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crypto行業十分不太平,前腳有歷史級別的Bybit被盜事件,後腳web3“餘額寶”inita被盜$5000萬,雖然對兩個項目影響都不至於傷筋動骨。但是被盜資金的預期拋壓和最近的掙扎,讓市場行情極度糟糕,大盤喋喋不休。反過來講,此時正是認真build,挖掘新項目和逢低建倉的好時機。 2024–2025的最大敘事可能就是AI Agent賽道了,未來新貴很有可能就在這個領域誕生。今天筆者從技術路線角度,就兩個比較頭部的AI 項目做個簡單的對比分析,拋磚引玉。
一、技術對決:兩種顛覆性架構的底層邏輯
1. ElizaOS:模組化與開源生態的「樂高」擴張
ElizaOS以開源模組化架構為核心,開發者可自由組合功能插件(如TEE隱私運算、多鏈互動模組),建構輕量級或企業級AI代理6 。其設計理念源自於1966年MIT的ELIZA程式對基礎人機互動的探索,但透過區塊鏈實現了三個關鍵突破:
可插拔模型整合:支援GPT-4、Claude等大模型與Web3協定(如DeFi合約、NFT標準)的即插即用4 ;
去中心化治理:透過代幣$ELIZA激勵開發者貢獻代碼,生態內代理需將5%收入分配給框架維護者4 ;
永生保障:智能合約確保代理邏輯永久運行,即使創始團隊消失仍可迭代6 。
典型案例:Solana生態的AI交易基金AI16ZDAO基於ElizaOS開發,其代理透過整合預言機鏈上資料與TEE隱私策略,實現年化收益超300%的自動化套利。
2. Swarm AI:群體智慧與協作網路的「蜂群革命」
Swarm AI由20歲天才少年Kye Gomez創立,其多代理協作框架重新定義了複雜任務處理範式:
蜂群節點(SwarmNode) :無伺服器基礎設施,允許4500萬個代理同時協調,解決硬體依賴與成本問題2 ;
混合流模型:結合SSM(狀態空間模型)與MoE(專家混合),在醫療診斷等場景中實現超人類準確率2 ;
跨鏈記憶庫:代理程式共享的分散式資料庫,支援長期情境追蹤與跨任務知識復用2 。
市場表現:儘管代幣$SWARMS因投機泡沫短期內暴跌35% 1 ,但其企業級客戶(如摩根大通保險理賠自動化)驗證了技術可行性
二、市場博弈:市值、社群與資本暗戰
1. 市值分化:模組化輕資產vs 重經營企業服務
收入模型:
— elizaOS: 開發分潤+協議抽成
- Swarm:B端訂閱+SNAI節點租賃。
關鍵差異:
ElizaOS依賴開源社群的病毒式傳播,透過空投機制吸引開發者(如持有$ELIZA可優先獲得新代理代幣)
Swarm AI專注於企業付費場景,但其代幣經濟未能有效綁定客戶成長,導致市值與業務脫鉤
而兩條不同的路線卻引發了一場衝突:
a16z試圖將ElizaOS植入其投資的50+項目中,引發中心化擔憂;
Swarm社群指控Kye過度依賴個人IP,技術路線缺乏透明度
三、技術長板與致命缺陷
1. ElizaOS:輕量化與相容性之殤
優勢:
5分鐘部署一個DeFi套利代理程式(整合Uniswap、dYdX介面);
支援以太坊、Solana、Base等多鏈環境,遷移成本趨近於零。
短板
模組間通訊效率低下,複雜任務延遲高達分鐘級4 ;
過度依賴外部大模型,本土化優化能力弱6 。
2. Swarm AI:協作網路的雙面刃
優勢:
百個代理協作處理保險理賠,錯誤率比人類低90%;
自研SSM+MoE模型訓練成本僅GPT-4的1/20。
短板:
節點網路擁塞時任務分配失衡,曾導致醫療診斷代理集體失效;
企業客戶因資料隱私拒絕而鏈上化,與Web3願景產生矛盾;
四、終極對決:2025年五大關鍵戰場
1. 開發者心智爭奪戰
ElizaOS以「低程式碼+高收益」吸引Web2轉型者,GitHub星數破7000 4 ;
Swarm AI透過黑客松培育深度用戶,但其Python SDK學習曲線陡峭。
2. 隱私計算標準制定
ElizaOS整合TEE插件,但被曝漏洞可擷取智慧合約金鑰;
Swarm AI研發ZKP驗證節點,犧牲速度換安全引發社區分裂。
3. 鏈上代理監理博弈
美國SEC起訴ElizaOS生態計畫AI16ZDAO“操縱市場”,要求揭露代理交易邏輯;
Swarm AI因醫療代理誤診面臨集體訴訟,去中心化架構成免責藉口。
4. 底層公鏈結盟競賽
ElizaOS與Solana共建AI代理專用側鏈,TPS提升至10萬級4 ;
Swarm AI選擇Avalanche子網,客製化虛擬機器優化蜂群調度。
5. 生死紅線:能源效率
ElizaOS單一代理日均耗電0.3度,遭環保組織抵制;
Swarm AI透過任務壓縮技術降低90%能耗,但犧牲了複雜任務處理能力。
五、產業預言:2026年終局猜想
Scenario 1:ElizaOS一統江湖
模組化框架成為Web3代理的“預設選項”,市值突破500億美元;
代價:創新停滯,開發者淪為生態佃農4 。
Scenario 2:Swarm AI逆襲封神
蜂群協作催生超級AI,自治代理接管60%鏈上交易;
風險:失控的代理網絡引發金融危機2 。
Scenario 3:雙雄並立與長尾革命
ElizaOS壟斷簡單任務市場,Swarm AI固守高階企業服務;
新勢力(如聯邦學習+DAO治理)顛覆現有格局6 。
結論:科技烏托邦還是壟斷工具?
ElizaOS與Swarm AI的對抗,本質是Web3精神與AI集權化的路線之爭。當ElizaOS以模組化降低開發門檻時,其背後資本正悄悄編織控制網;當Swarm AI高舉群體智慧大旗時,科技黑箱化可能催生新的霸權。或許真正的答案不在程式碼中,而在人類能否守住「代理主權」的底線。
「所有科技革命早期都是理想主義者的狂歡,晚期則變成資本與權力的棋盤。」 — — 匿名AI代理開發者@0x_K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