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實亮眼,根據Messari 最新分析@Aptos 生態的系統報告顯示,其總鎖倉TVL 已經突破10 億美元年增19 倍。不少人可能還沒概念,反倒會認為持續拉鍊的Sui 才是這一輪屬於Move 系公鏈的榮光,但若弄清楚Aptos 和Sui 的不同發展路線,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接下來,簡單來說:
1)從歷史淵源看,@Aptos和@SuiNetwork都有前互聯網大廠Facebook(Meta)團隊的身影,都是在原先穩定幣項目Diem 迫於監管壓力停擺後衍生出來的Move 系項目。
二者都有網路大廠背景,都有web2 領域的超前創新與工程實現能力,因此一提到Move 系新銳公鏈,有Sui 必有Aptos,稱得上Move 雙雄;
差異在於,Aptos 傳承了Diem 的基因,延續了其技術路線和發展思維,相比之下,Sui 則貼近web3 應用場景一些,大膽做出了不少技術創新和探索。
2)就以同樣作為底層的Move 語言為例,Sui 採用了以Object 物件為中心和DAG(有向無環)資料結構,透過降低資料通訊複雜度來提升高效能,而Aptos 雖然也是以物件為中心,但卻有Account 帳戶的概念,因此更需要對全域的資料有更強的處理能力,這依賴其Block-STM 的平行處理能力和BFT 共識機制。
通俗點來說,Aptos 更加web2 大廠思維一些,基於這套BFT 共識機制和全局交易邏輯,可以把高性能TPS 拉向更極致,據說,理論上最高TPS 可以達到160,000,這是其Block-STM並行執行批次事物批量驗證之後的把效率拉到極致的結果。
因此,論web3 Native 可能Sui 的生態和創新更加深入人心一些,但要論公鏈技術和生態未來潛力,Aptos 更注重web2 思維發展導向可能會扳回一局。
3)恰如Messari 這份報告中呈現的內容,會明顯感覺Aptos 在機構採用度上邊非常有優勢,諸如,BlackRock 貝萊德將其BUIDL 基金拓展到了Aptos 上;Bitwise 則推出了在Aptos 鏈上質押ETP基金的活動;Franklin Templeton 和Libre 等都在Aptos 上部署了基金。除此之外,Tether(USDT)在Aptos 上推出了原生合約,Circle(USDC)也要推出原生合約。
可見,Aptos 頗受傳統機構和基金公司的青睞,這或許正是其更web2 思維在合規性和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更勝一籌換來的「資源面」優勢。
之前,這樣的優勢或許還被詬病為「傳統」,但在當下美國加密政府和ETF 基金為主驅動軸的市場大背景下,Aptos 這樣的優勢無疑會被進一步放大。
時下,Sui 已經經歷了一輪爆發成長,拉開了市場對於Move 生態的想像格局,而更偏向大機構、更注重穩健發展、更專注大基建的Aptos,就等某個Pump 時刻了。
4)正因為Aptos 更偏向「合規」的調性,Aptos 在生態層把現實資產代幣化(RWA)和比特幣生態(BTCFi)作為生態發展的核心戰略,比如,Aptos 與@OndoFinance 合作將USDY 引入生態與其主要DEX 和借貸應用集成,又與Probase 合作探索房地產通證化項目,Aptos 也透過其旗下生態項目@EchoProtocol_躬身入局BTCFi生態,並為流入Aptos 生態的原生BTC 提供10% 的APY 拖底等等。
很顯然,Aptos 這樣的戰略佈局決定了其更偏好未來創新敘事的導向,這和當下其他生態發展DeFi 且更加偏好短期熱點Fomo 效應的態度截然不同,反正始終主打一個穩紮穩打,就等啥時候RWA+ BTCFi 等新敘事能迎來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