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Ghibli繼續上演百倍速通戲碼、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是什麼?

文章來源: 話李話外

這兩天的熱門話題之一估計就是Ghibli(吉卜力)了,大致的起因是前兩天(3月25日)ChatGPT 公告宣布了一個4o 製圖功能,在GPT-4o 對話欄內可以直接使用圖生圖功能,即你可以上傳一張圖片,簡單指令(比如輸入把這張圖卡為吉卜力風格就可以根據吉卜力風格所產生的圖片

而Ghibli 畫風是指由日本著名動畫工作室吉卜力(Studio Ghibli)創作的動畫作品所展現的獨特視覺風格,出自吉卜力工作室的知名作品包括《千與千尋》、《龍貓》等等。

本來這個事情僅是ChatGPT 的一次更新而已,但隨著一些大佬紛紛透過社群平台分享自己的Ghibli 風格圖片,例如,下圖是馬斯克3 月27 日在X 裡面分享的Ghibli 風格圖片。

吉卜力Ghibli繼續上演百倍速通戲碼、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是什麼?

於是乎,在大佬的助推下,Ghibli 熱度隨之飆升,然後就出現了同名的Ghibli 代幣,而隨著話題和熱度的持續上升、配合一些KOL 的持續喊單,Ghibli 代幣(Solana鏈)不到一天的時間就速通了上百倍。今天(3月28日)有兩種Ghibli 代幣(Solana鍊和BSC鏈)也直接上線了BA(這裡指Binance、下文同) Alpha。

當然,現在就不建議再去追高了。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搜尋了解更多關於Ghibli 的故事,這裡我們不聊太多MemeCoin 的話題。

1.高頻上幣是救自己還是救市場?

今天還有一件大家關注比較多的事情就是BA 一次上了不少MemeCoin。

記得在較早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曾發過一個觀點:篩選那些有機會上架到BA 的專案是一種能夠獲得更好收益的潛在機會。

但經過本輪週期的變化,以前的這種挑選項目的方法似乎已經慢慢變得不再適用,因為BA 的上幣效應已經沒了,即便是提前買到上線BA 的項目也不代表就一定可以賺到錢,反而有可能會被套死。以前專案上線到BA 能夠帶來財富效應,而現在,上線更多是意味著一場針對散戶的收割盛宴。

慢慢地,針對BA 的質疑聲音也越來越多……BA 似乎就成了一些人口中的行業毒瘤和項目方割韭菜的幫兇。

也許是CZ 係也開始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最近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可以看到BA 開始了一系列頻繁的動作,例如,頻繁在X 平台裡面製造話題和喊單、拿一些做市商開刀(殺猴給雞看)、針對錢包的活動(頻繁進行TGE給用戶送豬腳飯)、Alpha 與CEX 的整合、等等。

目前BA 似乎正在進行一場豪賭,試圖透過大量上幣(或高頻上幣),包括投票下幣(下架代幣),讓市場自己來決定專案的生死。看來,傳統牛市的一些規則是已經變了,所謂的DEX 出現了問題可以直接掀桌子讓自己變成CEX(Hyperliquid下架JELLY代幣事件),而宇宙最大的CEX 則正試圖用一些DEX 的方式來讓自己破局,但目前產生的結果就是:DEX 和CEX 準備了一些DEX 的方式來讓自己破局,但目前產生的結果就是:DEX 和CEX 準備好了這家鈔票嗎?

吉卜力Ghibli繼續上演百倍速通戲碼、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是什麼?

2.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是什麼?

在上一篇文章(3月26日)中,我們主要是思考了一下市場的不確定性與機會,裡面我們表達出的一些觀點整體上依然是偏樂觀的,然後有小伙伴看完了文章(也許是沒看)就在後台留言問:市場要漲了嗎?我現在可以買什麼幣?

我不知道這位小夥伴是怎麼做的閱讀理解,一下子就能夠連續問出這麼2 個難度係數很高的問題。

另外還有個夥伴留言說:你發的這些指標都不錯,我也看過你之前分享過的TOTAL2 指標,我很贊同你的說法,我也認為山寨幣接下來要繼續漲,山寨季要來了。

這些留言都看得我一愣的,我說什麼了?

我們始終都在說,市場是無法準確預測的,任何所謂的預測行為僅是人們的一種猜測,或者說是一種人們基於某些維度的機率性結論。如果你只是看個文章的標題、或只看到一篇長文裡面的一小段博主自己的猜測性言論,就直接得出某種100% 的確定性答案,那麼這本身可能就是一種對投資而言比較危險的信號。

我們就拿上面小夥伴提到的TOTAL2 指標來說,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除BTC 之外全部代幣(但又不包括大部分鏈上的代幣、這個問題我們在2月3日的文章中已經有過解釋)的市值之合,而從該指標的周線級別來看,最近300072072002年市場的市值也增加了87 億美元的市值相較於整體市值的變化,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市場流動性的變化,流動性才是本質。

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具體到某個項目來講,市值是代幣價格乘以供應量(Supply)的結果,而這就意味著,代幣的價格與市值不成正比,不是說市值變大了,代幣的價格就一定會上漲。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以Arbitrum(ARB)來說,2024 年1 月12 日,ARB 代幣的價格是2.3 美元、當時的市值是28.9 億美元。 2024 年12 月7 日,ARB 代幣的市值是48.2 億美元、但ARB 的價格是1.1 美元。

因此,雖然TOTAL2 也常被作為一種價格指標,但它的作用更多是反應整體市場情緒層面的,具體的價格則更多是由對應代幣的供需關係而決定的,大白話就是,只有買家和賣家可以決定代幣的價格,而不是代幣的市值決定價格。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上面提到的Ghibli(Ghiblification)的市值目前為3,200 萬美元,價格為0.03 美元。那麼,如果Ghibli 想要漲到0.06 美元,是否意味著人們需要再買3,200 萬美元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這裡面的核心原因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流動性,流動性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個交易池子裡面的實際資金量,即可以實時產生或完成訂單的流動性資金,它表示人們可以買入或賣出多少對應的代幣。

即Ghibli 從0.03 漲到0.06 美元價格翻倍的情況下,需要付出的資金量會少很多。目前Ghibli 的Pump 池子約為97 萬美元,也就是你也許只要再花大約50 萬美元(甚至更少)購買Ghibli 就可以將其價格抬高到0.06 美元、且市值達到6400 萬美元。

當然,這裡面還會有一個交易量的問題,比如還是上圖,Ghibli 24 小時的交易量為550 萬美元,這個交易量更多表示的是交易的活躍度或者換手頻率,交易量大也不代表就會直接抬高代幣的價格。

綜上所述,大部分的人平時可能關注比較多的是市值(包括交易量),但就對價格的影響因素而言,流動性可能更重要一些,尤其是那些流動性比較低的代幣,不要被其高市值或者高交易量所誤導,因為它們的價格很容易被鯨魚(大戶或項目方)操縱。

3.再簡單聊聊Pendle 及相關的話題

同樣是上一篇文章(3月26日)中,我們提到了Pendle,然後有小夥伴繼續留言問:為什麼要關注Pendle?這個幣我現在還可以買嗎?

至於為什麼關注Pendle,這個其實不算是一個問題,因為如果你關注話李話外時間比較長,那麼就會知道,我們之前關注過很多的項目,而Pendle 這個項目我們在歷史文章裡面也提過不少次了,如下圖所示。

吉卜力Ghibli繼續上演百倍速通戲碼、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是什麼?

而至於Pendle 這個幣現在還能不能買這個問題,我無法提供具體的買賣建議(不做任何具體交易層面的買和賣指導)。如果你有參與交易Pendle 的衝動,那麼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不妨去參考我們去年一篇文章(2024年11月12日)裡面的思路進行一些必要的研究,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去參與,在那篇文章中,我們以AAVE 為例、列舉了快速挑選項目的幾種簡單思路和方法。如下圖所示。

吉卜力Ghibli繼續上演百倍速通戲碼、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是什麼?

其實拋開價格因素不談,就Pendle、AAVE 等此類的項目,我一直都認為他們是屬於好的項目範疇,因為他們本身就能夠產生可持續的收入,同時也能夠保持比較積極的建設,而不是那種僅靠炒作空氣概念維持運作的項目(比如絕大部分的MemeCoin)。

就目前市場的發展趨勢,或者說大家在關注的熱門話題而言,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超短期敘事,例如我們上面提到的Ghibli 這類的速通項目。

一種是中長期敘事,像是我們前兩週文章中就已經提到的DeFi、Stablecoin(穩定幣) 和RWA,如下圖所示。

吉卜力Ghibli繼續上演百倍速通戲碼、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是什麼?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比較建議大家多去關注DeFi、RWA 裡面的機會,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主要的支撐邏輯就是Stablecoins。

很多人都在關注具體某個或某些代幣的價格變化,但其實如果我們仔細來思考一下也能夠發現,本輪週期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就在於,我們似乎正在經歷一個Stablecoins Bull,從目前最新的鏈上數據來看,當前穩定幣的規模已經達到2340 億美元,從去年的10 月份左右開始一直在快速發展,當前穩定幣的規模已經達到2340 億美元,從去年的10 月份左右開始一直在快速發展,並持續刷新歷史記錄。如下圖所示。

吉卜力Ghibli繼續上演百倍速通戲碼、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是什麼?

目前Stablecoins 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不僅僅是針對加密市場,甚至許多不可描述的產業都在流行使用Stablecoins 進行結算。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前段時間(3月8日)的白宮加密峰會,雖然這個會議的結果令市場失望,但我們不能忽視會上川普透露出來的一個重要訊息:川普希望在8 月前簽署穩定幣立法。

其實美國政府表面上一直在喊著加密貨幣戰略儲備,但他們另外更想做的事情之一可能就是針對穩定幣方面了,說穿了,美國積極推動穩定幣的立法,本質上還是希望能夠藉此來繼續擴大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

而且最近我們透過一些消息也能夠發現美國的一些機構正在積極推進自己的穩定幣戰略,諸如: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 正計劃推出自己的穩定幣、懷俄明州計劃在今年7 月推出名為WYST 的穩定幣、特朗普家族支持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 將推出穩定幣USD1…

可以預見,如果未來美國針對穩定幣的友好立法落地,那麼勢必將會進一步推動穩定幣的全球採用,美元繼續可以在新的領域下變成全球的通用貨幣。

既然如此,那麼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又能夠有什麼機會呢?

大致上有以下的幾種可能性機會:

一是參與到穩定幣發行的關聯機構或專案。

例如,我們都知道USDC 是由Coinbase 等公司共同組成的Circle 公司發行的,雖然我們作為個人投資人無法直接參與到Circle,但如果換個角度,間接去投資Coinbase 的股票似乎也是一種理論上比較可行的方法。

再例如,還有包括諸如USDE、DAI 等這樣的穩定幣,我們也可以透過投資Ethena、 MakerDAO(去年MakerDAO 已經改名成Sky了、Dai 也改名為了USDS)代幣來間接參與。

吉卜力Ghibli繼續上演百倍速通戲碼、價格的核心影響因素是什麼?

二是參與到鏈上的DeFi 、RWA 等計畫。

例如,借貸領域裡面比較有代表性的AAVE、收益領域裡面比較有代表性的Pendle、等等,此類DeFi 協議的TVL 裡面很大的比例組成都是穩定幣,而TVL 則是衡量一個DeFi 項目發展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換言之,穩定幣增加了,協議的TVL 就會增加,而這也會繼續產生更多的收益。

也就是說,如果穩定幣能夠繼續蓬勃發展,那麼諸如AAVE、Pendle 等協議也會受益,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反應到代幣價格上面。

同樣,RWA 也是目前一些機構正在積極佈局的領域,目前RWA 的所佔類別中穩定幣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另外的組成部分是美國國債、私人信貸、房地產等)

當然,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些肯定也都是有風險的,比如COIN 等股票價格會受到一些公司業績、宏觀條件等其他因素導致的波動,而MKR、AAVE 等代幣也類似,不要因為穩定幣這一趨勢因素就對那些關聯項目進行大額的投資(甚至是投機),做任何決策之前,都要去做更多面的研究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