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BRA暴跌:一場由內幕收割引發的信任危機
2025年2月15日,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背書的迷因幣$LIBRA上演了一場史詩級崩盤。代幣價格從最高.61美元暴跌96%,市值從45億蒸發至2億美元,短短4小時內竟創下12億美元交易量。
根據Lookonchain 監測,在中午12點之前,與LIBRA 團隊相關的8 個錢包在推文發布前數小時從交易所提取USDC和SOL,接著在代幣上線瞬間狙擊籌碼,隨後分批拋售,並通過增加流動性、移除流動性和索取費用獲得了5760 萬枚USDC 和249,67000 億美元,總計約 470 萬美元,總計約 4.7000 億美元,總計約 470 萬美元,總計約 470 萬美元,總計約 47.700 萬美元,總計約 470 萬美元,共計約700000000000 億美元,約 47000000000,0000 億美元,總計約 470 萬美元,總計約 4700 萬美元,總計約 700 萬美元,總計約 4.700 萬美元,總計約 4.70000000,000 億美元)
這場崩盤導致大量KOL虧損,部分人呼籲透過法律維權,更有產業OG認為產業會"團滅"。但身為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者,我們更該思考:科技能否根治人性的貪婪?當監理落後創新,唯有更先進的工具才能重建市場公平。
二、Rug Pull肆虐下的產業悖論:危機催生創新
2024年4月在SOL上就有18個presale meme rug pulls,金額達到$26.7M,到了5月是41個項目總共$102M。
諷刺的是,產業並未因此消亡,反而催生了Pump.fun ——一個因「池子無法被撤出」而爆紅的發射平台。其核心邏輯簡單卻致命:透過科技鎖死流動性,讓meme沒有rug行為。
到了6月,因為pump.fun的爆火,容易發生rug pulls的ol presale meme已經基本絕跡。
到了7月,Pump.fun交易量就達到第一次高潮,7月的單日收入為231萬美元,甚至超過了以太坊的日收入(229萬美元),成為本輪牛市最大引擎之一。
這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市場從不排斥風險,卻痛恨不公。當詐欺橫行時,用戶會用腳投票,而真正解決問題的協議將獲得超額回報。
三、美股啟示:做空工具如何讓市場更健康
傳統金融市場的發展史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啟示。美股之所以成為全球最穩健成長的市場,與其允許做空的機制密不可分。以**渾水(Muddy Waters)**為代表的做空基金,透過深入調查揭露公司造假(如瑞幸咖啡),擠出了市場的「膿瘡」。
做空的價值:
價格發現:空頭力量平衡市場情緒,抑制泡沫。
市場淨化:做空者透過揭露詐欺行為,淘汰劣質資產。
長期穩健:美股允許做空後,市場透明度與投資人信心顯著提升。
區塊鏈市場同樣需要這樣的製衡機制。 Likwid可以為Web3版的「渾水」的出現提供基礎設施——透過原生做空工具,讓內幕玩家無處遁形。
四、破解之道:原生做空工具如何終結內幕霸權
若想根治$LIBRA式崩盤,需從機制上瓦解內幕玩家的壟斷優勢。目前現存的DEFI槓桿交易產品因為依賴預言機,導致僅支持主流資產,無法覆蓋長尾代幣。
Likwid的答案:基於Uniswap v4建構無需許可的原生做空協議。
技術核心:透過公式**(x+x')(y+y')=k**,將借貸與交易統一,允許用戶在代幣發射瞬間建立空頭部位。
抗操縱設計:
截斷式預言機:每個區塊內設定價格漲跌幅上限,杜絕閃電貸狙擊(Uniswap 2020年提出,Likwid首個落地)。
雙重清算模型:結合「基於償還」和「基於Swap」的清算機制,解決代幣大規模清算的難題,保護LP利益。
動態費率:將套利利潤重新分配給流動性提供者(LP),而非MEV機器人。
效果驗證:
狙擊內幕玩家:若Likwid存在,用戶認為價格高估就可在$LIBRA內幕玩家大規模拋售前建立空頭頭寸,如果內幕玩家拋售,用戶就可以賺取空頭盈利。
健康價格發現:空頭力量自然抑制泡沫和惡意操縱,降低「拉盤即砸盤」的惡性循環。
LP收益革命:手續費、槓桿利息、爆倉罰金三重收益,吸引資金沉澱。
五、Web3市場的終極形態:工具即秩序
從Pump.fun到Likwid,區塊鏈的進化史證明:每個危機都是科技躍遷的催化劑。當傳統金融依賴法律與監管時,Web3選擇用程式碼重建信任。
目前likwid測試網已經上線,並且給予用戶大量測試網激勵,可以關注likwid推特獲取相關資訊吧。點擊下面連結馬上探索web3首個無審核槓槓交易平台:
https://likwid.fi/
結論:無需等待救世主,密碼即正義
$LIBRA的崩盤不是終點,而是新典範的起點。當工具夠強大,內線霸權終將被瓦解──這不是理想主義,而是Pump.fun日均2億交易量與Likwid獲得Uniswap Grants所預示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