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e coding(氛围式编程)”一词由计算机科学家 Andrej Karpathy 首次提出,是指一种 AI 原生的新型编程方式,开发者(甚至更重要的是非开发者)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自己想要的功能,然后点击一下按钮,大语言模型就会生成一个可运行的初始版本。
根据媒体报道,“vibe coding”正在Solana上崛起。
开发者通过在Cursor、Dev.fun 和 Poof.new 等工具上只需几句磕磕绊绊的自然语言,就能将想法转化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Poof 的一位联合创始人表示,自上周四开放测试以来,平台上已有超过 2000 个“vibe coder”创建的应用上线。
Web3应用程序(DApp)通常以交互复杂、对链上性能和代码要求较高而知名,部分研究人员认为DApp的复杂性显然不是以人类需求为主,而很有可能是以AI代理的需求为主,人类只需要进行指令和决策即可。这一互联网的未来场景被看作是「后Web时代」。
“vibe coding”在链上的出现和流行在PowerBeats看来契合了互联网以及AI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它受到的质疑和嘲讽多过对它的乐观期待。
例如,理论上,一个人完全可以用 LLM(大语言模型)生成整套代码、再用 AI 生成品牌包装、在 GitHub 上模拟出可信的项目活动记录、上线一个设计一流、带有 Web3 登录的精美官网,然后还让几个虚构的“AI 聊天机器人创始人”出现在直播 AMA 里答疑解惑。
一个比较初始的品牌项目跃然纸上。
“vibe coding”嘲讽的观点认为,如果构建一个真正有用的东西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那伪装成有用的东西也变得一样容易。尤其对于金融、法律领域的应用程序来说,人类构建的应用程序在源代码编写与审核上更是容不得一丝出错。比如,一个智能合约中的一个字符出错就可能让整个资金池被洗劫一空。
当前“vibe coding”构建的应用程序还谈不上正儿八经的进入商业应用领域,但它正在让人类编写应用程序的这道门槛快速坍塌。
“vibe coding”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AI创建的应用程序可能会在今后成为现实。这不仅是技术趋势,更是在于在本质上应用程序由计算机语言编写,而AI天然是由计算机语言构建的,人类编写的应用程序不会比原生的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更加智慧。
AI编程时代如何构建信誉身份
Web3时代的“低成本信任”在AI编程时代得以最大化实现。
这是因为真正规模化后,人们不得不依靠声誉系统和持续性身份来建立信任。人类身份验证系统(proof-of-humanity)、社交图谱、第三方背书机制,将成为 AI 编程世界中、Web3 世界中的信任基石。并且这种建立信任的责任不只由用户承担,还必须由平台、协议方,乃至 vibe coder 本人共同承担。
此外,为非程序员打造的开源审计工具,以及能够在合约部署到主网前模拟其行为的沙盒环境会是一种必须。未来的智能合约注册平台,也许会变得像应用商店一样:带有验证发布者、社区评分和 AI 生成的信任评分等功能。
DApp低门槛开发之于DePIN生态
创建DApp就像拍摄短视频一样简单的环境下,受益的会是整个Web3和AI生态环境,对DePIN领域来说,例如想要在去中心化算力生态中开发自己的项目App或者是AI智能体,这种轻而易举的创建方式将会让项目更容易落地、执行,扩大整个DePIN生态。
过去,想要在去中心化算力、带宽、存储、传感器网络等物理基础设施层开发一个用户可直接交互的应用,需要高昂的开发门槛与复杂的跨协议对接。但在“氛围式编程”与 AI 原生工具的加持下,这一过程被显著简化。
具体来说,DApp 快速开发能力将为 DePIN 带来以下几点价值:
1. 应用层爆发,释放底层资源价值
DePIN 项目常常拥有强大的物理基础设施资源(如闲置 GPU、网络节点、传感器数据),但缺乏“杀手级”应用将其价值释放出来。低门槛的 DApp 开发工具使更多开发者和创意者能够基于这些资源构建应用,从而推动底层协议被频繁调用、验证并货币化,实现资源的真实利用而非纸上价值。
2. 激发长尾开发者与AI智能体参与
以往只有具备较强区块链开发背景的人才能为 DePIN 生态贡献应用,但现在,一位了解城市能源分配的工程师、一名交通管理研究生,甚至一个 AI 智能体代理程序,都可以快速构建面向具体场景的交互应用,比如:城市级电力需求预测工具、交通拥堵监控仪表盘等。这种“人人皆可构建”的局面,将极大提升生态活跃度与创新速度。
3. 增强 DePIN 项目的商业可行性与吸引力
对于 DePIN 项目而言,能否吸引开发者构建生态、为用户提供真实可用的工具,是其增长的关键。当开发成本从“团队级”降至“个体级”,构建周期从“数月”压缩至“几小时”,无疑将提升 DePIN 项目的可落地性与对资本、社区的吸引力。这一变化还将反过来增强节点参与者的信心——因为他们看到基础设施被真实使用。
4. 加速协议组合与跨生态协作
低门槛的构建方式也将鼓励不同 DePIN 项目之间的协议组合与跨生态协作。例如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将去中心化算力与 AI 模型推理框架结合,或将本地边缘设备的数据与区块链身份系统集成,从而形成更复杂但易于搭建的复合型应用结构,推动整个 DePIN 生态从“孤岛资源网络”向“互联智能系统”演进。
总结来说,当开发不再是少数人才的“特权”,DePIN 就不再只是“构建者的基础设施”,而是变成了“每个人都能参与的创作平台”。这也将是 DePIN 真正走向主流认知与日常使用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