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 協議能否成為區塊鏈產業標準?聽聽JAM 開發團隊怎麼說!

OneBlock Community
OneBlock Community2025/05/14 上午02:21
JAM 協議的多個實施團隊分享了他們在JAM 中的旅程,以及對JAM 協議的深刻理解!不論你是想要加入JAM 的開發者,還是看好JAM 未來發展的普通用戶,這篇文章都值得大家去閱讀和學習!

上個月,又一批開發者和學生透過Polkadot 區塊鏈學院(PBA)瑞士的盧塞恩完成了對Web3 的學習! Gavin 親自去參加了畢業典禮,在畢業日帶去了祝福和願景!同時, JAM 協議的多個實施團隊也在活動現場為畢業生分享了他們在JAM 中的旅程,以及對JAM 協議的深刻理解

不論你是想要加入JAM 的開發者,還是看好JAM 未來發展的普通用戶,這篇文章都值得大家去閱讀和學習!

內容摘要:

  • JAM 實施團隊介紹與加入JAM 的動機

  • JAM 開發現況:38 個團隊、15 種語言、沒有老闆、沒有命令

  • JAM 和開發團隊的中短期目標是什麼?

  • Polkadot 向JAM遷移路徑會是怎麼樣的?

  • 關於JAM 的感受與未來期待

  • JAM 對整個區塊鏈市場有什麼影響?

  • JAM 的核心應用場景是國家級基礎設施?

本文內容源自於「PBA Special: JAM with the Builders」活動,由PolkaWorld 編譯整理。原文篇幅較長,OneBlock+ 對內容進行了精簡。如需閱讀完整版,請查看原文:

🔗 JAM 是建構真正Web3 的唯一路徑?聽聽這些builder 怎麼說

🔗 JAM 對加密市場有什麼影響?如何提升Polkadot 未來的使用者體驗?

📚JAM 實施團隊介紹

Tomek:我來自Fluffy Labs 。大概八個月前,我們決定用TypeScript 來實作JAM 協議,這個實作版本叫做Typeberry 。在開發過程中,我們還有一個目標,就是改善其他JAM 團隊的開發體驗,所以我們也積極建構與JAM 相關的工具鏈。

Daniel:我在jamixir 團隊工作,主要是用Elixir 語言實作JAM。我們團隊只有兩個人。我是在香港參加PBA 課程後開始做的,一邊學習一邊開發,也透過Twitter 分享內容,希望讓更多人了解JAM。雖然距離生產可用還有距離,但目前階段非常有趣。

JAM 協議能否成為區塊鏈產業標準?聽聽 JAM 開發團隊怎麼說!

Maciej:我在Graymatter 團隊,用Elixir 建立JAM 實現,我們團隊有四人,都是兼職。參與JAM 不一定要全職,也可以用業餘時間參與,例如做輕量客戶端或工具開發。我們專注於與其他團隊合作,例如共享工具和測試資源,希望一起讓協定更健壯。我相信JAM 是Polkadot 的未來,它帶來的抽象能力將開啟全新可能。

Alistair:我目前在Web3 基金會擔任首席科學家,主要工作是從理論層面支持JAM 的設計。

Kian:我在Graymatter 團隊擔任專案經理角色,平常也能兼職參與JAM 開發。主要目的是透過參與早期里程碑,更深入理解JAM,為未來生產環境上線後做好準備。

🏄 為何加入JAM 開發?

Tomek:一開始只是覺得有趣,想著要打工。我曾在Parity 參與Polkadot 的開發,休息一段時間後覺得JAM 是一個很好的回歸機會,可以用上我累積的經驗。跟朋友分享後他們也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就全職投入了。

Maciej:身為Polkadot 的開發者,常常有人向我諮詢JAM,我覺得有責任去了解,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自搭建、閱讀灰皮書。我相信JAM 能帶來以前無法實現的新特性,正因為它值得期待,我願意投入時間。

Alistair:最初是因為有人來諮詢我JAM,後來就加入了。我覺得JAM 的資料可用性設計極具魅力,我迫不及待想見證其應用程式場景。從更深層看,Polkadot 協定複雜到難以由單人理解,JAM 透過灰皮書制定出可理解的協定規範,是向更高效能係統邁進的重要一步,這讓我非常期待它的最終成果。

JAM 協議能否成為區塊鏈產業標準?聽聽 JAM 開發團隊怎麼說!

Daniel:我的故事始於PBA(Polkadot 區塊鏈學院),剛從PBA 畢業時正好趕上JAM 啟動,有獎項激勵是加分項,但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的學習、與Gavin 等頂級開發者的協作,以及對底層協議的理解。我相信Gavin 提出的Web3 願景——真正去中心化、無需許可、抗攻擊的系統,而JAM 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機會,我發自內心想參與其中。

Kian:我們團隊成員背景多元,既有Polkadot 老兵,也有PBA 畢業的新人。這說明只要願意投入學習和實踐,無論你是誰,都可以成為推動JAM 的一員,機會始終存在。

🛠️JAM 開發現況? 38 支團隊& 15 種語言

Daniel:我認為JAM 獎勵計劃的設計非常聰明,它激勵來自不同背景的開發者圍繞同一份Gray Paper 獨立實現協議。雖然互不干涉,也不了解彼此程式碼細節,但大家都遵循相同規範,逐步實現互聯互通,建構真正的去中心化網路。幾個月前,團隊們已能自主產出區塊並互相驗證規範,雖然偶爾遇到bug,但也促進了良性互動和社區氛圍的建立。

今年五月會在里斯本舉辦JAM Experience 活動,屆時計畫啟動JAM 測試網,同時也興建名為JAM Toaster 的資料中心。這個超算集群將用於大規模網路壓力測試,具備數百核心、PB 級儲存和TB 內存,屆時各實現將在其中互聯,場面將非常震撼。

Tomek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目前已有38 個團隊公開參與,涵蓋約15 種程式語言。或許有人質疑是否需要這麼多實現── 其實目標並非讓所有版本都上生產環境,而是培養專家社群。就像Polkadot 現有的技術Fellowship,但JAM 選擇在協議上線前建立這種知識網絡,為未來升級奠定人才基礎。

Maciej :獎項的一個核心目的是:透過知識去中心化來推動生態繁榮。 PBA、JAM Prize、還有Fellowship 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讓更多人了解、參與並能真正理解協議,未來能獨立開發工具,推動生態發展。如果只有少數人懂,那整個生態是脆弱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把知識傳出去,才能真正保證未來會成功。

Kian :目前Polkadot 技術Fellowship 的重要作用是防止任何單一公司成為開發瓶頸或知識壟斷點。而JAM 透過獎項計劃,已聚集40 多支團隊、數百名開發者,在知識去中心化方面超前部署。未來JAM 的維護升級將完全脫離單一組織掌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 JAM 和自己團隊的中短期目標是什麼?

Tomek :關於JAM,我真心希望一年內有一個穩定運作的測試網。至於我們自己的團隊,由於我們使用的語言效能不高,可能難以達到Milestone 3,所以將目標調整為完成Milestone 2(基礎功能),隨後轉向開發瀏覽器輕型客戶端,提供JAM 存取入口。 JAM 是極簡協議,原生不包含代幣和治理機制,所有功能都要以服務(Service)的形式去擴充。未來升級將專注於底層優化,如抗量子加密或提升驗證人效率。只要升級無系統性風險,一般不會引發社區分裂。

Daniel :我們團隊用的是Elixir 語言,是否能達到Milestone 5 仍不確定。若遇效能瓶頸,可用Rust 實作底層模組,讓Elixir 負責邏輯控制。我的計劃是,未來至少十年都會留在JAM 生態裡。因為JAM 完成後,未來還有大量服務建設工作。而且,我很喜歡現在這種運作方式:沒有公司、沒有老闆、沒有客戶。我們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的社區,一起自由合作、互相分享,這是最棒的。

JAM 協議能否成為區塊鏈產業標準?聽聽 JAM 開發團隊怎麼說!

Maciej :我最近一個月才開始參與JAM 項目,目前還在快速學習和熟悉的階段。目前多數團隊聚焦在第一里程碑(基礎狀態轉換功能),即將面臨分片架構的核心挑戰── 而這些正是我先前在Polkadot 2.0 裡長期研究和開發的方向。接下來,我希望支持團隊建立ELVES(執行環境)並將分片相關經驗分享給其他團隊,如果順利的話,一年之內我們應該能在JAM 上看到初步的ELVES 運作成果。

Alistair我的重點是:在JAM 的第一個版本裡,我們能放進去哪些功能,哪些又得推到以後。例如近期Tenderbake 團隊討論的DKG 協議,如果能引入門限加密,驗證人負擔可降40%,處理能力提升40%,但這可能趕不上首版上線,也許開發者們也不想「上來就這麼累」。目前Polkadot 的共識層仍需硬分叉升級,JAM 未來將建立自己的分叉管理機制,Fellowship 可能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設立「JAM 分支」來負責協議重大變更。

🗺️ Polkadot 遷移到JAM 路徑會是怎樣的呢?

Maciej :這個問題可以拆成兩個部分來講。首先可以明確,平行鏈在JAM 中仍然有位置,會有服務支援它們遷移和運作。至於怎麼遷,目前還沒有定論,是否需要鏈重啟(Regenesis)也在討論中,最終可能需要技術Fellowship 和治理決策。我們正在Polkadot 2.0 升級中累積遷移經驗,相信到時候這些經驗能為JAM 的遷移提供許多幫助。

Alistair最基本的想法是,先開發出一個Core Chain Service,能夠在JAM 上支援運行平行鏈。大多數平行鏈節點是用FRAME 和Cumulus 框架建構的,適配起來難度不大,邏輯上先跑通。更複雜的遷移細節,如資料和狀態保留,是下一階段的技術挑戰。

Kian :目前Parity 和Fellowship 的目標是盡量做到無縫遷移。雖然還處於早期規劃階段,但方向已定。今年Polkadot 的多項升級,尤其是將功能從中繼鏈遷移到系統鏈(如Asset Hub),就是為將來切換到JAM 做準備,把中繼鏈“清空”,為平穩替換打基礎。

📌對JAM 的感受和未來期待?

Tomek:JAM 的通用性遠遠超過現有Polkadot 架構,我們可以直接把現在的parachains 遷移過去,依然能正常運作。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除了遷移現有的平行鏈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

JAM 為我們開啟了很多新的可能性,例如—— 未來一定還要用「鏈」的形式嗎?能不能有新的模式?可以基於JAM 打造什麼樣的新服務? JAM 沒有固定開發框架,PVM 基於RISC-V,幾乎支援所有主流語言,開發者可以自由選擇工具,定義適合自己的框架,這將成為生態的基礎。

Daniel如果你真的相信Web3 的理想—— 去中心化、抗審查、鏈可以完全自運行而不依賴任何中心化實體,目前來看,只有Polkadot 和JAM 還在真正堅持做這件事。現在的以太坊其實已經被「卡死」 了,技術也落後了,社群很難再推動大的升級了。而其他那些號稱要超越以太坊的鏈,本質上都是一些中心化公司在運作的,一兩家實體就能控制局勢。

如果要實現真正的Web3,Polkadot 和JAM 是唯一選擇。當然,這條路還需要更多人一起參與和建造。

Alistair :Polkadot 和JAM 的夢想就是,要能真正建構出去中心化、抗審查的協議。雖然設計仍在探索中,但JAM 裡的各種抽象和通用化設計能開啟新的可能性。比方說,Gavin 當年提出一個「Coreplay」 的想法,就是一種超越現有parachain 的新思路,雖然那個想法當時沒有正式成為PR(拉取請求),但大家有興趣可以翻一翻Fellowship 的RFC 倉庫。

Maciej :Polkadot 作為第一個分片區塊鏈,許多設計是對的,但也累積了技術債。 JAM 是清理這些債務的機會,以更簡潔抽象的方式重構協議。 JAM 架構更清晰、邏輯更簡單,未來開發者和社群會更容易理解。如果JAM 最終只是parachain 的翻版,那將是徹底的失敗。我們真正期待的是基於JAM 誕生新的創新,Coreplay 是我最期待的方向之一。

🎙️Q & A 問答環節

Q: Polkadot 在去中心化程度上領先其他區塊鏈,各國政府、機構真的準備好完全去中心化了嗎?

Daniel我非常堅定地認為JAM 的核心應用場景是作為國家級基礎設施。現在全世界其實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在科技基礎建設上是完全自主的。絕大部分國家其實都依賴谷歌、亞馬遜這些中心化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例如我是巴西人,巴西有兩億人口,但即使是這麼大的人口基數,巴西也追不上亞馬遜、谷歌這樣的基礎建設水準。最終,大多數國家只能依賴美國或中國的大公司。

但如果這些國家能基於區塊鏈,基於像JAM 這樣的系統來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那麼他們就能真正實現技術主權,他們不再需要信任某個國家或大公司。所以我反而認為, Polkadot 和JAM 是國家實現技術自主的唯一途徑,如果他們信任以太坊,那實際上就是信任了兩個主要託管在美國的中心化節點,根本稱不上主權,只有Polkadot 和JAM 能給這些國家真正的主權。

Q: 我剛完成了一個密集訓練班,學了Rust 語言和其他知識,現在想參與JAM 計畫中,該怎麼參與?

Maciej :首先,你可以去看灰皮書的頁面。讀一遍灰皮書,不用要求自己百分之百理解,簡單瀏覽一下就好,了解個大概。然後灰皮書頁面上有一個“實現團隊列表”,上面列出了參與實現的各個團隊,大概有40-50% 的團隊留下了聯絡方式(例如Telegram 帳號或郵件地址)。你可以根據名字去谷歌搜索,或直接發送訊息聯絡他們。如果想直接加入現有團隊,這是比較推薦的路徑。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找同學或朋友組一個新的團隊。

Tomek :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加入Element 群組(去中心化的聊天平台)。灰皮書網站上也有Element 群的鏈接,主要有兩個群:一個是灰皮書討論群,一個是JAM 總群。你可以在群組裡發個訊息,做個自我介紹,說你想加入專案。很多JAM 的開發者都在裡面,他們有的還有自己更小的團隊群組,會邀請你進去。

Daniel :現在大概有35 個團隊在做,有些團隊可能暫時不接受新成員,但也有很多團隊是開放的。建議你多聯絡幾個團隊,試著看看哪邊適合自己。如果實在沒有合適的,完全可以自己組隊,一起推進。

JAM 協議能否成為區塊鏈產業標準?聽聽 JAM 開發團隊怎麼說!

Q: 目前用戶有哪些需求或功能,是在Polkadot 上無法實現,而必須轉向JAM 才能滿足的?

Maciej :我覺得最先想到的可能是「 Coreplay 」(核心執行)的概念。雖然我對這方面不是特別了解,但據我理解,Coreplay 能實現一種無限制的執行——程式碼可以跨越多個區塊逐步在鏈上執行,而且支援用普通程式語言寫for 循環等邏輯。這類功能在Polkadot 上目前是做不到的,而JAM 可能會實現這一點。

Alistair其實沒有什麼在Polkadot 上絕對做不到的事情,只是有些事情在JAM 上會比較容易、更有效率。例如Corplay 這樣的東西,理論上你也可以在parachain(平行鏈)上實現,但你需要管理狀態的存取、跨鏈的資料協調等等,這在目前的模型中並不容易。

另外,人們現在使用Polkadot 的方式,其實遠遠沒有發揮它的全部潛力。大家還停留在「一支團隊做一條鏈,而且都差不多」的思維。我們當初設計Polkadot 的Crowdloan 系統,某種程度上模仿了當年1C0 熱潮的機制,這可能並不是個好方向。隨著Polkadot 2.0 的新功能上線,我們已經在探索超越parachain 模式的路徑,而JAM 是這個演進過程中的下一步。總之,理論上沒有什麼是parachain 做不到的,只是沒有人真正去做或解決這些難題。

Q: JAM 對整個區塊鏈市場有什麼影響?它未來會不會成為業界的標準?

Maciej :這個問題其實迫使我們下一個賭注。我們所有人都在致力於JAM,因為我們相信JAM 有希望成為業界標準。回顧過去,例如Polkadot Hub 和Asset Hub 的遷移,很多人喜歡在Solidity 上開發,所以我們就為他們在Polkadot 上提供了Solidity 智能合約。同樣,JAM 也會支援更多跨鏈橋接,讓大家能夠從以太坊或其他生態系統遷移資產。總體來說,JAM 將涵蓋不同細分市場和使用者群體。只要生態系內有完善的智慧合約工具,我很難想像還有什麼需求是未來Polkadot 生態無法涵蓋的。

Alistair :確實如此。我們一開始就在技術上有優勢,而現在我們正在進一步強化這個優勢。但我們也意​​識到,Polkadot 在部署和使用者體驗方面還不夠友好,所以在JAM 上,這方面的改進非常重要。如果JAM 協定要成功,就必須讓更多開發者能方便地在上面建立應用程式。

Q: JAM 協定的開發分為幾個階段?目前到底有多少團隊是真正衝著最終產品去的?

Daniel :JAM 協議的開發被劃分為五個階段,從基礎功能實現到最終通過審計、具備生產級別的性能。

  • Milestone 1(第一階段) :是實現「區塊導入」和「狀態轉換函數」的正確執行。雖然還不是整個協議的完整實現,但大概算完成了一半左右。

  • Milestone 2(第二階段) :搭建一個完整的節點,包括鏈下(off-chain)相關的所有模組。例如資料可用性層、節點間的通訊網路這些都屬於鏈下部分。走到第二階段,你基本上有一個能跑起來的完整節點,雖然效能可能還很差。

  • Milestone 3(第三階段) :把效能優化到和Kusama 差不多的程度。這意味著節點至少能在測試環境中流暢使用。

  • Milestone 4(第四階段) :進一步優化到接近Polkadot 的生產環境性能水平,可以支援正式上線。

  • Milestone 5(第五階段) :經過獨立審計機構審核,確認這套軟體安全可靠,可以放心部署到任何地方。

目前有38 個團隊在官方gray paper 網站上公開參與JAM 開發,其中真正活躍並持續推進的大約有20 到25 個團隊。願意參與線下交流、協調開發的,則大概有15 到20 個。從這些團隊的進展來看,多數有望推進到第三里程碑,甚至部分有機會完成最終的第五里程碑。

不過,協議的後續階段仍面臨不少挑戰。目前灰皮書在共識機制等關鍵部分尚未完全細化,相關開發尚未深入研究。此外,第四、第五階段的激勵強度是否足夠,也可能影響團隊堅持到底的意願。我的猜測是,最終至少可能誕生8 個成熟的JAM 實現版本—— 這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任何其他區塊鏈協議了。

🔗 原文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2osjrg3P4&t=724s

分享至:

作者:OneBlock Community

本文為PANews入駐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PANews立場,不承擔法律責任。

文章及觀點也不構成投資意見

圖片來源:OneBlock Community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關注PANews官方賬號,一起穿越牛熊