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川普發幣的影響與以太坊的內憂外患

1 月8 日早,川普在推特和其社媒Truth Social 上發文,在Solana 發布了一個與自己同名的Meme 幣TRUMP,在短短四個小時時間,TRUMP 的市值就速通160 億美金,成為僅次於狗狗幣的第二大市值Meme 幣。 1 月9 日,TRUMP 價格繼續狂飆,市值一度達到800 億美金,不僅超越狗狗幣成為第一大市值Meme 幣,距離當時SOL 的市值也就不到500 億的差距,2 天走完了狗狗幣11 年的路。

Solana 的原生代幣SOL 也因此連帶利好延續上漲走勢,實際1 月16 日,根據紐約郵報報道,川普對在美國發行的數位貨幣(如SOL、USDC 和XRP)作為戰略儲備的想法持「開放態度」。 SOL 與XRP(Ripple) 今年可望推出現貨ETF,價格近一週上漲了40% 以上,社群裡flip 以太坊的聲音漸起。

而去年12 月在「川普行情」中大放異彩的ETH(以太坊) 和其生態的DeFi 類代幣(LINK、AAVE、ENA 等) 則表現的不盡人意,尤其是以太坊,作為市值僅次於比特幣且唯二有現貨ETF 的加密貨幣,不僅漲幅遠不及BTC、SOL 和XRP,並且基金會近期也受到了多個知名項目的創始人指責,深陷困局。

川普發幣的影響

川普發幣的影響與以太坊的內憂外患

首先,TRUMP 並不是一個在Solana 上最大的Meme 幣發行平台Pump.fun 上“一時興起”發行的Meme 幣,而是與Solana 和其鏈上多個協議以及相關項目暗中達成合作、“蓄謀已久」的協同行動,可以說是披著Meme 幣外衣的VC 幣。合作方包括Solana 上最大的DEX 聚合器Jupiter,流動性協議Meteora,Meme 幣交易平台Moonshot,背後的做市商是Wintermute,值得一提的是,Wintermute 也是眾多高市值Meme 幣的主要做市商,之前做市了知名的Meme 幣PEPE。

其次,短期來看,TRUMP 的發行造成了巨大的「吸血效應」,抽乾了市場的流動性,導致了除了Solana 生態以外的加密貨幣價格崩潰。 TRUMP 部署在Solana 鏈上,會進一步加強了Solana 生態的市場認同,Solana 生態上的Meme 幣和AI 幣也獲得了更多的流動性,增加了Solana 上DeFi 協議的收入。加密市場也迎來了一波新的用戶,Moonshot 表示他們24 小時內已經吸引了超過40 萬名新用戶。此外GMGN 等鏈上工具也成為受益者,收入短期超過了最大的DeFi 協議Uniswap。

最後,長期來看,川普正在兌現自己的加密政策諾言,結合川普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計劃將美國打造成AI 和加密貨幣的「世界之都」。川普自身發幣其實顯示了對加密產業監管的寬鬆立場,川普家族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 不僅涉足DeFi 領域,還積極佈局了RWA(現實世界資產),可能會推動更多傳統金融機構涉足DeFi 領域。另外就是美國本土的加密貨幣也會迎來政策上的利好,例如Solana、Ripple 和Sui,而前兩者在ETF 的批准進程上迎來了曙光。

這裡再進一步介紹下Solana 和Ripple,以及他們和以太坊的差別。

以太坊誕生於2013 年11 月,俄裔加拿大程式設計師Vitalik Buterin 發布了一篇白皮書《以太坊:下一代智慧合約與去中心化應用平台》。相較於比特幣單一的現金系統的功能,以太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全球電腦平台,可以運行任意複雜度的智慧合約。 ETH(以太幣的原生加密貨幣)是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市值的加密貨幣,也是目前唯二有現貨ETF 的加密貨幣。以太坊是Web3 的開端,開創了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時代,催化了2020 年夏天DeFi 項目在以太坊上的爆發,例如Uniswap,作為以太坊上最大的DEX,2023 年Uniswap 交易量突破4500 億美元,超過了美國最大的交易所Coinbase 的現貨交易量。

Ripple 誕生於2012 年9 月,比以太坊更早一些,前身是RipplePay 項目,由Jed McCaleb、Chris Larsen 和Arthur Britto 接手後創建了Ripple(XRP)。 Ripple 的成立是為了革新全球匯款產業,以取代像SWIFT 這樣的舊系統。 Ripple 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個公共區塊鏈,而是一個許可區塊鏈,因為其採用了PoA (Proof of authority,權威證明)的共識機制,交易和區塊需要經過批准的驗證器(稱為UNL 清單)進行驗證,因此與傳統區塊鏈(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坊)相比更加中心化,但也展示了更好的可擴展性。此外,Ripple 捐贈價值500 萬美元的XRP 用於支持川普的總統就職典禮。

Solana 誕生於2017 年11 月,前高通工程師Anatoly Yakovenko 發佈白皮書,介紹了「Proof of History」(PoH)——一種在不信任的電腦之間保持時間的機制。有了PoH,Anatoly 著手建立了Solana 區塊鏈,旨在匹敵單一機器的性能,並克服了傳統區塊鏈(例如以太坊)的可擴展性約束,可以更有效地在節點之間傳播數據,從而實現一個其軟體以硬體的速度擴展的高性能Layer1。 Solana 有非常多的技術優勢正是對標了以太坊的缺陷,例如超快的速度,真實最高日均每秒執行交易數量可達到1000,而以太坊只能達到20;其次是超低的費用,與以太坊相比,Solana 的交易費用只有以太坊的百分之一。

以太坊的內憂外患

以太坊的困局如果用四個字來表達就是「內憂外患」。

川普發幣的影響與以太坊的內憂外患

內憂

以太坊基金會最近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主要是以太坊基金會的不作為,不斷在鏈上出售ETH,和社區缺乏聯繫以及Layer2 的戰略問題。 Synthetix 和Infinex 的創辦人Kain Warwick 認為要施壓Layer2 回購ETH,Curve 的創辦人Michael Egorov 更激進地認為要放棄Layer2 發展Layer1,AAVE 創辦人Stani Kulechov 認為以太坊基金會需要從12 個面向進行徹底改革。

1 月18 日,Vitalik 表示,在以太坊基金會因缺乏以太坊生態系統參與度而受到批評後,該基金會的領導結構、與網路開發者社群的溝通以及對他們的支持等方面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對於鏈上出售ETH 的問題,1 月21 日,以太坊基金會宣佈設立一個錢包地址,開始參與DeFI。該組織計劃向該錢包注入價值約1.5 億美元的ETH,但指出可能需要幾天才能完成設定。

1 月22 日,Lido 聯合創始人Konstantin Lomashuk 轉發了一則帖子,暗示成立「Second Foundation(第二基金會)」。他說:「以太坊是終極的世界計算機,每個以太坊愛好者都可以幫助它成長、進化和成功。如果第二個基金會真的成立,它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以補充當前貢獻者的巨大工作。

1 月24 日,Vitalik 發表文章,探討以太坊2025 年及未來的擴容策略,強調以太坊在去中心化理念和實際應用價值兩方面的獨特優勢,並表示Layer2 的成功印證了以太坊生態系統的發展理念,強調將持續堅持Layer2 策略。 Vitalik 指出目前面臨兩大挑戰:擴容規模和異質性問題,具體規劃包括:提高資料區塊容量、加強互通性和ZK-EVM、安全性建置、優化經濟模型。

外患

市值接近的兩個加密貨幣是Ripple 和Solana。但其實Ripple 並不是對手,上一章也介紹過了,Ripple 是許可區塊鏈,由於Ripple 的主要的客戶是國際銀行和投資公司,關鍵目標是監管合規而非去中心化,採用許可區塊鏈也無可厚非。因此以太坊主要的競爭對手還是同樣作為公共區塊鏈的Solana。我們拋去「川普因素」,比較兩個區塊鏈可以從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和生態三個面向。

一般會認為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程度要高於Solana,這裡為什麼要用一般認為,是因為去中心化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很難衡量。一般的指標包括節點數量和節點分佈,代幣持有者分佈,客戶端多樣性,中本聰係數和治理流程等。這裡避免爭議,筆者僅代表個人的看法,如果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程度打100 分的話,Solana 大概70 ~ 80 分,而其他PoS 區塊鏈都在60 分以下。

但如果以可擴展性的角度來評分的話,Solana 可以打到90 分,而以太坊在10 分以下。不過以太坊解決擴展性問題的路線是採用Layer2,透過在以太坊鏈上建立額外的網路層,允許處理更多交易的同時保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目前Base 是以太幣上最大的Layer2,由加密貨幣交易平台Coinbase 與Optimism 合作開發,最高TPS 能到300,但也顯著低於Solana。

生態才是以太坊最大的優勢,以太坊的主網上線時間比Solana 早了6 年,積累了大量的開發者和用戶,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和以長期為目標的應用圍繞著以太坊構建,但是從2024 年開始, Solana 新增的開發者數量已經超過了以太坊。對於用戶而言,大部分是在鏈上的Dex 中進行交易,由於Solana 上Meme 幣和AI 幣的財富效應,最近幾個月,活躍用戶已經超越了以太坊。

總結

川普發幣的影響與以太坊的內憂外患

筆者個人對於以太坊的未來發展其實沒有那麼悲觀。作者於2020 年加入Web3 產業,當年也是被以太坊的創新所吸引,加上本身是LXDAO 和ETHPanda 的貢獻者,也曾在多個場合見過Vitalik,聽過他的分享。

從情感的角度,筆者認為Vitalik 是一名卓越的帶有「電腦文化」氣質的領導者,儘管沒有浮誇的營銷話術,但是能夠傾聽訊息,回應問題,做出決策。所以我也相信以太坊基金會能在Vitalik 領導下改革成功。

從技術的角度,筆者認為以太坊為了貫徹去中心化理念制定了長遠和細緻的技術路線,未來以太坊通過Layer2 完全是可以達到10 萬以上的TPS,秒級別交易確認和低手續費,當然前提是能夠按路線圖及時交付。

再說到身為對手的Solana,Solana 現在的定位是一條消費級公共區塊鏈,在ToC 的領域已經逐漸佔領用戶心智,畢竟用戶沒有那麼關心去中心化,而是關心實打實的低交易費和高交易速度。而以太坊想要在高性能上比肩Solana 可能還需要三到五年的技術實施,因此這個週期機會並不大。

但以太坊可以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線,定位一條金融級公共區塊鏈,也就是Layer1 專注做ToB 的方向,吸引傳統金融機構做Web3 業務拓展,典型就是RWA。現實世界的金融業務本身就是一個保守的系統,要求系統更高的穩定性,低風險,低維護等。以太坊從未發生過宕機,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仍然強於Solana,以太坊的生態更是顯著強於Solana,以太坊仍然擁有最多的開發者,擁有最完備的基礎設施,一個週期DeFi的繁榮也已經累積了大量的金融安全使用約束和合約範例,這些都是吸引傳統金融機構的香餌。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以太坊必須立刻行動,以應對內部基金會的管理問題和外部Solana 的競爭壓力,不能空談技術和理想,而忽略用戶和市場。但總的來說,以太坊已經十年了,任何一家公司到了十年,由於外部環境變化,內部利益分配等問題,必然要進行變革,以太坊如今面臨的問題也會是Solana 今後面臨的問題,「擁抱變化」才是以太坊走向光明未來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