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BC Alpha研究員

最近,加密貨幣市場持續低迷,但是,市場開始熱議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

有觀點認為RWA是萬億級市場,原因是:“USDT和USDC是最早、最成功的美元RWA,市值已接近3000億美元。鏈下的大量房產、股票、債券等資產都可以上鍊,這是個巨大的機會。”

這話乍聽有理,但細想卻有問題。 RWA並非鐵板一塊,美元RWA和其他RWA差異巨大,甚至沒有可比性。其他RWA如果要快速發展,在學習美元RWA的同時,仍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典範。

作為投資者,如果想從RWA賽道找到Alpha機會,首先需要釐清美元RWA和其他RAW的差異。

下面,ABC Alpha將從四個角度分析兩者的差異,帶你看清非貨幣RWA的現狀與挑戰,從而在RWA賽道尋找捕捉Alpha的機會。

1. 使用場景:美元RWA需求明確,大部分RWA需求仍模糊

USDT和USDC是美元的數位延伸,服務於加密貨幣市場的交易結算、跨境支付和避險需求。這些場景高頻且剛需。例如,在通膨嚴重的國家(如阿根廷、土耳其),美元穩定幣成了保護財富的利器,用戶需求旺盛。

反觀其他RWA,如房地產代幣化,主要目的是透過區塊鏈實現全球融資或提升資產流動性。這類需求低頻,使用者群體有限。加密市場的玩家更願意把資金投入BTC、ETH或Meme幣等原生資產。鏈下收益好的資產已有成熟的融資管道,而收益差的資產才積極尋求上鍊,這進一步限制了市場規模。

小結:美元RWA是為加密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供給方”,其他RWA則是尋求流動性的“需求方”。名字雖同,本質卻不同。那麼,有沒有其他可以為加密市場提供流動性的非貨幣RWA呢?

2. 合規與信任:美元RWA成熟,大部分其他RWA仍欠缺

監理適配性

USDC由受監管的Circle發行,儲備金定期審計,符合美國貨幣法規;USDT雖曾爭議纏身,但透過與交易所深度合作贏得了市場信任。其他RWA的監管卻複雜得多。例如,房地產上鍊涉及法律所有權確認和跨境司法問題,目前缺乏統一標準,難以快速擴展。

信任基礎

RWA的核心是信用的代幣化。美元RWA錨定美元,背後是美國國家信用,用戶信任度極高。而其他RWA依賴鏈下資產發行方的信用,例如房產代幣化需要權威機構證明所有權,否則用戶不敢相信鏈上代幣真對應實物。

總結:美元RWA的信任基礎無與倫比,其他RWA難以企及。合規門檻較低且容易建立信任的RWA類別短期內才值得關注。

3. 技術實作:美元RWA相對簡單,其他RWA相對複雜

美元穩定幣的技術邏輯清晰:鏈上發行與贖回,門檻低。美元和美債是標準化資產,審計和追蹤成本小。而其他RWA涉及資產估值、股利分配、清算等複雜環節,也需預言機即時驗證鏈下數據。不同資產(如房產)的上鍊流程差異龐大,合規標準和技術實現難度高,發展自然緩慢。

小結:非標RWA需為每類資產訂製標準,短期難有突破。而黃金、債券等相對容易標準化的RWA則相對容易。

4. 推動方式:美元RWA自下而上,其他RWA由上而下

USDT的崛起源自於用戶需求:法幣買幣受監管限制,交易所推出USDT交易對解決問題。隨著使用增加,它演變為數位美元,融入DeFi和跨境支付。這是市場需求自下而上的結果。

而房地產、股票等RWA多由大機構推動,出於融資或流動性需求,屬於自上而下的模式。一般用戶和創業者參與度低。

小結:自下而上的發展方式也較適合Crypto產業的特色。更關注社群發展的RWA計畫也更可能獲得使用者。

總結與展望

USDT和USDC等美元RWA的成功,離不開明確的需求、高流動性、堅實的信任基礎、低技術門檻和自下而上的市場驅動。其他RWA則受困於所有權映射難題、監管不確定性、技術複雜性和傳統利益阻力,發展步履維艱。

未來,其他RWA若想突圍,至少需在以下方向努力:

1.監理協作:推動跨國法律認可鏈上資產所有權。

2、合規框架:依資產類別制定細分標準,加速合規進程。

3.基礎設施:完善RWA預言機、發行平台與跨鏈流動性協定。

作為投資者,我們更應釐清美元RWA和其他RWA的區別,看清目前RWA賽道的發展。

首先,需要關注美國RWA合規框架的發展,同時,關注容易標準化和透明化的RWA資產(黃金、債券),同時,目前更應該關注RWA賽道的基礎設施類型項目,例如RWA預言機、RWA發行平台、RWA流動性協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