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是:Mantle ($MNT)。
不是因為它是新的“平台幣”,而是因為它在BNB基礎上做得更多、更開放、也更Web3原生化。
一、BNB成功的底層邏輯
我們先看BNB是如何登頂的:
幣安流量與用戶支持,自然帶來巨大流動性。
建構BSC生態,推動DeFi繁榮。
用戶持有BNB可享多重權益,如手續費折扣、Launchpad申購等。
創辦人CZ個人IP為品牌帶來信任背書。
這些特質,是不是也出現在Mantle上?
二、Mantle與Bybit綁定,享受平台級資源紅利
自$MNT推出前後,Bybit就與Mantle密切合作。 Bybit目前是全球第四大中心化交易所(CEX)儲備金平台,資金實力不容小覷。
Mantle雖然不是Bybit完全控股的子公司,但二者之間的緊密關係,已成為$MNT發展的底層推手。
三、Mantle生態:更開放、更Web3、更具相容性
光靠交易所還不夠,$MNT要成為生態核心,必須有更多實用場景。
Mantle團隊已經完成了幾大關鍵部署:
整合EVM相容性:開發者可輕鬆遷移項目,降低遷移成本;
連接Web3頭部協定:包括DeFi、NFT、GameFi在內的多個專案已部署;
使用者體驗無縫整合:錢包、橋接、跨鏈、DeFi入口等一體化設計。
這讓Mantle成為一個高度可用的Layer2生態平台。
四、$MNT 的核心價值賦能模型
$MNT不僅是“平台幣”,也是整個生態的核心燃料:
用於支付鏈上Gas費
Stake $MNT參與「獎勵站」(Rewards Station)賺取生態激勵
持幣參與鏈上治理提案
激勵協議開發者與生態建構者
簡而言之:$MNT 不只是投機工具,它是真正「生產關係的參與憑證」。
五、個人IP:Bybit的Ben正在成長為下一個CZ
談到BNB,大家都會想到CZ,而信任這個人,是許多人持有BNB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誰是$MNT背後的精神旗手?
答案是:Bybit的共同創辦人Ben Zhou(@benbybit)。
近幾年,Ben持續出現在各大媒體和社群中,逐漸塑造了他在Web3領域的影響力──他的成長,也會為Mantle注入持續信心。
六、社交生態:Mantle在X平台的KOL策略是“加分項”
相較於BNB當年相對中心化的傳播策略,Mantle在社群媒體上採取了更具Web3精神的KOL連結與激勵系統:
啟動Kaito Campaign,激勵X平台「碎嘴者」(Yappers)產出內容;
開放大使計劃,讓社區KOL參與生態成長;
激勵真實使用者分享體驗,而非冷啟動空投玩家。
這種「KOL+Web3原住民」策略,建構了一個更具社區共識的生態氛圍。
結論:
$MNT不是下一個$BNB ,它是「更開放、更分佈、更聰明」的平台代幣2.0版本。
在Bybit支援、EVM相容生態、明確的代幣價值模型與社交傳播組合拳之下,Mantle具備衝擊Top 10的強勁潛力。
而我們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