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ki ,Web3Caff 專訪團隊

在去中心化浪潮中,信任仍然是現實世界與區塊鏈融合的關鍵紐帶。 Sign 作為領先的鏈上驗證系統,以Sign Protocol 為核心,讓身分、協議、信用等資訊像區塊鏈交易一樣可全球驗證。在本次專訪中,Sign 聯合創辦人髕欣深入解析Sign 的願景、技術突破及未來規劃,探討如何透過區塊鏈重塑信任機制,並推動公共服務上鍊。讓我們一起走進Sign 的世界,探索區塊鏈如何成為全球信任的新基石。

Q1: 首先,非常感謝Sign 參與本次Web3Caff 特邀專訪專欄。簡單介紹一下自己,Web3Caff 是致力於Web3 領域研究的深度垂直媒體平台,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以全球視野探索Web3 產業發展趨勢及新經濟動態。首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自己、Sign 以及你們的團隊?

大家好,我是Sign 的共同創辦人髕欣。我在國內長大,很喜歡很大膽的想法,之前做過工程師,投資人,現在是創業家。

2021 年,我和兩個兄弟一起創立了Sign(那時還叫EthSign)。創業已經4 年,我們做出了全球驗證系統Sign Protocol,讓身份,協議,信用等資訊像區塊鏈交易一樣可以在全球都能被驗證。 2024 年我們的收入做到了1500 萬美金。我們是紅杉美國,印度,中國三家基金一起投資的唯一一家公司,也是Binance Labs 更名為YZi Labs 後的第一筆投資。

我們真正想做的,是把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場景和公共服務,搬到鏈上。換句話說,我們認為區塊鏈是最強的世界帳本,即時,準確,可審計。我們的目標是讓更多的資訊、資格和身分數據,能直接在鏈上被驗證,並且在全球範圍內,隨時隨地都能有效率、簡單地完成驗證。

我們今年的下一步計畫是和更多政府和國際組織合作,把區塊鏈當初提高政府效率的平台,來承載公共服務。年中的時候我們會宣布一些關鍵的合作。

我們搭建了非常多元的團隊,畢業於哈佛、康乃爾、哥大、柏克萊、南加大的中國人,美國人,印度人,有人迷戀程式碼,有人鍾情產品——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都相信區塊鏈的未來,我們相信它有機會重塑全球信任的底層邏輯,建立真正的超主權基礎設施時代。

Q2: Sign 專案提出「Bringing trust to trustless networks」 的願景。您如何理解「無信任網路」 中的「信任」? Sign 如何重新定義信任在區塊鏈生態中的作用?

區塊鏈本身就是個Trustless Network,一切都用程式碼和共識來保證,理論上不需要信任任何人。然而,現實社會則不是這樣,我們每天的決策都建立在信任之上:打車時我們信任司機,簽合約時信任對方的身份,甚至刷社群媒體時,我們也在判斷資訊來源是否可靠。

如果區塊鏈要承載更複雜的現實世界應用,我們需要把現實世界的信任機制引入鏈上。我們在多個區塊鏈上部署了智慧合約,並為這些合約設計統一格式,使得所有機構、個人、公司,甚至國家層級的組織都能透過鏈上系統進行驗證。

Q3: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Sign Protocol。 Sign Protocol 定義為“鏈上證明協議”,能否用一個非技術化的比喻來解釋它的核心價值?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它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可以把Sign Protocol 看作一個「鏈上公證人」。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需要證明某個資訊的真實性時,往往依賴公證機構、銀行或政府等權威機構來進行認證。而在區塊鏈世界裡,Sign Protocol 就承擔了類似的職責。它透過提供一種全鏈上的證明機制,確保每一條鏈上資訊、每一筆交易都是由經過認證的身份背書的,保證其真實性和有效性。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Sign Protocol 的核心價值在於,它透過區塊鏈技術讓用戶的身份和資訊得到透明、安全的驗證;鏈上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個錢包地址,它代表的是具備完整社會信用和背景的「人」。這種身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能夠為使用者在Web3 世界中的參與提供更多便利,並且在各種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中建立更高的信任度。

Q4: Sign Protocol 試圖讓一切資訊都可驗證,您認為「驗證」 是否會成為未來數位社會的剛需?是否存在不需要驗證的場景? Web3 強調去中心化,但現實世界的信任機制往往依賴中心化機構。 Sign Protocol 是否需要與現實世界的信任體系(如政府、銀行、法律體系)進行某種程度的結合?

是的,現在生活中存在著大量需要驗證,但沒有做好但場景,我們可以提高效率。例如中國人申請美國簽證,需要到銀行開存款證明,填表提交自己的身分證明,婚姻證明等等,非常繁瑣,紙本文件也有偽造的漏洞。這些需要幾週才能完成的「證明+驗證」 的過程其實完全可以透過技術在幾分鐘內實現;再例如交易平台KYC,需要用戶舉著護照拍照。這樣其實並無法證明護照的真實性,但沒有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

我們當然需要和現有的體系合作和相容,區塊鏈不是孤島,而是一個強大的系統,沒有合作就沒有應用。

Q 5 : Sign Protocol 在隱私保護方面是否有獨特的密碼設計?是否採用零知識證明(zk-SNARK、zk-STARK)或完全同態加密(FHE)來允許驗證方在不暴露敏感資料的情況下完成簽章驗證?與傳統電子簽名或身分認證方式相比,Sign Protocol 如何在不洩露使用者身分的前提下,實現「可驗證的合約簽署」?它是否支援選擇性披露(Selective Disclosure)或可撤銷匿名憑證(Revocable Anonymous Credentials)?

我們大量使用了zk,但FHE 還沒開始,我們做的場景並不需要這些太複雜的系統。驗證即可,不需要比對,不需要把敏感資訊上鍊(當然也不能,因為不符合GDPR)。

Q 6 : 關於EthSign 這款產品,相較於DocuSign、Adobe Sign 這些傳統電子簽名平台,EthSign 最核心的突破點是什麼?單純的「去中心化」 是否足夠吸引使用者? EthSign 是否與特定司法機構或政府合作,以推動鏈上簽名的法律認可?是否考慮與國際合約標準組織合作,使EthSign 的智慧合約簽名獲得更廣泛的法律適用性?

EthSign 是Sign Protocol 在電子協定上的一個應用場景。 EthSign 過的文件在全球範圍內都可以免費驗證。去中心化從來不是賣點,賣點是不需要訂閱,不會有垃圾郵件,檔案永遠加密和儲存。

我們的電子簽名以美國的電子簽名法為基礎,絕大多數國際都承認這個標準。

Q 7 : 可以簡單介紹一下SignPass 這款產品嗎?

SignPass 是一套新的身份驗證系統,我們去年開始為塞拉利昂和阿聯酋的一個酋長國提供支援。

Q 8 : 政府對身分管理的監管要求各不相同,歐盟推行GDPR,其他國家可能有更嚴格的在地化合規要求。 SignPass 的長期願景是全球普及,那麼在這過程中,如何確保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策相容性? SignPass 是否會為政府提供客製化的身分管理方案,以滿足不同的法律架構?

身分管理的本質是信任的傳遞,而信任的建立離不開合規的支撐。這是SignPass 非常重視的議題。

放眼全球,從GDPR(歐盟)到CCPA(美國)再到PIPL(中國),每個國家和地區對於個人識別資料的收集、儲存、使用、跨境傳輸都有不同的法律細節。這也意味著,全球化的身份基礎設施必須具備「合規即服務」 的能力。

SignPass 的全球合規策略是技術合規+政策合規雙軌並行:

  • 技術合規:SignPass 從設計之初就引入了Privacy by Design 理念,使用零知識證明等隱私增強技術,確保用戶敏感資訊最小化披露,天然符合各國的數據最小化原則;
  • 政策合規:SignPass 的認證流程、資料儲存、KYC/AML 規則、資料共享機制,都可以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框架進行模組化配置,每個國家都能擁有自己的“本地合規插件”,即插即用。

此外,SignPass 也非常願意與各國政府、監管機構及產業聯盟合作,為其提供「客製化的政府版SignPass 」。 SignPass 的目標不是取代現有的國家級身分體系,而是成為政府與Web3 世界之間的“信任橋樑”,幫助政府實現:

  • 合規對接Web3 新生態;
  • 傳統身分體系與鏈上身分的無縫連結。

SignPass 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全球最合規+ Web3 最前沿的數位身分新範式,讓全球身分管理真正做到信任無國界、身分可流通。

Q 9 : 最後,再次衷心感謝Sign 參與本期專訪。今天的探討意義重大,使我們深入了解了Sign,為關注Blockchain 創新專案的朋友提供了寶貴見解。 Sign 在未來3~5 年內的Roadmap 大概是如何,會有怎麼樣的主要發展方向?

今年我們的方向是探索“onchain gov efficiency”,我們將從國際層面推動區塊鏈應用,把公共服務搬到公共基礎設施(區塊鏈)

未來,我們會發布一個Sign App,類似支付寶,包括身份驗證,錢包管理,和各種應用程式。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