯定會跑贏大多數人。
2.川普敦促聯準會降息
上面我們提到了QT 的事情,如果我們回顧下歷史就能夠發現,美聯儲從2022 年啟動QT 以來,每月從市場會抽走數百億美元資金,現在(從4月1日起)縮表規模將從250 億美元降至50 億美元,某種角度而言,意味著每月美聯儲的抽水量驟計了五分之四的抽水量驟是一些近藥)(Q把市場注入了這個目標)。
而今天(3月20日)還有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川普在Truth Social(川普媒體科技集團旗下的一個類似推特的社群平台)上發了一條推文敦促降息,他認為隨著關稅政策的調整,美國經濟將需要更低的利率來適應變化。如下圖所示。
對於川普的降息情節、以及聯準會降息可能對加密市場產生的影響,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例如3月16日、3月12日、3月11日等相關文章)中已經有過一些梳理和介紹,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感興趣的伙伴可以回看書李話外的歷史文章。
3.繼續聊聊投資風格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繼續在上一篇文章(3月17日)的基礎上,再來談談投資風格的問題:
前幾天,後台看到一個朋友留言問:UNI 還能不能拿?
看到這條留言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直接去複製一下前幾天已經回答過同樣問題的回复,再給這位小伙伴也回復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提出上面問題的小伙伴,我之前已經回復過他這個問題,然後我繼續查了一下該小伙伴的歷史留言記錄才發現,針對UNI 的這個問題,最近的半年多時間,他已經重複留言問了我8 次。
可以明顯看出來,這位小夥伴大概率是被UNI 套了挺久了,這半年心態上可能有點悲觀,估計他除了在話李話外留言外,可能也會在其他的不少博主下面留言詢問同樣的問題,但始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說句實在話,如果遇到了問題(虧損)不去好好自己進行總結、反思和復盤,而是到處去試圖尋求別人(陌生人)的幫助,希望別人能夠給他一個完美的結果,依靠別人來直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事情其實是很難的。
每個人都在追逐金錢、也喜歡去追逐金錢,但部分人似乎很難明白一個基本的道理或邏輯,那就是:追逐金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養成某種(或某幾種)適合自己的賺錢習慣。
不少人只是一心想著能夠以小博大或賺到快錢,然後呢,又希望把這種目標更多建立在別人(比如一些KOL、博主等)的幫助之上,其實別人怎麼做的和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完全是兩個概念。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這個問題,例如不同的人,他們之間的背景、經歷、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等會有很大差別,且每個人的思維模型,知識閱歷,觀察角度,利益訴求等也都不盡相同。
別人的投資方式不一定適合自己,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透過學習和理解別人的投資思路或邏輯,然後在此基礎之上能夠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舉一反三,進而形成一套適用於自己的投資方法論或投資系統。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眼高手低,例如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加密領域,如果想讓自己處於領先,那麼就需要在投資的過程中,繼續保持學習(學習+筆記+思考),而學習這件事情則可以通過很多的方式或者渠道來實現,比如:
- 有人喜歡追蹤一堆部落客的推特,然後每天刷各種訊息。
- 有人喜歡加入各種聊天的群,然後每天刷各種訊息。
- 有人喜歡到處留言,給別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 有人喜歡直接使用ChatGPT 等得到一個或幾個答案。
- 等等…
針對如何有效學習這件事情,記得在話李話外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梳理過自己的一些個人經驗或者方法,這裡我們就不再進行贅述,這裡只提醒一個比較重要點:任何的消息都要進行必要的檢查和驗證,不要隨便看到即信任。
投資的目的是賺更多的錢,但要學會讓你的錢為你工作,而不是讓自己成為錢的奴隸。任何的投資領域裡面,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帶著你去發財,市場的錢也不會隨便擺在那裡等你摘果子,我們必須要追逐那些適合自己的、對自己而言正確的玩法,不管是現貨、合約、空投、打新、套利……還是其他什麼類型的玩法,你都可以嘗試別人,但參與的過程中一定要賺錢的遊戲:Pv. ?
這裡所謂獨特的方法,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是獨門策略(少部分人具有、大部分人不具有),這種獨特性主要表現在稀少性和領先性。例如,你開發了一套指標系統,透過自己的指標可以大機率去準確判斷行情的走勢,並以此來領先別人一步拿到收益。再例如,你能夠比別人更早地獲取一些差異化消息,你能夠比別人更快地從海量信息中過濾出有效信息,或者你自身就擁有大量的流量可以用來帶單或者喊單,等等。
一種是通用策略(大部分人具有、少部分人能執行),這種獨特性主要表現在心理和認知性領先。例如,老韭菜苦口婆心地告誡你只要低位定投大餅並拿住,耐心等待就會有不錯的收益,但你依然會毫不猶豫地去梭哈各種山寨,或者把本來買入的大餅直接換成各種山寨,因為你認為山寨會有錢更大的漲幅、來會更快。
總之,很多時候,有些人看到別人的光芒後,總是希望直接擁有別人的光芒,而忽略了真實的自己。在任何一個投資領域裡面,光是做交易是不夠的(例如別人讓你買什麼你就買什麼、或你聽說什麼火了就去買什麼),我們需要學會創造並形成自己獨特的方法。對一般人而言,大部分的人在進入一個新領域後,很難做到隨便就可以成功,開始的幾次嘗試也許會失敗,但失敗往往也意味著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如何利用好自己的經驗(結合別人的一些方法舉一反三)建立自己的投資方法,才是積累財富的正確思路。
今天就聊聊這些吧,正文中涉及到的圖片/資料引用來源已經補充到了話李話外Notion 裡面,以上內容只是個人角度觀點及分析,僅作為學習記錄和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