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本市場(ICM)亂象:去中心化融資的秩序與失序

Felix
Felix2025/05/18 上午12:00
雖然有些參與者將網路資本市場(ICM)視為新創企業融資的未來,但也有一些參與者純粹將其視為獲利工具。如果沒有紀律或長期的協同,ICM 有可能淪為另一個「拉高出貨」的地方。

作者: Choze , 加密KOL

編譯:Felix, PANews

一種新的模式正在興起:喧鬧、快速且充滿投機性。它被稱為網路資本市場(ICM),有人認為這是加密領域最令人興奮的發展,也有人認為這是最危險的干擾。

2025 年,一波獨立開發者開始直接在X(沒錯,就是這裡)上為網路原生應用程式發行可交易代幣,借助諸如Launchcoin 和Believe 這樣的工具。結果如何?一個無需許可的市場應運而生,在這裡,創意變成代幣,炒作變成資本,投機變成產品吸引力。

ICM 正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更大的問題不是它能否走紅,而是這種模式是否可持續。

什麼是ICM

ICM 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平台,資本直接流向應用程式開發者和創作者。沒有創投,沒有銀行,也沒有應用程式商店。其模糊了眾籌、代幣發行和股權投機之間的界線。

開發者發布一個想法。公眾透過代幣參與。交易量增長,費用累積,開發者獲利。如果有足夠多的人相信,代幣就會暴漲。如果不行,它就會消亡。這就是Believe 和Launchcoin 等平台背後的核心機制。

支持者認為ICM 使創新民主化。批評者則認為,它們將虛擬的產品金融化。或許兩者都有道理。

看多論:先投機,後建設

支持ICM 的最有力論點可以歸結為四個面向:

  • 無需許可的創意融資:任何能上網的人都可以支持建構者。無需創投會議,無需守門人。
  • 利益一致的收入:建造者賺取50% 的交易費用,這為他們提供了直接的資金來啟動產品。
  • 無摩擦的病毒式傳播:透過將代幣發行與X 貼文綁定,分發速度與meme 幣動態相匹配。
  • 文化解鎖:ICM 順應「氛圍程式」(PANews 註:Vibe Coding,一種使用AI 輔助的程式設計範式)的趨勢。獨立開發者、獨立創作者和小眾創辦人利用散戶資本從零到一。

這個飛輪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動能:

  • $DUPE 市值在幾天內飆升至3800 萬美元
  • $BUDDY 透過AI 創作工具實現了30 萬美元的ARR(年度經常性收入)
  • $FITCOIN 的下載量達到30 萬次,曝光量達數百萬次

這種宣傳語極具吸引力:立即為創意提供資金,利用炒作,然後依靠社區信念來打造產品。

網路資本市場(ICM)亂象:去中心化融資的秩序與失序

來源: @Prateek0x_

看衰論:代幣化噪音

但表象之下潛藏著深層的結構性風險:

  • 產品與市場契合度不足:許多ICM 代幣在推出時沒有任何功能或需求證明,僅僅只是一些噱頭和梗而已。
  • 投機勝過實質:散戶投資者基於炒作週期而非業務基本面進行購買代幣。
  • 短期主義:由於建設者能立即賺取交易費用,維持長期價值的動機有限。
  • 缺乏法律保障:大多數ICM 代幣並非股權,也不受監管,無法保證可問責。
  • 用戶黏性低:代幣可能迅速上漲,但同樣可能迅速下跌。用戶與平台的利益一致性難以保證。

個人認為,這種趨勢有可能裹挾「ICM」這個標籤,削弱其最初關於鏈上IPO 和流動性數位股權的承諾,將其變成一個充斥著「拉高出貨」式meme 幣的投機場所。

即使在活躍的交易者中,許多人也坦率承認他們的意圖只是快速獲利,這表明即使是所謂的信徒也在玩短線遊戲。

Believe :基礎建設還是助推者?

ICM 生態的核心是Believe 生態系統,它能讓任何人幾秒鐘內就發行代幣。流程很簡單:

  • 推文發布代幣($TICKER + 名稱)
  • 立即產生Bonding Curve(聯合曲線)和流動性池
  • 賺取所有交易費用的50%
  • 一旦代幣達到市值門檻(10 萬美元),即可獲得更深的流動性

建構者無需像傳統方式那樣籌集資金。但問題就在這裡。

當在產品出現之前就預先賺取收益時,建構者和投機者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

雖然像$DUPE 和$GIGGLES 這樣的項目顯示出一些吸引力,但其他項目感覺更像是meme。基礎設施令人印象深刻,但工具不能實現目的。

兩種願景的故事

關於ICM,人們對其看法出現了根本性的分歧:

  1. 理想論者認為:ICM 是Web3 的最終形態。鏈上IPO、去中心化股權以及為網路原生公司提供透明且始終開放的金融層。
  2. 現實主義者認為:它只是代幣化最小可行產品(MVP)的投機樂園,沒有路線圖、沒有護城河,也沒有問責機制。

兩種說法都在流傳。根據哪一方建構者發展勢頭強勁,其中一方可能會取代另一方。

前景與陷阱

不可否認,ICM 觸及了一些現實因素:早期支持創意的渴望、融資文化的樂趣,以及對未來可能火爆的事物進行投機的本能。

但這種同樣的便利性也帶來了稀釋的風險。如果沒有紀律或長期的協同,ICM 有可能淪為另一個「拉高出貨」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meme 幣披上了生產力的外衣,流動性掩蓋了實質的缺乏。

雖然有些參與者將ICM 視為新創企業融資的未來,但也有一些參與者純粹將其視為獲利工具。這種二元性使得很難區分訊號和雜訊。

未來發展方向

要讓ICM 超越炒作週期走向成熟,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 持久的建設者:專案需要交付並留住用戶,而不僅僅是快速融資。產品與市場契合的團隊必須扮演領導角色。
  • 可信的指標:螢幕和儀表板應突出實際採用情況,而不僅是交易量或波動性。
  • 漸進式監管:如果代幣化的新創公司想要獲得價值回報,它們最終可能需要融合實用性和合規性的法律框架。
  • 敘事原則:並非所有可交易的理念都是「ICM」。該術語必須保留其內涵才能具有長期價值。

ICM 並非敵人,但目前也並非解決方案。它們就像一塊畫布,最終結果取決於在上面繪製的內容。

雖是新的概念,但其運作機制卻不陌生。關鍵在於,這能否演變成具有結構性意義的事物,還是像之前的許多加密熱潮一樣逐漸消退。時間和發展趨勢將給出答案。

相關閱讀: Pump.fun統治力遭新平台衝擊,MEME幣Glonk流量戰打響,創辦人下場助陣

分享至:

作者:Felix

本文為PANews入駐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PANews立場,不承擔法律責任。

文章及觀點也不構成投資意見

圖片來源:Felix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關注PANews官方賬號,一起穿越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