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tpushNews

從網路大廠Meta 辭職,Justin 已全職投入加密領域,作為一名創業者以及Crypto Degen(狂熱者),他不僅成功押中了PEPE、Degen、TRUMP 等熱門標的,積累了豐厚的戰績,也在一次次市場波動中汲取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在本次比推的獨家專訪中,Justin 分享了他從Meta 到Crypto 的故事,深入探討了Meme 幣的投資策略、市場現狀以及未來趨勢。本文包含大量乾貨,無論你是Meme 幣新手還是資深玩家,都能從中獲得啟發。推薦閱讀!

第一部:大廠員工跳入加密「兔子洞」

你從Meta 辭職專心做meme 和Crypto,你的家人或朋友是什麼反應?他們怎麼看待meme 幣?

Justin:我比較像是Crypto degen,而不是「從大廠辭職創業的人」。在加入Meta 之前,我就決定長期深耕Crypto,但覺得自己需要更多技術和團隊合作的經驗,所以我去了Meta。當時Meta 還設有Crypto 團隊,許多大佬是Libra 專案的元老,Move 語言的開發團隊也在其中,Instagram 甚至還有NFT 業務。結果我剛進去沒多久,熊市來了,Meta 砍掉所有區塊鏈相關業務,專注於元宇宙和AI。

當時我一邊在Meta 賺工資,一邊把大部分收入和股票換成加密貨幣,業餘時間也在Crypto 裡折騰各種DeFi、NFT、SocialFi 和Meme 專案。 2023 年,我們作為華人在紐約舉辦了第一場千人規模的Blockchain + AI 大會,邀請了許多明星項目。這些經驗對我之後的創業幫助很大。

家人對Crypto 其實是「似懂非懂,但全力支持」。我爸甚至會自己搜新聞,每次看到Doge、Trump 幣出圈,就跑來問我:「買沒買?」還挺可愛的。

他們支持你All in Crypto 嗎?

Justin:一開始有點猶豫,畢竟放棄Meta 這麼好的待遇去一個「不確定」的行業,風險不小。但人生就是選擇,不能既穩定薪資,又想抓住Alpha 機會。我和他們聊了Crypto 的長期確定性,他們最終尊重了我的決定,我爸甚至讓我幫他存點比特幣。

你在meme 幣投資上賺了還是虧了,身邊人怎麼看?

Justin:整體是賺錢的,但虧錢的Meme 幣比賺錢的多。核心策略是:如果我看好某個Meme,會下重註,像是2023 年的Pepe,2024 年的Degen,2025 年的Trump。這樣即使大部分Meme 歸零,押中的那幾個足夠翻盤。

我看過很多朋友「廣撒網」,每個熱點Meme 都買一點,確實可能押中百倍幣,但由於倉位太分散,最終收益一般,錢包裡倒是躺著一堆歸零幣。

在你進入meme 賽道之前,有沒有踩過坑?

Justin:Meme 投資是個「綜合學科」,要懂熱點、情緒、文化、投資,還要了解自己,環環相扣。我過去兩年學到最多的是──市場能讓你虧錢的方式,比你想像的多很多。

第二部份:Meme 幣現狀探討

CZ 曬狗帶火BNB 鏈Meme,你跟身邊的朋友怎麼看?

Justin:CZ 看到鏈上交易量的趨勢,希望藉勢推高BNB 鏈活躍度,結果社群反應卻不太好。因為他沒明確「官方宣布」哪個Broccoli 是正統版本,市場瞬間出現上百個,割了不少散戶,同時也分散了流動性。

這個作業的營銷層面很成功,確實拉動了BNB 生態的熱度。但問題在於,散戶的情緒由賺錢與否決定,很多人虧了錢,自然罵聲一片。這種模式短期內製造話題,長期來看卻可能損害用戶信任。

BNB 生態的meme 還有爆火機會嗎?

Justin:機會當然有,但路還很長。 BNB 生態的基礎設施跟不上Meme 交易需求,例如交易速度、基礎設施、穩定性等。 Solana 和Base 也是經歷了多次打磨才有今天的絲滑體驗,而BNB 這次顯然沒有準備好,Pancake、Binance Wallet 卡頓嚴重,滑點高,穩定性差等導致很多用戶交易困難。

此外,BNB 需要找到自己的爆發點,而不是簡單複製別的鏈結成功經驗。 Solana 有Pump.fun 讓Meme 發行標準化,聚合流動性,帶動交易工俱生態。 BNB 也需要類似的突破口。我覺得AI 可能是一個方向,尤其是AI 應用,華人在這個領域很擅長,如果能孵化出AI 時代的“Pump.fun”,可能會盤活整個生態。

阿根廷總統米萊帶單Meme 幣,隨後Rug Pull 走人,你怎麼看?

Justin:米萊可能是看到Trump 和其他名人幣的meme 熱度,覺得可以結合Crypto 促進阿根廷經濟,順便給私人企業融資。可能KIP 團隊也給了他一些利益分成。但他估計沒想到後續會被割,導致幣價崩盤,社群媒體輿論爆炸,於是立刻刪帖撇清責任。

你身邊的Crypto 交易員或VC 怎麼評價這件事?

Justin:許多鏈上高手、Founder 都虧慘了,加起來起碼1,000 萬美金。大家對米萊的刪推很生氣,因為國家級領導的背書讓他們敢上大倉位。但Crypto 就是賭場,每個訊息都影響決策,關鍵在於你能否預判並應對新訊息,例如米萊刪推時,你是選擇割肉還是加倉?

最重要的是,交易員不能因為虧損產生「損失厭惡」心理,想著抄底彌補損失,而是要像看到米萊發推一樣,冷靜分析加倉還是止損。交易的本質就是為自己的決策買單。

「國家級喊單」會變成Meme 幣的新常態嗎?

Justin:如果短時間內3~4 個國家級Meme 幣都是「上線暴漲—暴跌歸零」的模式,這個玩法就玩不下去了,虧錢的人不會再上車,後來的國家也不會敢玩。

如果要長期成立,必須找到能持續營運的經濟模型和玩法,否則就會像NFT 一樣,短暫火爆後迎來崩塌。

第三部分:一般用戶該怎麼玩meme?

很多meme 幣投資者說,他們「明知是賭,但就是忍不住衝」,你怎麼看這種心態?

Justin:Meme 幣給人一種「草根逆襲」的刺激感,這和賭場吸引人的機制類似,但Meme 的漲跌幅遠超賭場,甚至讓賭場都顯得有點無聊。儘管大部分人最後都是虧的,但百倍、千倍的暴富故事,還是會讓人相信「下一個翻身的可能就是我」。即便虧了,也會繼續衝,因為FOMO 心態在運作。

但衝歸衝,有策略地衝才能活得更久。真正的交易者會精挑細選有勝率的標的,而不是見一個Meme 就梭哈。同時,設定明確的停損策略,才不會被市場情緒牽著走。

如果我是一個普通投資者,我該如何判斷哪些meme 幣是有潛力的,哪些是純粹割韭菜?

Justin:由於時間原因,我很少能一直坐在電腦前,持續關注新開盤的meme,參與內盤階段。因此,我更傾向於選擇生命週期不只幾個小時的中長週期meme,這需要對meme 的敘事、籌碼結構、盈虧比,以及是否具備社交傳播的爆發力等進行判斷。

敘事(Narrative)

敘事判斷上,我認為有兩個關鍵點:覆蓋的人數和共鳴的深度。首先,要看這個敘事能否觸及足夠多的人;其次,是否能打動這些人,讓他們產生共鳴。如果敘事過於小眾,雖然不一定不好,但天花板有限,難以大規模傳播。而一些大眾熟知的IP 也未必適合作為meme,因為大家的共鳴和認同感可能不高。這兩點缺一不可。

籌碼結構(Token Distribution)

你需要判斷這個項目是否有莊的痕跡。通常來說,莊錢包一定會出現在Top 100,所以可以重點深挖Top 100 的地址,特別注意在二段橫盤時,莊家最可能下場吸籌。

做市錢包主要看交易次數,其作用是在高位套現派發、吸籌護盤,並逐步抬高底部,同時收割散戶割肉的籌碼,將籌碼轉移給鑽石手和大戶。

交易量也是判斷莊的好方法。我通常使用交易量/ 市值來判斷,如果該值長期保持>1,說明這個盤子的莊家仍然很強。

地址庫管理:每次找到莊盤時,我會把地址保存下來,未來可能會再次用到,類似於追蹤聰明錢的方式。

盈虧比(Risk-Reward Ratio)

你需要基於敘事的判斷給這個token 定一個目標價位。例如,PNUT 可能是一個1B 等級的敘事,而Trump 是100B 等級的敘事。根據目前的市值和你的目標價位,可以幫助你判斷是否值得投資,以及你應該投入多少部位。例如,我最近看好的一個敘事Dogshit2,我認為它至少能到100M 的市值,而目前只有2M,這讓我看到50x 的上漲空間,因此會選擇投入一定倉位,遵循我的判斷。

社交傳播爆發力(Virality)

你需要快速判斷這個token 在Twitter 上有哪些人關注,並推演他們的傳播關係,分析哪些潛在的圈子或KOL 可能在未來關注到它。這需要對meme 核心圈的KOL 價值有一定的累積。大家可以使用Katio 或The1 等工具,分析喊單KOL 的影響力,輔助判斷其傳播潛力。

許多meme 專家總結了不少優秀的投資建議,我建議大家查看GMGN 和鏈上專家們一起撰寫的《從0 到1000 萬美金Meme 操作指南》,其中有許多關於選擇meme 標的的深入分析,以及對應的止盈停損策略。這份指南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參考。 GMGN:從0 到1000 萬美金Meme 操作指南.pdf

你自己會怎麼看一個meme 專案?有設定「止盈」或「停損」規則嗎?

Justin:看一個meme 分成幾個階段:取得資訊→ 評估→ 投資→ 停盈/ 停損。

獲取資訊:資訊管道要盡可能多,同時確保資訊品質。我會在一些核心鏈上玩家的群組裡討論,也會關注優質KOL 的Twitter 和TG 群,確保優質專案出現時,自己能第一時間知道。另外,我也會盯住鏈上的訊號,盡量不錯過潛在的標的。

快速評估:發現有潛力的meme 後,需要迅速做出判斷。 Twitter 共同好友是一個很有幫助的判斷維度,這需要你的Twitter 關注清單經過良好訓練,多關注優質KOL,不斷累積優質資訊來源。這是判斷項目品質的法寶。接下來,依照先前講的方法評估敘事、籌碼結構和損益比,再決定是否要投資及投資部位的大小。

停盈停損策略:我的策略是翻倍或三倍先回本,剩餘部分依照理想估值分階段止盈。 Meme 變化太快,我不會設定死板的停盈停損標準,而是結合市場情緒即時調整。例如,阿根廷總統米萊突然刪推的情況是無法事先預測的,這種突發事件發生時,必須立刻止損,不要猶豫。

如果讓你給meme 投資者3 個生存建議,你會說什麼?

Justin:1. 學會判斷話題的情緒、傳播力、持久性,以及是否具備週期性。一個meme 能否火,不僅取決於敘事本身,還要看它的情緒是否能持續發酵。

2. 如果在敘事、籌碼結構和損益比上看好meme,一定要敢上倉位,不要盲目分散投資。太分散的投資方式可能會讓你抓不到大收益,最後變成「努力了半天,結果賺的都是零用錢」。

3. 虧損是成功的一部分,認真分析每一次虧損的原因,深度總結,並應用到下一次投資。真正的高手不是不虧錢,而是能從每一次虧損中學到東西,不斷優化策略。

第四部分:Meme 未來將怎麼走

你覺得meme 幣的炒作已經到頂了,還是未來還會有更瘋狂的玩樂?

Justin:我覺得未來一定會出現比Pump.fun 更瘋狂的玩法。 Meme 文化貫穿整個歷史長河,在區塊鏈出現之前,人們就已經善於玩梗、玩文化,這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樂趣之一。而區塊鏈賦予了Meme 更有效率的創作和傳播方式,讓一個IP 迅速爆火成為可能,這是傳統文化傳播效率無法達到的。

我認為未來社交、新聞和Meme 會結合得更緊密。如果每個新聞和熱門話題都能對應一個Meme,那會是怎樣的場景?可能未來的Meme 生態不只是交易,而是成為某種新聞熱點的共識載體,讓人們以更直觀的方式參與其中。這將會非常有趣,也可能是下一波大機會。

如果讓你預測2025 年的meme 市場,你覺得它還會繼續火爆嗎?

Justin:Meme 不僅會在2025 年繼續火爆,而且會長期貫穿整個市場。 Meme 已成為新一代的新聞、熱門和文化的表達方式,透過幣價凝聚共識。

熱點會持續出現,潮流文化會持續演變,熱門人物也會層出不窮,只是每年的流行趨勢不同。因此,想要在Meme 領域抓住機會,必須具備對世界熱點的敏感度,包括科技、文化、潮流、政治等多個領域。

每個領域都會誕生屬於自己的龍頭Meme,投資人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向,發揮優勢,在合適的Meme 出現時敢於抓住機會。

你覺得meme 生態有沒有可能變成「有價值的長期資產」?

Justin:要理解Meme 的本質,其實它是一種具備傳播屬性的訊息。 Meme 是否能火爆,取決於它所承載的資訊(文化、梗、新聞、熱門人物等)是否能在短期內累積足夠的關注度和傳播效應。這與熱搜機制類似,差異在於Meme 透過交易量和市值來衡量,而熱搜則是透過發文熱度和瀏覽量來評判。

那麼,判斷一個Meme 是否具備長期價值,就要看它所承載的資訊是否具備長期傳播性或週期性傳播的能力。舉個例子:

Doge 時不時就會被馬斯克提起,同時它又與美國政府效率問題掛鉤,具備長期的討論價值,因此Doge 成為了一個長期Meme。

PNUT 這種Meme 則具有極強的即時爆發力,但很難預料它未來是否還會有合適的場景再次引爆,因此它的長期屬性較弱。

從目前來看,只有少數Meme 具備長期價值,大部分Meme 仍然是短週期熱點,不具備再次爆發的能力。這些Meme 的生命週期就像時尚潮流,每年都有新的流行趨勢,舊的Meme 逐漸被淘汰。因此,Meme 生態會不斷演化,但只有極少數能真正成為長期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