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Portal Labs看到PANews的快訊,文內指出:根據歐洲創投公司Runa Capital發布的2024年度Runa開源創業指數(ROSS Index)報告顯示,全球最熱門的20家開源創業公司中有超過一半與AI密切相關,其中以MyShell、Fuel為代表的Web3項目,赫然在其中。
在Web3中,從2023年底開始火起來的AI+,到2025年的AI Agent,可以說現在哪個項目不搞點AI元素,就「不合群」。
要說目前Web3,AI標籤有多火,首先我們來看一組資料(撰稿時):

上面的表格資料來自CoinGecko的分類。可以發現,儘管AI+的概念只誕生了2年不到的時間,但其不管是項目量/代幣種類,還是市值和24h交易量,都早已超越了多個成熟賽道。當然,這並不能完整展現AI+的熱門程度。
讓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

這是Portal Labs整理的來自Rootdata以及PANews 2-3月份AI賽道的融資數據。
可以發現,2月AI賽道融資共計22起,已知融資總額超9,760萬美金,其中最高融資額為1,500萬美金;3月相對少一些,截至撰稿有14筆融資,已知融資總額超8,204萬美金,最高融資額也同樣為1,500萬美金。
同時,從整體融資次數看下來,基本上每個星期的融資中都有至少3起AI賽道的專案融資,佔比約10%。
另外,從投資人來看,儘管許多融資都是種子輪或社區輪、策略性融資,但我們也能看到許多知名創投,例如Meow、IDG Capital、YZi Labs(前身為Binance Labs)、Animoca Brands、Amber Group、DWF Labs以及紅杉中國。
因此,不管是佔比還是融資金額,亦或是投資人質量,AI+賽道的融資都算得上是一個新興賽道比較亮眼的成績。
那麼,為什麼Web3如此看好AI+,再細分一些,目前最火的AI Agent呢?
除卻大環境因素外,更核心的原因在於,AI Agent非常符合Web3的需求:
去中心化理念的自然延伸
Web3的核心理念在於「去中心化」-不再依賴中心化平台,而是透過智慧合約與分散式網路實現資產與權限的自主管理。而AI Agent,正是這個理念的自然延伸。
與傳統AI不同,AI Agent不再是中心化機構控制的工具,而是能夠自主運行在區塊鏈網路上的“智能體”,擁有自己的鏈上身份、錢包、資產,並能通過鏈上協議完成數據訪問、任務執行、資產管理等行為。
這意味著,AI Agent不再依賴任何單一平台許可,而是可以作為Web3網路中獨立的參與者,與人類使用者或其他Agent共同合作,完成治理投票、協議呼叫、甚至DeFi作業。正如a16z指出的那樣:“AI代理正從被動工具,轉向主動市場行為體。”
AI Agent,讓「去中心化」不只屬於人類,也開始延伸至「機器參與者」。
科技發展趨勢的必然交會
在AI技術持續進化的當下,GPT類大模型、Agent框架、TEE、ZKP等技術的快速成熟,為AI Agent的落地掃清了障礙。而Web3正好提供了AI自主運作所需的三大基礎設施:
身份系統:透過DID 與鏈上簽名,AI Agent 可擁有獨立“身份”,接入任意協定;
價值系統:鏈上錢包與資產機制,使AI Agent能夠管理資金、支付Gas、獲取激勵;
執行系統:智慧合約和去中心化網絡,使其可以自動呼叫協定並執行鏈上任務。
技術趨勢正在從“人類發指令,AI執行”過渡到“AI自主行動,鏈上驗證”,而Web3 是唯一能夠支撐這一閉環的生態系統。
Web3用戶越來越追求簡化
站在使用者角度,不論是一般玩家或高淨值投資者,參與Web3時常面臨三大挑戰:
繁雜操作流程:參與空投、部署合約、鏈上互動步驟繁瑣;
知識門檻偏高:協議規則複雜,一般用戶往往望而卻步;
注意力與時間成本高:鏈上事件變化快、鏈上互動多,幾乎需要「7×24小時待命」。
AI Agent 恰好能在這些方面提供實用補位——
它能依照設定策略,自動執行合約互動、掛單交易或大量授權等動作;能幫助你即時監控錢包風險、dApp變動、空投條件變化;也能協助從推特、Discord、Dune等平台提取資料、總結資訊。
對於日常活躍度高或資金量大的投資人而言,AI Agent就像是一位「執行型助理」:幫你節省時間、降低操作錯誤、把握鏈上機會。
寫在最後:AI Agent,不只是一個新概念
AI Agent不是Web3另一個“新風口”,它更像是一次遲來的功能落地。
過去,Web3世界不斷講述「去中心化金融」、「資料確權」、「使用者主權」的美好故事,但許多敘事始終停留在理念和基礎設施層面,甚至是最近大家都在敘述的投機,而距離真實用戶的日常使用、個人場景,始終缺少最後一公里的橋樑。
現在,AI Agent 的出現,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路徑:它不再強調概念,而是用「工具化的形式」回應用戶真實的操作焦慮與精力分配難題,讓Web3的價值邏輯,首次可以被一個普通用戶「感受到」。
如果說,DeFi、NFT、DAO 是對去中心化理想的早期嘗試,那麼AI Agent 很可能是把這一切串聯為用戶「用得上」的一站式介面。
我們或許正在進入一個階段:Web3 敘事不再只是靠想像,而是可以「用起來」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