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的跡像已經些許出現,金融市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當下,Fed官員們也一定都看在了眼裡,所以3月FOMC會議的核心矛盾在於政策制定者需在“增長放緩”與“通脹粘性”以及是否要提前對沖“特朗普不確定性”間權衡。
若會議釋放訊號包括「較低的通膨容忍度+更晚降息」以及無視川普財政、關稅帶來的混亂,這會推動美債、美股和幣圈下跌,美元短期走強;(當然湊齊這些鷹派元素的機率我認為很低)
反之,若聯準會認為目前通膨由暫時性因素(如關稅、供應鏈)驅動,或認為經濟衰退風險大於通膨風險,因此容忍通膨暫時高於2%目標,或觸發降息預期提前,則利好風險資產。
另外,如果聯邦儲備銀行過度擔心經濟成長,即便有放水預期,也可能為市場帶來短期的恐慌,一時或無序波動。
以下是具體需要關注的點詳解:
1. 利率決策與政策立場
是否維持利率不變:
所有機構一致預期聯準會將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4.25%-4.50%,延續「不急於行動」的立場,這裡應該不會出意外。要出了意外就閉眼做多。
政策聲明措詞:
關注聲明是否調整對經濟成長、通膨和風險平衡的評估(如從「強勁成長」轉向「溫和放緩」),以及是否保留「耐心等待」的措辭。 注意官員是否淡化失業率上升,依舊強調勞動市場緊俏。
若聲明強調通膨頑固性,可能壓制風險資產;若淡化通膨成長風險,或提振股市和幣市。
2. 經濟預測調整(SEP)
成長與失業率:
華爾街預期聯準會官員會小幅下調2025年GDP成長率(從2.1%降至2.0%),反映貿易政策拖累和消費放緩,失業率或維持低檔(4.3%)。
通膨路徑:
核心PCE通膨上次預測是2.5%,如果官員考慮了關稅傳導和薪資黏性,則可能可能上修,which is a bad signal。
另外也要長期通膨預期是否「脫錨」(如最新的密西根大學通膨預期跳升至3.9%的警示)。
市場影響:若下調GDP成長速度、上調核心PCE通膨預測成真,代表滯膨預期升溫,可能壓制風險資產,利好黃金。
3. 點陣圖(Dot Plot)的降息訊號
2025年降息次數的中位數:目前市場預期為兩次(每次25bp),需觀察是否維持、減少(一次)或增加(三次)。
長期中性利率(r*):若認為貿易政策推高供給面成本,可能導致r*上修,暗示較少的降息空間。
委員分歧度:關注點陣圖分佈的離散程度,若2025年預測集中在1-3次降息,則政策路徑不確定性較高。
市場影響:
滯漲訊號已經出現,所以這次點陣圖的核心在於驗證聯準會對「滯脹」風險的容忍度。
若點陣圖暗示較少降息(1次),短端殖利率跳升,利空風險資產;若有更多降息(3次),提振風險偏好。
若點陣圖顯示更多降息,需驗證核心PCE預測是否同步下調(原預測2.8%)。矛盾訊號(更多降息+更高通膨)將引發市場混亂。
4. 量化緊縮(QT)的調整計劃
縮表節奏:
QT的調整可能包括放緩縮錶節奏或暫停MBS的減持(目前每月縮減350億美元)。
再投資策略:
關注MBS償還資金是否按比例再投資國債(中性策略)或偏向短期票據(Bills),which可能加劇短端扭曲,尤其債務上限已導致bills發行減少。若再投資偏向中性或長債,可能壓低長端收益率,緩解期限溢價壓力,這會是額外的利多。
市場影響:
這可能是本次會議潛在的最大利多,若明確QT結束時間表,或緩解市場流動性壓力預期,可能利好風險資產反彈。
5. 貿易政策與通膨風險
關稅影響評估:
聯準會是否在聲明或記者會中提及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成長和通膨的雙向衝擊(有機構預期關稅可能推高核心PCE 0.5pp)。
是否暗示對「滯脹」風險的擔憂(市場已定價衰退,但聯準會更關注通膨)。
若通膨預期失控,是否釋放「必要時升息」的鷹派訊號(低機率,但需警惕)。
市場影響:
若Fed強調通膨黏性,實際利率上行壓制黃金;若承認滯脹,風險資產拋售。若通膨可控,觀望。
6. 債務上限與財政政策風險
政府停擺風險:
債務上限僵局仍未解,關注聯準會是否提前暗示流動性支持措施(如調整SRF工具),這會是利好的消息。
財政拖累:
政府支出削減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是否被納入SEP預測(例如聯邦裁員拖累就業)。
市場影響:
這裡的市場影響可能有些tricky,一般來說如果聯儲很擔心國債市場混亂以及對經濟成長預期悲觀第一時間市場可能會跟著一起恐慌拋售,隨後注意力可能才會返回聯儲的放水預期上,所以如果發生了市場可能短期內找不到方向會無序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