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沽選擇權:為資產穿上“防彈衣”
保護性賣權(Protective Put)的本質是用權利金換取風險兜底。當投資人持有股票、期貨或加密貨幣等標的資產時,可透過買入對應數量的認沽選擇權(看跌選擇權),將下跌風險鎖定在可控範圍內。
此策略如同為持股購買一份「財產保險」——若市場暴跌,選擇權收益可對沖虧損;若市場上漲,僅損失少量權利金成本。
以美股為例:假設你持有100股蘋果股票(現價180美元/股),擔心財報後股價波動,可買入1張行使價170美元、到期日1個月後的看跌期權,支付權利金5美元/股(總成本500美元)。若蘋果股價跌至150美元,選擇權允許你以170美元賣出,將每股損失從30美元壓縮至10美元(含權利金);若股價漲至200美元,僅損失500美元權利金,股票獲利仍達2,000美元。
二、建置方法:三步驟鎖定安全邊際
第一步:選擇“保險標的”
標的需與持倉高度相關。美股投資人可選擇個股或ETF(如標普500指數選擇權),加密市場則需匹配底層資產(如比特幣現貨持股對應比特幣選擇權)。例如持有10枚比特幣(現價6萬美元/枚),應選擇幣本位選擇權合約,而非美元結算合約,避免匯率幹擾。
第二步:設定“保險條款”
關鍵參數包括:
• 行權價:決定保護力道。虛值選擇權(行使價低於現價)成本低但保護弱,平值選擇權(行使價≈現價)成本適中,實值選擇權(行使價高於現價)保護強但成本高。一般建議選擇輕度虛值選擇權(如現價下跌5%-10%的位置)。
• 到期日:涵蓋風險窗口期。若為短期事件(如財報、聯準會議息),選1個月內到期期權;若為長期持倉(如持有比特幣至減半週期),可選季度合約。
第三步:計算損益平衡點
公式:持倉成本+ 權利金支出。
例如買進特斯拉股票成本800美元/股,支付20美元權利金購買行使價750美元的賣權,損益平衡點為820美元。股價需漲超820美元才能獲利,但下跌時最大虧損鎖定在(800-750+20)=70美元/股。
三、適用場景:三大典型困境的解決方案
1.長期持倉的“安全帶”
美股中常見於養老帳戶重倉股(如波克夏、微軟),加密市場適用於囤幣信仰者。例如持有比特幣現貨的投資者,在每次減半前買入季度看跌期權,可對沖短期礦工拋壓導致的下跌風險,同時保留長線上漲空間。
2.替代停損的“智慧風控”
傳統停損單易被震盪行情誤觸發。 2024年3月,英偉達股價因AI監管傳聞從950美元閃跌至890美元後快速反彈,使用止損單的投資者被迫割肉,而採用保護性看跌期權者僅損失權利金,最終在股價回升至1000美元時獲利。
3.利潤保護的“止盈神器”
當持倉已有浮盈時,用部分利潤購買賣權。例如Coinbase股價從80美元漲至200美元後,投資人可用10%獲利買進行使價180美元的看跌選擇權。若股價回調至150美元,仍保住180美元行使價對應的利潤;若繼續上漲至250美元,僅犧牲10%利潤作為保險成本。
四、策略的「雙面刃」效應
保護性賣權的核心不是預測方向,而是用確定成本換取持倉底氣。真正的高手,往往在「樂觀中佈局防禦,在恐慌中保持進攻」。
優勢面:極端風險可控,避免爆倉或心態崩潰保留上漲收益,適合趨勢追蹤者操作簡單,無需頻繁調倉。
限制:權利金消耗可能侵蝕利潤(尤其震盪行情)需精準配對標的、行使價和到期日加密選擇權流動性差異大,價差可能偏高。
五、下期預告
明天我們繼續關注:跨式/寬跨式策略課後作業
1.情境計算:假設你持有100股Google股票(現價160美元),買入行使價150美元、權利金8美元的看跌選擇權。請計算:• 股價跌至140美元時的損益• 股價漲至180美元時的損益• 損益平衡點
2.實戰觀察:在Deribit平台,找到比特幣當前價格,比較不同行權價(平值、虛值5%、虛值10%)看跌期權的權利金成本,分析性價比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