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案簡介
1 、專案基本訊息
BIO Protocol是一個去中心化科學(DeSci)平台,旨在透過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模型,推動生物技術研究的資金籌集、開發和智慧財產權(IP)的共享。其目標是解決傳統生物醫學研究資金分配不均的問題,鼓勵對罕見疾病、長壽研究及其他新興健康挑戰的研究。
BIO Protocol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其團隊在早期生物醫學代幣化平台Molecule和長壽科學社區VitaDAO的工作,而BIO Protocol作為一個獨立項目於2024年正式啟動。
2 、專案發展歷程
( 1 )早期探索階段
2023年初,BIO Protocol團隊就已著手建構De-Sci生態系統,以在Molecule和VitaDAO累積的成功經驗為基石,開啟開創性探索。他們深度剖析傳統科學研究痛點,結合前沿區塊鏈技術,為後續發展築牢根基。
( 2 )計畫啟動與初步發展
2024年下旬,BIO Protocol正式成立,開始建構BioDAOs網絡,吸引科學家、病患和投資者的參與,推動多個科學領域的研究計畫。
( 3 )重要里程碑
2024年11月,Binance Labs對BIO Protocol進行了首次De-Sci投資,為專案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和產業認可。
2024年12月,BIO Protocol完成BIO Genesis代幣發行,募集超過3,300萬美元。同時啟動BIO代幣的空投計畫吸引全球早期支持者與活躍社群成員深度參與,為計畫生態迅速擴張鋪墊基石,激發社群活力。
2025年1月,BIO代幣在Binance Launchpool上線,併計劃在以太坊、Solana和Base網絡上推出,全方位拓展代幣流通渠道,提升項目影響力與市場覆蓋範圍,為後續生態內資金流動、價值交換搭建起多元橋樑。
3 、核心團隊背景
BIO Protocol的核心團隊由區塊鏈和生物技術領域的資深專家組成,主要人員包括:
Paul Kohlhaas,身兼數職,身為BIO Protocol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Molecule創辦人兼CEO、VitaDAO共同創辦人,在區塊鏈與生物技術融合領域擁有深厚的造詣。曾任職於ConsenSys和瑞士政府區塊鏈專案。
Clemens Ortlepp,BIO Protocol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產品長(CPO),MTX Studio創辦人,專注於去中心化技術創新。主導打造BIO Protocol用戶端產品,確保平台具備友善互動介面、高效操作流程。
James Sinka,專注研發與社群板塊,一方面在區塊鏈技術研發深紮根,保障BIO Protocol底層技術架構穩定、高效,持續迭代優化;另一方面擅長於社群運營,凝聚全球分散的病患、科學家、愛好者等團體力量,打造活躍且富有創意的社區生態。
Jose Pinto,法律顧問,熟稔全球多地尤其是加密貨幣領域相關法規。在專案合規營運、應對監管挑戰等荊棘之路保駕護航,從專案啟動初期商業架構搭建、代幣發行合規審查,到日常營運中合約擬定、智慧財產權保護,事無鉅細提供專業法律支持,確保專案在複雜多變的法律環境下穩健前行,避免因法律風險而阻礙發展。
Leonard Boltz,產品專家,負責雕琢每個使用者接觸的細節,將BIO Protocol宏大願景拆解為一個實用、便利的工具。致力於創造極致使用者體驗,讓不同知識層次、技術背景使用者均能輕鬆上手,無縫融入生態系統,推動專案大規模普及。
Nate Hindman,成長負責人,時時刻刻緊盯市場動態、使用者需求與產業趨勢。透過制定精準行銷策略、拓展合作管道、舉辦線上線下活動等多元手段,致力於擴大BIO Protocol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科學家、病患和加密貨幣社群成員加入。
二、商業模式
1 、運作模式
BIO Protocol是去中心化科學(DeSci)的金融層,旨在加速資本和人才流入鏈上科學。該協議旨在催化科學社群(BioDAOs)的鏈上經濟,並為BioDAOs開發的科學IP創建深度、流動、高效的市場。
BIO Protocol有5個核心功能:
( 1 )策展( Curation )( BIO質押)
BIO代幣持有者透過參與篩選新的BioDAOs加入生態系統,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為科學研究提供資金。社區選定的BioDAOs將獲得資助,添加到金庫,並由BIO Protocol支持。由於BIO Protocol依賴高品質的BioDAOs,Curation需要鎖倉的BIO(vBIO)參與,以確保參與者與網路保持長期一致的目標。
透過vBIO(鎖倉的BIO),BIO持有者可以對由「運營商」(支持BioDAO孵化階段的網路利害關係人)提交的新的DAO申請表明支持。
BIO持有者使用vBIO代幣選擇他們希望接納的BioDAOs。如果他們支持的DAO被批准進入網絡,這些質押者將獲得白名單融資輪的優先權,以及DAO產品、數據或服務的特權存取。
( 2 )資助( Funding )
如果BioDAO申請被接受加入BIO網絡,所有質押了vBIO支持該BioDAO的參與者都可以參與初始的白名單的種子輪融資。
透過BIO,使用者可以從第一天起支持具有開創性的科學研究,並且享受與創投機構(VC)或其他機構相同甚至更好的條件。
( 3 )流動性管理( Liquidity )
BioDAOs專注於科學研究,而非管理流動性。 BIO Protocol透過管理BioDAO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來解決這個問題。
BIO Protocol可使用其金庫中的BIO代幣及其他代幣持有資產,為BIO網路提供鏈上流動性支援。
BIO代幣可以與BioDAO代幣(例如VITA/BIO、HAIR/BIO)配對,也可以與其他資產(例如BIO/ETH)配對,用於建立流動性池,從而在網路中實現低成本的代幣轉換,累積費用並建構協議自有流動性。
( 4 ) Bio/acc獎勵( Bio/acc Rewards )
BIO Protocol可發行以BIO代幣形式的獎勵(即「bio/acc獎勵」),以激勵BioDAOs達成旨在提升網路價值(例如資產管理規模,AUM)的關鍵里程碑。
BIO持有者可以利用bio/acc獎勵來激勵BioDAOs達成以下目標:
Ø 為鏈上科學研究提供一定額度的經費支持;
Ø 維持一定程度的代幣流動性;
Ø 開發能進入臨床試驗的智慧財產權;
Ø 透過消費產品或服務創造銷售收入。
( 5 )元治理( Meta-Governance )
BIO Protocol持有其金庫中的多種BioDAO代幣,因此可以作為元治理層,賦能BIO持有者對廣泛的BioDAOs和科學IP資產進行治理。
2、生態構建
BIO Protocol的生態核心依託於BioDAO網絡。這些BioDAOs各自聚焦在不同細分科學領域,每個BioDAO都是一個獨立且協同的創新引擎,成員涵蓋相關領域患者、科學家、生物技術從業者等,他們因共同目標匯聚,無私奉獻各自的數據、資金、勞力等資源,形成強大合力推動科研向前。
以資助環節為例,計畫精心設計一套精密機制,精準引導資金流向特定科學使命或單一IP資產。當某一BioDAO鎖定攻克某一罕見病科研計畫後,迅速啟動社群投票、代幣激勵等多元策略,面向全球對此飽含熱情、專業匹配的各方拋出橄欖枝,吸引資金投入,同時點燃網路內交流,加速科學研究進程。
3 、成功案例
( 1 ) VitaDAO
為長壽科學研究提供了超過5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獲得了輝瑞創投(Pfizer Ventures)的支持,並與紐卡斯爾大學合作。
( 2 ) HairDAO
專注於脫髮問題,擁有DAO所有的專利和消費產品Follicool。
( 3 ) CerebrumDAO
推動腦健康研究,已籌集超過150萬美元,並與Fission Pharma達成合作協議,共同解決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粒線體功能障礙問題。
( 4 ) ValleyDAO
專注於合成生物學領域,籌集了超過200萬美元,並與帝國理工學建立合作。
( 5 ) AthenaDAO
推動女性健康研究與開發,已資助了50萬美元的轉化研究,目前有14項智慧財產權交易正在進行中。
( 6 ) CryoDAO
推動低溫科學領域的發展,為該領域籌集了超過300萬美元,並與Oxford Cryotechnology和Advanced Neural Biosciences建立了專案合作。
( 7 ) PsyDAO
專注於迷幻藥物研究,推出了OPSY平台,這個新平台利用迷幻藥物試驗和數據推動研究。
BIO第二組提前錄取名單包括:
( 1 ) Long COVID Labs
致力於為超過1億的長期新冠患者加速開發治療方案。
創辦人:Rohan Dixit,前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醫療企業家以及長期新冠康復者。
( 2 ) Quantum Biology DAO
開發量子顯微鏡以推進生物研究。
創辦人:Clarice D. Aiello(MIT博士,世界領先的量子生物學科學家)和Geoff Anders(Leverage Research執行董事)。
( 3 ) Curetopia
透過團結家庭和患者社群來解決超過1兆美元的罕見疾病領域問題。
創辦人:Ethan Perlstein,哈佛大學博士,企業家,Y-Combinator 校友。
4 、代幣經濟學
$BIO是BIO Protocol的原生治理代幣。持有者可以使用$BIO來:
Ø 發出訊號支持哪些BioDAO(Curation);
Ø 對未來的$BIO發行或分配進行投票;
Ø 實施網路發展加速器計畫。
$BIO提供持有者以下權益:
Ø BioDAOs網路的治理權
Ø BioDAO早期融資輪次參與權
Ø 健康數據貢獻和參與臨床試驗的經濟獎勵
Ø 由BioDAO資助的新型健康產品
$BIO由Bio.xyz協會發行,該協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是BIO基礎設施和財政的法定管理者。
( 1 )初始分配
Ø 總供應量:3,320,000,000
Ø 流通供應量:39.05%(其中15%在BIO Protocol國庫中,需要治理投票才能解鎖)
Ø 最大供應量:無上限,由BIO治理機構投票決定
新的BIO可以因未來的協議或網路成長而被鑄造(mint),但需要部署新的合約來替換目前的BIO代幣合約。
( 2 ) Genesis的代幣分配
Ø 社區:56%(其中:社區拍賣:20%、社區空投:6%、生態系統激勵:25%、Molecule生態基金:5%)
Ø 早期支持者:13.6%
Ø 早期貢獻者:21.2%
Ø 顧問:4.2%
Ø Molecule:5%
( 3 ) $BIO解鎖計劃
Ø 生態系激勵(25%):無鎖定
Ø 社區空投(6%):無鎖定
Ø 社區拍賣(20%):50%無鎖定,50%一年線性解鎖
其餘各方所獲代幣分別在1-6年內解鎖
三、專案前景
1 、產業分析
BIO Protocol所處的DeSci產業是一個新興且快速發展的領域,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初期階段。根據Messari最近分享的一張圖表,以市值計算,排名前10的DeSci項目中有一半是在2024年推出的。加密貨幣市場這一領域的迅速崛起凸顯了持續的創新和日益增長的興趣。
DeSci產業的關鍵驅動力包括以下幾點:
科學研究的去中心化趨勢:傳統科學研究計畫的資金分配通常集中在少數機構手中,DeSci提供了更公平的選擇,激勵全球社群共同參與。
智慧財產權的去中心化管理:透過區塊鏈技術,科學研究的IP可以進行透明的記錄和分發,這種機制有助於提高創新的透明度和效率。
生技產業的快速成長:根據產業研究,2025年全球生技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500億美元,年均成長率超過7%。 DeSci平台可以在這一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旺盛難以滿足的市場需求:從病人視角出發,飽受病痛折磨,渴望更快獲得創新治療方案,更期盼能深度參與科研決策,為自身命運發聲;而一部分科學家群體,空有奇思妙想,而期盼充足資金支持、高效協作平台;投資者在市場中尋求新興投資機會,DeSci 恰似一座待挖掘金礦,恰好滿足各方迫切訴求。
傳統科研模式彷若深陷泥沼,長期受困於資金分配不均、成果轉化緩慢、科研門檻高等頑疾。而DeSci則借助區塊鏈、代幣化等前沿概念,開啟全新科學研究範式。當下,DeSci已吸引大量創新者、投資者如潮水般湧入,許多專案春筍拔地而起,廣泛涵蓋長壽、神經科學、生物技術等多元領域,試圖重塑科研生態,為人類科技進步注入新動能。
2 、發展規劃
2025年1月4日,BIO Protocol共同創辦人Paul Kohhaas發表BIO Protocol的1月路線圖,包括:
Ø 引進10個新的DAO;
Ø 發布Rust和EVM啟動平台合約;
Ø 將$BIO跨鏈至Solana和Base;
Ø 推出Curetopia和Long COVID Labs的創世計畫;
Ø 啟動DeFi流動性配對;
Ø 發布DeScAI代理(與Vita Dao合作);
Ø 進行Quantum Biology DAO的代幣生成事件(TGE);
Ø 啟動平台審計。
BIO Protocol的近期目標:
Ø 進一步擴大BioDAOs網絡,吸引更多科學家、病患和加密貨幣社群的參與;
Ø 推出使用者友善的工具和平台,降低使用者參與的技術門檻;
Ø 透過BIO代幣激勵機制,支持生態系的活躍發展。
BIO Protocol的長期目標:
Ø 成為DeSci領域的領導者,建立全球範圍的科學研究去中心化網絡;
Ø 推動BioDAOs資助的科學研究成果向市場轉化,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Ø 與政府機構和傳統科學研究組織合作,進一步推廣去中心化研究模式。
四、總結
BIO Protocol是DeSci產業的重要創新者,透過建構一個去中心化的生物技術研究和商業化生態系統,為科研人員、投資者和患者社群提供了一個公平且透明的合作平台。其全面的代幣經濟模型和強大的合作網絡,使得BIO Protocol在快速成長的DeSci市場中具有顯著的潛力。
結合市場需求、專案團隊背景和產業發展趨勢,$BIO的長期投資價值較高,初期價格波動可能較大,但其獨特的生態價值可望在長期內逐步顯現。此外,作為首個在幣安平台發幣的DeSci項目,建議給予一定的估價溢價。投資人可依風險偏好,適量配置$BIO。
DeSci產業仍處於初步階段,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生物技術研究的日益複雜化,去中心化的研究資助和商業化模式有望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之一。 BIO Protocol的成功可能會引領更多的創新DeSci計畫加入這一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