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市場最穩定的獲利模式是什麼? VRP(波動率風險溢酬)會是答案之一。

這個指標看似簡單(隱含波動率減去實際波動率),但背後藏著市場最底層的遊戲規則:人們總是為「恐慌」支付過高的保費。

就像買火災險的人總覺得房子會著火,股民也總認為明天就會暴漲或暴跌。這種群體性焦慮,讓選擇權賣方成了「恐慌稅」的徵收者。

舉個栗子:2020年3月美股熔斷期間,標普500指數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衝上85%,但實際波動率僅60%,VRP高達25%。那些冷靜賣出恐慌的人,一個月收成的權利金抵得上平時半年的收益。

收割VRP的實戰姿勢

初級玩法:搭建你的「恐慌稅」流水線

賣出平值附近的買權+賣權(跨式組合),同時買入深度虛值的賣權當「保險」。例如在標普500指數4000點時,賣出行使價4000的跨式組合,再買進行使價3400的看跌期權。

這個組合的邏輯是,用虛值選擇權覆蓋最極端的黑天鵝(例如市場暴跌15%),而中間段的波動溢價穩穩落袋。這就像開賭場——允許偶爾有人中大獎,但長期穩賺機率差。

進階玩法:波動率擇時

當VRP飆升時(如財報季前、地緣衝突發酵期),市場就像驚弓之鳥。此時賣出跨式組合,相當於在人群最恐慌時高價賣出「救生圈」。

2023年英偉達財報前,選擇權隱含波動率比實際值高出40%,事後證明股價波動遠不及預期,賣方兩天賺走30%權利金。

避開那些坑:VRP交易的黑暗森林法則

陷阱1:把VRP當永動機

很多人以為只要VRP為正就能無腦賣選擇權,結果遇到2022年9月英鎊閃崩-隱含波動率一天翻倍,實際波動率直接擊穿所有模型。

破解方法就是永遠保留「逃生通道」。我的習慣是持倉不超過總資金的10%,而且必須搭配至少10%虛值的保護性選擇權。就像高空走鋼索時繫上安全繩,你可以大膽表演,但摔不死。

陷阱2:沉迷短期波動預測

試著預測明天IV和RV誰高誰低,本質上和拋硬幣沒區別。真正賺錢的人只做一件事:盯著長期統計優勢。

數據不會說謊。過去20年,標普500選擇權VRP為正的機率超過70%,平均每月帶來0.8%的超額報酬。這相當於市場每年白送你一個“恐慌紅包”,你要做的只是伸手接住,而不是猜紅包裡裝著多少錢。

從青銅到王者:VRP思維的三個階段

學會看透波動率的謊言

別再被「波動率飆升」的新聞嚇到腿軟。打開你的交易軟體,把IV和RV曲線疊在一起——當兩條線分叉時,就是你進場收割的時刻。

用對沖化解人性的貪婪

很多新手滿倉裸賣看跌選擇權,遇到單日暴跌7%直接穿倉。現在我的每筆交易都帶著「對沖基因」:賣出平價選擇權賺溢價,同時買入虛值選擇權防崩盤。就像在戰場上既帶矛又帶盾,攻守節奏自己掌控。

把VRP變成波動率套利網

真正的頂尖玩家早已跳脫單一市場。例如去年三季度,有交易員發現原油選擇權VRP跌至負數,而美股VRP仍在高位,立刻減倉美股轉向做多原油波動率。兩個月後俄烏衝突升級,原油波動率暴漲300%,這筆操作直接貢獻了全年60%的利潤。

總之,市場永遠在獎勵理性交易員。 VRP指標最迷人的地方,是它把人性弱點變成了可量化的數字。當別人在螢幕前為漲跌尖叫時,你只需冷靜計算隱含與實際的差值——0.5%的溢價差距,可能就是新手與高手的銀河之隔。

下次交易時不妨多問自己一句:「此刻的波動率定價,是恐慌情緒的泡沫,還是理性評估的結果?」 想明白這個問題,你就摸到了持續盈利的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