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概念因Facebook在2021年更名為Meta時而流行全球。元宇宙被定義為一個透過穿戴式裝置甚至腦機介面的方式進入的沉浸式虛擬空間。
祖克柏在2021年發布的《創始人的信》中說道:“下一個平台將更具沉浸式——一個你置身其中,而不僅僅是看著它的互聯網體驗。我們稱之為元宇宙,它將觸及我們開發的每一款產品。”
4年過去,根據Meta內部人士的透露,到2025 年初,Meta 的元宇宙計畫已成為一個財務黑洞,累計虧損高達450 億美元。這一數字幾乎等於社群媒體競爭對手Snap 和Pinterest 的市值總和,也接近馬斯克收購Twitter 時所支付的金額。更糟的是,祖克柏在去年的財報中警告稱,這些虧損還將“顯著增加”,但他沒有說明這具體意味著什麼。
內部混亂、缺乏勝任力的管理階層以及不明確的策略,或為巨額虧損的重要原因。 Yahoo Finance 在採訪了十多位曾在Reality Labs(Meta 元宇宙業務部門)任職的高階員工後總結道。他們(員工)形容這個部門「混亂且缺乏組織」。頻繁的管理階層更換和人事調整帶來了持續的混亂,許多被調任的管理者來自Meta 的其他業務部門,卻缺乏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方面的專業知識。
Meta元宇宙業務的具體虧損情況,根據其財務數據揭露:2020 年虧損超60 億美元,2021 年100 億,2022 年130 億,2023 年更是達到160 億美元。而光是2024 年第一季度,Reality Labs 就虧損了38 億美元,直接吞噬了該部門2022 與2023 年全部營收的總和。
如此嚴重的虧損讓外界擔心質疑元宇宙到底有什麼價值,又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縱觀元宇宙的發展,從2021年元宇宙的爆火到現在的趨於平靜,元宇宙的發展呈現出「流星劃過夜空」的狀態。在閃耀奪目之時,僅國內對元宇宙的建設,相關政策支持便被寫進國家和多數省市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例如2023年工信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2022年浙江省發布《浙江省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23—2025年)》;2025年022年成都發布《成都市培育元宇宙產業行動方案(2022—2025年)》;2022年上海市經濟資訊化委會修訂形成了《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2-2025年)》。
雖然元宇宙面臨虧損,並且整個行業相比高峰時期受到的關注大為減少,但“元宇宙是未來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相交互的重要平台”,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這樣定義元宇宙的重要性和長遠價值。
1. 元宇宙重構數位體驗的“沉浸式入口”
元宇宙所依賴的沉浸式技術,涵蓋AIGC、空間運算、新型顯示、多模感知互動等關鍵能力,目標是降低虛擬場景建立門檻、提升內容彈性和真實感。這意味著用戶將不再是“看螢幕的人”,而是“身臨其境的參與者”;內容的生產與互動將高度智能化和感知化;數位世界的構建將趨於實時化、個性化、低成本與高保真。
手機代表的2D平面世界之後,或是3D可即時感知與互動的元宇宙,而元宇宙可能是下一代網路平台,構成「沉浸式數位體驗」基礎設施。
2. 元宇宙打造去中心化數位生態的“價值信任層”
元宇宙也必然不會是中心化巨頭控制,或會將透過佈局Web3及新型區塊鏈體系,建構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組織規則與可信賴的價值網絡,形成基於智慧合約的自動化協作機制;資料與資產的個人所有權歸屬;開放中立、可驗證的網路運作方式。
尤其是透過建置Web3網路作業系統與可擴展、安全可控的鏈上架構,為大規模虛擬經濟與數位資產交易打下基礎。屆時,元宇宙將承載新型數位經濟秩序,是「可信數位社會」的底層制度基礎。
這其中,作為DePIN基礎設施的去中心化雲算力(DeCloud)將為元宇宙的沉浸式場景體驗和價值信任層提供算力、存儲等驅動力,並且自身融合區塊鏈、智能合約、隱私技術、AI技術、智算超算、邊緣計算等形成一個活躍的DeCloud生態系統(
結語
Meta的元宇宙業務虧損,也與其產品銷售疲軟、未能獲得主流市場的認可有關。但追溯每一代科技的發展進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也看到元宇宙細分領域即穿戴式裝置AR/VR領域在最近兩年重新受到關注,獲得了不少投融資和市場聚焦。
如何在產業發展初期滿足市場的需求,解決實際的問題,決定了元宇宙的第一步是否能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