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交易所,是一個主要提供買賣加密貨幣的平台,用戶可以在裡面交易各種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以太幣等等。交易所的主要功能包括資產交易、流動性提供、託管服務,衍生性商品交易,貨幣承兌等。毫無疑問,他們是加密生態中最大的玩家,已經建立了基於加密資產的強大基礎設施,實現了一整個加密資產價值交換的閉環邏輯。
回到加密支付,是指以加密貨幣作為支付的對價,例如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中的商品或服務。這裡就會涉及支付網關、商家接受加密貨幣、幣種流動性管理、貨幣的出入金承兌、資產託管、KYC/KYT/AML 合規等功能需求。很多需求對於交易所而言其實早已建置成熟。
因此,可以說加密貨幣交易所與加密支付系統形成了一種共生關係:交易所是加密支付的“入口”,提供資產獲取和流動性支持;加密支付是交易所的“出口”,擴展加密貨幣的實際應用場景。加密支付的這個「出口」也能切實解決交易所對於C 端的用戶黏性、用戶留存、用戶轉換的問題,在此之外也能形成B 端的能力,拓展至交易所之外的場景。
本次有幸能與Gate.io 交易所支付業務負責人Feng 進行了一場深度的對話,話題涉及Feng 本人的背景及支付團隊的構建、交易所支付的發展、Gate Pay 產品、交易所支付的未來,以及他對於Web3 的理解與願景。
以下,Enjoy:
(gate.io/gatepay)
一、Feng 的背景、進入Web3 的契機、Web3 支付的選擇
與Feng 相識已經兩年多,看他一步一步紮實地將Gate Pay 從0 到1 做到交易所支付前幾名的體量,這其中除了個人的背景和努力,也少不了團隊的落地與支持。 Feng 其實並不是傳統的支付老兵,或是非常資深的Web3 老韭菜,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將一些固有產業慣性和固化的偏見思維刨除,實現Gate Pay 從0 到1 的快速發展。
1.1 關於背景
Feng:「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傳統金融領域,做投資和併購的諮詢工作,之後透過MBA 轉型到科技娛樂產業,在騰訊負責海外BD 和投資業務,離開騰訊後進入Web3 產業。目前在Gate.io 交易所帶團隊負責2B 端的加密幣支付解決方案,我們團隊從0 到1 開發了一個面向 PayB 端幣的驅動商品,目前已支付給此產品。
1.2為什麼選擇進入Web3 產業?
Feng:「我在騰訊的兩年多是騰訊業績和股票飛速增長的時期,股票從兩百多塊漲到了歷史高點七百多塊。在這個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年代,能清晰地感受到個人職業上升的瓶頸。在這樣體量的公司裡,每個人的影響微不足道,看似光環萬千,實寸則是來自公司的背書,絕大多數人可能會離開這種情況。
有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是,你願意加入08 年的騰訊還是21 年的騰訊?答案很顯然,每個人都應該找到08 年騰訊這樣的機會,所以索性離開,去尋找更大的可能性。
加入Web3 產業也是順其自然的過程,早先17 年在美國讀書時有接觸併購買少量加密貨幣,開始去了解這個行業。 20 年到21 年,去中心化金融(DeFi)迎來了爆炸性成長,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和資本進入這一領域。我也是在DeFi Summer 這段時期決定進入Web3,之後有幸得到Gate.io 創辦人Dr. Han 的賞識,在Gate.io 帶團隊從0 到1 建置支付業務。 」
1.3為什麼在Web3 選擇支付這條賽道?
Feng:「當時做支付的交易所不多,只有頭部的幾家如Coinbase, Crypto.com, Binance Pay。之所以不是很多人做,是因為加密市場的交易業務(Trading Service)才是交易所的核心業務,是交易所的現金流量及主要利潤來源,所以大多不想把資源投入到一個短時間點交易所之一。
Gate.io 創辦人Dr.Han 極為堅定地鼓勵團隊去嘗試,全力下注這個未來大有可為的賽道。我們有著共同的願景,即Do Something Real, 做一些真正能夠改變產業的事情。
我個人也相信這個領域大有可為,有三個評判標準:
●第一,加密支付產業處於發展非常初期的階段,市場足夠藍海,有足夠空間讓大家快速成長,相互的競爭很少;而非像大部分傳統領域,早早進入存量競爭和內卷的狀態。同時,我們也是這個早期市場的後來者(Follower),很多優秀的公司和產品已經替我們做了一波市場推廣和用戶教育,所以容易找到優秀的先驗案例來Follow。
●第二,在傳統網路領域,付款是粘性最大的應用場景:每個人手機上不一定會有券商或交易類的App,但一定有多個支付類的App,這同樣適用於Web3。目前,Web3 絕大多數受眾或使用者是被加密貨幣的交易屬性和賺錢效應吸引入場,但即使這樣,擁有加密貨幣的人群依舊也只佔網路全部使用者的5% 不到,滲透率極低。如果有一天,當加密市場或Web3 可以觸及90% 以上的網路使用者時,那麼這個場景一定不是DeFi 和Crypto Trading,而是Payment 付款。從另外一點來看,每年全球支付市場的體量是90 兆美金,而金融服務業體量只有前者三分之一不到,所以我會All In 這個體量更大,更能讓一般人受益的方向。
●第三,支付是一個延展性和觸達性極強的行業,幾乎所有行業都需要支付,我在職業上也想做一個能接觸到各個行業領域和大規模用戶場景的產品,所以支付對我來說就是最優的選擇。 」
(gate.io/gatepay)
1.4 你之前沒有任何支付背景,那麼如何著手建立團隊能力?
Feng:「在我看來,主要是兩方面的能力搭建,一個是產品,一個是業務。
●從產品端看,支付產品力的評判是較為非常透明和標準化的,即使Web2 中的各類支付產品有幾千種,Web3 的也有幾百種,這種透明和標準化的邏輯依舊不變。這和其他行業大不相同,對比之前從事的遊戲產業,美術、玩法、敘事、內容等各個維度都可能千差萬別。所以當我們起步的時候,我們研究了業界所有的頭部優秀的產品,同時融合Gate.io 交易所在鍊上和交易的強大能力,結合商戶實際的需求和痛點,高效地有針對性地開發和迭代Gate Pay。
●從業務面來看,因為支付本質是個2B 的生意,B 端的競爭和商業拓展又是極度不透明的(相對於C 端而言),BD 團隊每個人都需要有極強的產品理解力,同時要擁有強大的Sales 能力。
過去幾年,Web3 支付產業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種Narrative,主要涵蓋在PayFi 的概念和各種聲稱取代Visa/Master 支付網路的一二級區塊的鏈敘事上。
Gate Pay 遠離敘事,而是從商家和企業的真實需求著手。我們每一個需求的立項與開發都是來自商戶的真實需求,所以Gate Pay 每一次迭代都是真實應用場景的增加和自身競爭力的提升。 」
1.5 如何評價Gate Pay 團隊?
Feng:「我們團隊裡目前沒有很多傳統支付行業出身的同學,早先我們僱用過頭部大廠總監及以上的人選,但很快地被汰換掉了。大廠出身的人們都會有職業盲區,比如說支付運營和BD 類的員工,他們雖然在自身的象限很專業,但是幾乎沒人能夠完整了解支付產品是如何從某一驅動到 Gate 到公司構建的高度,
Gate Pay 團隊極為年輕,是一群對Web3 和加密支付真正感興趣的人。我們尋找的是能提出問題並有效率解決的夥伴,許多支付產業業較久的人已經失去提出優秀問題的能力。
對於團隊的組建,是門很好的學問。傳統大廠可以依賴自己的資金池,去堆疊人才密度,進行內部賽馬競爭來維持產業競爭力,在資金雄厚的時候,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業界第一流的團隊體積永遠不會太大,只有200 多人的Tether 在2024 年就可以創造130 億美元的利潤,只有300 多人的遊戲公司Supercell 可以在2024 創造30 億美金的流水。所以團隊的規模不是成功的要素,而是人才選擇。據我了解,Gate Pay 應該是所有Web3 支付團隊裡最小的,但不可否認我們擁有業界優秀的人才。 」
二、交易所如何入手做支付?
2.1 交易所支付1.0
其實在交易所發展的早期,就能看到例如Binance, Crypto.com, Gate.io 這些交易所推出基於自身生態的交易閉環功能,如Gate.io 推出的Gate Life 商戶商城、禮品卡中心等(支持商戶入駐,並支持用戶透過加密貨幣付款)以及Gate.io 推出的Crypto Payment Card。交易所支付1.0 的核心的本質是2C 業務,去競爭用戶,去滿足交易所本身的大規模C 端用戶的現實消費需求,保持用戶留存,並透過一些激勵手段促進用戶的活躍度與忠誠度。
在這種交易所中心化、內部支付閉環的連結之下,實際是將用戶在交易所的加密資產,透過交易所貨幣承兌出金之後,與商家結算。這種相對中心化的加密支付方式可以稱為交易所的Payment 1.0。
Feng:「最近一兩個月,可以看到幾家頭交易所陸續公告推出支付產品,大部分新進場的交易所都是從中心化產品入手。這種入局的邏輯不難理解,交易所的經驗和能力全部在C 端,推出一個類似微信個人收付款碼,或者微信紅包轉賬的類似功能的產品,對於中心化交易bit 和Credit 記賬,目前還沒有形成B 端的能力。
2.2 交易所支付2.0
(gate.io/gatepay)
Gate Pay 一開始入手的方向就是要做一個面向B 端的,相容於多鏈、多幣種,企業級處理能力的加密幣支付產品。 C 端用戶目前看到的互動介面和支付體驗只是這個產品的冰山一角,我們90% 的能力都在水下,包括毫秒級別的收單/下發頻率,大額單筆流水的通道容量,高並發的處理能力,多鏈的兼容、上百種加密幣的歸結和結算能力,鏈上安全性和KYffT 系統,On/O-up-pram-pram 出品,系統和研究系統對出台。 」
這種能夠整合交易所基礎設施,並對外形成B 端能力的交易所支付,可以稱為交易所的Payment 2.0,核心的本質是2B 業務,去競爭商家。將交易所支付的邏輯抽象類比交易所現貨充提幣的邏輯,可以看出:
●交易所支付將現貨充值、提幣能力強化到企業級的Payin & Payout 能力,包括毫秒級別的收單/下發頻率,大額單筆流水的通道容量,高並發的處理,企業級運營後台和對賬系統;
●在此基礎上,對於多幣種,多鏈的兼容,以及流動性管理的能力也是一般的加密支付公司難以企及的;
●結合交易所本身的多司法轄區監管牌照、嚴格的合規安全KYT/KYC/AML 能力,能夠在支付鏈路上最大程度地保護資產安全,同時也能夠支援多個法幣幣種的On/Off-ramp 貨幣承兌出入金合規通道。
(gate.io/gatepay)
具體問及Gate Pay 如何提供商家安全可靠且合規的服務?
Feng 表示:「對於加密幣的收單和下發,我們每一筆鏈上交易都會通過我們KYT 系統的審核,我們同時合作世界頭部區塊鏈安全公司合作,來監控鏈上的潛在的問題地址和問題資金。在運營過程中,我們多次幫助商戶攔截掉來自問題地址的收單或下發,確保每一筆交易的安全可靠。
對於法幣出入金,我們僅透過Gate .io在持牌地區的合作銀行為商家服務,嚴格遵守銀行的KYB 要求,登記商戶的企業資訊並保留所有交易憑證。 」
Feng:「產品上我們選擇了一條難而正確道路,商業上我們同樣以開放心態去推廣我們的產品,任何商戶和機構可以使用API 或者我們的白標產品,來接入Gate Pay 所有的產品能力。商家可以自訂自己的前端和展示,以商家自身的品牌去觸達自己的商家網路。Gate Pay 願意去做自訂自己的前端和展示,以商家本身的品牌去觸達自己的商家網路。Gate Pay 願意去做這個裝置的基礎設施。
由此,Gate Pay 真正實現了品牌由您定義,科技由我賦能的願景。
Gate Pay 目前也積極與傳統支付公司合作,實現能力互補,雙方共贏;亦希望幫助更多的商家落地Crypto 收單能力,以幫助用戶用加密幣支付預定機酒,亦或購買商品與服務;同時也積極與穩定幣發行商合作,實現更多加密支付2B 應用場景的落地。 」
2.3 交易所做支付的意義
Feng:「交易所支付從最開始的Crypto Payment Card 的開始,發展到交易所內部的商城Marketplace,再到內部生態之間生成二維碼的支付。從本質上講,這些都是2C 的業務,大部分交易所支付都沒有2B 的能力。」 其實先前也提到了交易所支付1.0 更大的目的,是去服務的現有用戶的客戶提供忠誠度。
那麼我認為交易所支付2.0 的更大目的,是去服務交易所之外的用戶,一方面能夠借助交易所自身已經構建好的各個成熟模組,去更好地進行業務的2B 拓展,一方面也能夠間接地進行部分2C 用戶的轉換,最大化2B2C 兩端的優勢。
2.4 關於競爭與合作
交易所支付2.0 的B 端能力,以及對外拓展,看似將其擺到了眾多加密支付Fintech 公司的競爭對手關係上,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是去合作共贏,把市場的蛋糕做大。
Gate Pay 透過交易所強大引擎建構起來的白標支付產品就是很好的一個合作方向,畢竟並不是所有Web3 支付的初創公司在一開始就能擁有一個多幣種多鏈兼容,監管合規牌照支持,以及交易安全資金保障的能力。
在我看來, Web3 支付公司如何依靠自身的獨特客戶管道資源,去建立差異化支付產品及場景建構是關鍵,其他很多東西像是重複在造輪子。
在問及目前有很多Web3 支付的新創公司獲得了VC 的融資,潛在的市場競爭是如何的問題時,Feng 表示:「我覺得VC 最大的策略無非是在一眾聲稱下一代Visa、Mastercard 網路的支付區塊鏈中,試圖賭對一個半個。而穩定的新創公司獲得了VC 及Circle 網絡的支付區塊鏈中,試圖賭對一個半個。而穩定的經濟型態
Gate Pay 是Gate.io 交易所旗下的產品,所以我們對各個鏈、幣種和生態都持有開放的心態,我們兼容各個主要Layer1 和Layer2 鏈,還有幾百個幣種,無論哪一個生態成功了,我們都會是生態的建設者和受益者。眼下,我們也在推動和各個穩定幣頭部公司的策略合作。 」
(gate.io/gatepay)
三、交易所支付下一步是什麼?
3.1 交易所支付的鏈上化
就像肖風博士近期在HashKey Chain 活動上發表的《Block Chain:從原點出發》的主題演講:「我們要迎接從「鏈下到鏈上」的新時代。 2025 年,這一潮流將撲面而來,基於區塊鏈建立新的支付結算體系,或基於代幣經濟發行新的金融資產,將「鏈上」真正推進爆發期。 」
這種趨勢已至,Coinbase 不斷在Base 鏈上加碼,CZ 近期也一直在為BNB Chain 上喊單,Hashkey Chain 也在不遺餘力地拓展。
同樣,Feng 表示:「我們也在密切關注鏈上的發展趨勢,對於我們Gate Pay 而言,我們會在目前繼續把產品打紮實,將目前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同時也會在下半年開始佈局鏈上。因為本身我們的大多數業務流程都是在鏈上做交互的,鏈上對於我們已然非常熟悉。」
3.2 如何看待最近火熱的PayFi 敘事?
Feng:「無數人談論過這個概念,但目前市場上顯然還沒有清晰的定義或產品形態落地。在我看來它是一個將支付和去中心化的各種金融服務相結合的產品形態。一個比較吸引我的產品方向,是將傳統金融的授信和生息服務搬到鏈上,我們可以從曾經興盛的P2P 貸款中看到巨大市場上的規模和新區塊上,我們可以從區塊上看到一個巨大的光鏈圖的借貸服務,同時可以催生出區塊鏈個人保險等一系列生態產品。
當然,當我們談到PayFi 的時候,永遠別忘記區塊鏈和加密幣第一個Mass Adoption 產品BTC 是為什麼而創造出來的,即建立一個點對點的數位貨幣系統(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打造人類史上第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網絡。
在2008 年發布這篇改變傳統金融市場的白皮書17 年後的今天,Web3 支付依舊沒有大規模的普及和應用,加密幣持有用戶佔比網路用戶依然極低。所以我們並不缺乏優秀的概念,只是缺乏優秀的生態產品和友善的合規環境來加速推動BTC 所描繪的願景的落地。 」
3.3 人工智慧會如何影響Web3 支付的演變?
Feng:「這裡我們更多談論的是AI Agent 和Web3 支付產品的交互。上個月OpenAI 發布的Operator 和一些實例的演示可以為我們打開很多想像空間。
例如當你告訴AI Agent 你想要在周五下班後和一個好友聚餐,吃你和他常去的餐廳的時候,它會自動找到這個餐廳並預訂雙人座位,原定7 點檔位不可用後改訂7:45,甚至幫你用掉一個即將過期的購物券。再例如,你告訴AI Agent 你想要做某道菜,它可以登入網路電商並自動識別和添加購物清單——雞蛋、菠菜、蘑菇、雞腿,並根據你平時的飲食偏好中途添加更多雞蛋等商品。然後AI Agent 會為你下單,Web3 支付可以橋接接下來的支付過程,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顯然遠比傳統銀行帳戶能更加友好地接入AI Agent,同時讓用戶直接託管自己的資金和使用,略過中間向銀行請求的繁瑣流程和等待時間。
如果我們更大膽地設想,AI Agent 還可以幫你找到最適合你個人收入、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的投資組合,直接透過區塊鏈網路的智慧合約投入各種DeFi 產品之中,並確保它能夠不帶有個人情緒地執行你的投資計劃。
這些暢想都能夠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在近幾年落地,Gate Pay 也會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探索與合作。 」
四、關於區塊鏈,關於遊戲與平權
4.1 區塊鏈與遊戲
在討論了上面的硬派乾貨內容之後,我們最後來談一些更輕鬆的話題,例如你曾經從事的遊戲領域,你覺得區塊鏈本身到底帶來什麼樣的革命?
Feng:「我個人理解,區塊鏈本身所帶來的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權時代。
我們拿世界上最賺錢的遊戲王者榮耀(Honor of King)來說,這樣頂級遊戲在為數以億計的玩家帶來快樂和社交連接,也為騰訊帶來了數百億的財務回報。當我們去看這種GaaS(Game as a Service)的商業模型的時候,我們知道遊戲只是一個棋盤,你在MOBA 遊戲裡可以選擇各種能力的英雄角色,並在一個固定的地圖上玩出成百上千的組合,這裡的內容創作者有兩類人,一個是遊戲開發者,他們提供了成百上千的組合,這裡的內容創作者有兩類人,一個是遊戲開發者,他們提供了所有的遊戲本身,一個是其他玩家的遊戲本身。 Players are the content creators themselves! 遊戲體驗的快感增強了使用者黏性,反而催生玩家的付費需求。用戶的付費收益全部歸屬於騰訊,創造了這家賺錢能力世界第一的遊戲公司。
GaaS 的模型顛覆了傳統買斷制遊戲的模式,在買斷制遊戲中玩家不參與任何內容創造;但GaaS 遊戲卻沒有把收入合理地分配給玩家,作為對他們在遊戲中內容創造的回報。當然了,我們看到了Web2 其他遊戲產品對這種問題的修正,包括Roblox。但問題是,合理的分配值是由誰來決定,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來計算?
區塊鏈是這種分配模式的潛在解決方案。但當我們看到過往一時興起又快速衰敗的GameFi 的時候(例如Axie Infinity),我們知道目前還沒有團隊基於區塊鏈技術做出一款像樣的產品,而大多數用戶(這裡我不以玩家稱呼他們)更是為打金的目的進入遊戲,而非體驗遊戲本身。
這本非區塊鏈化的概念本身存在任何問題,而是遊戲設計遠遠沒有達到區塊鏈倡議的理念。在我看來,遊戲區塊鏈化其實有兩個層級,第一個是遊戲資產的區塊鏈化,以及各種角色、英雄、道具的上鍊;第二個是遊戲內容和體驗的區塊鏈化,遊戲根據玩家在一個遊戲裡為其他玩家創造了多少的遊戲體驗(你玩的好壞,配合的好壞,等等)而量化他在每一局的價值,從而從總的遊戲中分配他應得的。目前沒有一款遊戲可以達到第二個層級,因為遊戲的設計、開發和上鍊難度極大,或者說我們目前的區塊鏈也遠不足以支援第二層級的算力水準。
我在這裡暢想一下,或是等到量子運算普及時,我們可以進入遊戲所得分配的平權時代,或是在更多領域進入所得分配的平權時代。 」
4.2 平權與Web3支付
既然我們聊到了區塊鏈的核心之一——平權,那麼接著平權時代的話題,能否為Web3 支付做一個總結?
Feng:「「我想引用魔戒裡甘道夫的一句話作為結尾,甘道夫說:Saruman believes that it is only great power that can hold evil in check. But that is not what I have found. I've found it is the small that yeveryle .
區塊鏈連結的「每一個人,每一個點」就是這樣的Small Things,儘管它有時可能演變成各種memecoin 的情緒宣洩,但終有一天它會實在當地普惠大眾。
我所致力於打造的Gate Pay Web3 支付產品也是朝著這個遠景去努力,當我看到一個身處非洲大陸而沒有銀行開戶資質的用戶,去透過Gate Pay 在一個電商網站使用加密幣為他的家庭購買生活用品和食物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