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總結

  • Web3仍難以實現大規模採用。 Meme幣證明趣味性能吸引大眾關注,但投機驅動的熱潮迅速消退。
  • 休閒遊戲是新科技普及的有效載體。 Gomble Games將Web3功能無縫融入遊戲玩法,透過Eggdrop等簡單遊戲快速獲客。
  • 建構了包含GOMBLE SQUAD、GOMBLE BUILDERS和代幣獎勵系統的完整生態,為Web3用戶提供經濟激勵,為Web2用戶打造零技術門檻入口。

1. Web3普及之路:道阻且長

大規模採用始終是Web3產業的核心目標,但實質用戶成長尚未顯現。帳戶抽象化、交易提速等技術進步降低了部分門檻,卻未能顯著提升活躍用戶量。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近期以Chillguy和Trump為代表的Meme幣熱潮短暫激活了公眾興趣,但鏈上數據平台Moonshot顯示,多數$Trump投資者在首次購入後不久便遭受損失並退出——或被動持有,或完全離開生態。這種投機性進入與快速退出的模式對長期成長貢獻甚微,甚至可能損害大眾認知。

要達到真正的Web3普及,產業重心必須轉向使用者持續價值感知-超越短期財務效益,建立穩定參與的使用者基礎。

2. 休閒遊戲:新科技普及的橋樑

遊戲始終是新科技普及的先鋒力量。 PC時代,MUD遊戲透過趣味玩法引導使用者適應陌生介面與網路環境。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來源:《水果忍者》《神殿逃亡》《憤怒的小鳥》

智慧型手機時代,《水果忍者》《神殿逃亡》《憤怒的小鳥》等直覺的休閒遊戲,相較於PC時代的MUD遊戲吸引了更廣泛多元的使用者群體。這些作品成為科技擴散的關鍵催化劑,無需複雜說明即引導使用者體驗觸控螢幕、陀螺儀等行動特性,透過愉悅體驗實現技術接納。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來源:《Pokémon Go》

擴增實境技術遵循相似路徑。 《Pokémon Go》讓玩家在現實場景中與數位角色互動,無需理解底層技術便將AR帶入日常生活。休閒遊戲作為新技術的「體驗教學」 ,透過簡化複雜系統、提供直覺價值,始終是驅動大規模採用的有效工具。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該原理同樣適用於Web3。休閒遊戲提供低摩擦的生態入口,短時程和簡單機制允許用戶以最小風險探索Web3。 Meme幣交易雖具相似易用性,但受投機驅動,參與者多尋求快速獲利後迅速退出。另一端,硬派Web3遊戲雖有技術深度與豐富內容,但複雜的入門流程與長耗時玩法限制了大眾吸引力。

休閒遊戲填補了中間地帶,兼具可近性與持續參與性,成為Web3大規模採用的務實路徑。

3. Gomble Games:用休閒遊戲傳遞Web3樂趣

Gomble Games(GOMBLE)正引領Web3與休閒遊戲的融合。該公司起源於韓國遊戲工作室111 Percent的區塊鏈部門,該工作室曾推出《Random Dice》《Lucky Defense》等全球爆款。基於此基礎,GOMBLE致力於透過易接觸、高參與度的遊戲體驗推動Web3採用。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來源:Gomble Games

GOMBLE堅持核心原則:傳遞樂趣。 Web3功能以不干擾遊戲體驗的方式融入玩法,該策略獲得市場強力支援。 2024年,GOMBLE完成來自YZi Labs(原幣安實驗室)、Spartan、Hashed等機構超1000萬美元融資。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來源:Gomble Games

GOMBLE已證明其執行能力:2024年推出《Merge Lion》《Rumby Party》等休閒遊戲,其Telegram平台遊戲Eggdrop上線兩天即吸引30萬用戶,月活快速突破300萬,日活達60萬且維持高留存率。玩家對Eggdrop的遊戲品質與綜合體驗給予高度評價,在Telegram遊戲中展現出突出的玩法與參與度優勢。透過Eggdrop,GOMBLE證明了其在Web3生態中設計高效能、高黏性遊戲的能力。

4. Gomble進階策略:從遊戲開發到生態構建

GOMBLE正超越遊戲開發,建構完整的Web3生態系統。其策略透過連結使用者、開發者和內容持有者的架構實現長期參與,關鍵在於理解休閒遊戲的優勢與限制——雖然降低進入門檻,但常面臨生命週期短、用戶流失率高的挑戰。 GOMBLE運用Web3技術在遊戲外創造價值,將短期遊戲行為轉化為長期關係。

這種模式如同設計劇場後台系統並管理劇團,確保持續產出成功劇目。為實現願景,公司營運:1)社交遊戲中心GOMBLE SQUAD;2)開發者平台GOMBLE BUILDERS;3)原生代幣$GM。三者協同建構永續Web3生態,實現用戶共創內容、分享獎勵的願景。

4.1 社交遊戲中心:GOMBLE SQUAD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來源:GOMBLE SQUAD

此模組引入最多10人組隊機制,透過協作任務、團隊排名和獎勵共享強化社交屬性。類比團隊運動,將個別遊戲轉化為集體成就,透過獎勵集體參與提升參與時長。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基於Telegram的GOMBLE SQUAD介面,來源:Gomble Games

測試階段,Telegram版GOMBLE SQUAD測試版展現強大吸引力:用戶組成近5萬支小隊,產生超56萬次互動。在Eggdrop中應用小隊任務後,基於一週數據的日留存率平均提升7%,排行榜等競技元素使付費用戶平均支出成長約6.7倍。

GOMBLE透過"小隊證明(PoSQ)"機制實現鏈上擴展。有別於傳統Web3強調個人交易或資產持有的指標,PoSQ作為新型社交數據記錄驗證團隊互動,使開發者獲取社交驅動的用戶數據,玩家可驗證小隊層級的貢獻,支持基於集體表現的透明獎勵分配。

GOMBLE計劃透過原生行動應用程式擴展該系統,從遊戲機制延伸至連接數位與現實活動的獎勵中心。雖具體功能尚未披露,但協作架構已開啟新可能——如整合成員步數的"小隊馬拉松",或基於位置的團隊簽到挑戰。

透過此模式,GOMBLE旨在為Web3原生用戶和大眾創建直覺入口,以低摩擦機制驅動規模化採用。

4.2 使用者驅動開發平台:GOMBLE BUILDERS

該平台允許用戶直接參與遊戲開發並獲取獎勵,專為開發週期短、機制簡單的休閒遊戲設計,契合社群驅動的迭代實驗。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來源:Gomble Games

基於休閒遊戲開發經驗,GOMBLE建構了用戶回饋直接影響遊戲設計的系統。首期試驗將引入社群投票選定的IP內容,已與區塊鏈IP協議Story達成合作。

例如:Pudgy Penguin NFT持有者可提議角色皮膚IP,社群投票通過後,GOMBLE進行視覺適配並添加為遊戲資產。付費內容收益與NFT持有者共享,提案提交者和投票用戶同獲獎勵。

GOMBLE計畫擴展Builders功能,未來更新將推出支援用戶參與遊戲創作與變現的工具。透過向社群開放開發,GOMBLE旨在延長休閒遊戲生命週期,同時提升品類創意多樣性。

4.3 激勵驅動飛輪:GOMBLE代幣經濟

獎勵不是使用者旅程終點,而是起點。獎勵激發初始參與並轉化為持續活動與貢獻,區塊鏈技術使該模型更可靠可衡量——透明記錄驗證每個動作。

深入分析Gomble Games:Web3 休閒遊戲如何推動大規模採用?

GOMBLE設計連結玩家、開發者和社群的代幣經濟:玩家透過遊戲賺取代幣,鏈上記錄產生高品質用戶數據;開發者據此精準定位用戶、優化營運並投放個人化獎勵。此回饋迴路在傳統遊戲中不可行——數據被Google、Facebook等平台割裂,導致開發者洞察有限且行銷成本攀升。 GOMBLE顛覆此模式,將資料所有權交還開發者與用戶,轉化為驅動參與的共享資產。

GOMBLE同時獎勵社區貢獻。傳統生態中,提供回饋的玩家幾乎無回報,而平台獨佔價值。 GOMBLE改變此動態,直接以代幣獎勵貢獻者,建立清晰對齊的激勵與永續參與架構。此模式繼承《星海爭霸》地圖編輯器和Steam創意工坊的先例,但透過Web3實現透明度、所有權和結構化升級。 GOMBLE不僅邀請用戶遊玩,更邀請其共建生態並分享價值。

5. Gomble的挑戰與普及潛力

在智慧型手機初期,休閒遊戲幫助大眾熟悉行動技術,其簡單直覺的玩法降低學習曲線並加速應用生態發展。 GOMBLE現致力於在Web3領域重現此路徑。

團隊已證明休閒遊戲領域的執行力:LaunchPool期間透過Telegram小隊兩週吸引超200萬新用戶。但初始成果不足以保證成功,"有趣遊戲"的持續產出才是成功關鍵。母工作室111 Percent透過《Random Dice》等爆款實現質變,GOMBLE同樣需要現象級遊戲支撐其代幣經濟架構。

有別於依賴單一產品的傳統模式,GOMBLE作為生態建構者,與外部開發者、工作室和Web3專案合作擴大影響,提升突破成功機率。此協作策略強化長期前景。

休閒遊戲仍是實現Web3大規模採用最務實的工具。歷史證明遊戲透過直覺體驗將新技術帶給主流用戶,GOMBLE現立於遊戲與Web3的交會點-若成功突破,或將開啟由遊戲樂趣而非投機驅動的新一輪普及浪潮。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