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影像與跨媒材藝術家程然與生成藝術平台Genify 及應用科學藝術家孫博涵合作創作的作品《自奇蹟#555》(Self-Miracle #555)12 月18 日在蘇富比數位藝術日拍賣會( Sotheby's Digital Art Day Auction)上以144,000 美元成交。
《自奇蹟》生成藝術作品系列於2024 年9 月首次由K11 Art Foundation 在韓國首爾舉辦的展覽《Lunar Water》中展出,它啟發自程然在2015 年創作的電影作品《奇蹟尋蹤》,後者是一部長達9 小時的電影,並由K11 Art Foundation 支持創作。
這部電影於2015 年在伊斯坦堡雙年展首映,並獲得了許多好評,程然根據三個記錄事件製作了一部長達9 小時的電影,這些事件隨著電影的發展而神秘地結束。
《自奇蹟》(概念圖)
這次的生成藝術項目,程然以實驗電影影像作為視覺基礎,徹底革新了他的藝術創作,他與重出江湖的電腦藝術程式設計師孫博涵合作,探索演算法和生成編碼技術的應用,將電影中的時間元素解構並重新生成,將影像還原為最簡單的形式、圖案和色域。
這打破了時間的傳統界限,讓每個快照都可以重新排列和生成,構建出一個全新的時間景觀,本作品是該系列中最罕見的版本之一。
今年程然與Genify 和孫博涵合作,利用生成技術探討冒險、時間和記憶的主題,這件生成藝術作品藉由每秒捕捉電影裝置製作影像快照,創造出超越時間限制的獨特變化。
查看連結:
sothebys.com/en/buy/auction/2024/digital-art-day-auction-3/self-miracle-555
程然1981 年生於中國,於2014 年完成了荷蘭國立藝術學院(Rijksak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的駐校藝術家計劃,並於2017 年創立了藝術家機構MARTIN GOYA BUSINESS,程然專注於新媒體,作品主要包括視訊和電影。
在程然職業生涯初期,他的電影並不精確或具電影感,而是單純希望表達個人私密的情感,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作品的表達方式發展到了專業水平,並開始借作品探討更大的議題,程然的錄像作品主題經常圍繞著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身分和死亡。
程然在《最佳錄像藝術家》類別中獲得了多個獎項,並曾參加2015 年伊斯坦堡雙年展,其作品也曾在巴黎東京宮(2014 年)、紐約新博物館(2016 年)、雪梨歌劇院(2019 年)和K11 藝術基金會(2024 年)展出。
孫博涵1992 年出生於中國,是應用科學藝術家兼策展人,活躍於北京、上海、洛杉磯和矽谷,他是SBHStudio 和矽基藝術的創始人,曾創立Bca Technology Art,並且是中央美術學院國際學院的特聘講師。
目前,孫博涵致力於促進東西方藝術科技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他專注於技術、演算法、人工智慧與藝術的整合,探索建立一個完整、高效且標準化的藝術科技生態系統。
他策劃了多個展覽,包括在北京UCCA 舉辦的全球首個大型線下加密藝術展“Virtual Niche”(2021)和中國首個大型生成藝術展“矽谷未來·科技一代”(2023),孫博涵曾參與過多個展覽,包括K11 藝術基金會,他是史丹佛大學、清華大學和NFTNYC 的常駐演講者。
Genify 是一個全球領先的多鏈生成藝術平台,該平台使藝術家能夠在比特幣、以太坊、Base、OKX Xlayer 和Conflux 等主要區塊鏈上鑄造和分發他們的作品。
Genify 擁有超過200 位簽約藝術家,已促成了數百萬個NFT 資產的發行,吸引了全球數十萬的收藏家及來自美國、日本、台灣、法國、荷蘭和巴西等地的藝術家,Genify 的藝術作品曾被Zeneca 等知名人物收藏。
這個於蘇富比數位藝術日拍賣會成交的生成藝術作品《自奇蹟#555》也在12 月19 日舉行的「藝文香港」國際藝文博覽會上展出,並於12 月21 日下午5時30 分至7 時30 分有試聽體驗。
同時,孫博涵的另一部作品Neural Drift 也以13,200 美元的價格成功拍出。
Neural Drift 是一款互動式NFT 藝術品,將神經網路的動態效果與meme 文化相結合,透過接收DOGE 和SHIB 等meme 代幣質押,該作品可以即時調整其視覺顯示,字元在網路中漂移,以反映這些代幣的受歡迎程度和波動性,Neural Drift 捕捉了加密貨幣市場的短暫性和文化影響,創造了一種流暢的鏈上概念藝術品。
查看連結:
sothebys.com/en/buy/auction/2024/digital-art-day-auction-3/neural-dr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