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IP 作為資產類別

IP:全球最大的無形資產類別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AI)重塑各大產業, 智慧財產權(IP)可望成為推動AI 快速發展的核心資產。

根據Brand Finance 發布的2023 年《全球無形資產追蹤報告》 , IP 被視為全球最大資產類別,其總價值超過61.9兆美元,涵蓋科技、金融、研發、科學創新等領域。 從程式碼庫、資料到科學研究與發明,這些皆可歸類為IP 資產。

然而,IP 交易和所有權長期以來被少數市場巨頭壟斷。複雜的註冊和維權流程、高昂的法律費用,以及跨司法轄區的分散性,使得更廣泛的市場參與變得困難。

同時,從個人到大型跨國公司,各類IP 持有者在如何有效變現或分割其IP 這一問題上,都面臨挑戰。這導致了大量的無形資產處於非流動狀態,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在價值。

這正是Story 旨在解決的問題。 Story 致力於將IP 上鍊,改變IP 的融資和變現方式,將無形資產轉化為可程式化的工具,從多個創收途徑中獲取收益,無論是用於AI 訓練和推理,還是其他新興的需求來源。

作為首批與頂級AI 公司合作的區塊鏈專案之一,Story 已與開發Stable Diffusion 的Stability AI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展示如何把鏈上IP 資產無縫整合到AI 系統中。

本報告將探討AI 時代下傳統IP 模式所面臨的挑戰,並詳細介紹Story 如何依託其技術基礎設施、法律框架和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為IP 創作者、企業、機構及投資者解鎖全新機會。

AI 時代,IP 價值的躍升

在以AI 為主導的時代,IP 的價值愈發凸顯。 AI 模型訓練依賴大量文字、圖片、影片及多種數據,而在推理階段,用於即時分析和特定任務的專有數據和特定領域數據同樣不可或缺。

因此,所有為AI 提供數據的來源,都可以歸類為IP 資產,例如新聞聚合、量化研究、金融數據、用戶生成內容等。

Story 與全球領先的開源AI 開發公司Stability AI 之間的早期合作,為鏈上IP 資產與AI 的結合提供了一個具體案例。

此合作允許IP 直接整合到AI 模型的推理層。透過Stable Diffusion 產生的輸出可以自動在Story 註冊,並即時將其通證化為鏈上IP 資產。

這項合作展示了AI 生成內容作為IP 無縫註冊的可能性,並確保其在區塊鏈上的所有權驗證和可追溯性。

這項合作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通用的、經過篩選的鏈上資料庫。透過主動推動AI 生成內容的通證化,Story 讓Stability AI,乃至更廣泛的AI 生態,能夠批量生成經過授權的鏈上內容,同時為IP 持有人提供透明的收益分配機制。

隨著AIGC 規模的不斷擴大,將模型輸出並無縫註冊成為IP ,可以為鏈上生態帶來大量新資料。從長期來看,這將推動通證化IP 的普及,並創造更多有關所有權、署名權和變現的機會。

當算力逐漸被商品化,AI 模型的核心競爭力已從算力轉向資料和IP。

如果AI 系統無法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持續存取優質的數據和IP,即便是最先進的模型,也難以保持競爭力或實現突破。這進一步印證了「AI 亟需數據」 的觀點,也顯示IP 將和專用計算硬體曾經扮演的角色一樣,對AI 的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在AI 時代,IP 資產的持有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當AI 模型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其IP ,IP 資產的持有人應有的版權收益或署名權會被剝奪,尤其是資源有限的小型IP 持有人,往往缺乏維權所需的資源或支持。

一旦資料被爬取、混合或輸入至AI 工作流程,傳統的維權方式幾乎失效,因為在AI 訓練和推理的複雜分層架構中,IP 資產會被聚合、轉換或匿名化,使得溯源幾乎變得不可能。

另一方面,這項挑戰不僅影響小型IP 持有人,甚至大型IP 持有者也面臨類似的困境。

儘管他們擁有龐大的IP 資產,但現行的IP 法律體系仍然固化且割裂,無法支持以更靈活、可編程、可擴展的方式來變現或分發IP,尤其是在AI 需求日益趨向動態化和模組化的情況下。

AI 時代的IP 基礎建設:從未如此重要

生成式AI(如Stable Diffusion、DALL·E 和ChatGPT)雖然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已全面顛覆人類的生產方式,從程式設計、資料分析,到文字和影像創作,幾乎無所不在。這些AI 系統的訓練依賴全球範圍內的海量資料。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2024年全球AI 訓練資料庫市場的估值為26 億美元,並預計從2025 年到2030 年的年均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22%。

同樣,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預測,該市場在預測期內將以24.7%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32 年將達到170 億美元。

然而,隨著AI 訓練資料市場的擴張,一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資料的所有權和署名權如何界定?數據貢獻者是否能夠獲得合理補償?

目前,AIGC 面臨法律和倫理的模糊地帶,原因在於:

  • 大語言模型(LLMs) 可能會未經授權地重複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文字;

  • 圖像生成AI 可能未經許可複製藝術家的獨特風格,卻不給予任何補償。

如果沒有健全的數位IP 基礎設施,AI 發展可能會走向兩個極端:

  1. 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如果IP 被無償佔用,創新者將因為缺乏激勵導致創作意願下降,整個產業陷入低迷。

  2. AI 軍備競賽加劇:只有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才能應對日益複雜的IP 訴訟與法律糾紛,中小型創新者逐漸被邊緣化。

過度放牧(Overgrazing)這個概念,形像地描述了AI 系統大肆掠奪人類的創作內容卻無需承擔應有責任,最終創新動力因缺乏激勵而逐漸枯竭的情形。

應用於AI 代理的TCP/IP

與「過度放牧」概念同樣重要的是, AI 的能力正快速超越生成簡單文字及圖像的範疇,進一步拓展至複雜的機器對機器互動領域。在這種情況下,傳統以人為本的法律框架顯得過時且不足。

隨著基於代理(Agent-Based)的AI 系統日益智慧化,它們越來越多地直接相互協作和交換知識。在這日新月異的世代中,AI 代理所產生或消耗的每一項資料、技能或見解都可被視為IP 。

代理之間可能會交換優化過的演算法、專業程式碼、訓練數據,甚至是特定的任務解決方案。由於這些資產完全數位化,可以即時複製或轉化,因此AI 代理迫切需要一個健全且自動化、可編程的IP 交易框架,以高效管理IP 的創建、使用和交易。

然而,傳統IP 系統依賴人工合約和緩慢的法律程序,無法應對這種新興交易模式的步伐。這就更需要一個可程式IP 框架來管理代理間的商業協議,促進無縫貨幣交易,為傳統方法提供一個可靠且可擴展的替代方案。

儘管AI 代理已有能力即時交易大量專業知識,但目前尚無公認標準來規範如何談判和交易這些無形的IP 資產。這一缺失不僅增加了開發成本,還會帶來合規風險,並在信任與商業化機制上留下巨大空白。

這正是Story 開發代理傳輸控制協定(Agent TCP/IP)的原因。

Agent TCP/IP 是一個開源框架,允許AI 代理程式像互聯網基於TCP/IP 進行通訊一樣,自主協商、管理和交易其IP 資產。

透過Agent TCP/IP,AI 代理可以:

  • 驗證彼此的IP 授權條款

  • 自動完成付款和交易

  • 執行版權與使用限制

  • 確保IP 貢獻者獲得公平回報

目前,多個AI 代理系統已將Agent TCP/IP 直接整合至其核心框架,包括:ai16z 的Eliza、Virtuals 的GAME、Crossmint 的GOAT 和Zerebro 的ZerePy。最近,Virtuals 旗下的AI 代理商Luna 甚至在社群媒體X(前Twitter)上,使用Agent TCP/IP 與另一AI 代理商DaVinci公開談判IP 授權

未來,AI 的發展將越來越依賴優質的IP 資產。然而,傳統IP 法規主要圍繞著「複製」展開,難以適應AI 時代的需求,尤其是:

  • AI 生成的海量衍生作品,如何定義歸屬權?

  • AI 訓練資料的使用,如何確保版權合規?

  • 資料的微許可(Micro-Licensing)機制,如何有效率地執行?

在這一背景下,IP 的獲取和授權,已經超越計算硬件,成為AI 發展的關鍵瓶頸。 AI 模型必須持續取得新的IP 資產,以維持競爭力與創新力。而所有這些都可以透過Story 提供的區塊鏈基礎設施進行高效管理和優化。

數位經濟中的通證化IP

DeFi(DeFi)引入了「可程式貨幣」的概念,即區塊鏈上的通證化資產能夠在一個由可組合的金融協議構成的生態系統中自由互動。一旦某項資產被上鍊通證化,便可連接整個網絡,實現一系列加值服務。

透過通證化IP 並將其引入鏈上, IP 從靜態的鏈下資產演變為可編程的鏈上資產,讓IP 具備可編程性,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就像網路和社群媒體大幅降低了複製和分發資訊的成本——並由此催生了全新的市場模式——鏈上IP 框架同樣降低了IP 授權和版稅管理的營運成本。透過將IP 通證化,並在鏈上模組中定義授權條款後, IP 持有人即可在低摩擦的市場環境下,實現可組合、受法律保護的使用方式。 同時,以往因人工協商而延遲的版稅支付,如今可在鏈上自主流轉,從而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些模式在傳統IP 體系下是難以實現的。

此外, AI 開發者可以快速驗出特定IP 的使用條款,並透過小額支付在其模組中合法重複使用IP 資產。

在這體系下,無論是大規模IP 機構,或是獨立創作者,都能公平地貢獻IP 並獲得收益。

IP 的所有權溯源資訊是完全可驗證的,這消除了不必要的驗證和繁瑣的談判流程,AI 使用IP 資產的過程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持續增長的良性循環。一旦某項IP 資產完成通證化,它便獲得了完整的數位工具,為其帶來可轉讓性、可交易性及收益共享的特性。

更重要的是,當AI 代理從基於區塊鏈的IP 註冊表中讀取資料時,它可以自動確認某個資料庫或資產是否可用於商業用途,驗證AI 訓練權限,在鏈上發起支付,並儲存一條不可篡改的交易記錄。

這就是Agent TCP/IP 概念的核心——讓AI 能夠在一個通用通訊協定下以程式碼形式解讀IP 。 IP 不再消失於不透明的AI 訓練資料池中,而是成為一個可被持續追蹤的資產,其使用情況、版稅收益和衍生內容均可即時記錄。

在這種模式下,IP 持有者可以允許AI 模型學習其作品,同時保留監督權並獲得合理報酬。在Web2 時代,大規模「爬取」內容往往使IP 持有者得不到應有的報酬,但可程式IP 使得這一過程轉變為一個協作共贏、以價值驅動的市場。

AI 產生內容與數據的指數成長

AI 仍處於相對早期的發展階段,但已讓內容生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爆發——從X(前Twitter)的Grok,到與Story 合作的Stability AI 的Stable Diffusion,再到OpenAI 的ChatGPT 和Anthropic 的Claude,這些大語言模型(LLMs)都能夠通過簡單的文本輸入,生成複雜的圖像或長篇內容。

然而,海量內容的湧入和市場的過度飽和,可能導致原創作品的價值被稀釋。

若缺乏基礎設施用以追蹤IP 衍生作品之間的層級關係,或無法確保衍生作品對原創者進行合理補償,那麼由AI 驅動產出的內容遭遇貶值就不可避免了。

因此,我們需要建立新的IP 架構來協調各方利益,為人類和AI 的協作建立一個公平和開放的環境。

透過將IP 轉化為可流動、可組合的通證化資產,可以確保AI 的生產速度與生成能力不會侵犯原創者的合法權益。這一模式可以將指數級增長的AI 產出,從“無序掠奪”引導至“協作共贏”,讓創新者、開發者和IP 持有人,都能共享AI 變革所帶來的紅利。

第二章:Story- AI 經濟體中的IP 區塊鏈

AI 資料的核心基礎設施

隨著AI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對優質資料和IP 資產的需求也同步激增。

Story 正在解決傳統IP 系統中的存在的低效率問題——分散的所有權、缺乏可執行的授權機制以及歸屬權的不透明性等,已成為IP 變現和創新的主要障礙。

透過建立基於區塊鏈的IP 資產儲存庫,Story 旨在成為AI 經濟中的核心基礎設施,讓「可編程IP」成為現實,實現人類與AI 代理在IP 資源上的公平分享和利用。

Story 採用類似Ethereum 的執行環境,並引入可程式IP 授權(programmable IP license)法律框架,讓各類IP 資產得以與AI 技術結合,為AI 提供優質的知識輸入。

對大型IP 持有者而言,Story 的鏈上儲存庫,能讓他們有效率地管理龐大的IP 資產組合,實現IP 資產的自動化授權和變現。例如,AI 開發者可以透過預設的智慧合約,自動取得特定IP 資源的使用權,並確保合約條款的嚴格執行。

而對於中小型IP 持有人,Story 提供了一個全球化市場,使他們能夠將IP 資產通證化及商業化,並確保其IP 使用條款具備可讀性和可執行性,有效保障權利不受侵犯。

簡而言之,IP 將成為AI 時代的“數位黃金”,而Story 將藉助其獨特的區塊鏈環境和精心設計的法律框架來實現這一願景。

Story 的融資及市場認可

Story 的潛力獲得了頂級投資機構的認可,他們看好區塊鏈與AI 結合後對IP 產業的變革能力。自成立以來,Story 已完成多輪融資,累計籌集資金超1.4 億美元,最新一輪融資後估值達22.5 億美元,足見市場對其模式和成長前景的信心。

Story 的種子輪由a16z Crypto 領投,並獲得專注於投資AI 新創公司的三星NEXT Q Fund 的支持。

隨後的融資輪同樣由a16z Crypto 牽頭,吸引了Polychain Capital、Foresight Ventures、Nomad Capital 等頂尖機構參與。此外,Story 還獲得了一群天使投資人的青睞,包括Balaji Srinivasan、Charlie Songhurst、Stability AI 負責人Scott Trowbridge,以及Paris Hilton。同時,韓國娛樂產業巨頭如Hybe 創始人房時爀和The Black Label CEO 鄭京仁也加入了投資行列。

The Block研究報告|Story:將智慧財產權轉化為人工智慧的貨幣

資料來源:The Block Pro Research

Story 是a16z Crypto 至少參與過三輪融資的八個項目之一,這也彰顯了a16z 對其前景的高度認可。

The Block研究報告|Story:將智慧財產權轉化為人工智慧的貨幣

資料來源:The Block Pro Research

值得注意的是,Story 是唯一一個由a16z Crypto 連續三輪領投的區塊鏈專案。在所有行業中,a16z 進行「三連投」本就極為罕見,而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種情況在區塊鏈項目中更是前所未有。

強大的資金支持,加上來自頂級風投機構、加密與AI 領域投資基金及產業領導者的策略指導,進一步鞏固了Story 在IP 領域的領先地位。 Story 賦予IP 持有者新的工具,使其能夠在AI 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Story 也成功完成了加密產業規模最大的融資之一,這不僅反映出市場對IP 作為關鍵資產類別的認可度不斷上升,也展現了Story 在IP 交易市場中的創新潛力——它正在打破行業長期存在的低效格局,為全球IP 持有人提供全新的變現機會。

Story 的總部和全球佈局

Story 團隊誕生於矽谷,目前總部位於加州帕洛阿爾托,距離史丹佛大學僅幾分鐘路程,和Aptos 和Sui 的總部也只有幾步之遙,密集的技術人才匯集於此使得該區域成為「L1 Valley」。

這個地理位置不僅確保Story 始終處於區塊鏈和AI 發展的最前沿,也讓其能夠吸引頂尖技術人才,並與創投機構及全球AI 領導者保持緊密聯繫。

此外,Story 採用全球化遠距辦公模式,吸收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以確保其能夠深入不同市場,增強其在各行業和社區的服務能力。

Story 的定義

Story 是一條專門構建的Layer 1 區塊鏈,致力於將IP 資產上鏈,使其像DeFi 讓金融資產可編程一樣,實現IP 資產的可編程性和可組合性。

作為“世界級IP 區塊鏈”,Story 融合了以太坊虛擬機(EVM)的底層架構,並進行了針對性優化。

這些調整專為處理IP Graph 中的複雜關係而設計,例如追蹤產權鏈,解析IP Graph 中衍生IP 資產與父級IP 資產之間的關係等。

從本質上來說,Story 是一套圍繞IP 資產通證化的協議套件,由三個核心組件構成:

  • Story L1 區塊鏈網絡

  • 創造力證明(Proof-of-Creativity,PoC)協議

  • 可程式IP 授權(Programmable IP License,PIL)

The Block研究報告|Story:將智慧財產權轉化為人工智慧的貨幣

資料來源:The Block Pro Research

這些核心組件共同建構了一個完整的可編程IP 生態系統,涵蓋IP 的通證化、收益和版稅分配等關鍵環節。

我們將在後續章節中深入探討每個組件的技術細節。

可程式IP

在Story 生態系統中,透過Story 通證化的IP 資產本質上是具有特殊Token 綁定帳戶(token-bound account)的ERC-721 代幣。與傳統NFT 僅連結到一個檔案不同,Story 的IP 資產包含詳細的IP 元數據,並嵌入了定義使用條件的模組。這使得通證化的IP 資產可以經由程式設計自動執行以下功能:

  • 允許或限制衍生作品的創作,並設定授權條件和收益分配規則;

  • 多個父級IP 資產共同持有人之間的版稅收益可自動以智慧合約分配;

  • 確保AI 模式或平台的商業使用符合預設授權條款;

  • 讓IP 資產持有人決定是否開放其資料供AI 訓練;

  • 追蹤IP 資產的產權鏈,並記錄其演化路徑及衍生作品。

  • 當IP 資產鑄造完成,它就具備了嵌入式API ,能夠與dApps 或AI 服務進行互動。簡化授權流程,並推動AIGC 和UGC 生態的發展。

這種模式能夠促進各行業的協同創新,從音樂發行到AI 模型訓練數據,從迷因生成到品牌授權等等。

Story 作為AI 時代的IP 資產中心

與通用區塊鏈不同,Story 的設計積極考慮了AI 的需求。透過提供單一的通證化IP 資產鏈上儲存庫:

  • AI 開發者可以輕鬆發掘並授權用於AI 模型訓練的精選資料庫,範圍涵蓋圖像、文字語料庫、甚至完整的虛擬世界,無需再與每個IP 持有人進行人為協商。

此功能不僅限於簡單的AI 模型訓練,還可用於定量研究或AI 代理間互動等特定用途。

  • 每當IP 資產被存取、鑄造或衍生時,其權利人都會自動獲得版稅收益,從而降低交易摩擦,並進行歸屬權的即時記錄。

  • 大型工作室或資料供應商可以在Story 上整合其IP 資產,簡化跨鏈、跨平台或跨司法管轄區的授權流程。

未來,Story 甚至可發展為一個全球化的AI 數據市場,IP 資產持有人可以向AI 開發者提供數據,並獲得穩定的鏈上版稅收益。

有了可程式IP 授權(PIL)機制的幫助,世界上的大型企業能夠相信,他們旗下的IP 資產有足夠安全的授權保障,也能輕鬆地對其IP 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追蹤和驗證。

Story 與Stability AI 之間的合作正是這個願景的現實應用案例。

作為開源AI 模型的開發者,Stability AI 需要持續取得受許可的資料流。透過吸收全球資料庫供應商和個人IP 持有人,Story 為Stability AI 和其他AI 公司開發者建立了一個透明市場,在這裡,他們能發掘可用的IP 資產,迅速確認使用條款,並在預設的法律框架下完成付款。

此系統幫助AI 開發者避免資料爬取的灰色地帶,同時為IP 持有者提供高效的變現管道。

為IP 持有人消除障礙

Story 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即使是缺乏IP 法律專業知識的個人和組織,也能將其資產通證化,並保障其資產免受無授權的使用或其他侵權行為。

透過簡化營運流程,Story 讓IP 資產的通證化變得更加便捷,大大降低了准入門檻,使更多人能夠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IP 保護和收益最大化。

這種簡化的方式對不同類型的IP 資產持有人都極具吸引力。例如,獨立創作者可以快速將自己的IP 資產轉化為可獲利的數位資產。

從新創公司到成熟科技公司,創新者和技術專家可以透過Story 保護自己的專利、軟體和產品設計,同時藉助鏈上智慧合約的自動化執行,降低侵權風險,並探索多種變現方式,如碎片化產權交易或限時授權。

大學和研究機構則可利用Story 對資料庫、研究成果和實驗方法進行通證化,不僅能建立透明的授權體系,還能更輕鬆地促成科研合作或商業化應用,而無需處理傳統IP 合約的複雜細節。

對於品牌和企業等大型IP 資產持有人而言,Story 提供了一個高效的IP 資產管理方案,讓跨鏈、跨平台的IP 運用更加便利。企業不再需要管理大量零散的授權協議,也不需要在多個網路間來回切換,而是可以在一個統一的平台上整合IP 資產,並依賴Story 可靠的法律機制和交易保障,實現更安全、更有效率的管理。

透過這些功能,Story 大幅降低了IP 資產保護和變現的技術和法律門檻,使個人創作者、研究機構乃至大型企業都能安心融入這個生態系統,更有效率地管理和保護自己的IP 資產。

第三章:Story 技術概覽

Story 的主要元件

依託於專門的技術架構,Story 旨在應對大規模複雜的IP 資產關係,尤其適用於AI 系統對海量通證化資料庫的處理。

Story 採用先進的資料結構,如IP Graph 和模組化智慧合約邏輯,以實現IP 資產的授權、版稅分配及爭議解決的精準自動化處理。

如前文所述,Story 由三個核心組件組成,分別針對IP 資產生命週期中的不同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The Block研究報告|Story:將智慧財產權轉化為人工智慧的貨幣

資料來源:Story

Story L1

Story L1 是本協議的基礎設施層,採用EVM 相容的執行環境,並結合CometBFT 共識機制,實現高效率交易確認。但L1 最核心的特性在於其能夠處理複雜的IP 資產關係,而這項能力又稱為「IP Graph」。

IP Graph 與類向量資料庫查詢

Story 採用自訂預編譯(precompiles) 和索引技術來追蹤IP Graph 中的複雜的上下游關係或衍生關係。與傳統的將通證化IP 資產註冊為靜態NFT 這一方式不同的是,Story 的帳本結構允許在潛在的大型衍生網路中進行快速查詢和進階檢索。

這項特性對AI 的應用至關重要。因為一張圖像、一個資料庫或一段文字可能有多個父級資產,每個父級資產都需要以某種形式進行版稅分配或識別署名。

在實際應用中,Story 採用一種類別向量資料庫的技術,並將其最佳化至鏈上使用,使得多層級IP 資產的快速溯源和遍歷成為可能。

因此,AI 開發者可以透過程式自動識別資料庫中嵌入了哪些父級IP 元素,計算相應的版稅義務,並檢查某個衍生鍊是否適用特定的使用條款。

這種專門設計的資料結構,使Story 不再單純地關注TPS(每秒交易數) 等傳統吞吐量指標,而是轉向為AI 時代提供客製化的功能支援。

創造性證明協議(PoC)

創意證明協定(Proof-of-Creativity Protocol,PoC)建構於Story L1 之上,它定義了IP 通證化和授權方式,並規範了鏈上和鏈下的版稅流向。

PoC 常被稱為IP 資產的“作業系統”,其主要職能包括:

  • 通證化規則

確保每個IP 資產在鑄造、表示和識別時,遵循標準的元資料定義,例如資產類別或使用條款。

  • 代理流的模組化架構

採用插件架構,支援靈活擴充各類模組(如授權、糾紛或版稅分配)。

這項特性對AI 代理間的交易尤其重要,因為可讀的合約模組能讓代理人自主協商或驗證IP 資產的使用條款。

  • 可程式版稅分配與鏈上爭議處理

包含自動版稅分配邏輯,適用於複雜的衍生鏈。

若某個AI 的創作參照了數個父級IP 資產,PoC 會根據其父級IP 持有人預設的條款,將收入按比例分配給每個父級資產。同時,該協議設有專門的爭議處理功能,可標記AI 濫用或未經授權衍生產品,並暫停其使用,直至糾紛得以解決或升級至PIL 這一法律層。

PoC 的模組化設計確保了協議的持續迭代,無需對整個系統進行大規模重建。當需要新的AI 專用模組時,例如驗證合成內容或實施特定的使用限制,它們可以無縫地整合到PoC 之上。

可程式IP 授權(PIL)

可程式IP 授權(Programmable IP License,PIL)負責鏈上通證化IP 資產的可程式管理,而PIL 則是一個鏈下法律框架,用於連結傳統現實世界的法律體系。

透過提供標準化條款、引用公認法律標準,並在Story 生態的鏈上解決方案不足時提供明確的法律追索途徑,PIL 確保所有IP 資產交易(包括鑄幣、許可和轉讓)在鏈外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

由於PoC 實現了鏈上機制的自動化,當PoC 自動執行鏈上版稅分配或為AI 模型產生子級授權時,PIL 可保障這些智能合約義務在法庭上仍然有效,相關的鏈上交易歷史可作為訴訟證據。

PIL 對於大規模IP 爭議或跨境IP 糾紛的解決尤為關鍵。如果沒有PIL ,鏈上記錄的所有權和著作權可能因無法與傳統IP 法規完全匹配,導致其難以獲得法律法規承認。

PIL 實際用例分析

假設一個獨立資料供應商在Story 上將其資料鑄造為IP 資產,並計劃將其授權給AI 開發者使用。

該供應商可以設定預付許可費,以及與未來AI 模型產出掛鉤的持續分成比例。

每當AI 開發者在Story L1 上發起交易,將資料供應商的IP 資產整合到其AI 模型時,授權模組會參考PIL ,在PoC 中自動編碼相關的費用和版稅分配邏輯。

若該AI 開發者日後出售一款依賴該IP 資產的應用程式時,他則需將部分收益分發給原IP 持有人。

若他不履行此義務,IP 持有人可啟動鏈上爭議處理機制。若爭議無法解決,例如開發者將活動轉移至鏈下或失聯,IP 持有人仍可依據PIL ,向相關司法管轄區提起訴訟。

Story L1、PoC 與PIL 這三層架構的結合,讓Story 有能力提供一個完整的IP 資產註冊、授權與執行的生態環境。

IP 資產& IP 帳戶

在Story 的生態系中,IP 資產和IP 帳戶是兩個核心概念。

IP 資產是一種ERC-721 代幣,代表鏈上的通證化IP。

IP 資產與Story 的鏈上模組保持動態連接,因此它們能夠響應外部調用,這一點對AI 用例非常關鍵,尤其是AI 模型迭代時可能出現的大量微授權事件。

每個IP 資產可以與其父級資產或子級資產形成聯繫,進而建構出一張幫助追蹤資產世系的圖譜。當AI 輸出涉及多個IP 資產時,IP Graph 會確保所有相關的上級資產都被識別,進而簡化多方版稅計算。

這種功能對於需要依賴整個內容庫的大型AI 模型至關重要,因為它有助於確保合規性並增強信任。

由於IP 資產與一個IP 帳戶(智慧合約帳戶)綁定,因此它們可以內建模組,並根據需要進行客製化管理。

The Block研究報告|Story:將智慧財產權轉化為人工智慧的貨幣

資料來源:Story

IP 帳戶是對ERC-6551 標準的一種修改實現,本質上充當了每個IP 資產的“大腦”,它控制著這些資產的模組運作,並能夠與外部智能合約進行通信。

模組

模組是獨立的智慧合約,負責定義Story 生態系內的各項操作。 核心模組包括:

  • 授權模組

此模組鑄造專門的IP 資產,並為授權方設定特定使用條款(如商業或非商業用途)。 AI 框架可以呼叫該模組用於大規模IP 資產的使用,無論是用於定量分析、金融建模、資料洞察,或是通用的AI 模型訓練。

  • 版稅模組

此模組可自動處理衍生作品的版稅分配,尤其適用於涵蓋多個父級IP 資產的AI 生成內容,並按預設規則,按比例分配收益。

  • 爭議模組

此模組用於標記潛在的侵權行為,暫停使用爭議中的資產,或在必要時將爭議提交到鏈下仲裁。如果存在IP 資產濫用或未經授權的衍生作品,此模組為鏈上提供一種去信任化的解決方案,避免直接進入傳統法律程序。

  • 未來模組

系統的可擴展性允許輕鬆添加新的模組,如部分IP 分割或Agent TCP/IP 插件,用於AI 代理之間的交互。

透過將IP 操作分解為多個獨立模組,Story 確保了功能更新和新增功能的便利性,從而為持續創新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

第四章:Story 的用例

IP 生態系統中的利害關係人

作為一個多功能平台,Story 提供了可編程的IP 資產託管服務,促進了包括AI 從業者和研究人員在內的廣泛IP 持有者的生態系統。每個群體都以不同方式從鏈上可編程IP 功能中受益。

主要利害關係人包括:

  • IP 創作者-希望直接控制授權和效益。

  • 大型IP 持有者-計劃將大規模的IP 資產組合整合至單一平台進行管理。

  • AI 開發者-尋找便利途徑使用通證化資料庫。

  • 使用者-渴望對現有IP 進行二次創作。

  • 開發者-建構面向使用者的dApp,以實現IP 的二次創作。

這些利害關係人共同形成了一個自我強化的良性循環——更多的IP 資產鑄造會帶來更多的衍生IP 資產,進而帶來更多的授權交易,從而豐富Story 的IP 儲存庫。

本節將會探討Story 所支持的各種生態系的實現與計畫。

AI 模型、代理與框架

Story 最顯著的應用集中在AI 領域。

例如,當一位AI 開發者希望將特定的資料庫整合進其AI 模型時,Story 系統可以確認IP 持有人是否已為該資料庫啟用版稅和衍生性商品授權。

若該開發者決定在其模型中使用該IP 資產,並產生了可商業化的內容,Story 的機制會自動觸發對應的版稅流向,確保IP 持有人獲得應得的報酬。

當AI 開發者需要成千上萬個資料庫時,他們可以依賴Story 的通用IP 儲存庫來處理大規模請求,而無需與背後數以萬計的小型IP 持有人逐一簽發單獨授權協議。這種無摩擦方式,極拓寬了通證化資料庫的應用範圍。

新興的AI 代理框架還能進一步利用Story 的模組化架構。 例如,透過Agent TCP/IP,AI 代理可以發掘與其特定領域相關的專用IP 資產,然後透過鏈上授權模組,自動協商使用條件,並執行版稅支付。

Story 會即時記錄衍生作品的擴展,確保多個父級IP 持有者能即時取得收益分成。

這一切預示著一個未來,在那裡, AI 系統將成為IP 經濟的活躍參與者,自主生成衍生作品並按比例分配版稅,無需人工幹預。

IPFi —— 面向IP 的DeFi

IPFi 作為一種新的概念,類似於DeFi。不過,它並非將金融活動限制在傳統的鏈上抵押資產(如ETH 或穩定幣),而是利用無形的IP 資產。

藉此, IP 持有人可質押、借貸或抵押其IP 資產,從而創造出此前只適用於同質化代幣的、各種類似於DeFi 的機會。

鏈上許可流和衍生作品帶來的穩定收益流可以為IP 資產提供持續性收入。這些鏈上收益流可以作為財務支持,形成自動化收益策略,或打包成高級衍生金融產品。

IP 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產類別,IPFi 預計將大幅拓展DeFi 和可程式區塊鏈的可用市場總量(total addressable market、TAM)。以前從未參與過傳統DeFi 的IP 持有人,如今有了激勵這一直接動機將其IP 資產通證化;而DeFi 用戶也能接觸到非傳統抵押資產。

透過將可程式IP 與DeFi 原語(primitives)結合,IPFi 為建立一個更包容和多樣化的鏈上經濟奠定了基礎,這不僅限於DeFi 原生參與者,還包括大型企業、科研實驗室,甚至是尋求變現未開發IP 的小型企業。

企業級應用

儘管大型工作室和企業集團能夠處理高價值的IP 交易,但它們在長尾交易市場上錯失許多變現機會。

隨著AI 的出現,它使得百萬級的優質衍生作品成為可能,大型企業集團現有的授權結構無法跟上這些變化。借助近乎零成本的IP 授權、衍生作品追蹤和自動化收入分配,Story 為IP 資產的變現和擴展開闢一個全新範式。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Story 與Stability AI 的合作,Stability AI 是Stable Diffusion 的開發公司,Stable Diffusion 是目前最著名的開源文字生成圖像模型之一。

通常,企業級IP 和AI 達成協議需要經過繁瑣的法律流程,尤其是涉及大規模資料的複雜使用時,這就更難解決商業用途中日益增長的IP 長尾問題,例如小眾AI 影像產生器、衍生資料庫,或僅需大規模語料庫片段的小型專用模型。

透過將Stable Diffusion 整合至Story, IP 持有人可以為其IP 資產的使用及衍生規定詳細條款,同時享受自動化收益分成和即時的使用追蹤等功能。

每個參考了IP 資產所新產生的圖像內容,都會記錄在鏈上,儲存其元數據,例如其父級資產、層級關係和適用的版稅義務。這意味著,企業無需為每個潛在的AI 應用程式單獨協商授權許可,而是可以依賴Story 的可程式IP 模組來大規模執行或更新其使用權限。

從商業角度來看,這個模式讓大型企業、數據供應商或AI 實驗室能在不消耗過多法律資源的前提下,進行廣泛的生成式AI 探索。

同時,這為小型企業或獨立開發者提供了便捷途徑,允許他們快速授權以及整合大型企業IP,將其整合至自己的AI 應用。

換句話說,Story 與Stability AI 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取代繁瑣單次協議的鏈上環境,並透過統一的授權及變現機制,將IP 資產與AI 作品需求對接,形成一個高效生態。對企業而言,這個透明且自動化的流程,能夠幫助他們捕捉每一筆增量收入。

總之,與Stability AI 的合作讓Story 成為資料密集型產業的支柱,提供了一個簡化了衍生性商品追蹤、版稅分配和授權管理流程的企業級平台,以支援大規模AI 應用。

Story 生態系統

Story 生態系的一大特色是,大幅降低了開發者創造創新IP 應用的門檻。

由於每個IP 資產都可以在一個全球化的、便於查詢的IP 儲存庫中找到,因此dApp 可以輕鬆整合高級的授權和衍生功能,幾乎無需額外成本。

Aria是Story 生態中的一個項目,它利用Story 的IP 儲存庫,將文化類IP(如音樂版權、電影版權及重要藝術作品)通證化為可編程的IP 資產。

這種方法不僅彌合了文化與金融之間的鴻溝,也讓粉絲、投資者和IP 創作者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擁有文化IP,並從中獲利。它為IP 創作者和持有者提供全新的收入來源,同時也讓粉絲和投資者在所喜愛的IP 的收益成果中分一杯羹。

Mahojin是Story 生態系統的典型專案。它利用AI 演算法從現有IP 資產生成衍生作品。每當Mahojin 接觸到一個IP 資產時,它會查詢Story 的儲存庫以驗證其適用的授權條款。

如果其條款允許商用,Mahojin 的AI 可以以不同模式產生衍生作品,並自動計算父級IP 持有人的版稅分配。

透過這種方式,避免了談判的困擾,確保了每個貢獻者,無論是創作者還是間接的父級IP 資產,都能公平分得收入。

Mahojin 是Story 生態系統逐步轉向代理驅動流的典範。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流程不是由人類,而是由AI 代理自動觸發。

依賴Story,Mahojin 無需重新設計爭議模組、授權邏輯或版稅計算機制,相反,它可以直接調用生態系統共享的標準化模組,減輕Mahojin 開發者與IP 持有人在合規方面的負擔。

Ablo是一款允許用戶利用AI 對不同知名品牌IP 進行衍生創作的應用程式。

在Ablo 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Ablo 的AI 工具,基於品牌授權的模板,對IP 進行衍生創作,並發布聯名產品。該平台作為知名品牌IP 中心,任何人都可以像搭建樂高一樣使用IP,同時品牌方可就如何使用其IP 制定相應規則。這讓不同技能水平的用戶可以利用AI 生成獨特的設計,並將其應用於服裝並與他人分享。

在通常情況下,用戶若要與每個品牌達成合作,就要涉及大量的合約、談判和法律聲明。 但藉助Story 的全球IP 儲存庫,Ablo 只需識別可用的IP 資產,檢查其使用條款,並在鏈上支付相關費用和版稅。

如果出現爭議,例如開發者使用未經授權的衍生IP 資產,生態系統內建的爭議模組會自動接入,標記侵權的衍生IP ,暫停其進一步使用,直到爭議解決。

此外,由於Story 會自動管理每個IP 資產的所有權鍊和溯源,這類衝突更容易被發現和處理。

除了直接許可,Ablo 還支援聚合功能,讓多個較小的IP 持有者把他們的資產打包成策展包,然後集體授權給更大的遊戲專案。

第四個例子是Sekai ,它展示了Story 生態系統在大規模社區驅動的「宇宙建設」方面的潛力。

Sekai 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多個IP 持有者可以為故事情節、角色和背景故事作出貢獻,並將每個貢獻都鑄造為IP 資產。 一個虛擬宇宙因此可以累積過萬個IP 資產。

由於這些資產都存在於Story 生態系統中,每當有新衍生作品產生時,系統會自動識別其父級資產。若Sekai 中的使用者將多個IP 資產合併為一個新的衍生作品系列,Story 會自動設定正確的收入分配,以確保每個相關的IP 持有人都能獲得應有的收益。

有些IP 持有者可能允許其IP 無條件使用,而有些則可能收取小額費用,希望其IP 只在特定條件下使用。

其最終效果是,形成一個不斷擴展的協作宇宙。 IP 持有者可以確信他們的貢獻能得到認可並以適當方式變現,而IP 創作者則可以快速在現有背景上進行創作。

除了以人為中心的dApp,多個著名的AI 代理框架,包括Virtuals 的GAME、Zerebro 的ZerePy 和ai16z 的Eliza 等,也正在與Story 集成,以實現AI 代理之間的自動化IP 交易,讓AI 代理能夠實時交換或優化數據。

透過Agent TCP/IP,這些框架能夠讓AI Agent 從Story 的儲存庫無縫定位並授權IP 資產。

例如,一個GAME 代理可以存取高階模擬所需的專業資料庫;而一個基於Eliza 的代理程式在進行分析時,可能會整合多個鏈上研究資產,並與其他代理程式進行“對話”,共享其衍生出來的見解或程式碼。

在每個案例中,Story 的授權和版稅模組都會自主追蹤資產使用情況,無論資產被重混或合併多少次,都能確保每個父級IP 持有人公平地獲取報酬。

這種AI 代理之間零摩擦的IP 交換,擴展了AI 開發者和IP 持有人的經濟可能性。知識、數據和版稅都能在AI 代理之間大規模自主流轉,塑造了一個由機器驅動的IP 經濟。

The Block研究報告|Story:將智慧財產權轉化為人工智慧的貨幣

資料來源:The Block Pro Research

儘管許多現有的dApp 聚焦於人類IP 創作者,但Story 的生態系統開發也積極考慮到AI 代理的需求。

開源框架可以存取Story 以實現直接授權,允許自主的AI 代理代表人類操作員,甚至代表其他AI 代理請求/許可IP 資產的使用。

如果某個代理人被設計用來為某個專用AI 模型獲取高品質圖像,它可以無縫地瀏覽Story儲存庫,選擇相關IP 資產,並透過小額支付進行使用。

在更複雜的應用場景下,這些AI 代理程式可能會在最佳化或融合多個IP 輸入後產生衍生IP。 Story 的模組化架構和內建的爭議處理機製完全支援這種代理驅動的流程。因此,當代理人濫用授權的IP 資料時,鏈上投訴機制可以即時凍結侵權的衍生作品,或重新調整版稅流向。

第五章:總結

憑藉Story 的基本構件,包括可程式IP 、開放式網路、連接程式碼與法律的框架,以及日益壯大的生態系統,下一代通證化資料庫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爆發式成長。

透過專注於與AI 的對接,Story 為自我強化的循環奠定了基礎,在這個循環中,借助每個新項目的加入,展示平台的潛力並推動更多IP 持有人加入IP 通證化的浪潮。

同時,隨著AI 應用場景的豐富,對健全的IP 基礎設施的經濟需求也不斷增強。 AI 模型建構者需要一個可靠的通證化資料庫管道來進行訓練,而IP 持有人則需確保其資料的使用可獲得公平的補償。

Story 提供的正是如此統一的平台,能夠打通不同的媒介,確保AI 的蓬勃發展成為IP 持有者的巨大機會,而非威脅。

就像英偉達在AI 運算領域確立了主導地位一樣,Story 也正致力於成為智慧財產權(IP)領域的「英偉達」。如果說英偉達的硬體創新解決了AI 的算力瓶頸,那麼Story 解決的則是AI 時代的下一個關鍵瓶頸:對優質資料與IP 的存取和管理。

透過建構統一的鏈上IP 資產儲存庫,Story 旨在重塑資料確權與溯源機制,正如英偉達透過GPU 加速推動AI 變革一樣,Story 將成為AI 價值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