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Cookie

再過1 個多月,Ordinals 協議就將迎來在比特幣主網上線的2 週年紀念了。 2023 年,比特幣生態從無人問津,到銘文狂潮。而在今年,隨著歷史性的比特幣第4 次減半發生,比特幣生態又發生了許多變化,例如符文、新meme 社群的發展、對OP_CAT 的討論等等。

今年的5 月,Bitcoin Asia、Ordinals Asia 以及各種比特幣相關的Side Events 在香港如火如荼地舉辦。彼時,大家對下半年的比特幣生態充滿了期待,尤其是比特幣Layer2 以及符文。轉眼,我們來到了2024 年底,隨著川普的當選,比特幣一路高歌猛進,我們終於見到了6 位數美元價格的比特幣。

但,比特幣生態的表現和比特幣兇猛的漲勢比起來,卻顯得萎靡不振。

符文,這個比特幣生態目前最有影響力的代幣協議,其總市值仍不到20 億美元。自川普當選後,符文總市值曾短暫突破20 億美元關口。但,光是突破20 億美元關口的、約1 倍的總市值成長,符文生態都沒能守住。目前,符文正在第二次挑戰20 億美元關口,總市值約19.2 億美元。

比特幣生態表現一般,後續多頭還有行情嗎?

是的,光從數據上看,從Solana 上拉一個Top 級別的meme 幣就可以在市值上幹掉符文...

而另一個大家熟悉的老朋友,BRC-20,目前在總市值上仍勝過符文,有接近36 億美元。雖然數據上仍然取勝,但BRC-20 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這個市值構成裡,在Binance 上架了現貨的$ORDI 和$SATS 就已經佔了快一半,剩下的長尾資產較多。一些活躍的西方社區,以$PUPS 和$WZRD 為主,都已經或即將轉向符文生態。

比特幣生態表現一般,後續多頭還有行情嗎?

律動BlockBeats 邀請了3 位深度的比特幣生態玩家,共同回顧過去這一年比特幣生態的表現。他們會對未來感到更樂觀或悲觀?比特幣生態的發展邏輯,在他們眼中是否又悄悄發生了改變?對於比特幣生態內一些獨特的現象,他們又會給出什麼樣的解讀?

受訪嘉賓:

  • 金狗博士(@ordjingle):Ordinals 協議貢獻者
  • Ivan(@ivantkf):前Magic Eden 比特幣生態亞太區社區營運負責人、BRC-1155 協議作者
  • 某位選擇匿名的資深dev,是BRC-20 協議的深度貢獻者之一

比特幣突破10 萬美元大關,為何比特幣生態仍不溫不火?

回顧過去的這一年,比特幣可謂在Crypto 市場中獨領風騷,並且隨著川普的當選一路高歌猛進,突破了10 萬美元大關,再次創造了加密貨幣的歷史。

但,比特幣的不斷上漲,似乎並沒有為比特幣生態帶來多大的提振。 CEX 對上架符文代幣興致缺缺,尤其Binance 至今沒有上架任何符文代幣的合約甚至現貨。在今年年中受到關注的比特幣Layer2 項目,除了Fractal 以及Merlin,似乎就沒有給人深刻印象的其它項目了。

目前,符文總市值甚至不如一個頂級的Solana meme 幣。在NFT 方面,市值前10 的比特幣NFT 項目僅有Bitcoin Puppets 位列第10 位,Node Monkes 位列第11 位,ETH NFT 仍然在NFT 市場中有更高的地位和話語權。

為什麼比特幣生態沒有隨著被比特幣的漲勢帶動?

金狗博士:其實比特幣生態的敘事都還是成立的,例如比特幣本身作為價值介質的意義,數據fully on-chain 的意義等等。但可能單純的比特幣上發幣這個敘事,新鮮感帶來的刺激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無論是符文還是BRC-20,都進入了社區建設這樣一個需要比較長期沉澱的階段。

從VC 投資的情況來看,頂級的Crypto VC 不是完全沒有參與比特幣生態相關的投資,但還沒有特別深度的參與,更像「非主流」投資。他們都還沒有表現出特別願意來比特幣生態「賭」的興趣的話,那可能比特幣生態短期內的機會就還是會相對有限一些。

對Tier 1 等級的CEX 來說,不上架符文代幣的可能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符文代幣的交易還不夠廣泛且活躍,達不到CEX 的上幣標準。如果上架符文代幣既沒辦法帶來流量成長,也無法帶來可觀的手續費收入,CEX 就缺乏動力去上架符文代幣。

但是,比特幣生態也並不是完全沒有被比特幣的漲勢帶動。無論是符文、BRC-20 還是比特幣NFT,其實都隨著比特幣的上漲收穫了比較明顯的關聯性漲幅。這個漲幅不大但是存在,說明比特幣生態其實還是受到市場認可的,但依然是一個小眾賽道,還沒有被廣泛的或者較大的資金青睞。

Ivan:對沒有上所的、要在鏈上使用比特幣進行購買的資產來說,在這種比特幣漲幅非常可觀的市場環境下,如果把比特幣換成符文或者別的比特幣生態資產,那可能跑不贏比特幣本身的漲幅,而且一旦比特幣跌下去還會遭遇雙殺。

如果是去年BRC-20 那樣帶出來整個市場為之瘋狂的故事,這種擔心就不會存在了,當時的比特幣價格也便宜。但現在,這樣的故事在Solana 上而不在比特幣上,比特幣更是到達了10 萬美元一枚的價格。大家願意拿出珍貴的比特幣去買任何「山寨幣」都是基於能跑出相比於比特幣更好的回報,但現在在比特幣主網上使用比特幣去交換其它資產,是不划算的。

這輪牛市主要是由ETF 推動的,讓傳統機構的資金找到穩健地與比特幣對接的通道。大家都知道有很多資金在比特幣上面,透過資金外溢可以分散市場資金去推動比特幣的鏈上生態發展。相反,Solana 是因為鏈上的meme 生態蓬勃,產生多個暴富故事才能吸引新舊散戶把資金換倉購買SOL,推動幣價上漲和鏈上持續發展。所以,比特幣生態要爆發,目前仍然缺乏一個能夠真正落地,同時又能創造下一個$ORDI 暴富神話的敘事,這樣才能重新吸引幣圈資金從其他鏈上回流到比特幣生態。

dev:Solana 現在非常火爆,不只比特幣生態的玩家,除了在Solana 上面賺錢的人,其它任何生態的玩家心裡都會有落差。

但是去年熊市的時候,比特幣生態已經很徹底地爆發過一次了。那麼大的一次爆發過後,需要時間來回調和沈澱,等待新的事件發生吸引更多的增量玩家。

但是現在就屬於這樣的事件還沒到來。雖然今年有了符文,但基本上還是原來那幫Ordinals 已經涵蓋了的受眾,沒有更多吸引別的生態玩家進入的點。敘事沒有突破的情況下,生態基建的不成熟更限制了流動性的進入。不管是BRC-20 還是符文,沒上所的情況下交易體驗都和NFT 沒什麼差別,這會讓想要進來的大資金擔心會不會有退出問題。

在美國擁抱比特幣的背景下,比特幣生態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

在今年比特幣屢創新高,川普當選給了市場美國全面擁抱比特幣的預期之前,「礦工收入論」一直是看好比特幣生態長期發展的觀點之一。但如今,「美國擁抱」敘事對整個Crypto 市場的提振似乎對「圈內敘事創新」形成了降維打擊,過去糾結幣圈無用創新的聲音,在熱鬧的上漲中幾乎都消失了。

對於比特幣生態這個有許多價值建立在「比特幣主網」這5 個字之上的「強敘事賽道」,市場最大敘事的悄悄轉變,對其是否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金狗博士:如果說比特幣真的成為美國的戰略儲備,甚至各國都去戰略儲備的資產,那我可能傾向於認為什麼都不動是最好的,比特幣的安全性絕對是要放在第一位。從這種可能性來看,任何對比特幣安全性的潛在影響,都是對比特幣最大利益的隱雷。主權國家能把比特幣當作戰略儲備,這就是對比特幣最大的推動了。

以前的觀點,比如說給礦工增加收入,在現在這個被「正式招安」的背景下,優先順序自然又會被放到維護網路安全後面了。比特幣如果能被更多主權國家的官方給予法定的更高的地位,沒有什麼能比這個還要出圈的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說,OP_CAT 在主網復活這樣的事情,在本輪牛市發生的機率可能就很小了。之前比特幣價格沒起來的時候,大家可能都會有種一定要搞創新來讓網路活躍起來的緊迫性,但現在又好起來了,冒著可能試錯的風險去開啟這個不確定性,這個必要性短期內減弱了非常多。但OP_CAT 在Fractal 上的嘗試,例如CAT20,這些都是很好的,很有意義的。

Ivan:對礦工來說,美國擁抱加密帶來的比特幣價格上漲,肯定讓比特幣生態帶來的那些手續費費用顯得相較之下不那麼豐厚了。有的話當然很好,但就算沒有,比特幣價格也已經從最低點漲上來了5 倍以上。

另外,ETF 的那部分資金也是流不到比特幣生態中的,兩者疊加起來,就使現階段的比特幣生態其實和別的鏈也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圈內有經驗的degen們在PvP 的地方。這也是大家為什麼非常渴望Binance 能夠上架符文,認為這件事情如果發生就會像火星引爆整個生態。

dev:我其實一直覺得礦工就不是很在乎Ordinals、比特幣生態這些東西。我接觸到的礦工大部分都比較現實主義,他們就是算挖礦的那筆帳,相關的各種成本是多少,比特幣要達到多少價格賣出去挖礦才會不虧等等。

他們也不會去考慮這種比特幣是安全優先還是創新優先的基本面之類的問題,他們真的只是忠實地挖礦,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Web2 挖金銀銅鐵礦的礦工也不會去考慮礦區的永續發展,這就是真實的生活。

Bitcoin Core 乃至生態開發者,以及玩家,都會比礦工對這個問題感興趣。

如果我們跳脫比特幣生態,放眼整個市場,現在就是牛市。比特幣生態遲早會隨著牛市水漲船高,流動性總會外溢到這個賽道,因為過往的牛市裡沒有一個相對低位而且有可靠敘事的賽道會被後來的投機者放過。所以從我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生態的基本面沒有發生什麼改變,會有機會的,只是這個機會會在牛市的哪個階段到來,不知道。

BRC-20 沒落了嗎?

雖然BRC-20 目前在總市值上仍然是符文的一倍多,但對於深度參與比特幣生態的玩家來說,基本都能直接地感受到BRC-20 的生態活性正逐漸被符文生態拉開差距。一些活躍的西方社區,以$PUPS 和$WZRD 為主,都已經或即將轉向符文生態。

儘管如此,BRC-20 仍然是唯一擁有2 個Binance 現貨上架標的的比特幣資產協議。與之相比,符文仍是0,這依然是現階段BRC-20 相較於符文的一個巨大優勢。

在過去的半個月,BRC-20 上以「π」為首的「地推」概念讓BRC-20 重新收穫了一些關注,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BRC-20 沒落了嗎?

金狗博士:BRC-20 確實沒有去年那麼紅火,但我不認為它“沒落了”。 BRC-20 畢竟是Ordinals 協議出來後誕生的第一個比特幣FT 協議,它的歷史地位就在那裡。

作為一個比特幣FT 協議,BRC-20 協議本身的更新與相關基礎設施的推進其實也一直在進行,但是這些動作和BRC-20 自己當初“橫空出世”讓整個市場都關注到比特幣上發幣這個事情比,就顯得很小的創新了。

「地推」概念這個事情其實挺有趣的,如果我們不要先入為主地給「π」、「fifa」這些幣打上「地推」標籤,只從一個資產的發行和發展這個角度來看,它可能就是針對我們所不熟悉的受眾群體的一種meme。

例如我們之前也常開玩笑說,符文和BRC-20 是「中外互不接盤」。如果我們看符文上流行的meme 社區,例如$PUPS、$BDC 這些,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老外的年輕群體自發性的「地推」。對於每個幣來說,如何能夠獲取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個幣,都是一個問題。如果能在這個問題上有所突破,那麼所謂的「地推」從Crypto 市場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那麼糟糕。

Ivan:雖然BRC-20 現在沒有很火爆,但談不上「沒落」。整個BRC-20 生態的市值、交易量其實並不弱,華人的資金對$ORDI、$SATS、$PIZZA 這些BRC-20 標的也都比較熟悉。只是現階段市場的熱點集中在Solana 上,資金總是往熱鬧的地方集中,所以BRC-20 和符文可能都是在等待下一個突破的時機。

像$PUPS 和$WZRD 這樣的標的往符文遷移,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本身的受眾群體就以西方為主,那麼遷移到在西方更有影響力的符文生態上,也許能夠更好地去擴大幣本身的社區規模。另外,可能另一個原因就是Binance 目前還沒有上架任何的符文代幣,如果作為一個符文代幣在未來去爭取上所,能夠取得的突破也許會更大。

dev:現在「Ordianls are dead」基本上完全算是一個梗了,但在去年的時候其實多少還帶點自嘲和不自信的,那時候更不看好,玩笑都往「死」開了。 BRC-20 現在的情況遠沒有那時候糟糕,我不認為BRC-20 走向了「沒落」。

其實我是把符文和BRC-20 當作一個整體的板塊來看的。如果流動性外溢到了比特幣生態,那就會和去年銘文牛的時候一樣水漲船開,什麼BRC-XXX 都瘋漲,大家甚至都不擔心一個新東西到底是真創新假創新,怕的是自己沒上車,跟專案的基本面沒有什麼關係了,而是哪個便宜有補漲可能買哪個,哪個是新盤能拿免費籌碼空氣印鈔打哪個。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BRC-20 的生態基建還是一直在迭代的。 BRC-20 下一次起勢的時間點和契機是什麼,這個是沒法預測的,更重要的是風吹過來的時候,彼時的生態基建能夠承接更大的流動性進入。

為什麼「中外互不接盤」在比特幣生態非常明顯,在Solana 或其它鏈上就沒有這樣的隔閡?

在Solana 上,雖然也有很多meme 幣的「角度」是中文圈一下子看不太明白的,但基本上很快就會被相關的「科普資訊」覆蓋,並沒有出現很明顯的只有中文圈或只有英文圈受眾的標的。但在比特幣生態,非常明顯的是中文圈玩家對符文的興趣一般,而英文圈玩家在去年BRC-20 熱火朝天的時候也很少參與。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金狗博士:首先文化理解上的差異確實是存在的。這個有趣的現像也讓我想起馬雲和馬斯克的一個採訪,馬雲的英語已經很好了,他在採訪中有句表述大概意思是「99.9% 的工具都沒有比人聰明」,這個是誇張帶點玩笑的說法。但是馬斯克真以為這個是一種數據的表達,並且用這個數據開了個玩笑,結果馬雲也get 不到馬斯克的點。

在比特幣生態中,Casey 也常會造些英文合成詞,他們整完覺得是個好活,嘎嘎樂,但我們不在英文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就感受不到笑點在哪裡。放到符文裡面的各種meme,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從技術角度來說,符文相較於BRC-20 確實有創新,也有部分老外就是喜歡這一點。但一個代幣協議畢竟還是和賺錢強相關,老外確實是錯過了BRC-20 那一波,而剛好符文也更能引起他們的文化共鳴,這個現像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Ivan:Ordinals 早期老外其實也參與了,但他們更多是在Discord 裡面OTC 買賣小圖片,而我們是在微信上OTC 搞BRC-20。從一開始,中外的參與方向,或說著重點,就有出現分歧。

去年OKX 在手機端的BRC-20 交易體驗已經做到很絲滑的時候,其實都還有很多老外不知道。華語圈作為BRC-20 生態的直接推動力量,不僅是玩家們的熱情投入在裡面,相當多的基建也是華語圈搞定的。那一定大家會想,我們這套東西都跑通了,穩定性也經受了檢驗,沒有出現過雙花之類的重大安全問題,就安心玩這個好了。

dev:Ordinals 圈的骨灰級老外玩家當時都主要在玩NFT,其實BRC-20 剛出來的時候,他們就不太看好,覺得這東西就是寫個JSON 文本到銘文上,要轉賬還要再刻一個銘文,費老大勁了。

這些人本身就擁護Casey,一開始Casey 也不喜歡這玩意,覺得Ordinals 就該拿來當藝術品。沒想到華語圈力大無窮,直接給BRC-20 幹火了。我當時曾和domo 有直接的溝通,他表示主動找他溝通的建設者基本上都來自華語圈。

BRC-20 的爆火肯定震撼到了老外,所以符文上線以後,西方社區也主動參與進來了。他們是不會對比特幣上發幣這件事情有偏見了,但是他們肯定也對接盤老資產沒興趣了。打新不打舊這點不分中外。

華人在BRC-20 生態是中堅力量,$ORDI 是我們佈道起來的,BRC-20 生態的建設者比如UniSat、OKX 這些也都是華人背景。對華人來說,符文出來以後,我們這股原來在BRC-20 有實際持倉的力量,多少會覺得符文是來分流的——我們在BRC-20 建設了這麼多,整個協議運行得也挺穩定的,怎麼老外說不行?

給今年的比特幣生態發展幾分?

2023 年和2024 年,香港的比特幣活動從極小眾的自發性交流,變成了持續一周的「比特幣之週」,了解並看好比特幣生態的人一定是多了很多。但是,玩家們期望的比特幣生態,是一個可以和Solana、以太坊分庭抗禮的生態,這在當下似乎還看不到什麼短期內完成追趕的希望。 2024 年即將過去,可以給比特幣生態的發展幾分呢?

金狗博士:70 分,沒有超出預期的差,也沒有超乎預期的好。比特幣生態能讓人長期看好的價值點沒有改變,知道比特幣生態的人越來越多。雖然2024 年沒有去年$ORDI 那種震撼人心的財富神話,但這個生態的根已經穩固,長出了小苗。

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過快發展可能也會導致過快死亡,比特幣生態作為這個週期剛成長起來的新敘事,它還有很遠的路可以走,要穩穩地往前走。

Ivan:60 分,主要是前一年的期待比較大,像是去年那個對比BRC-20 和ERC-20 的著名夢想餅狀圖。

比特幣生態表現一般,後續多頭還有行情嗎?

本來大家覺得,比特幣生態會加速重走一遍以太坊生態走過的路徑,例如像穩定幣、Layer2 等各種類型的專案會取得突破,但現在來看發展的成果不如預期。

但今年也只是比特幣生態的第2 年,可能明年在香港乃至全球各地的活動規模會更大,比特幣生態會一直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NFT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2017 年誕生,但爆火是在2021 年,比特幣生態現在依然很早期。

dev:我就不打分數了,我會比較悲觀。

我希望能看到有類似OP_CAT 復活這樣的事情,讓比特幣真的能做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再基於其上去做非常多的開發,比特幣生態才能真正發展起來。其實這還是個共識問題,共識不完整,比特幣生態這個概念可能都是偽需求,大家只能用「歪門邪道」在比特幣上做事情。

儘管如此,我認為在這輪牛市,流動性一定會外溢到比特幣生態來,我們在這輪牛市是有得玩的。但長期來看,我不看好比特幣主網在不改變的情況下,比特幣生態能真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